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後,沈良獨自走出省工業局大樓。
    初秋的陽光灑在臉上,他卻感到肩頭沉甸甸的壓力。
    這可不是隨便畫畫圖紙就能完成的任務。
    三個鋼鐵廠,三種不同的情況,每一步都得精確計算。
    “沈工!”
    身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陳局長快步追了上來,臉色有些凝重。
    “有件事我剛才沒在會上說。”陳局長壓低了聲音,“上面對這次技術推廣很關注,但也有不同意見。有人擔心大規模改造會影響正常生產。”
    沈良心頭一緊。果然沒那麼簡單。
    “具體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你只有一次機會。”陳局長直視著他的眼楮,“如果紅星的試點失敗,整個推廣計劃就得停止。”
    回到賓館,沈良重新審視著自己的方案。一次機會,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電話鈴聲又響了。
    “沈工,不好了!”李廠長的聲音透著焦急,“剛才開完會,有幾個老工程師提出了質疑。他們說改造風險太大,萬一出問題整條生產線都得停。”
    沈良眉頭緊皺。看來紅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具體是哪幾個人?”
    “主要是老張,咱們廠的總工程師。他說要對改造方案進行全面評估,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一個月?那就太晚了。
    沈良快速盤算著。老張這個人他有印象,技術確實過硬,但性格謹慎,最怕出風險。
    “李廠長,明天我再去一趟紅星。”
    “好,我安排老張和幾個技術骨干一起開會。”
    第二天下午,紅星鋼鐵廠會議室里氣氛緊張。
    老張坐在對面,面無表情地翻看著改造方案。他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工程師,頭發花白,眼鏡後面的目光透著質疑。
    “沈工,你這個方案看起來很理想。”老張開口了,聲音平靜但帶著銳氣,“但有幾個關鍵問題我想請教一下。”
    沈良點點頭。“張總工請說。”
    “第一,改造期間生產線必須停工,損失怎麼算?第二,新設備磨合需要時間,萬一達不到預期效果怎麼辦?第三,工人操作不熟練,會不會影響安全?”
    三個問題,個個擊中要害。
    會議室里其他幾個工程師也都看向沈良,眼神里寫著同樣的擔憂。
    沈良深吸了一口氣。這種質疑他早就預料到了。
    “張總工的擔心很有道理。”沈良站起身來,在黑板上畫了個簡單的流程圖,“但我們可以采用邊生產邊改造的方式。”
    “什麼意思?”老張皺了皺眉。
    “先改造一號爐,二號爐正常生產。等一號爐調試完成後,再改造二號爐。這樣既不影響總產量,又能驗證改造效果。”
    李廠長眼前一亮。“這個想法不錯!”
    但老張還是搖頭。“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呢?一號爐停工改造,生產任務都壓在二號爐上,設備負荷過重怎麼辦?”
    沈良心中暗暗佩服。這個老張確實有兩把刷子,考慮問題很全面。
    “那就從小處著手。”沈良在黑板上又畫了幾個圓圈,“我們先改造預熱系統,這個部分不影響主體生產,改造周期短,見效快。”
    “預熱系統?”老張來了興趣。
    “沒錯。”沈良快速在黑板上畫出詳細圖紙,“通過改進預熱效率,能讓爐溫更加均勻,間接提高出鋼質量。改造成本不超過五萬,工期一周,風險極小。”
    會議室里安靜了下來。幾個工程師交換著眼神,似乎在權衡利弊。
    李廠長首先表態︰“我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先改預熱系統試試水,如果效果好再進行下一步。”
    老張沉思了片刻,終于點了點頭。“那就先試試預熱系統的改造。但我有個條件。”
    “什麼條件?”
    “改造過程中,我要全程參與。任何技術細節都不能有遺漏。”
    沈良伸出手︰“一言為定!”
