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

第409章 分段式冷卻理念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獅城布衣 本章︰第409章 分段式冷卻理念

    沈良剛把技術標準草稿整理完,辦公室門就被敲響了。

    “請進。”

    門推開,走進來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國字臉,眼神犀利。

    “沈工,我是省工業廳的王明。”男子遞上名片,“听說你們廠的連鑄技術有重大突破,我代表省里來了解情況。”

    沈良接過名片看了看,心里琢磨這來得挺快啊。

    技術剛出成果,省里就派人來了。

    “王處長,您請坐。”沈良倒了杯茶,“有什麼想了解的,我如實匯報。”

    王明打開公文包,拿出筆記本︰“听說你們的鋼坯質量提升了30?這個數據準確嗎?”

    “化驗室的報告在這里。”沈良把檢測報告遞過去,“所有數據都有記錄,可以隨時復查。”

    王明仔細翻看報告,眉頭微皺︰“小沈,你今年多大?”

    “26。”

    “26歲就能搞出這種技術改造?”王明放下報告,眼神變得審視起來,“你之前有相關經驗嗎?”

    沈良感受到了對方話里的懷疑,心中暗道麻煩來了。這個年代,太年輕反而是劣勢。

    “我從技校畢業後就在廠里干,跟著老師傅們學了不少東西。”沈良盡量說得平淡些,“這次改造主要是在現有基礎上做了一些微調。”

    “微調?”王明語氣帶著質疑,“晶粒細化30叫微調?”

    辦公室里氣氛有些緊張。

    沈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大腦快速思考對策。他必須讓這個王處長相信,這確實是他的成果,但又不能顯得太過超前。

    “王處長,要不您跟我到車間看看實際操作?”沈良主動邀請,“眼見為實。”

    王明點點頭︰“正有此意。”

    兩人來到生產車間。連鑄機正在運轉,鋼水從中間包緩緩流入結晶器。

    “你看,關鍵在于這個冷卻水循環系統。”沈良指著改造過的設備,“我重新設計了水路分布,讓結晶器壁溫度更加均勻。”

    王明圍著設備轉了一圈,不時問一些技術細節。沈良都能流利解答,讓他逐漸信服。

    “鋼坯出來了。”趙師傅喊道。

    一根表面光滑的鋼坯從連鑄機中緩緩推出,在冷床上自然冷卻。

    王明用手摸了摸鋼坯表面︰“確實比一般的要光滑。”

    “王處長,我們已經連續生產了一個星期,質量穩定,沒出過問題。”錢師傅在旁邊補充道。

    王明在車間轉了兩個小時,詳細了解了整個改造過程。臨走時,他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

    “小沈,你這個技術確實有推廣價值。”王明拍拍沈良的肩膀,“省里準備組織一次全省鋼鐵企業的技術交流會,你來做主講。”

    沈良心中一喜,這是個好機會。但表面上仍然保持謙遜︰“我盡力準備。”

    “時間就定在下個月15號,地點在省城賓館。”王明記錄在本子上,“參會的有全省二十多家鋼廠的技術負責人,你要準備好詳細的技術資料。”

    送走王處長,沈良回到辦公室繼續完善技術標準。這次交流會意義重大,不僅能推廣技術,還能建立更廣泛的人脈網絡。

    但他心里清楚,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質疑聲也會越來越多。一個26歲的技術員搞出這種突破性成果,確實容易引人懷疑。

    必須想辦法解釋這些技術的來源。

    沈良打開抽屜,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後記錄的各種技術資料,表面看起來像是學習筆記,實際上都是他從未來記憶中提取的先進技術。

    他要把這本筆記重新整理,偽裝成自己多年學習研究的成果。這樣既能證明技術的可信性,又能為後續的技術突破做鋪墊。

    接下來的幾天,沈良埋頭整理技術資料。他把復雜的理論簡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上詳細的圖紙和數據分析。

