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警世通言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警世通言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俗話說︰“甘羅發早子牙遲,彭祖顏回壽不齊,範丹貧窮石崇富,算來都是只爭時。”說的是人生際遇各有不同,時機造化往往決定命運走向。

    大宋元佑年間,有一位太常寺卿名叫陳亞,因彈劾章子厚未成功,被調任為江東留守安撫使,同時兼任建康府知府。一日,他與同僚在臨江亭設宴,忽听亭外有人高聲喊道︰“不用五行推命,能知禍福興衰。”陳亞問道︰“什麼人敢出此狂言?”在場官員中有人認出,說道︰“這是金陵的術士邊瞽。”陳亞隨即吩咐︰“把他叫過來。”

    邊瞽很快被帶到亭下,但見他頭戴破帽且無帽檐,身著破舊衣衫,滿臉白須,雙目失明,身形佝僂。邊瞽拄著竹杖進來,長揖行禮後,摸索著台階便坐下。陳亞怒道︰“你既然雙目失明,無法研習古聖經典,怎敢輕視五行之術,如此自大?”邊瞽答道︰“我擅長通過听船槳劃水聲判斷吉凶,听人走路時鞋履響動辨別生死。”

    陳亞質疑道︰“你的術法真有這麼靈驗?”話未說完,只見大江中一只畫船順流而下,船櫓發出“嘟軋嘟軋”的聲響。陳亞當即讓邊瞽判斷,這預示著何種災福。邊瞽凝神片刻後說︰“櫓聲哀戚,船中必定載著大官的靈柩。”陳亞派人前去詢問,果然得知是臨江軍李郎中在任上去世,家人正載著靈柩返鄉。陳亞大為震驚,贊嘆道︰“就算漢代的東方朔重生,也比不上你!”隨後賞賜邊瞽十壇美酒、十兩白銀,送他離去。

    那邊瞽能听櫓聲預知災福,如今再講一位賣卦先生的故事。這位先生姓李名杰,是東京開封府人,在兗州府奉符縣縣衙前開了一家卦鋪。他用金紙糊了一把大阿寶劍擺在鋪前,下面掛著個招牌,上面寫著︰“斬天下無學同聲”,意思是要挑戰所有濫竽充數的同行。這位李先生確實精通陰陽之術,佔卜極為靈驗,堪稱︰精通《周易》之理,善用六壬之法;仰望乾象能識天文星象,俯察地理可知風水奧秘;深通五星運行,斷吉凶禍福如神明;熟稔三命學說,判成敗興衰似親眼所見。

    這天,李先生剛掛出招牌,就見一個人走進卦鋪。此人裹著系帶頭巾,身穿兩件黑色長衫,腰間系著絲絛,腳下是干淨的鞋襪,袖中還揣著一卷文書。那人與李先生相互行禮後,報上出生年月日時,放下卦金。李先生端詳片刻,突然說︰“這命算不得。”

    來算卦的人是奉符縣里的頭號押司,姓孫名文,他疑惑地問︰“為什麼不給我算?”李先生搖頭道︰“尊官,這命難算。”孫押司追問︰“怎麼個難算法?”李先生欲言又止︰“尊官,您要是想听好話,就別算;要是怕听真話,也別問。”孫押司不耐煩道︰“我沒喝酒,也不是听不得實話,你直說!”李先生又讓他重新報了一遍生辰八字,反復推演卦象後,還是搖頭︰“尊官,這卦……還是別算了。”

    孫押司急了︰“我不忌諱,有話直說!”李先生神色凝重,寫下四句卦辭︰“白虎臨身日,臨身必有災。不過明旦丑,親族盡悲哀。”孫押司看了,追問︰“這卦到底主什麼災福?”李先生嘆氣道︰“不敢瞞您,這卦象顯示,尊官今日必死。”孫押司大吃一驚︰“我哪年要死?”“今年。”“幾月?”“本月。”“幾日?”“今日。”孫押司渾身發冷,聲音都變了︰“什麼時辰?”李先生一字一頓︰“今夜三更三點子時。”

    孫押司暴跳如雷︰“要是我今夜不死,明天就到縣衙里跟你算賬!”李先生也不示弱︰“今夜若不死,您明日來取我這‘斬無學同聲’的寶劍,砍了我的頭!”孫押司怒不可遏,一把將李先生推出卦鋪。

    這時,縣里幾個辦事的人趕來攔住孫押司,問發生了什麼事。孫押司氣呼呼地說︰“還有沒有道理?我不過算個卦,他居然說我今夜三更三點要死!我身體好好的,怎麼可能三更就死?我要拉他去縣衙評理!”眾人連忙相勸︰“‘若信卜,賣了屋;賣卦口,沒量斗’,這算卦的話,哪能全信?生死大事,哪是凡人能斷得準的?你又不是踫上閻王老子、判官哥哥,他說死就死?”