    兩人握手的那一刻,沈良心中松了口氣。搞定了紅星的技術團隊,第一步算是走穩了。
    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當天晚上,沈良接到了建設鋼鐵廠王廠長的電話。
    “沈工,听說你們在紅星搞試點?”王廠長的聲音里帶著試探。
    “是的,預熱系統改造,一周後就能看到效果。”
    “那好,我們建設也想參與。但有個小問題...”王廠長頓了頓,“財務那邊對改造資金有些意見,說要等紅星的結果出來再決定。”
    沈良心中一動。看來各個廠之間消息傳得很快,都在觀望紅星的試點結果。
    這更加說明,紅星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趕到了紅星鋼鐵廠。改造工作正式開始。
    老張穿著藍色工作服,手里拎著工具箱,早早就等在了一號爐旁邊。幾個年輕的技術員緊跟在他身後,眼神里寫滿了好奇和緊張。
    “沈工,你來了。”老張推了推眼鏡,“我昨晚又仔細看了遍方案,有幾個細節想再確認一下。”
    沈良點點頭。這個老張確實認真,這種嚴謹的態度讓他很欣賞。
    “您請說。”
    老張指著預熱管道的接口處︰“這里的焊接工藝,按你的要求需要用氬弧焊。但我們廠的焊工都習慣了電焊,氬弧焊的技術可能跟不上。”
    這確實是個問題。1980年的焊接技術還比較落後,氬弧焊在很多工廠都不普及。
    沈良眉頭微皺,快速思考著替代方案。
    “那就改用電焊,但焊縫質量必須達到二級標準。”他在圖紙上圈出幾個關鍵部位,“這幾個地方是受力點,焊接時要特別注意。”
    老張仔細看著修改後的圖紙,慢慢點頭︰“這樣更實際一些。”
    改造工作正式開始。
    幾個工人開始拆卸舊的預熱管道,金屬撞擊聲在車間里回蕩。沈良和老張站在旁邊,時不時指導著操作要點。
    “小心點,這根管子還能用!”老張對一個年輕工人說道。
    沈良在心里暗暗佩服。這個年代的工人確實樸實,能修的絕不換新,能用的絕不浪費。
    上午十點,李廠長匆忙趕到了現場。
    “怎麼樣?進展還順利嗎?”
    沈良指著已經拆下的管道︰“按計劃進行,下午就能開始安裝新設備。”
    李廠長松了口氣,但隨即又皺起眉頭︰“剛才省里來電話了,問改造進度。看來上面很關注啊。”
    沈良心中一緊。壓力確實不小。
    就在這時,車間外傳來一陣喧嘩聲。
    “出什麼事了?”李廠長快步走向門口。
    只見幾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正朝車間走來,為首的人沈良有些眼熟——是鋼鐵公司的總工程師劉德華。
    “李廠長!”劉德華遠遠地打著招呼,但臉色並不輕松。
    沈良心中暗道不好。劉德華這個時候來,肯定不是什麼好消息。
    “劉總工,您怎麼親自來了?”李廠長迎了上去。
    “听說你們在搞技術改造,我來看看。”劉德華的目光掃過正在施工的現場,“這麼大的事情,怎麼不提前匯報?”
    李廠長有些尷尬︰“這...我以為省工業局已經通知了。”
    “省里是通知了,但具體怎麼改,用什麼技術,總得讓我們了解一下吧?”劉德華的語氣帶著不滿。
    沈良上前一步︰“劉總工,我是負責技術方案的沈良。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我可以詳細介紹。”
    劉德華打量著沈良,眼神里寫著質疑︰“你就是那個設計連鑄機的?”
    “是的。”
    “年輕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改造可不是鬧著玩的。”劉德華指著正在施工的設備,“萬一出了問題,整個廠的生產都要受影響。”
    老張這時候走了過來︰“劉總工,我看過改造方案,技術上沒問題。”
    “老張,你也糊涂了?”劉德華搖了搖頭,“這種激進的改造方式,風險太大。”
    沈良能感覺到現場氣氛的微妙變化。幾個工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兒,悄悄看向這邊。
    “劉總工,要不您先看看我們的技術方案?”沈良盡量保持平和的語氣。
    “我已經看過了。”劉德華揮了揮手中的文件,“理論上確實可行,但實際操作中變數太多。”
    李廠長在一旁急得冒汗。如果劉德華強制叫停改造,那就完蛋了。
    沈良深吸了口氣,決定正面應對︰“劉總工,您擔心的無非是三個問題︰技術風險、設備風險、生產風險。對吧?”
