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張好古

第四八四章 什麼是仁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溪听水夜半更 本章︰第四八四章 什麼是仁義

    每枚銀元重七錢二分,含銀九成,銅一成,以確保硬度適中,不易磨損。

    正面鑄“大明通寶”四字,背面鑄蟠龍紋,邊緣刻細齒紋,以防剪邊偷銀。

    壹圓七錢二分)

    五角三錢六分)

    貳角一錢四分四厘)

    壹角七分二厘)

    另鑄銅元“崇禎元寶”當十或是當二十。銅錢“崇禎通寶”作為輔幣,以便小額交易。

    由戶部直轄的“寶源局”統一鑄造,嚴禁地方私鑄。

    設立“驗銀司”,定期抽查市面流通銀元,打擊劣幣。

    官府征稅、軍餉發放、商賈交易,一律以銀元結算,逐步取代碎銀。

    允許民間以舊銀兌換新銀元,但須扣除少量火耗鑄造成本)。

    看完之後,畢自嚴深深地意識到這個方法的巨大價值。如果能夠成功地統一幣制,那麼不僅可以有效地遏制白銀的外流,還能夠顯著增加朝廷的鑄幣稅收入,從而穩定市場秩序。

    然而,他心里非常清楚,要實現這一目標將會面臨重重阻力。首先,地方上的豪強、錢莊和礦主們長期以來一直依靠私自鑄造銀兩來獲取巨額利潤。一旦朝廷壟斷了鑄幣權,他們的財路就會被徹底斬斷,這無疑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和抵制。

    其次,一些官員與商人相互勾結,在暗中操縱著白銀市場。他們必然會竭盡全力阻撓這一新政的推行,以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此外,大明目前還缺乏成熟的機制幣鑄造技術。如果僅僅依靠手工打造,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質量也難以保證。

    最後,在初期鑄造銀元時,需要大量的白銀作為儲備。然而,由于國庫空虛,要支撐起如此大規模的鑄幣活動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經過深思熟慮後,畢自嚴終于下定決心,將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張好古。而張好古也非常耐心地對他的問題進行了逐一解答。

    關于機制銀幣的技術問題,張好古表示這完全可以交給研究院去處理。無論是皇家研究院還是松江研究院,對于這樣的技術都可謂是駕輕就熟,絕對不會有任何困難。

    至于白銀的來源,張好古也給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可以通過與西夷進行貿易來獲取白銀;另一方面,他還壓低聲音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緬甸的銀礦可以擴大開采規模,此外,日本不僅在石見山有銀礦,北海道、關東、九州等地也都有豐富的銀礦資源。而且,蒙古的銀礦儲量也相當可觀。我希望能夠將這些銀礦全部納入囊中,如此一來,大明就再也不會面臨銀荒的困擾了。”

    然而,畢自嚴听完這些話後,不禁大吃一驚,他瞪大了眼楮,滿臉狐疑地問道︰“你這些消息都是從哪里得來的呢?”

    “畢大人,您可別小瞧了我們護國軍水師營啊!我們可不單單只會做做生意而已。如果僅僅如此,那還要水師營有何用呢?”張好古一臉自信地看著畢大人,似乎對自己的水師營充滿了信心。

    “哦?那依你之見,這水師營還有何能耐呢?”畢大人好奇地問道。

    “嘿嘿,畢大人,這您就有所不知啦。您知道孛露、麻椰里和亞墨力加這些地方吧?那里的銀礦可多著呢!”張好古得意地笑了笑,繼續說道,“而現在,鄭琦他們就在那里,據我所知,他們此刻應該在甦木。”

    “什麼?你們都是怎麼做到的?”畢大人驚訝地瞪大了眼楮,顯然對這個消息感到十分震驚。

    “哈哈,畢大人,這不過是我們水師營的一點小本事罷了。”張好古輕描淡寫地說道。

    “不行,此事關系重大,必須立刻稟報皇上!致遠啊,你趕緊隨我一同進宮,面見聖上。”畢自嚴當機立斷,決定將此事上報給皇帝。

    “可是這糧食……”張好古有些遲疑地說道。

    “糧食的事情就交給下官們去處理吧,你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此重要的事情,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呢?”畢自嚴責備道。

    話一說完,畢自嚴便迫不及待地拽著張好古的衣袖,一同登上了張好古的馬車。

    隨著成均的一聲吆喝,馬車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揚起了一片塵土,徑直朝著皇宮的方向奔去。

    到了宮門外,畢自嚴一臉凝重,腳步匆匆,仿佛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亟待面聖。值守的小黃門見他這般行色匆匆,又听聞他言辭懇切地說有重大事情要拜見皇上,心中不禁一緊,不敢怠慢,急忙飛奔而去,向皇帝稟報。

    不一會兒,便有太監快步走出宮門,迎上畢自嚴,引領他進入琉璃殿。張好古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面,一同踏入殿內。

    此時,崇禎帝正端坐在案前,聚精會神地批閱著奏章。他听聞畢自嚴前來,抬起頭來,見他神色焦急,便放下手中的筆,關切地問道︰“畢愛卿,何事如此匆忙?”

