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念奴嬌》詞道︰“杏花過雨,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流水飄香,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恨別王孫,牆陰目斷,誰把青梅摘?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消散雲雨須臾,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燕語千般,爭解說些于伊家消息。厚約深盟,除非重見,見了方端的。而今無奈,寸腸千恨堆積。”
這首詞是一位赴京趕考的士人所作,名為沈文述。說來奇妙,全詞皆是集古人詞章之句而成。且听我細細道來︰第一句“杏花過雨”,源自陳子高的《寒食詞》,其《謁金門》中寫道︰“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草濕。閑憑燻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檀炷繞窗背壁,杏花殘雨滴。”
第二句“漸殘紅零落胭脂顏色”,取自李易安的《暮春詞》,在《品令》中她這樣描述︰“零落殘紅,似胭脂顏色。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寂寞,幽對小園嫩綠。登臨未足,悵游子歸期促。他年清夢,千里猶到城陰溪曲。應有凌波,時為故人凝目。”
第三句“流水飄香”,出自延安李氏的《春雨詞》,《浣溪沙》中描繪︰“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流水飄香乳燕啼。南浦魂消春不管,東陽衣減鏡先知,小樓今夜月依依。”
第四句“人漸遠,難托春心脈脈”,寶月禪師在《春詞》,即《柳梢青》中感慨︰“脈脈春心,情人漸遠,難托離愁。而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行人倚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門外秋千,牆頭紅粉,深院誰家?”
第五、六句“恨別王孫,牆陰目斷”,歐陽永叔的《清明詞》,于《一斛珠》里傾訴︰“傷春懷抱,清明過後鶯花好。勸君莫向愁人道。又被香輪輾破青青草。夜來風月連清曉,牆陰目斷無人到。恨別王孫愁多少,猶頓春寒未放花枝老。”
第七句“誰把青梅摘”,晁無咎在《春詞》,也就是《清商怨》中回憶︰“風搖動,雨蒙茸,翠條柔弱花頭重。春衫窄,嬌無力,已得當初,共伊把青梅來摘。都如夢,何時共?可憐敲損釵頭鳳!關山隔,暮雲碧,燕子來也,全然又無些子消息。”
第八、九句“金鞍何處?綠楊依舊南陌”,柳永的《春詞》,于《清平樂》中發問︰“陰晴未定,薄日烘雲影;金鞍何處尋芳徑?綠楊依舊南陌靜。厭厭幾許春情,可憐老去難成!看取鑷殘霜鬢,不隨芳草重生。”
第十句“消散雲雨須臾”,晏叔原在《春詞》,即《虞美人》里嘆息︰“飛花自有牽情處,不向枝邊住。曉風飄薄已堪愁,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消散須臾雲雨怨,閑倚闌干見。遠彈雙淚濕香紅,暗恨玉顏光景與花同。”
第十一句“多情因甚有輕離輕拆”,魏夫人在《春詞》,也就是《卷珠簾》中哀怨︰“記得未時春未暮,執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語,爭尋雙朵爭先去。多情因甚相辜負?有輕拆輕離,向誰分訴?淚濕海棠花枝處,東君空把奴分付。”
第十二句“燕語千般”,康伯可的《春詞》,于《減字木蘭花》中描繪︰“楊花飄盡,雲壓綠陰風乍定。簾幕閑垂,弄語千般燕子飛。小樓深靜,睡起殘妝猶未整。夢不成歸,淚滴斑斑金縷衣。”
第十三句“爭解說些子伊家消息”,秦少游在《春詞》,即《夜游宮》中埋怨︰“何事東君又去!空滿院落花飛絮;巧燕呢喃向人語,何曾解說伊家些子?況是傷心緒,念個人兒成阻。一覺相思夢回處,連宵雨。更那堪,聞杜宇!”