    眾人連拉帶勸,把孫押司拽走了。他們回頭又埋怨李先生︰“先生,您得罪了這位有名的押司,以後怕是在這兒沒法擺攤了。算卦的,窮人的命好斷,賤人的運好說,可唯獨壽數最難斷言。您又不是掌管生死簿的,何苦把話說得這麼絕?話也該說得委婉些。”李先生苦笑道︰“要是專挑好听的說,卦就不準了;可要說實話,又招人嫌。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說罷,他長嘆一聲,收起卦攤,搬到別處去了。

    孫押司雖然被眾人勸住,但心里始終窩火。當天從縣衙辦完公事回家,一路上愁眉不展。妻子見他悶悶不樂,關切地問︰“丈夫,何事煩惱?是縣里有文書沒處理完?”“不是。”“那是被知縣責罰了?”“也不是。”“難道跟人吵架了?”孫押司憋了半天,才說︰“我今天去縣前算卦,那先生說,我會在今年今月今日三更三點死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妻子一听,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好好一個大活人,怎麼今夜就要死?為什麼不把他拉去縣衙?”孫押司無奈道︰“眾人勸住了。”妻子氣不過︰“丈夫,你且在家待著,我去找那先生問問!你又不欠官錢私債,也沒犯官司,憑什麼說你三更就死?”孫押司攔住她︰“你別去,等我今夜不死,明日我自己去理論,總比你去強。”

    天色漸晚,孫押司強打精神︰“拿幾杯酒來,我今晚不睡,熬過這一夜。”幾杯酒下肚,他很快就醉得人事不省,歪在椅子上沉沉睡去。妻子見狀,讓丫鬟迎兒去叫醒他︰“迎兒,快把你爹爹搖醒。”迎兒怎麼搖都叫不醒,妻子只好說︰“迎兒,咱們扶你爹爹回房睡。”兩人好不容易把孫押司扶到床上。誰能料到,這一睡,孫押司竟真的應了卦象,就像五代時的李存孝、漢代的彭越,毫無預兆地丟了性命。

    妻子不放心,叮囑迎兒看好廚房火燭,又說︰“你爹白天算卦,說今夜三更會死,你也听到了吧?”迎兒說︰“听到了,可這話誰能信!”妻子說︰“迎兒,咱們做些針線,守著看今夜到底會不會出事。你可千萬別睡!”迎兒答應著,可沒一會兒就開始打瞌睡。妻子一次次叫醒她︰“迎兒,我叫你別睡,怎麼又睡著了?”迎兒迷迷糊糊應著,可剛說完又昏睡過去。

    突然,妻子听到孫押司從床上猛地坐起,緊接著中門“ 當”一聲響。她急忙叫醒迎兒,點燈查看,又听見大門“吱呀”一聲。兩人舉著燈追出去,只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用手捂著臉,匆匆跑出門,“撲通”一聲跳進了奉符縣河。這條河直通黃河,水流湍急,哪里還能打撈尸首?妻子和迎兒在河邊痛哭失聲︰“押司,你為什麼投河自盡,讓我們娘倆可怎麼活啊!”

    哭聲驚動了四鄰,住在樓上的刁嫂、樓下的毛嫂,還有對門的高嫂、鮑嫂都趕了過來。妻子哭著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刁嫂驚訝道︰“世上真有這麼邪乎的事?”毛嫂回憶說︰“我白天還見押司穿著皂衫,揣著文書回家,還跟他打了招呼。”高嫂也說︰“是啊,我也踫見他了。”鮑嫂一拍大腿︰“我家那口子早上在縣前,看見押司把賣卦的先生推出來,回來還說了這事,誰能想到真會出人命!”

