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第488章 政治正確後,猛夸文武百官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天冰牛奶 本章︰第488章 政治正確後,猛夸文武百官

    陳羽的演講語氣有著起伏的波瀾,更有著抑揚頓挫的張力。

    每當講到情緒高漲的段落,他便刻意拔高語調,那愈發鏗鏘的聲線裹挾著十足的力量,使得口中的話語擲地有聲,盡顯慷慨激昂之勢。

    在此之前,

    羽已憑借清晰的邏輯,將事件背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一一拆解,條理分明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隨著理解的加深,原本在眾人心中隱隱作祟的反對念頭,如同被潑了冷水的火苗般漸漸熄滅。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

    當沒有了利益牽扯之後,群臣開始放下個人得失的計較,站在朝廷的立場考量全局。

    那份對集體的關切,悄然在心中蔓延。

    大殿內的氛圍也隨之變得熾熱,每一個聆听者都被這份熱忱所感染,只覺得渾身熱血翻涌,心潮澎湃。

    當眾人不再被復雜的利益糾葛所牽絆,腦海中的思緒反而變得純粹起來。

    他們現在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

    “此子大才,剖析透徹,說的太好了!”

    包括朱棣、朱高熾、夏原吉、李志剛等人,對于陳羽到目前的表現非常滿意,听的十分盡興。

    陳羽醞釀了一番接下來的情緒,同樣也等著眾人的情緒擴散,隨後繼續說道︰

    “先不談論教育、人才對于大明今後的益處,就單論最近幾年,大明內部發生的那一件大事︰靖難之役!”

    “朝中奸佞作祟,使得建文帝倒行逆施,國內陷入戰火、百姓流離失所,邊疆更是屢遭漠北侵擾。燕王為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迫不得已起兵靖難,結果以八百甲士起兵,為大明撥亂反正!”

    “經歷了奉天靖難這樣的戰役,可大明內部仍能快速休養生息,並進而做出了一大串舉措,如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等,甚至還準備來年征伐漠北。”

    “諸位有沒有考慮過,這些靠的是什麼?”

    ……

    奉天靖難是幾年前的事情,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討論。

    陳羽清楚,這是自己第一次參加常會,當著永樂一朝一眾大佬的面,組建利益、發展關系都是次要。

    重要的是先在他們面前表露自己的立場。

    畢竟無論哪個時期,政治正確永遠都應該放在首位。

    眼前的政治正確,就是對待奉天靖難後的態度。

    表明態度之後,接下來才可以在此基礎上在組建利益、發展關系。畢竟有了第一步,然後吸引來的人,將會是志同道合之輩。

    如此在接下來的大業當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果然陳羽說完這番話後,一些心中還懷念著建文一朝的官員,看向陳羽的眼神都開始變得不對勁了。

    有著隱隱怒意。

    雖然他們清楚,建文一朝已是過去式,打回來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但有一句話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他們體驗過建文一朝文官的地位,在面對永樂一朝時,只會不斷拿出來比較,從而愈發排斥永樂一朝。

    排斥也沒辦法。

    這就使得在許多工作當中,不是那麼盡心盡力!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許多富豪破產後,不是選擇東山再起,而是選擇跳樓的原因。

    但這部分官員,幾乎全部是程朱理學的擁護者。

    畢竟程朱理學的擁護者,在建文一朝獲利最大,那種反差體驗也最大。

    而那些不信奉程朱理學的官員,對于換了一個皇帝,其實在體驗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畢竟俸祿還是那些俸祿,老板還是朱家的老板。

    這類官員開始思考,為何當初的燕王能夠以八百甲士起兵,打敗擁有五十萬中央軍隊的建文?

    面對這種相差懸殊的對決,他們腦子根本不願意多想,一致認為這是建文廢物所致!

    哪怕後來饒是燕王兵馬巔峰,也才堪堪十萬而已。

    五十萬中央軍這麼大的優勢,結果輸十萬!

    這踏馬……古今罕見!

    “啪∼”

    眾人思索之際,奉天殿內突然響起了一道……響指聲?

    “咳、咳∼”

    陳羽神色略帶尷尬的清了清嗓子。

    不錯,剛剛那個響指聲是他打出來了。

    要問他為何會在這種嚴肅的場合打響指?

    純純是因之前跟老朱小團體吹牛的時候,習慣了!

    經過這個小插曲,也是成功的將眾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了過來。

    陳羽沉吟了片刻之後,繼續說道︰

    “陛下靖難之役的成功,背後緣由固然繁多。譬如建文朝奸邪當道、失盡民心,而陛下自身又兼具聖明之德與神武之才,領兵作戰更是神機妙算,這都是世人皆知的關鍵。”

    “但依臣之見,陛下能掃清障礙、定鼎天下,最核心的倚仗,是身邊匯聚了無數棟梁之才。那些忠心耿耿的文臣與勇冠三軍的武將,皆鞠躬盡瘁,輔佐陛下。”

    “臣在應此次恩科之前,便早已听聞永樂朝人才輩出的盛況,心中一直滿懷敬佩。”

    “像英國公張玉那般忠勇殉國、淇國公丘福那般驍勇善戰,還有太子殿下朱高熾仁厚愛民、漢王朱高煦勇武善戰,他們皆是陛下麾下的肱骨之臣,為靖難立下赫赫功勛。”

    “更何況,臣方才提及的不過是其中幾位代表。今日能立于這金鑾殿上的諸位臣工,無論是在靖難之役中沖鋒陷陣、穩定大局,或是在朝局撥亂反正時運籌帷幄,又或是在戰後休養生息中殫精竭慮,皆為大明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想當初,大明剛經歷一場內部戰亂,百廢待興,內有民生凋敝之困,外有漠北勢力窺伺邊疆,處境實為艱難。可正是靠著朝中這一眾賢才同心協力、各展所長,如今的大明不僅漸漸恢復了元氣,更在諸多方面超越往昔,開創了嶄新的盛景!”

    “由此可見,國之強盛,根本在于人才;天下太平,關鍵亦在人才啊!”

    陳羽肯定不能傻傻的說,靖難建文失敗的最主要一個因素︰是洪武帝將當時朝中能打的一批將領,全部殺了。

    但這也是體現了人才的重要性。

    畢竟建文一朝的武將人才,被洪武帝殺到了斷層!

    陳羽的論據可謂是循序漸進,先是將其中的利益剖析,讓眾人放下對于開創大學,大搞教育的戒心!

    緊接著訴說自己的立場,展現了一波政治正確;

    隨後在論據的同時,夸贊了一波文臣武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88章 政治正確後,猛夸文武百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88章 政治正確後,猛夸文武百官並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