第十四、十五句“厚約深盟,除非重見”,黃魯直的《春詞》,于《搗練子》中期盼︰“梅調粉,柳搖金,微雨輕風斂陌塵。厚約深盟何處訴?除非重見那人人。”
第十六句“見了方端的”,周美成在《春詞》,也就是《滴滴金》中渴望︰“梅花漏泄春消息,柳絲長,草芽碧。不覺星霜鬢白,念時光堪惜!蘭堂把酒思佳容,黛眉顰,愁春色。音書千里相疏隔,見了方端的。”
第十七、十八句“而今無奈,寸腸千恨堆積”,歐陽永叔在詞,即《蝶戀花》中悲嘆︰“簾幕東風寒料峭,雪里梅花先報春來早。而今無奈寸腸思,堆積千愁空懊惱。旋暖金爐薰蘭澡,悶把金刀剪彩呈縴巧。繡被五更香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話說沈文述是一位頗具才思的士人,如今我也來講另一位士人,他來到臨安府參加選拔,卻由此引出了一連串離奇古怪的故事。我先問你,這位秀才姓甚名誰?
在紹興十年,有一位秀才,來自福州戚武軍,姓吳名洪。他離開家鄉,來到臨安府求取功名,心中滿是期望,盼望著能“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可命運弄人,時運未到,他初次應試便名落孫山。吳秀才滿心郁悶,身上又沒多少盤纏,自覺無顏回鄉,只好在如今的州橋下開了一間小小的學堂,以此維持生計,打算等三年後的春試,再去爭取功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平日里,他就與幾個孩童相處,教授他們知識。轉眼間,學堂開辦已有一年多。說來也多虧了街上的人家,紛紛把孩子送來讓他教導,日子倒也漸漸寬裕起來。
一天,他正在學堂里教書,只听見青布簾上的鈴鐺響了起來,走進來一個人。吳教授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半年前搬走的鄰居王婆。原來這王婆是個媒婆,專門靠說媒為生。吳教授與她相互行禮後,問道︰“好久不見,婆婆如今住在哪里?”王婆說︰“還以為教授把老媳婦忘了,如今老媳婦在錢塘門里,挨著城牆住。”教授又問︰“婆婆高壽?”王婆答︰“老媳婦七十五歲了。教授你青春幾何?”教授說︰“小子二十二歲。”王婆感嘆︰“教授才二十二歲,看著卻像三十多歲的人,想必每日操心太多!依老媳婦看來,你也該有個小娘子作伴了。”教授說︰“我也托人問過好幾次親了,但都沒遇到合適的。”王婆笑道︰“這不是冤家不聚頭。跟教授說,正好有一門好親事。女方有一千貫的嫁妝,還帶一個陪嫁丫鬟,人長得也好。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還能寫會算。而且她出身于顯赫的大官府第,一心只想嫁給讀書人。教授,你可要?”
教授听了這番話,頓時喜從天降,臉上笑開了花,忙說︰“要是真有這樣的人,那可太好了!只是這個小娘子如今在哪里?”王婆說︰“跟教授說,這小娘子剛從秦太師府三通判那里出來兩個月,不知發出去多少征婚帖子。有在省、部、院里任職的人來說親,有在內清司當差的人來說親,還有開店做生意的人來說親。可高不成低不就,小娘子就一句話︰‘我只要嫁個讀書官人。’她又沒有爹娘,只有個陪嫁丫鬟叫錦兒。因為她各種樂器都會,府里人都叫她李樂娘,現在住在白雁池一個舊鄰居家里。”
吳教授和王婆正說著話,突然一陣風掀起門前的布簾,一個人從門口匆匆走過。王婆眼楮一亮,急忙說道︰“教授,你瞧見剛才過去的那個人了嗎?這就是你命中注定的妻子!”說完,王婆快步出門追趕。
追上一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收留李樂娘居住的陳干娘。王婆拉著陳干娘回到學堂,兩人與吳教授相互行禮。王婆急切地問道︰“干娘,府上小娘子的親事有著落了嗎?”陳干娘嘆了口氣,無奈地說︰“別提了,不是沒有好親事來說媒,可這孩子太執拗,整天念叨著非要嫁給讀書人,哪有那麼湊巧的事兒!”