    劉德華點了點頭。
    “技術風險,我們有老張把關,他的經驗您應該信得過。設備風險,我們采用的都是成熟工藝,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至于生產風險...”沈良指著二號爐,“二號爐正常運轉,產能不會受太大影響。”
    “話是這麼說,但...”
    “劉總工。”沈良打斷了他,“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敢試,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日本、德國的鋼鐵技術為什麼比我們先進?就是因為他們敢于創新。”
    現場安靜了下來。劉德華皺著眉頭,似乎在權衡利弊。
    “而且。”沈良繼續說道,“這次改造是省里重點關注的項目,如果成功了,對整個行業都有示範意義。”
    這話一出,劉德華的表情有了微妙變化。
    省里的項目,這個分量就不一樣了。
    “那...你們繼續吧。”劉德華最終妥協了,“但我要派兩個人在這兒盯著,有任何問題立即匯報。”
    沈良心中長舒了一口氣︰“沒問題。”
    劉德華帶著人離開後,李廠長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伙子,剛才表現不錯!”
    老張也走過來,壓低聲音說︰“劉德華這個人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要插一手。不過你剛才說得對,不敢試就永遠落後。”
    沈良點點頭,但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下午兩點,新的預熱設備開始安裝。
    沈良親自指導工人進行管道連接,每一個細節都不敢馬虎。老張也在旁邊仔細檢查,時不時提出改進建議。
    “這個角度再調整一下。”
    “焊縫要飽滿,不能有氣孔。”
    “保溫層厚度要均勻。”
    兩人配合得越來越默契,沈良能感覺到老張對他的信任在一點點增加。
    到了傍晚,主要設備安裝完畢。沈良拿著圖紙逐一檢查,確認每個環節都符合要求。
    “明天可以試運行了。”沈良對李廠長說道。
    “好!我通知省里,讓他們派人來看效果。”
    當晚,沈良回到賓館,剛躺下就接到了建設鋼鐵廠王廠長的電話。
    “沈工,听說今天劉德華去了紅星?”
    消息傳得真快。沈良心中暗想。
    “是的,不過問題解決了。”
    “那就好。”王廠長頓了頓,“如果紅星的試點成功,我們建設一定第一個跟進。”
    “一言為定。”
    第二個電話是東方鋼鐵廠張廠長打來的。
    “沈工,听說改造很順利?”
    看來三個鋼鐵廠之間消息互通,都在密切關注紅星的動向。
    沈良簡單匯報了進展,張廠長听後很興奮︰“太好了!我們東方也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開始。”
    放下電話,沈良躺在床上思考著接下來的計劃。
    紅星的試點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三個不同的鋼鐵廠同時推進改造。每個廠的情況不一樣,人員素質不一樣,管理水平也不一樣。
    標準化的方案肯定不行,必須因廠制宜。
    沈良拿出筆記本,開始整理各個廠的特點︰
    紅星︰技術力量強,但比較保守;
    建設︰資金充足,但管理有些混亂;
    東方︰積極性高,但基礎設施差。
    看來每個廠都需要不同的策略。
    第三天上午,紅星鋼鐵廠的試運行正式開始。
    沈良和老張站在控制室里,緊張地盯著各項參數。李廠長也趕來了,臉上寫滿了期待。
    “預熱溫度怎麼樣?”
    “正常,比之前均勻多了。”老張看著溫度曲線圖,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爐膛壓力穩定。”
    “燃料消耗下降了15。”
    一個個好消息傳來,現場的氣氛越來越輕松。
    兩個小時後,第一爐鋼水出爐。
    “質量怎麼樣?”李廠長急切地問道。
    化驗員拿著報告跑過來︰“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優級品標準!而且...”
    他頓了頓,“含硫量比之前降低了20!”
    現場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