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巫將手中的幾張紙交給了藏書院的第一任院長熊祀,熊祀接過之後,認真地看了一眼,頻頻點頭,“不錯,農耕為我熊部落之根本,故而族中諸事,皆需以農為重……”
“這是熊黑院長寫的,準備放在‘農書’的第一個部分,接下來還有一些其他的內容,會在確定後,由族長確定最終的順序。”
水巫呵呵一笑,編撰書冊這種事情可要比整日琢磨怎麼跟昊天溝通要有意思的多了,而且通過編撰這些書冊,他隱隱感覺到內心中居然有所觸動,讓他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與昊天溝通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學會很多東西。
故而,他非常喜歡現在的這個任務,每當族中確定了一個部分的內容,他們這些編撰者,就像吃了蜂蜜一樣開心,心里也很是自豪,看這些書冊,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樣。
“好,我這里沒什麼問題,就拿去雕板吧,就是不知道熊木那里會不會罵我們。”
熊祀想起了最近印刷坊的叫苦連天、焦頭爛額,也不禁笑道,“回頭我們也要把他們的印刷坊給記錄下來,這樣一來,大家就知道印刷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對熊木他們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不過你這樣做,就是不清楚雕板間的匠人們會不會感激你了。”
“哈哈……”
藏書院的主樓的三樓,有一些族人,正在這里將書冊上面的內容,全部謄抄到竹簡上,這也是熊洪安排的一個工作。
紙張保存的時間自然沒有竹簡時間長,而且紙張還容易遭受蟲咬鼠噬,故而為了安全起見,熊洪便想到了這樣的一個辦法,將現在部落重要的一些書冊,給刻在竹簡上,然後放到山洞里進行保存。
“目前藏書院共有書冊122本,分為農事、紡織、養殖、冶煉、采礦、制鹽、陶器、木工、武器、甲冑等不同的內容,比如其中的農事,就分為田間管理、種植技術以及收割儲藏三冊。”
熊洪點了點頭,對熊祀等人的工作很是滿意。
建設藏書院,這個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從熊洪開始教族人們識字的那一刻開始,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不過前兩年都是為了部落的生存東奔西跑,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得上處理這件事情。外加熊部落前兩年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充足的物資和人力,尤其是高年級的人才,所以藏書院這件事,一直擱置著。
這兩年人才和物資都豐富了很多,又加上今年的各項生產任務,基本上已經提前完成了,故而熊洪便讓大家在這個冬天,將藏書院給建造起來。
事實上,藏書院的建設從九月份就開始準備了,秋收之後,熊洪便跟在部落里面的隊長們商議了一下,決定要建造這個藏書院。
只不過當初熊洪忙著其他事,建造的任務交給了熊木,熊木也忙著做其他的安排,故而整個九月,建設幾乎是一點也沒有開始,除了一層的地基建好之外,倒是所需要的材料,都被熊木準備好了,堆放在宗廟對面。
有了充足的材料,建造起來自然快了不少。
九月底一結束工作,熊洪便趁著熊巫回來前的十來天時間里,將已打好地基的藏書院給建造了起來,並根據熊洪的要求,將里面的布置也整理完畢。
藏書院里面的書冊現在並不算多,而且多集中在各個工坊的生產上,對于普通族人而言,並沒有多少的吸引力。要不是藏書院里面還有一年級到五年級所有的教材,這些族人估計也不會往這邊來。
故而藏書院建造好之後,跟熊黑熊祀等人的預想不同,在休息的時間,幾乎沒有什麼族人來借閱這種“技術”方面的書冊。
不過熊洪還是能分析出來,這些純粹各個工坊的技術書籍,自然不會有多少吸引力。
就像熊洪後世上學的時候,誰沒事去圖書館為了看“高等數學”、“四六級英語”,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找一些小說、人物傳記、志異小說或者是一些雜志看,這些可要比這些專業的書籍好看多了。
雖然熊部落提早了十萬年將圖書館給“搓”了出來,但依舊沒辦法改變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習慣,更沒辦法強迫族人天天抱著這些專業的書冊,鍛煉成全能型的人才。
