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工听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其他人也被這套理論吸引了,紛紛凝神細听。
“這個設計思路很新穎,”鞍鋼的老王也發言了,“不過你們是如何解決鑄坯內部應力分布問題的?”
沈良微微一笑︰“老王師傅問得好。我們通過調整冷卻水溫度梯度和流量分配,使鑄坯冷卻過程更加均勻...”
他又在黑板上畫出了應力分布示意圖,分析了技術關鍵點。
台下的專家們開始頻繁交頭接耳,顯然對這套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請問這套技術的投資成本如何?”有人問道。
“改造費用大概15萬元左右,”沈良回答,“但考慮到節能減排和產品質量提升帶來的效益,投資回收期不到一年。”
這個數字讓不少人眼前一亮。在這個年代,能快速回收投資的技術改造項目可不多見。
省冶金局的陳局長也來了興趣︰“小沈同志,你們這套技術有沒有推廣價值?”
沈良心中暗喜,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我認為是有的,”他誠懇地說,“不過還需要根據各廠的具體情況進行適應性改造。我願意與各位同行分享技術經驗,共同推進我省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沈良的發言時間本來只有20分鐘,結果因為提問踴躍,延長到了將近一個小時。
走下台時,不少人圍了上來要詳細資料。
“沈工,你們這技術確實先進,”張總工主動過來握手,“有機會一定要到你們廠實地學習。”
“張總客氣了,”沈良謙虛地回應,“您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李建國興奮地湊過來︰“沈工,您剛才的表現太精彩了!那些老專家都被征服了。”
沈良心里也很滿意。第一步計劃成功了,接下來就要看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
中午休息時,不少廠的技術人員都來找沈良交流。有想要引進技術的,有希望建立合作關系的,還有純粹出于學術興趣的。
沈良一一應對,既不顯得冷淡,也不過分熱情。他知道這些人背後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
下午的會議繼續進行,但明顯沒有上午那麼熱烈了。大家的注意力都還停留在沈良的技術報告上。
會議結束後,省冶金局的陳局長專門找到沈良。
“小沈,你今天的表現很出色,”陳局長和藹地說,“你們這個技術很有價值,我準備向省里推薦作為重點推廣項目。”
沈良內心激動,但表面保持冷靜︰“謝謝陳局長的認可,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
“明天我安排你去幾個兄弟廠參觀學習,你也可以實地了解一下推廣的可行性。”陳局長繼續說道。
這真是意外的收獲。沈良連忙表示同意。
回到賓館,沈良躺在床上回味著今天的收獲。
技術交流會的效果超出了預期,不僅讓他在業內初步建立了聲譽,還獲得了省里領導的關注。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場的很多廠都對他的技術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這意味著推廣應用的前景非常廣闊。
不過沈良也意識到,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第二天一早,陳局長安排的車子準時到達賓館門口。
司機是個中年漢子,操著一口濃重的本地口音︰“沈工,今天咱們要跑三個廠,路程有點遠,您準備好了嗎?”
沈良點點頭,心里卻在盤算著這次參觀的真正目的。省里讓他去看兄弟廠,絕不僅僅是走馬觀花這麼簡單。
第一站是省內最大的鋼鐵廠——華光鋼鐵。
廠門口的標語牌已經褪色,但“為四化建設貢獻力量”幾個大字還能看清。門衛室里的老師傅戴著老花鏡,仔細核對了介紹信才放行。
華光鋼鐵的廠長姓王,是個五十多歲的精干漢子。他熱情地迎接沈良,但眼神中透著一絲審視。
“沈工,昨天您在會上的發言我們都听說了,”王廠長邊走邊說,“我們華光也想搞技術改造,但資金緊張啊。”
沈良明白了,這是在試探他的底線。
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揮汗如雨。沈良仔細觀察著生產流程,發現問題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設備老化嚴重,能耗驚人。最關鍵的是,生產工藝還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水平。
“王廠長,您這邊的設備利用率怎麼樣?”沈良看似隨意地問道。
王廠長臉色有些難看︰“說實話,開工率不到70,產品質量也不太穩定。”
沈良心里有數了。這種狀況下,任何技術改進都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參觀結束後,王廠長把沈良拉到辦公室單獨聊天。
“沈工,實話跟您說,我們廠現在日子不好過,”王廠長倒了杯茶,“如果您的技術真有那麼神奇,我們願意試試。”
“試試是可以的,”沈良放慢語速,“不過需要一些條件。”
王廠長眼神一亮︰“您說。”
“首先,技術改造需要配套資金,雖然不多,但必須到位。其次,改造過程中可能需要停產幾天,這個損失你們要承受。”
王廠長皺起眉頭。停產幾天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對本就困難的華光鋼鐵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能不能分步驟改造?”王廠長試探性地問。
沈良搖搖頭︰“技術改造是個系統工程,半拉子工程只會浪費資金。”
房間里陷入沉默。
良久,王廠長咬咬牙︰“行!我回頭跟班子商量商量,爭取年底前啟動改造。”
離開華光鋼鐵,沈良心情復雜。他能理解王廠長的難處,但也知道這種猶豫不決的態度很難成事。
第二站是紅星鋼鐵,規模比華光小一些,但廠長的態度截然不同。
“沈工,我們紅星雖然小,但敢闖敢試!”廠長姓李,是個四十出頭的年輕人,說話干脆利落,“您的技術如果真有效果,我們馬上就干!”
