回到宿舍後,沈良並沒有馬上休息。
他坐在簡陋的木桌前,在昏黃的白熾燈下繪制著圖紙。
挖掘機的核心是液壓系統。
1980年代的中國在這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所有的高端液壓件都依賴進口。
但沈良知道,只要掌握了關鍵技術,完全可以用現有條件制造出性能不錯的產品。
“液壓泵的排量控制”他在紙上快速標注著參數。
門外傳來腳步聲,沈良連忙將圖紙收了起來。
“小沈,還沒睡呢?”隔壁床鋪的張師傅推門進來,手里拎著一瓶酒。
張師傅是車間的老技師,干了二十多年,技術過硬,人也不錯。
“在想點技術問題。”沈良笑著回應。
“听說你今天在會議室里大顯神威?”張師傅在自己床邊坐下,“連鑄技術啊,這玩意我們廠以前想都不敢想。”
沈良謙虛地搖頭“還在試驗階段,不知道行不行。”
“行肯定是行的。”張師傅擰開酒瓶,倒了兩杯,“問題是你小子哪學來的?”
這個問題讓沈良心中一緊。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借機思考對策。
“我爸以前在冶金部工作,留下了一些技術資料。”沈良編了個不太離譜的理由,“我從小就喜歡翻看,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
張師傅恍然大悟“怪不得!我說你小子怎麼懂這麼多。”
兩人聊了會兒,張師傅就去睡了。沈良這才重新拿出圖紙。
第二天一早,整個廠子都炸了鍋。
連鑄技術的消息不脛而走,所有人都在議論這個神奇的年輕技術員。
“听說小沈昨天在專家面前露了一手?”
“不僅露了,還把那些專家給鎮住了!”
“真的假的?他才來多長時間?”
食堂里,沈良明顯感受到了眾人的目光。
有好奇的,有懷疑的,也有羨慕的。
“沈工,這邊坐!”李建軍遠遠地招手。
沈良端著飯盤走過去,發現李建軍旁邊還坐著幾個技術科的同事。
“今天車間就能安排好。”李建軍壓低聲音說,“陳部長特別批示,優先保障。”
“材料采購呢?”沈良問道。
“已經在聯系了。不過有些特殊鋼材可能需要從外地調貨。”技術科的小王插話道。
沈良點點頭。
他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些問題。
1980年的工業基礎薄弱,很多材料都是緊缺物資。
“對了,陳部長還說了。”李建軍神秘兮兮地湊過來,“如果你的樣機成功,可以考慮送你去北京進修。”
北京進修!
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機會。多少技術人員夢寐以求的待遇。
“真的?”沈良故作驚喜。
“千真萬確。陳部長親口說的。”李建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前途無量啊。”
吃完飯,沈良來到了新分配的車間。
這是一個兩千平方米的廠房,原本用來生產鑄件。
現在專門清理出來給他做試驗。
十幾台機床排列整齊,有車床、銑床、鑽床,還有一台小型起重機。
雖然設備有些陳舊,但維護得不錯。
“沈工,您看看還需要什麼?”車間主任老劉陪在旁邊。
沈良仔細檢查了一遍設備“基本夠用。就是精度可能不太夠。”
“這些機床都是五十年代的甦聯貨,精度比國產的要好一些。”老劉介紹道,“實在不行,我們可以想辦法改造。”
沈良滿意地點頭。
他需要的並不是最先進的設備,而是能夠精確執行加工指令的工具。
接下來幾天,沈良開始制定詳細的加工計劃。
挖掘機樣機雖然是縮小版,但涉及的技術環節一個都不能少。
液壓系統、傳動系統、控制系統、底盤行走系統,每一個部分都需要精心設計。
“液壓缸的活塞桿必須用40cr鋼。”沈良對著圖紙向工人們解釋,“表面要鍍硬鉻,粗糙度控制在04以內。”
“沈工,這個要求是不是有點高?”老師傅王大力皺著眉頭,“我們的設備”
“我知道難度很大。”沈良打斷了他,“但這是核心件,質量不能妥協。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外協加工。”
王大力若有所思地點頭。
他在機加工行業干了一輩子,深知精度對于液壓件的重要性。
“那發動機呢?”年輕的鉗工小李問道。
“發動機我們不造。”沈良搖頭,“用現有的柴油機改裝。重點是匹配問題。”
他在黑板上畫了個簡圖“發動機的功率曲線要和液壓泵的需求曲線匹配,這樣才能發揮最大效率。”
工人們听得雲里霧里,但都能感覺到這個年輕技術員的不簡單。
一周後,第一批材料到貨了。
沈良親自檢查每一根鋼材,每一個零件。
在那個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完善的年代,這種謹慎是必須的。
“這批鋼材有問題。”他指著幾根圓鋼說道,“碳含量超標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供應商的代表一臉不解“怎麼可能?這是按照國標生產的。”
沈良沒有解釋,而是讓人送到化驗室檢測。結果證實了他的判斷。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老劉好奇地問。
“經驗。”沈良淡淡一笑。
實際上,他是通過鋼材的斷面組織判斷出來的。
這種技能在101novel.com24年早已不稀奇,但在1980年卻顯得神乎其神。
材料問題解決後,正式的加工工作開始了。
沈良每天泡在車間里,親自指導每一道工序。
從零件的粗加工到精加工,從裝配到調試,他都嚴格把關。
“這個孔的同軸度不行。”他指著一個液壓閥體說道,“重新加工。”
“沈工,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操作工人有些不滿,“再這樣下去,材料都要浪費光了。”
沈良堅持己見“寧可報廢,也不能降低標準。液壓系統的精度要求就是這麼高。”
陳志華偶爾會來車間巡視,每次都對沈良的嚴謹態度贊不絕口。
“這小子是個人才。”他對李建軍說道,“做事有章法,技術也過硬。”
李建軍深以為然“關鍵是敢擔責任。一般技術員哪敢這麼要求?”