但熊洪還是有辦法。
既然這些專業的書冊你看不下去,那就增加考核的知識點,這些增加的考點,將全部從這些新編撰好的書冊中尋找。新增的考點不多,佔比也不大,大概一成的樣子,但對于想要考核通過的族人,以及想要更進一步提升的族人來說,還是得多看一看。
另外,熊洪也知道,即便是通過這種辦法,最多也只能篩選出願意學習和不願意學習的,實際上並不能提升族人對藏書院的喜愛程度,故而,他現在也在將後世一些兼具趣味、做人道理或者事物規律的故事給整理出來,準備刊成書冊。
所以這些天,他的房間里幾乎每晚都是燈火通明,因為只有在夜間的時候,才不會有那麼多事打擾他,讓他可以靜下心來,仔細回想起後世的一些故事。
“真是見鬼,在前世看別人寫小說,沒想到到這里來,還要給原始人寫小說。”
熊洪自嘲地笑了笑,揉了揉發酸的手腕,繼續在紙上寫著︰
“……傳聞極東之地,其海甚大,如無堅船,無法渡矣……可沿東北方之沿岸,一路向北而行,有峽灣者,最窄處不過八十余里,船可通行。”
“亦或者待冬日結冰,海面上冰層甚厚,可達丈許,以雪橇爬犁度之,即可到達對岸。”
“到岸後可沿岸折向東南,翻過千余里荒原、密林、山巒、峽谷後,便可達一處大平地,方圓可達千里,水草豐茂、土地肥沃,若農耕于此,則需一兩載,便足以自足,故而稱之為‘美’也……”
“……若朝東沿海而行,行十余日後,若氣運足夠,則可見陸,實為島也,島者,四面環水也……島上多山川密林,山谷中亦有不少田地可做耕種,然島上多厲瘴,多震,亦有噴火之山謂之‘火山’,其噴天崩地裂,濃煙蔽日……”
“……然此島亦可為我族所用,其上山林、礦產等,皆豐富也……”
“然此島之島民不知有否,若有,亦與禽獸無異……”
寫完這些,熊洪才放下筆來,相比較專業的書冊,這些含糊其辭甚至有些只是臆想的內容,反而更能吸引族人的注意力。
現在熊部落只能待在目前所探明的這些區域里,但不代表以後永遠待在這里,雖然說不清楚以後會有怎樣的變化,但熊洪還是決定讓族人們知曉這個世界的情況。
就算以後有其他的文明取代了熊部落,那他們也可以從熊部落留下的這些書冊、古籍中了解到,這個世界的情況,從而傳承下去熊部落的探索精神。
當然,以現在熊部落領先于這個時代好幾個“版本”的文明發展程度,只要不出什麼大的問題,那幾乎可以肯定,短時間里,沒有那個文明會比熊部落還要厲害。
故而熊洪也可以放心大膽地將美洲、澳洲、歐洲等這些遙遠的地方寫在書冊中,作為一個故事給族人們留下印象,保不準那天有能力的族人實現了他的想法,從白令海峽跨過去,到達美洲建立文明呢?
或者等熊部落的實力越來越強大,技術越來越好,生產出足以遠洋航行的船只,發現了澳洲,那部落的冶煉還用擔心原料的問題嗎?
亦或者,發現了某四個島嶼,就可以記錄下“自古以來……”
總之,在十一月初一,這冊被熊洪命名為《四方志》的書籍,成為熊部落第一本非技術、專業的書冊,正式放在藏書院,供族人借閱與抄錄。
“族長,《四方志》已經印刷出來一百余冊了,是否需要繼續印刷?”
熊木來到宗廟,身後跟著幾個族人,抱著一摞厚厚的書冊,一邊來交貨,一邊詢問熊洪的看法。
“繼續印刷吧,再印個兩百冊,今年冬天我要多寫一些出來,等開春之後,往東邊的部落那邊多送上一些,讓他們拿牛來換。”
熊洪放下手中的筆,示意白茅等人將書冊接過來,他拿過一本看了看,上面的字跡很是清晰,內容也跟他所寫的一樣,甚至有些地方還配有插圖,這讓熊洪很是欣喜,畢竟書冊制作的精美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摩挲著寫著“四方志”的封面,熊洪感慨萬千,部落還需要更多的圖書,用來讓族人們增長見聞,學習知識,同時也需要向外傳播,讓各個部落都認同、學習熊部落的文化。
“這些書冊肯定會受他們歡迎的……不過族長,這些書冊,真的要給他們送過去嗎?”
熊木有些糾結,“這些可都是我們部落花了大心思大力氣才制作出來的,而且你不是說過,知識是無價的,這一下給他們這麼多,會不會對我們自己有影響。”
熊木的擔心不無道理,事實上,這也是很多族人疑惑的問題,與這些部落交流中,他們已經佔了部落很大的便宜了,再讓他們學會部落的知識,會不會讓熊部落自己越來越吃虧。
比如在一些族人看來,這些部落從熊部落學到了種植和養殖,甚至還有不少學會了紡線、績線,制作肉干,這樣一來,部落很多的東西都換不出去,即便能換出去,那得到的收益也少了很多。
原來幾斤鹽便能換一個族人回來的做法,在這些部落已經越來越難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