王婆趕忙接口︰“我這兒正好有一門好親事,不知干娘和小娘子願不願意?”陳干娘好奇地問︰“你想讓孩兒嫁給誰?”王婆指了指吳教授,笑著說︰“我想讓小娘子嫁給這位官人,你覺得怎麼樣?”陳干娘眼前一亮︰“別開玩笑了,要是能嫁給這位官人,那可太好了!”
吳教授听了這話,當天連書都教不下去了,早早地就把學生們放走。學生們行過禮後各自回家,他鎖上房門,帶著兩位婆子來到街上。免不了買些酒菜招待她們。幾杯酒下肚,王婆站起身來,說道︰“教授既然看上這門親事,就讓干娘拿個女方的庚帖吧。”陳干娘應道︰“我這兒正好有。”說著,從內衣里掏出一張庚帖。
王婆接著說︰“干娘,咱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定個日子,帶著小娘子和陪嫁的錦兒,到梅家橋下的酒店,我帶教授過去,大家見個面,也讓教授看看人。”陳干娘點頭答應,和王婆謝過吳教授後便離開了。吳教授付了酒錢,滿心期待地回家等待。
到了約定的日子,吳教授換上一身新衣裳,打發走學生後,急匆匆地趕到梅家橋下的酒店。遠遠地,王婆就迎了上來,兩人一同走進酒店,上到樓上,陳干娘已經在那兒等候。吳教授迫不及待地問︰“小娘子在哪里?”陳干娘回答︰“孩兒和錦兒在東閣房里坐著呢。”
吳教授好奇心起,用舌尖舔破窗紙,悄悄往里張望。這一看,他忍不住驚嘆出聲,脫口而出︰“兩個都不是凡人!”為何這麼說?原來是李樂娘和錦兒的美貌讓他震驚不已。只見李樂娘雙眼如同秋水般清澈明亮,臉龐好似春日綻放的桃花般嬌艷,烏黑的鬢發輕輕梳成蟬翼的形狀,彎彎的蛾眉如淡墨輕描的春山。朱紅的嘴唇好似一顆嬌艷欲滴的夭桃,潔白的牙齒如同兩排晶瑩的碎玉。她的神態自然大方,氣質超凡脫俗,宛如織女從瑤台降臨,又似嫦娥離開了月宮。
再看陪嫁的錦兒,眼神清澈可愛,發髻高聳美觀。彎彎的眉毛像新月般秀麗,粉嫩的臉龐如春日桃花般動人。她的姿態比未開的幽花還要柔美,肌膚散發著如玉般的清香。小巧的金蓮腳穿著繡著精美花紋的弓鞋,螺旋狀的發髻上插著短短的紫金簪子。她手里把玩著青梅,偷偷看向外面的俊俏郎君,那模樣就像紅杏探出牆頭般惹人憐愛。
從那天雙方互換信物開始,接下來少不了下聘禮、送書信等一系列婚嫁流程。沒過多久,吳教授就把李樂娘娶回了家。婚後,夫妻二人感情和睦,日子過得甜蜜美滿。
一天,正值月半,學生們都早早來到學堂,準備拜祭孔夫子。吳教授對妻子說︰“娘子,我先去看看。”他走到廚房附近,不經意間看到陪嫁的錦兒,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只見錦兒背後披著一綹頭發,雙眼向上翻起,脖子上還沾著斑斑血污。吳教授驚恐地大叫一聲,當場暈倒在地。妻子和錦兒趕忙跑過來,將他救醒。
妻子焦急地問︰“丈夫,你看到什麼了?”吳教授作為一家之主,總不能說自己看到錦兒那可怕的模樣,只好強裝鎮定,找了個借口掩飾︰“娘子,我起床時穿少了衣裳,被冷風一吹,突然頭暈就倒下了。”錦兒急忙煮了安神湯給他喝下,表面上看他恢復了正常,但吳教授心里卻留下了深深的疑惑,總覺得這件事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詭異 。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