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山上的小弟子日漸增多,讀書修行論道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會經常組織在一起論道的聚會。劉蓮也加入其中。
    甲︰“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應當如何解釋?這于後面的一些段落,好像有矛盾,比方說道德經第十三章‘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這句話說,把天下當做自己的身體那樣對待,那麼選擇這個人治理天下是明智的。”
    乙︰“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天地是沒有分別心的,  沒有好壞之分,對萬物都是一樣。聖人也沒有任何分別心,所以對好人、壞人都是一樣的。所以聖人教化世人,是不應當區分種族、宗教、行業、貴賤的。”
    丙︰“芻狗主要在古代祭祀的時候使用,祭祀期間會備受重視,但是祭祀完成後就毫無用處,被隨意丟棄,或用火燒掉。是否意味著一個人,哪怕再成功,不管有多少高光的時刻,也終將被上天舍棄,所以功成身退,才是最好的歸宿。否則,被天地拋棄後就不會有好下場。”
    劉蓮︰“‘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字面意思是天地並不仁慈,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系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另一種理解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即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順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包括運氣、因果,與天地無關;天地順其自然,按照其發展規律,得到應有的結果。
    同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字面意思是︰聖人沒有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也如同對待芻狗一般。實際上是說聖人沒有區別之心,對待所有人都一樣,任憑人們自作自受。也就是說,自然的法則是對待世間萬象一切平等,在人的世界里,也應如此才是正道。”
    丁︰“那慈悲心,慈悲眾生是不是有為?如果無為,一切順應自然,應該少管閑事,與慈悲救渡是否矛盾?”
    這時眾人都陷入思考之中,一時很難給出答案。
    劉蓮“無為和少管閑事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有一些區別。無為是指不刻意追求結果,不強制干預自然規律,而是順應自然,讓事情自然發展。而少管閑事則是指不要多管閑事,不要干涉別人的私事和個人空間。
    慈悲救度是一種積極的行動,是指關注他人的痛苦和困難,盡力去幫助他們,給予關愛和支持。這與無為並不矛盾,因為慈悲救度是出于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而不是為了追求某種結果或回報。在慈悲救度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順應自然,不去強制干預自然規律,而是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去幫助他人。
    因此,無為和慈悲救度並不是矛盾的,它們可以相互補充,共同實現。我們可以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去幫助他人,不去強制干預自然規律,讓事情自然發展,同時也可以關注他人的需要和痛苦,盡力去幫助他們,給予關愛和支持。這樣就可以實現無為和慈悲救度的共同目標,即實現內心的大願。”
    戊“原來如此,受教了。道德經中‘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這句話我不知道什麼意思,還請大家幫我解惑。”
    己“‘谷神’是指自然之道,‘谷神不死’意味著這個神妙的道是永恆不滅的,它不斷地賦予生命以新生,永遠不會枯竭。
    ‘是謂玄牝’,玄牝指的是雌性的生殖器官,這句話用比喻的方式表達了道就像雌性的生殖器官一樣,是生命之源,具有生殖、繁衍的功能。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根指的是天地之間的根源,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道作為天地之間的根源,就像女性的生殖器官一樣,是生命的源頭。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綿綿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就像細水長流一樣,這個道是連續不斷、永恆存在的,而且不會被用盡。這句話強調了道的無限性和永恆性。”
    庚“師兄,這些解釋完全是從字面理解,我認為應該從修行的角度來看,谷在古代有精氣養分的含義,‘谷神’就是我們人體內的精氣神,精氣神充足則五髒不衰,人則不死。玄為天也,在人身為百會穴,牝為會陰穴。百會穴連會陰穴就是中脈,此脈貫通以後,從會陰穴到百會穴真氣自由出入,氣通天地。這就是玄牝之門,通天徹地,可以滋養人體,對人來說,這就是天地之根。要利用天地之氣滋養身體,必須精神內守。‘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指一個人在修行的時候不要過于急躁,應當平和,若有若無,不可有心追求。”
    辛︰“這個解釋還第一次听說,難道是你師傅教你的嗎?”
    庚︰“是的,我的師傅說不懂修行的人看道德經就是一本講做人道理的書,而且看不懂其中內涵,就是空入寶山而不得!懂得修行的人會反復閱讀道德經,從中領會修行之道。”
    壬︰“原來道德經是講修行的書,我一直以為是道家學說,從來沒有仔細認真看過。”
    癸︰“黃帝內經也是講修行的書,現在人只當做中醫書來看的。而且很多的中醫根本不看黃帝內經,導致中醫衰落,很多與修行相關的中醫知識被舍棄了。”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