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

第427章 連部里的專家都震驚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獅城布衣 本章︰第427章 連部里的專家都震驚了

    72小時後,最終數據出爐了。

    產能提升了28倍!

    雖然沒有達到沈良承諾的3倍,但已經非常接近了。

    更重要的是,設備運行異常穩定,產品質量始終保持在高水平。

    “成功了!我們真的成功了!”車間里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沈良長長出了一口氣,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第一個目標達成,接下來就等著陳志華他們再次到來了。

    但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

    這次的技術突破,只是他重工業帝國的第一塊基石。

    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消息很快傳到了張國強那里。

    “28倍?真的假的?”張國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萬確!我親眼看著測的。”車間主任興奮得手舞足蹈,“沈科長這次真是給咱們廠爭光了!”

    張國強快步走向車間,一路上心情復雜。

    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對沈良能力的震撼。

    這個年輕人到底還有多少秘密?

    車間里,沈良正在指導工人們清理設備。

    連續72小時的高強度運轉,設備需要仔細維護。

    “小沈,辛苦了。”張國強走過來,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激動。

    “應該的。”沈良抬起頭,眼中布滿血絲,“廠長,咱們成功了。”

    “28倍的產能提升,這在整個鋼鐵行業都是奇跡啊!”張國強拍著沈良的肩膀,“你小子可真是給我們長臉了。”

    沈良笑了笑,沒有過多表現出興奮。

    在他看來,這只是開始。

    “廠長,陳處長他們什麼時候再來?”沈良問道。

    “應該就這兩天了。”張國強想了想,“他們肯定迫不及待想看到結果。”

    果然,第二天上午,陳志華就帶著專家組重新回到了鋼鐵廠。

    這次的陣容比上次更加豪華。

    除了陳志華,還有來自冶金部的兩位司長,以及首鋼、鞍鋼的總工程師。

    “張廠長,听說你們這里出了個技術天才?”首鋼總工程師李建軍開門見山。

    張國強笑得合不攏嘴“各位領導請看,這就是我們的沈良同志。”

    沈良站在一旁,神情淡定。

    但內心卻在快速盤算著接下來的應對策略。

    這些人可都不是善茬,每一個都是業內頂尖的技術專家。

    想要征服他們,光有數據還不夠。

    “小同志,听說你把連鑄設備的產能提升了將近3倍?”鞍鋼總工程師王海波帶著懷疑的語氣問道。

    “準確說是28倍。”沈良糾正道。

    “28倍也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陳志華點點頭,“能詳細介紹一下改進方案嗎?”

    沈良早有準備。

    他掏出一份詳細的技術報告,遞給陳志華。

    “各位領導,我的改進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冷卻系統優化、振動頻率控制,以及結晶器的幾何參數調整。”

    陳志華翻看著報告,眉頭漸漸舒展。

    這份報告寫得相當專業,理論基礎扎實,數據翔實。

    “這個冷卻流場的分析很有意思。”李建軍指著報告中的一張圖表說道。

    “傳統的冷卻方式存在死角,導致溫度分布不均勻。”沈良解釋道,“我通過調整噴嘴角度和流量分配,實現了更加均勻的冷卻效果。”

    王海波皺著眉頭“這個理論我以前沒听說過。”

    “這是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沈良心中暗笑。

    當然沒听說過,因為這些理論要到90年代才會被正式提出。

    “光看報告還不夠,我們得看實際效果。”陳志華合上報告,“現在就開始測試吧。”

    張國強連忙點頭“設備已經準備好了。”

    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向車間。

    沈良跟在後面,心中卻在思考另一個問題。

    這次測試成功後,他肯定會被重點關注。

    但他不能表現得太過超前,否則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懷疑。

    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展現自己的能力。

    車間里,巨大的連鑄設備靜靜佇立。

    “這就是你們改造的設備?”李建軍圍著設備轉了一圈。

    外觀上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改進主要在內部結構。”沈良走到控制台前,“各位領導,我們開始吧。”

    設備啟動的轟鳴聲響起。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專注地觀察著各項參數。

    液態鋼水開始流入結晶器,溫度、流速、壓力等數據在顯示器上跳動。

    “溫度控制很精準。”王海波盯著數據說道。

    “流速也比預期的要穩定。”李建軍點點頭。

    半小時後,第一根鑄坯出爐。

    陳志華親自檢查鑄坯的表面質量。

    “表面光潔度確實很高。”他滿意地點頭。

    “內部質量才是關鍵。”沈良提醒道,“我們需要切開檢查。”

    很快,鑄坯被切開送去檢驗。

    顯微鏡下,金屬組織結構致密均勻,幾乎看不到任何缺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質量”王海波震驚了。

    他從事冶金工作30多年,從來沒見過如此完美的鑄坯。

    “繼續測試產能。”陳志華下令。

    接下來的8小時里,設備持續運轉。

    每一根出爐的鑄坯都保持著極高的質量水準。

    最關鍵的是,產能確實達到了原來的28倍。

    “奇跡!這簡直是奇跡!”李建軍激動得直搓手。

    “小沈,你這技術要是推廣到全國,咱們的鋼鐵產量得翻番啊!”王海波拍著沈良的肩膀。

    沈良謙虛地搖搖頭“這只是一點小改進,不值一提。”

    陳志華看著沈良,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這個年輕人給他的感覺越來越神秘了。

    不僅技術能力超群,而且舉止從容,絲毫沒有年輕人應有的張揚。

    “小沈,你今年多大了?”陳志華問道。

    “26。”沈良回答。

    “26歲就有這樣的技術水平,前途不可限量啊。”陳志華感慨道。

    沈良心中苦笑。

    如果讓他們知道自己來自101novel.com24年,不知道會是什麼反應。

    測試結束後,專家組開始討論推廣方案。

    “這個技術必須盡快在全國推廣。”陳志華語氣堅決。

    “但是推廣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培訓。”李建軍提出了現實問題。

    “沈良同志可以擔任技術指導。”王海波建議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沈良身上。

    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旦成為全國推廣的技術負責人,他就能接觸到更高層次的技術資源。

    但沈良卻搖了搖頭。

    “各位領導,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想法。”

    陳志華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什麼想法?”