時間一天天過去,樣機的雛形逐漸顯現。
液壓油缸裝配完成,傳動箱安裝到位,履帶底盤初步成型。
雖然只有真實挖掘機的五分之一大小,但該有的功能一樣不少。
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液壓系統調試。
沈良站在操作台前,手心微微出汗。
即使有著未來的技術記憶,第一次調試依然讓他緊張。
“啟動!”
柴油機轟鳴起來,液壓泵開始工作。
壓力表的指針緩緩上升50巴、100巴、150巴
當壓力達到180巴時,沈良按下了動臂上升的按鈕。
奇跡出現了!
小型挖掘機的動臂緩緩抬起,動作平穩流暢,沒有絲毫顫抖。
車間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工人們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真的動了!”
“這玩意兒居然能干活!”
王大力撫摸著液壓油缸,眼中滿是贊嘆“小沈,你這技術真是沒話說。”
沈良控制挖掘機做了幾個基本動作——動臂上升下降,斗桿伸縮,鏟斗開合。
每個動作都精準到位,液壓系統運行平穩。
陳志華聞訊趕來,看到這一幕時愣住了。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親眼看到自主研發的液壓挖掘機樣機成功運轉,還是讓他激動不已。
“試試挖土!”有工人喊道。
沈良點點頭,操縱挖掘機向一堆沙土移動。
履帶轉動聲清脆,動作靈活自如。
鏟斗準確插入沙土,液壓缸推動下輕松挖起一斗沙子,然後平穩地轉向旁邊倒出。
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車間里響起更熱烈的掌聲。
一些原本對這個項目持懷疑態度的老工人,此刻也不得不服氣。
“厲害啊,這小機器比人工效率高多了。”老劉感慨道。
陳志華走上前,拍拍沈良的肩膀“小沈,這下你可立大功了。”
沈良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內心其實比表面看起來更緊張。
畢竟這是他在這個時代的第一個重要作品,成敗關系到後續計劃能否順利推進。
“陳廠長,這只是樣機。”沈良謙虛地說,“距離真正的產品還有很長路要走。”
“怎麼說?”
“首先是規模化生產的問題。”沈良指著樣機,“手工制造一台容易,但要批量生產就需要完整的工藝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
陳志華點頭表示理解。
“其次是成本控制。”沈良繼續說道,“現在這台樣機的材料成本就超過了八千元,如果加上人工和設備折舊,造價至少一萬五。”
听到這個數字,在場的人都倒吸一口氣。
要知道,1980年一個工人的年工資也就七八百元。
一萬五的造價意味著什麼,大家心里都有數。
“能降下來嗎?”李建軍問道。
沈良思考片刻“通過改進工藝和批量采購,成本可以壓縮到一萬元以內。但關鍵是要有市場需求。”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
再好的產品,沒有市場也只能是擺設。
“市場應該不成問題。”陳志華信心滿滿,“現在國家大搞基礎建設,到處都需要挖掘設備。”
沈良心知肚明,1980年代確實是中國基礎建設的起步期。
水利工程、交通建設、城市改造,到處都需要挖掘機械。
問題是,當時的用戶購買力有限,多數還是依靠人工作業。
“不如這樣。”沈良提議道,“我們先造幾台投入實際使用,看看效果如何。”
“好主意!”陳志華一拍大腿,“正好廠里的煤場需要改造,可以試試這小家伙的威力。”
就在這時,車間外傳來一陣汽車聲。
幾個人走了進來,為首的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西裝筆挺,氣質不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陳廠長,听說你們搞出了新產品?”來人笑著說道。
陳志華趕緊迎上去“孫局長,您怎麼來了?”
原來是市機械局的孫局長。
他目光掃過車間,最終落在那台小型挖掘機上,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這就是你們的新產品?”
“是的。”陳志華有些緊張,“剛剛試車成功。”
孫局長繞著挖掘機轉了一圈,不時點頭。作為機械行業的老手,他一眼就能看出這台設備的技術含量。
“液壓傳動?”
“沒錯。”沈良主動上前介紹,“全液壓控制,操作簡便,效率是人工的五到八倍。”
孫局長多看了沈良幾眼“你是?”
“技術員沈良。”
“年輕人,這是你設計的?”
“主要設計工作是我做的,但離不開廠里各位師傅的支持。”沈良回答得很謙虛。
孫局長點點頭,對沈良的態度頗為滿意。
“能演示一下嗎?”
“當然可以。”
沈良重新啟動挖掘機,在孫局長面前展示了各種操作。
動臂、斗桿、鏟斗的精確控制,履帶的靈活轉向,整機的協調動作,都讓孫局長大開眼界。
“不錯,很不錯!”他連聲贊嘆,“這技術水平已經接近國外同類產品了。”
听到這話,在場的人都興奮起來。
要知道,孫局長可是見過世面的人,能得到他這樣的評價,說明產品確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孫局長,您覺得這產品有市場前景嗎?”陳志華試探性地問道。
“當然有!”孫局長毫不猶豫地回答,“現在正是搞建設的時候,這種設備需求量很大。”
他頓了頓,又說“不過,要想批量生產,還需要上級部門的支持。”
沈良心中一動,知道機會來了。
“孫局長,我想問一下,如果我們要擴大生產規模,需要走什麼程序?”
“首先要通過技術鑒定。”孫局長說道,“然後是生產許可證,最後是市場推廣。每一步都不容易。”
沈良點頭表示理解。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