    眾人對著河水嘆息,刁嫂抹著眼淚︰“押司,你好歹留句話啊,怎麼說走就走了!”毛嫂也紅了眼眶︰“想起押司平日里的好,怎麼能不難過!”鮑嫂哽咽道︰“押司,以後再也見不到你了!”很快,地方官得知此事,立案調查。妻子也只能請人做法事,超度丈夫的亡靈。

    一晃三個月過去。這天,妻子正和迎兒在家,只見兩個滿臉通紅的婦女走進來。前面的提著一瓶酒,後面的拿著兩朵通草花,掀開布簾就說︰“就是這兒。”妻子一看,原來是兩個媒婆。媒婆滿臉堆笑︰“押司娘節哀,前些日子不知消息,沒來得及送香紙,您別見怪!押司去世也有段日子了,家里冷冷清清的,也該再尋門親事了。”

    妻子黯然道︰“上哪兒再找一個像我丈夫那樣的人?”媒婆連忙說︰“這有何難!老身手頭就有一門好親事。”妻子擺擺手︰“先別急。你們要是能依我三件事,再來提親;要是辦不到,我寧可守寡一輩子。”究竟是哪三件事?又會引出怎樣的故事?這一開口,竟讓她撞上了五百年前的冤家,最終雙雙觸犯國法。真可謂︰鹿迷秦相應難辨,蝶夢莊周未可知。

    媒婆好奇地追問︰“是哪三件事呀?”押司娘鄭重其事地說︰“第一,我過世的丈夫姓孫,如今要嫁也得嫁個姓孫的;第二,我前夫是奉符縣里的頭號押司,現在要找的人,也得是這樣職位的;第三,我不嫁出去,得讓男方入贅到我家。”

    兩個媒婆听了,臉上笑開了花︰“這有何難!您說要嫁姓孫的,還得是押司職位,又要入贅,要是別的事兒,還得費些周折,可這三件事,我們都能辦到!跟您說,您前夫是奉符縣的大孫押司,如今來說親的,本是縣里的第二名押司。自從大孫押司去世後,他補上了空缺,成了新的第一名押司,大家都叫他小孫押司。他也願意入贅!您看,讓押司娘嫁給他,如何?”

    押司娘滿臉驚訝︰“世上哪有這麼湊巧的事!”張媒婆拍著胸脯保證︰“我今年都七十二歲了,要是說假話,就變作七十二只母狗,天天在您家吃屎!”押司娘這才松口︰“若真如此,就麻煩婆婆安排安排,看看我們有沒有緣分。”張媒婆立刻說︰“今天就是吉日,正好討個‘團圓吉帖’!”押司娘為難地說︰“可我家里沒準備。”李媒婆笑眯眯地從抹胸里掏出一張繪有“五男二女”圖案的花箋紙︰“我這兒有!”

    當天,押司娘讓迎兒拿來筆墨,寫好了婚帖,媒婆歡歡喜喜地接了過去。隨後,雙方少不了下聘禮、來回傳話。不到兩個月,小孫押司就入贅到了押司娘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婚後,小孫押司和押司娘十分恩愛,日子過得甜蜜和睦。可有一天,兩人喝得酩酊大醉,便讓迎兒煮醒酒湯。迎兒走進廚房,一邊生火一邊抱怨︰“以前大孫押司在的時候,這個點兒我早睡覺了,現在還得起來干活!”正說著,火筒突然被堵住,怎麼都點不著火。迎兒低頭,拿著火筒在灶床腳上敲打。剛敲了幾下,就見灶床腳緩緩抬升,離地一尺多高,下面竟有個人頂著灶床——那人脖子上套著井欄,披頭散發,舌頭伸出老長,眼里還滲著血,大喊道︰“迎兒,幫爹爹做主啊!”