    沈良深吸一口氣,決定拋出自己的終極計劃。

    “連鑄技術只是開始,我還有更多的技術儲備。”他看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如果給我足夠的資源和人才,我有信心在重工業領域實現更大的突破。”

    會議室里安靜了幾秒鐘。

    然後陳志華問道“你說的突破是指?”

    “大型裝備制造。”沈良一字一句地說道,“挖掘機、發電機組、遠洋輪船,這些目前我們完全依賴進口的重型裝備。”

    李建軍倒吸一口氣。

    這些可都是國家急需但技術門檻極高的設備。

    “你有把握?”陳志華語氣嚴肅。

    “有。”沈良點頭,“但我需要一個平台。”陳志華的手指在桌面上輕敲著,節奏緩慢而有力。這個動作表明他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沈良的話太過驚人了。挖掘機、發電機組、遠洋輪船,每一樣都是西方發達國家嚴密封鎖的尖端技術。即便是甦聯老大哥,對這些關鍵設備也是千方百計地保密。

    “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王海波壓低了聲音,“這些技術,我們連基礎資料都搞不到。”

    沈良看著他,眼中沒有絲毫動搖“正是因為搞不到,所以才要自己研發。”

    李建軍忍不住搖頭“小沈,你的連鑄技術確實厲害,但那和重型裝備制造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台大型挖掘機涉及上千個零部件,液壓系統、傳動系統、控制系統”

    “我都有完整的技術方案。”沈良打斷了他。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

    陳志華盯著沈良看了足足半分鐘,然後緩緩開口“你需要什麼樣的平台?”

    “一個直屬國家的重工研究院。”沈良語氣平靜,但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配備一流的人才和設備,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李建軍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這這得多少錢啊!建一個研究院至少要幾千萬!”

    “如果我們能夠實現技術突破,幾千萬算什麼?”沈良反問道,“一台進口的大型挖掘機就要一百多萬美元。”

    王海波算了一下匯率,倒吸了一口氣。按照現在的匯率,一百多萬美元相當于五六百萬人民幣。

    “關鍵是風險太大。”陳志華皺著眉頭,“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沈良心中冷笑。他當然知道不會失敗,因為所有的技術路線他都清清楚楚。但這種話他不能說。

    “我可以先做出樣機證明技術可行性。”沈良提議道,“給我三個月時間,我制作一台小型挖掘機的工作樣機。如果成功了,再考慮後續投資。”

    這個建議讓在場的專家們眼前一亮。

    三個月做出樣機,投資不會太大,而且能夠直觀地驗證技術能力。

    “你需要什麼條件?”陳志華問道。

    “一個機械加工車間,十名技術過硬的工人,還有”沈良停頓了一下,“五萬元的材料費。”

    五萬元!

    李建軍瞪大了眼楮。這在1980年可是一筆巨款,相當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資。

    但陳志華卻點了點頭“如果你真的能做出來,別說五萬,五十萬都值得。”

    沈良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陳志華已經心動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我還有一個條件。”沈良繼續說道,“我需要直接向部委匯報,不經過中間環節。”

    這個要求讓王海波皺起了眉頭。按照正常程序,技術匯報需要層層上報,怎麼可能讓一個普通技術員直接面對部委領導?

    但陳志華思考了片刻,竟然同意了“可以,但前提是你的樣機必須成功。”

    沈良伸出手“一言為定。”

    陳志華和他握了握手,感受到了這個年輕人手掌的堅定有力。

    “那我們現在就去安排車間。”李建軍站了起來。

    會議結束後,沈良獨自走出了辦公樓。

    夜晚的工業區很安靜,只有遠處傳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他仰頭望著滿天的繁星,心中涌起一陣激動。

    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連鑄技術只是小試牛刀,接下來的挖掘機項目才是他改寫歷史的第一步。

    他從衣袋里掏出一個小本子,在月光下快速記錄著技術要點。液壓泵的參數,發動機的功率匹配,履帶底盤的設計這些在101novel.com24年爛大街的技術,在1980年卻是絕密。

    “沈工,這麼晚還在外面?”

    沈良轉身,看到廠保衛科的老張拿著手電筒走過來。

    “出來透透氣。”沈良合上本子,“最近壓力有點大。”

    老張笑了笑“听說你搞的連鑄技術很厲害,連部里的專家都震驚了。”

    消息傳得真快。沈良心想,看來明天整個廠子都會知道這件事。

    “還在試驗階段,不敢說成功。”沈良謙虛地回應。

    “你們這些技術人員就是謙虛。”老張拍了拍他的肩膀,“早點回去休息吧,別著涼了。”

    沈良點點頭,向宿舍樓走去。

    路過車間時,他特意停下來觀察了一下現有的設備。

    機床的精度、工人的技術水平、材料的質量,這些都將影響他的挖掘機項目。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方便以後閱讀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427章 連部里的專家都震驚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427章 連部里的專家都震驚了並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