    畢自嚴與張好古趕忙跪地行禮,待起身之後,畢自嚴急忙回話道︰“回皇上,都是張致遠啊,如此重要之事,他竟然也不早些說出來。”話一說完,畢自嚴環顧四周,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崇禎帝見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轉頭對王承恩說道︰“讓左右都退下吧!你守在門口,不得讓任何人靠近。”王承恩領命後,揮手示意兩旁的侍從退出殿外,然後靜靜地站在門口,守住殿門。

    接著張好古把《大明銀幣法》放在崇禎帝跟前,又把對畢自嚴說過的話對崇禎帝又說了一遍。

    等張好古說完話,崇禎帝看了一遍《大明銀幣法》

    等看完後,崇禎帝也是倒吸一口涼氣,失去了帝王的穩重,站了起來。

    遼東戰事、西北民變、官員俸祿,等等開支卻如無底洞般吞噬著朝廷財政。自己曾多次因軍餉拖欠而“中夜涕泣”,甚至不得不削減宮廷開支,變賣內庫珍寶以充軍費。若銀幣充足,要是成功的話至少可以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絕望感,不再因財政問題而陷入決策癱瘓。

    由于財政拮據,不得不依賴加派賦稅、裁撤驛站等手段籌措軍費,而這些政策往往加劇民變,使局勢更加惡化。若白銀充足,可以,

    減少苛捐雜稅,緩和民怨;

    提高官員俸祿,減少貪污腐敗;

    重建官僚體系,增強朝廷權威。

    財政自主權的提升,這樣對朝政恢復信心,不在心率交集。

    銀子足夠的話,可以按時發放軍餉,穩定軍心;

    重建精銳部隊,如戚繼光時代的“戚家軍”模式;

    增加造炮造銃,添加裝備。

    若財政寬裕,堅決不會與後金議和,而是選擇持久戰,甚至聯合蒙古、朝鮮進行合圍。

    對內鎮壓流寇︰充足的軍費可以讓洪承疇、孫傳庭等名將長期統兵,而非因缺餉被迫撤軍,導致李自成、張獻忠坐大。

    而朝廷因財政困難無法有效賑災,饑民最終加入農民軍。若白銀充足,可以︰

    大規模賑濟災民,減少流民數量;

    興修水利,提高抗災能力;

    恢復驛站系統崇禎曾裁撤驛站以節省開支,結果導致大量驛卒失業,李自成即是其中之一)。

    現今白銀短缺導致通貨緊縮,物價飛漲,百姓負擔加重。若銀幣充足,可以︰

    穩定市場物價,避免經濟崩潰;

    促進商業復甦,增加稅收來源;

    減少對士紳的依賴。

    想清各種好處的崇禎帝,呼吸也加重了幾分,眼楮睜的老大。

    “畢大人,我看這辦法確實可行。至于所需的銀兩嘛,也不必一次性全部到位,可以先制作一部分,然後逐步進行更換。”張好古沉思片刻後說道。

    然而,崇禎帝卻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嘆道︰“可是,這大量的銀子又該從何處而來呢?”

    說罷,崇禎帝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張好古身上。他心里很清楚,這件事情除了張好古之外,恐怕沒有人能夠辦得到。

    崇禎帝略作遲疑,終于還是對張好古開口道︰“致遠啊,為了解決大明銀庫空虛的問題,恐怕還得有勞你多費心了。”

    張好古聞听此言,心中不禁一緊。他深知要籌集如此巨額的銀兩絕非易事,而且這其中可能還會涉及到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畢自嚴突然插話道︰“皇上,若是采用這種方法,恐怕會對那些小國造成殺戮啊!”

    畢自嚴自幼熟讀聖賢之書,心中自然有著一份對仁義道德的堅守。他實在不忍看到因為大明銀庫的問題,而讓那些無辜的小國遭受殺戮之苦。

    听了畢自嚴的話,崇禎帝哈哈大笑“畢愛卿,殺戮,血腥,那一場文明的開始,不是充斥著血風腥雨,難道朕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子民易子而食,吃土而亡,還有什麼“菜人的稱謂,你以為朕不知道麼?你們不說朕就不知道麼?朕知道,朕也不想說出來,可是,他們都是大明百姓,朕的子民,朕的子民啊!我的子民這樣,還管什麼仁義,我的子民活著才有仁義”

    說道激動處的崇禎帝,眼淚也流了下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學名張好古》,方便以後閱讀學名張好古第四八四章 什麼是仁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學名張好古第四八四章 什麼是仁義並對學名張好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