    迎兒嚇得尖叫一聲,當場暈倒在地,臉色蠟黃,眼神渙散,嘴唇發紫,指甲發青,四肢癱軟。小孫押司夫婦急忙趕來,好一番搶救才讓迎兒甦醒過來,又喂了些安神湯。緩過神後,夫婦倆忙問︰“你剛才看到什麼了?怎麼突然暈倒?”迎兒哭著說︰“我在灶前燒火,灶床突然自己抬起來,大孫押司爹爹就站在下面,脖子套著井欄,眼楮流血,還叫我幫他……”

    押司娘一听,抬手就給了迎兒一巴掌︰“你這丫頭,讓你煮個醒酒湯,不想做直說,何必裝神弄鬼!別鬧了,滅了火去睡覺!”迎兒委屈地回房睡了。

    夜里,夫妻二人回房後,押司娘壓低聲音說︰“二哥,這丫頭總說些見鬼的話,留著遲早出事,讓她離開我家吧。”小孫押司猶豫道︰“可她能去哪兒?”押司娘胸有成竹︰“我自有打算。”

    第二天一早,小孫押司去官府當差,押司娘把迎兒叫來︰“迎兒,你在我家七八年了,我一直把你當自己人。但現在不比從前,我看你也到了嫁人的年紀,給你說門親事如何?”迎兒連忙推辭︰“我哪敢有這想法……”可押司娘根本不給她拒絕的機會,硬是安排她嫁給了一個叫王興的人,外號“王酒酒”——這人不僅嗜酒如命,還沉迷賭博。

    迎兒嫁過去不到三個月,嫁妝就被王興揮霍一空。一次,王興喝得醉醺醺回家,對著迎兒破口大罵︰“你這賤骨頭!看我這麼落魄,也不知道去你老東家借點錢!”迎兒受不了辱罵,轉身跑回小孫押司家。押司娘見了,冷著臉問︰“你嫁了人,還回來干什麼?”迎兒哭著說︰“媽媽,我嫁的這人不成器,又喝酒又賭博,嫁妝都敗光了,實在沒辦法,想求您借三五百錢救救急。”押司娘不耐煩地掏出銀子︰“這是最後一次,以後別再來了!”

    可迎兒拿了錢沒幾天,又被王興敗光了。一天傍晚,王興醉醺醺地回家,又開始逼迎兒︰“你這賤貨!趕緊再去你老東家借錢!”迎兒哭著說︰“上次借的時候,好話說盡,這次怎麼還能開口?”王興惱羞成怒︰“你敢不去,我打斷你的腿!”

    迎兒無奈,連夜跑到小孫押司家門口,卻發現門已經關了。她想敲門,又怕被責怪,正進退兩難時,忽听身後有人喊︰“迎兒,我給你一樣東西。”迎兒回頭,只見屋檐下站著個頭戴舒角襆頭、身穿緋袍角帶的人,懷里抱著一卷文書,那人壓低聲音說︰“迎兒,我是你原來的押司。我現在在一個地方,暫時不能告訴你。你伸手,我給你樣東西。”迎兒伸手接過,再抬頭時,那人已消失不見。她低頭一看,竟是一包碎銀子。

    迎兒急匆匆跑回家敲門,王興在屋里問︰“這麼晚從老東家回來,怎麼回事?”迎兒興奮地說︰“我去的時候門已經關了,正往回走,就看見老押司站在屋檐下,給了我這包銀子!”王興一听,臉色驟變︰“你少在這兒說鬼話!這銀子來路不明,先進來!”等迎兒進屋,王興卻換了副語氣︰“我看你之前說在灶前見到老押司的事,多半有蹊蹺。但這事傳出去不好听,先把銀子收著,明天我去縣里告發他們!”

    可到了第二天,王興又猶豫了︰“不行,這事兒告不得。一來,小孫押司是縣里的頭名押司,我得罪不起;二來,沒真憑實據,連這銀子都得充公,白白吃場官司。不如用這錢買幾件衣裳、準備些禮品,送去小孫押司家,說不定還能要點好處。”

    打定主意後,王興夫婦精心打扮一番,帶著禮品來到小孫押司家。押司娘見他們衣著整潔又送了禮,不禁問︰“你們哪來的錢?”王興編了個謊︰“昨天幫人辦了件事,賺了二兩銀子,特意買些東西來孝敬您。以後我也戒酒戒賭,好好過日子。”押司娘點點頭︰“王興,你先回去,讓迎兒在這兒住兩天。”

    王興走後,押司娘對迎兒說︰“我一直想還東岳廟的願,明天你陪我一起去吧。”