    劉廠長也很重視這次交流會,專門給沈良批了一周假期準備。

    “小沈,這次會議關系到咱們廠的聲譽,你可得好好表現。”劉廠長earnesty地說,“省里的領導都會參加,搞好了對你個人發展也有好處。”

    沈良明白廠長的意思。這不僅是技術交流,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露臉機會。

    他開始琢磨怎麼在會上既展示技術實力,又不顯得太過張揚。畢竟這個年代,出頭椽子先爛的道理人人都懂。

    正想著,辦公室門又被敲響了。

    這次進來的是一個年輕人,看起來比沈良還小幾歲,戴著眼鏡,書生氣十足。

    “請問您是沈良沈工嗎?”年輕人禮貌地問。

    “我是,你是?”

    “我叫李建國,剛從北京鋼鐵學院畢業,分配到省冶金設計院工作。”李建國激動地說,“听說您在連鑄技術上有重大突破,特地來學習。”

    沈良打量著這個年輕人,心中暗想又是一個來探底的。不過這次態度要友善多了。

    “李工程師,請坐。”沈良客氣地招呼,“剛畢業就分到設計院,前途無量啊。”

    “不敢不敢,我還是學生,來向您請教的。”李建國謙遜地說,“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您的技術改造思路?”

    沈良觀察著李建國的表情,感覺這個年輕人應該是真心來學習的,沒有其他目的。

    “技術交流嘛,互相學習。”沈良拿出圖紙,“你看這個冷卻水路設計...”

    兩人討論起技術細節。李建國提出的問題很專業,顯然基礎扎實。沈良也從中感受到了這個年輕人對技術的熱忱。

    “沈工,您這個設計理念很先進,比我在學校學的要超前很多。”李建國佩服地說,“您是從哪里學到這些理論的?”

    沈良心中一緊,又是這個問題。

    “主要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沈良盡量說得輕松,“理論聯系實際嘛,書本上的東西要結合生產需要才有用。”

    李建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確實,我們在學校學的都是基礎理論,對實際生產了解不夠。”

    兩人聊了一下午,李建國受益匪淺。臨走時,他主動提出要在技術交流會上協助沈良做資料整理工作。

    “李工程師有心了。”沈良客氣地回應,心里卻在盤算這個年輕人的可靠性。

    如果能把李建國收為助手,對今後的技術推廣會很有幫助。畢竟他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技術人才,光靠自己一個人是不夠的。

    送走李建國,沈良繼續準備交流會的材料。他決定采用漸進式的技術展示策略,先推廣相對簡單的改造方案,等大家接受了再逐步引入更先進的技術。

    這樣既能避免過于突兀,又能保持技術領先優勢。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交流會的日子。沈良帶著精心準備的資料,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車。火車一路向北,沈良坐在硬座車廂里看著窗外的風景。

    車廂里人聲嘈雜,煙味彌漫。沈良翻開帶來的技術資料,再次檢查準備工作。

    這次省級技術交流會規模不小,全省各大鋼鐵廠的技術骨干都會參加,省冶金局的領導也會到場。

    沈良心里清楚,這是個機會,也是個考驗。

    表現好了,不僅能為廠里爭光,對個人發展也大有裨益。表現不好...那就只能灰溜溜地回去繼續當個普通技術員了。

    “下一站,省城!”列車員的聲音打斷了沈良的思緒。

    下了火車,沈良拎著行李箱走出車站。省城比起他們那個小城市確實氣派很多,街道寬闊,建築高大。

    按照通知書上的地址,他找到了會議舉辦地點——省冶金工業大廈。

    大廈門口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多是中年男性,看起來都是技術人員。

    沈良上前報到,拿到了胸牌和會議資料。

    “沈工!”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沈良轉頭一看,是李建國。年輕人換了身新西裝,看起來精神不少。

    “李工程師,你也來了?”沈良有些意外。

    “我們設計院負責這次會議的技術支持工作。”李建國興奮地說,“正好可以學習各廠的先進經驗。”