這種態度讓沈良刮目相看。
參觀過程中,李廠長不停地詢問技術細節,顯然是真心想要改進生產工藝。
“我們紅星這幾年一直在琢磨技術革新,但苦于沒有方向,”李廠長指著車間里的設備,“您看,這些設備大多是我們自己改裝的,雖然土了點,但實用。”
沈良仔細觀察,發現紅星鋼鐵雖然規模不大,但設備維護得相當好,工人的技術素質也不錯。
“李廠長,您這邊的改造積極性很高啊。”沈良由衷地贊嘆。
“沒辦法,大廠有國家扶持,我們小廠只能靠自己,”李廠長苦笑,“不創新就是等死。”
這話說到了沈良心坎里。正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才是推動技術進步的真正動力。
中午在紅星鋼鐵食堂吃飯,李廠長專門安排了幾個技術骨干陪同。
“沈工,您昨天講的那個應力分布理論,我們反復琢磨了一夜,”一個年輕工程師興奮地說,“能不能詳細講講?”
沈良笑了,這才是真正想學技術的人。
他拿起筷子在桌上畫起示意圖,詳細解釋了改造的技術原理。幾個工程師听得入神,不時提問互動。
“這個角度的控制很關鍵,”沈良強調,“差一度都會影響效果。”
“那檢測精度怎麼保證?”有人問道。
“可以用簡易的測量工具,成本不高但很實用。”沈良回答。
一頓飯的功夫,幾個技術問題基本理清了。李廠長在旁邊听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點頭贊嘆。
“沈工,您這技術確實高明,”李廠長放下筷子,“我們紅星決定了,回頭就啟動改造項目!”
下午參觀的第三個廠是建設鋼鐵,情況又有所不同。
這個廠的廠長姓趙,是個老技術出身,對新技術既感興趣又保持謹慎。
“沈工,您的理論我們研究過,確實很有道理,”趙廠長邊走邊說,“但實際應用中會不會有什麼意外?”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任何技術改造都存在風險,特別是在當前這種資源緊張的環境下。
“趙廠長的顧慮很正常,”沈良真誠地說,“技術改造確實需要謹慎對待。”
參觀結束後,趙廠長提出了一個建議︰“沈工,能不能先在我們這里做個小規模試驗?成功了再推廣。”
這個想法倒是很實際。沈良考慮了一下,覺得可行。
“試驗是可以的,但需要選擇合適的設備和時機。”沈良回答。
三個廠跑下來,沈良對推廣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華光鋼鐵有實力但缺乏決心,紅星鋼鐵有決心但實力有限,建設鋼鐵兩者兼備但過于謹慎。
每個廠的情況都不同,推廣策略也需要因地制宜。
回到賓館,沈良開始整理今天的收獲。他拿出紙筆,詳細記錄了每個廠的具體情況和改造可行性。
華光鋼鐵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和決心,需要從效益角度說服他們。
紅星鋼鐵最有希望成為試點,可以作為示範工程。
建設鋼鐵適合做技術驗證,降低推廣風險。
正想著,電話響了。
“沈工,我是陳局長,”電話里傳來熟悉的聲音,“今天的參觀怎麼樣?”
“收獲很大,各個廠的情況基本了解了。”沈良如實回答。
“明天上午你來我辦公室一趟,我們詳細談談推廣計劃。”陳局長說道。
掛了電話,沈良意識到真正的考驗要來了。省里的態度將直接決定這項技術的推廣前景。
他必須準備一份詳盡的推廣方案,既要說服領導支持,又要確保技術落地的可行性。
這一夜注定不會平靜。沈良在賓館房間里鋪開一張白紙,迅速畫出三個廠的布局圖。每個廠的設備情況、技術水平、改造難度,都在他腦海中一一對應。
“華光那邊老王明顯有顧慮。”他自言自語道,“光說技術優勢還不夠,得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經濟效益。”
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沈良列出了詳細的成本核算表。改造一台爐子需要多少錢,能節約多少原料,提高多少產量,回收期是幾個月——這些數據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電話又響了。
“沈工,我是紅星的李廠長。”聲音里帶著興奮,“剛才開了個緊急會議,廠領導班子一致通過,決定立即啟動改造項目!”
沈良眉頭一挑。這個效率倒是出乎意料。
“李廠長,改造資金準備好了?”
“已經申請了專項撥款,預計下周就能到位。”李廠長聲音堅定,“我們紅星雖然規模不大,但搞技術改造的勁頭不輸任何人!”
掛掉電話,沈良若有所思。看來紅星鋼鐵確實是個不錯的突破口,可以作為示範工程推廣。
凌晨兩點,沈良終于完成了推廣方案的初稿。整個方案分三個階段︰先在紅星試點,再到建設驗證,最後推廣到華光等大廠。
第二天上午,省工業局辦公大樓。
陳局長辦公室里煙霧繚繞,幾個副局長圍坐在會議桌前,神情嚴肅。
“沈工,昨天的調研情況如何?”陳局長開門見山。
沈良將準備好的材料逐一擺在桌上。“三個廠各有特點,推廣策略需要分步實施。”
他詳細匯報了每個廠的具體情況,重點強調了技術改造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
“按照初步估算,改造後的設備能提高產量15以上,節約原料8,綜合效益非常可觀。”
一個副局長皺了皺眉。“風險評估呢?萬一改造失敗怎麼辦?”
這個問題沈良早就考慮過。“建議分三步走,先小規模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推廣。這樣既能驗證技術,又能控制風險。”
陳局長點了點頭。“具體的時間安排是什麼?”
“紅星鋼鐵下周啟動,一個月內完成第一台設備改造。建設鋼鐵同步進行技術驗證,華光鋼鐵等大廠作為第二批推廣對象。”
會議室里安靜了幾分鐘,幾個局長交換著眼神。
最終,陳局長拍了拍桌子。“就按你的方案執行!省里全力支持這次技術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