    第二天清晨,兩人梳洗完畢,小孫押司去縣衙當差,押司娘鎖好門,帶著迎兒直奔東岳廟。她們在大殿上完香,又到兩廊下祭拜。走到速報司前時,迎兒的裙帶松了,便停下來系帶子。押司娘先走了幾步,就在這時,迎兒突然听見速報司里傳來一聲呼喚。她抬頭一看,只見一個頭戴舒角襆頭、身穿緋袍角帶的判官模樣的人,竟開口說道︰“迎兒,我是你原來的押司!你得幫我申冤!我給你樣東西!”迎兒下意識地伸手接過,定楮一看,驚訝得差點叫出聲︰“這怎麼可能!泥像居然會說話,還送我東西?”她慌忙把東西揣進懷里,沒敢告訴押司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家後,迎兒把這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興。王興拿過一看,發現是一張紙,上面寫著︰“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來後人餌。要知三更事,掇開人下水。來年二三月,句已當解此。”兩人盯著這幾句沒頭沒腦的話,怎麼也參不透其中含義。王興叮囑迎兒︰“這事別跟任何人說,等到來年二三月,看看會發生什麼。”

    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第二年二月,奉符縣迎來了一位新知縣。此人名叫包拯,廬州金斗城人,正是後世家喻戶曉的包龍圖。此時的包拯剛踏上仕途,出任知縣一職。他自幼聰慧過人,為人正直,即便初入官場,就已展現出非凡的斷案才能,善于破解人間錯綜復雜的疑案。

    包拯到任後的前三天,並未急于處理政務。一天夜里,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正端坐公堂,堂上貼著一副對聯︰“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第二天一早升堂,包拯叫來縣衙里的文書官吏,讓他們解讀這兩句對聯的含義,可眾人皆面面相覷,無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包拯命人取來一塊白牌,將對聯工整地書寫其上,執筆書寫的正是小孫押司。寫完後,包拯用朱筆在牌後批注︰“如有能解此語者,賞銀十兩。”隨後,這塊白牌被懸掛在縣衙門口,消息一經傳開,縣前縣後,無論是當差的官差,還是普通百姓,都蜂擁而至。大家肩並著肩、背挨著背,都盼著能解開謎題,贏得那十兩賞銀。

    這天,王興正在縣前買棗糕吃,听到周圍人議論知縣掛出白牌,上面寫著兩句無人能解的話。他好奇地湊過去一看,頓時大吃一驚——這不就是東岳廟速報司判官給迎兒紙上寫的內容嗎?王興心里犯起了嘀咕︰想去官府告發,又怕這位新上任的知縣行事古怪,惹上麻煩;可要是不說,除了自己,確實再沒別人知道這兩句話的來歷了。

    王興買了棗糕回到家,把這事告訴了妻子迎兒。迎兒說道︰“先前大孫押司三次現身,讓我幫他申冤,還白白給了我們一包銀子。要是不去告發,只怕連鬼神都不會放過我們。”但王興還是猶豫不決,又回到縣前,正巧踫上了鄰居裴孔目。王興平日里知道裴孔目見多識廣,便一把將他拉到僻靜的巷子里,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詢問他︰“你說我該不該去告發?”

    裴孔目問︰“速報司給的那張紙在哪里?”王興回答︰“在我妻子的衣服箱子里。”裴孔目說︰“我先去幫你向縣官稟報。你回家把紙取來,等知縣傳喚你時,再拿出來當作證據。”王興覺得有理,便點頭答應了。

    裴孔目等到包拯退堂,見小孫押司不在旁邊,立刻跪了下去,稟報道︰“老爺,您白牌上寫的那兩句話,只有鄰舍王興知道來歷。他說東岳廟速報司給了他一張紙,紙上還有許多話,其中就有這兩句。”包拯問道︰“王興現在在哪里?”裴孔目回答︰“回家取那張紙去了。”包拯立刻派人去傳王興到縣衙問話。

    王興回到家,打開妻子的衣箱,拿出那張紙一看,頓時叫苦不迭——紙上空空如也,先前的字跡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心里直發慌,不敢去縣衙,像揣了只兔子似的,躲在家里。可知縣派的差人很快就到了,新官上任雷厲風行,催得緊,王興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拿著這張白紙,跟著公差進了縣衙。

    包拯屏退左右,只留下裴孔目在一旁。他問王興︰“裴某說你在岳廟中得了一張紙,拿來我看看。”王興連連磕頭,慌張地說︰“小人的妻子去年在岳廟燒香,走到速報司前,神道顯靈,給了她一張紙,上面寫了好些話,確實有老爺白牌上的兩句。小人把紙藏在衣箱里,剛才去看,卻變成了一張白紙。現在這張紙就在這兒,小人絕不敢說謊!”