    兩人一起走進大廈。會議廳相當寬敞,能容納二三百人。主席台上懸掛著醒目的橫幅︰“全省鋼鐵工業技術交流會”。

    沈良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環顧四周觀察著其他與會人員。

    前排坐著的應該是各廠的廠長和總工,中間是主要技術人員,後排則是像他這樣的年輕技術骨干。

    “看到那個戴眼鏡的中年人了嗎?”李建國悄聲對沈良說,“那是首鋼的張總工,國內連鑄技術的權威專家。”

    沈良順著李建國的目光看過去,那個被稱為張總工的男人正在和身邊的人低聲交談,神情嚴肅。

    “還有那位,”李建國又指向另一個方向,“鞍鋼的老王,在冶金界也是響當當的人物。”

    沈良點點頭,心中暗想今天的對手可不簡單。

    上午九點,會議準時開始。

    省冶金局的陳局長首先致辭,強調了技術進步對工業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各廠加強交流合作。

    接下來是各廠代表的技術報告。

    首鋼的張總工第一個上台,介紹了他們在連鑄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

    “我們采用的是引進德國技術改造而成的連鑄生產線,”張總工操著京腔說道,“年產能力達到50萬噸,鑄坯質量穩定...”

    台下響起陣陣掌聲。沈良仔細听著,發現張總工介紹的技術確實不錯,但比起他掌握的先進工藝還有不小差距。

    鞍鋼的老王緊接著上台,介紹了他們的高爐改造經驗。

    “通過優化配料結構和改進冷卻系統,我們成功將日產量提升了20...”

    又是一陣掌聲。

    輪到地方廠礦的代表發言了。大多數人介紹的都是一些常規改造,技術含量有限。

    終于到了沈良所在鋼鐵廠的發言時間。

    劉廠長本來打算自己上台,但在沈良的建議下,最終決定讓沈良直接做技術報告。

    “下面有請華北鋼鐵廠的沈良工程師為大家介紹他們的技術創新成果。”主持人宣布道。

    沈良深呼吸,拿著準備好的資料走向主席台。

    台下幾百雙眼楮都聚焦在他身上。有好奇的,有懷疑的,還有些漠不關心的。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大家好。”沈良調整了一下話筒,“我今天要匯報的是我們廠在小方坯連鑄技術方面的創新實踐。”

    話音剛落,台下就有人竊竊私語。

    “小方坯連鑄?華北鋼鐵廠什麼時候有這技術了?”

    “沒听說過啊,他們不是只能生產普通鋼材嗎?”

    沈良沒有理會台下的議論,繼續說道︰“傳統的鋼錠澆注工藝存在材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等問題。我們通過技術改造,自主研發了一套小型連鑄裝置...”

    他邊說邊展示準備好的圖紙和數據。

    “這套裝置的核心是改進了冷卻水路設計,采用多級冷卻系統,確保鑄坯表面和內部溫度梯度的合理控制...”

    台下的議論聲逐漸小了下來,不少人開始認真听講。

    首鋼的張總工皺起了眉頭,仔細觀察著沈良展示的圖紙。

    “通過三個月的試運行,我們的鑄坯合格率達到了95以上,比原來的鋼錠工藝提高了15個百分點。”沈良繼續介紹著數據,“同時,噸鋼綜合能耗下降了12,材料利用率提升了8。”

    這些數據讓台下安靜了不少。

    張總工站了起來︰“小沈同志,能否詳細說明一下你們的冷卻水路是如何設計的?”

    沈良早就料到會有人提問,從容回答︰“我們采用的是分段式冷卻理念,根據鑄坯在不同位置的凝固特點,設計了相應的冷卻強度...”

    他在黑板上畫出了水路布置圖,詳細解釋了設計原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方便以後閱讀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409章 分段式冷卻理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409章 分段式冷卻理念並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