    包拯拿過紙看了看,又問︰“紙上寫的話,你還記得嗎?”王興說︰“小人還記得。”隨即就把內容一字不差地念給包拯听。包拯將這些話寫下來,仔細琢磨了許久,又問︰“王興,神道把紙給你妻子時,還有沒有其他吩咐?”王興回答︰“神道只讓幫他申冤。”

    包拯听後大怒,喝道︰“胡說!神道哪有冤屈不能申,偏要讓你妻子幫忙?還來求你!這種毫無根據的話,想騙誰?”王興嚇得急忙磕頭︰“老爺,這里面確實有緣故!”包拯說︰“你詳細道來。說得有理,有賞;要是沒道理,今天就拿你開刀!”

    王興這才一五一十地稟道︰“小人的妻子迎兒,以前是侍奉本縣大孫押司的。當時有個算命先生說大孫押司某年某月某日三更三點會死,沒想到真應驗了。後來主母嫁給了現在的小孫押司,還把迎兒嫁給了小人。迎兒第一次是在孫家廚房,看見大孫押司現身,他脖子上套著井欄,披頭散發,吐著舌頭,眼里流血,喊著‘迎兒,幫爹爹做主’;第二次是在孫家門外的夜里,又遇見大孫押司,穿著官服,還給了迎兒一包碎銀;第三次是在岳廟的速報司,判官模樣的人給了迎兒這張紙,還讓申冤,而那判官的樣子,分明就是大孫押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拯听後,哈哈大笑︰“原來如此!”隨即喝令左右︰“去把小孫押司夫婦二人抓來!你們干的好事!”小孫押司一臉無辜︰“小人沒做什麼壞事啊。”包拯便開始解讀速報司紙上的內容︰“‘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是外孫,暗示外郎姓孫,指的就是大孫押司和小孫押司;‘前人耕來後人餌’,‘餌’是吃的意思,說的是你白白得了他的老婆,享用他的家業;‘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大孫押司死于三更,要知道死因,就得‘掇開火下之水’。迎兒看見他在灶下的樣子,是被勒死的,頭上套著井欄,井代表水,灶代表人,水在火下,說明你家的灶就砌在井上,死者的尸體必然在井里;‘來年二三月’,就是今日;‘句已當解此’,‘句已’合起來是個‘包’字,意思是我包拯今日到此為官,能解讀這些話,為他申冤!”

    包拯喝令左右︰“讓王興押著小孫押司,去他家灶下,不管怎樣,都要把勒死的尸首找回來!”眾人將信將疑地來到孫家,掀開灶床腳,下面是一塊石板。抬起石板,露出一口井。包拯召集土工,把井水抽干,用竹籃下井打撈,不一會兒,一具尸體被撈了上來。眾人圍過去辨認,雖然尸體面容未改,有人一眼認出這就是大孫押司,他的脖子上還留著勒痕。小孫押司見狀,臉色煞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在場眾人也都驚愕不已。

    原來,小孫押司當初是在大雪天凍倒路邊,被大孫押司發現。大孫押司見他年輕可憐,便救了他,還教他識字、寫文書。沒想到,小孫押司竟和大孫押司的妻子有了私情。那天大孫押司算命回來,小孫押司正好在他家,得知大孫押司三更會死,便趁機灌醉了他,當晚就將其勒死,扔進井里。隨後,小孫押司又偷偷把一塊石頭拋進奉符縣河,制造大孫押司投河自盡的假象,還把灶台砌在井上掩蓋罪行,後來更是娶了大孫押司的妻子。

    眾人回縣衙向包拯稟報了情況,小孫押司夫婦見事情敗露,只好如實招供,最終被雙雙判處死刑,為大孫押司償命。包拯說話算話,將十兩銀子賞給了王興,王興拿出三兩銀子感謝裴孔目。

    包拯初任知縣,就憑借這一案件聲名遠揚。從此,民間流傳著包龍圖日間斷人案、夜間斷鬼案的傳說。有詩贊道︰“詩句藏謎誰解明,包公一斷鬼神驚。寄聲暗室虧心者,莫道天公鑒不清。”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警世通言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警世通言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