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522章 書冊的價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522章 書冊的價格

    “無妨,當初跟你們不是解釋過,這些書冊,既然是熊部落編寫的,那自然里面會有很多偏向熊部落的東西,這些東西他們不學則已,一旦學了,必定會親近我熊部落。”

    熊洪說的雖然有些絕對,一般人覺得光靠這種書冊怎麼能影響別人,是不是族長在臆想。

    但後世霉國甚至小日子、棒子的文化輸出,都能讓擁有幾千年文明的華夏都吃了不少文化上面的虧,各種精美、精日、哈韓的人也屢見不鮮,要不是華夏逐漸發展起來,那搞不好就會喪失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

    文化或者說意識形態的輸出,著實可怕。

    故而熊洪對這方面的重視,即便其他人很難理解,但熊洪還是要堅持去做,伴隨著熊部落的擴展,豐富的物資、領先的文化、強大的武力,將作為擴展的三把尖刀,互相配合,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況且,這些技術或者方法,即便讓這些部落學到之後,又能怎麼樣呢?他們最終還不是需要從熊部落來獲取工具或者原料?或者從熊部落接受培訓?”

    “要是他們所有的一切都跟熊部落一樣,那他們是不是就已經成為熊部落的一部分了?”

    熊洪很是自信,如果說一些工具和方法的確能提高這些部落的生產力,那也不可能像熊部落這樣,成體系成指數級的增長,因為隨著熊部落的發展,各種技術互相之間需要配合,一種產業可能需要更多的產業作為協助。

    這也就是熊部落目前建立的生產體系,或者說熊部落生產模式的厲害之處。

    比如耕種,即便這些部落將牛耕、犁鏵甚至種子選育都學了過去,但從開墾開始,到田間管理、選種、秋收……這一系列的問題,絕不是一個部落幾年時間內就能學會的。

    因為即便是熊部落,舉族之力都在發展農業種植,目前很多技術也不是完善的,很多經驗也不夠充足,仍舊處在摸索的階段。

    況且,熊部落為了種地,還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疏通溪流和灌溉河道、築壩蓄水、清淤堆肥甚至設置暖棚培育良種,這些東西光有技術也不行,也需要豐厚的物力、人力的積累。

    這就像是打地基,不管這個部落如何有天分,但這些基礎的東西,在沒有熟練掌握之前,建造起來的東西,就是空中樓閣,看起來很是華麗,但是輕輕一推,就會轟然倒塌。

    熊木點點頭,這些道理之前他不懂,但跟隨熊洪族長這麼多年,有些東西他自然也看得比別人更加長遠。

    正如熊洪族長所說,這些技術哪怕是這些部落學過去,除了能稍微提高一些他們的實力,絕對不是短時間內能讓他們發生巨大變化的。因為即便熊部落有了這些技術,也沒有想象中的迅速發展,仍舊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的。

    甚至可以說,在熊洪解決人口、耕地以及以及基礎的建設之前,熊部落的想要一年一個變化的快速發展,是很難實現的。

    文化和技術的傳播,雖然很是容易,但要取得效果,卻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

    況且,部落有些書冊是不允許往外傳播的,甚至本族的族人也不容易借閱的到,當然就更不允許其他族人翻閱了。比如一些技術類的東西,都很簡單,有些原理其實非常簡單,這些族人一看就可能學會。

    就像熊部落的弓箭技術,現在已經有很多部落在看到過熊部落的弓箭使用後,自己就能找一些木頭和藤蔓來制作了,就像當初臨海營地的苗木一樣,僅僅是拿著被偷走的弓,就能模仿出來。

    為了保證熊部落相對領先的技術優勢,熊洪便規定了,哪些書冊是可以用于部落間的交流,哪些是只允許部落自己族人翻閱查看,甚至還有一些書冊和資料,除了到達一定的地位,否則連自己人也不允許去翻看。

    熊洪看到熊木已經明白了過來,便笑了笑,跟熊木開了個玩笑︰

    “這些書冊對我們熊部落來說,制作的越多,成本反而越低,而我們印刷出來的書冊,要是不把它換成部落的物資,是不是有些可惜?這樣是不是也對不起你們這些沒日沒夜雕板的匠人?”

    熊木一听也樂了,多日的疲憊其實已經讓他有些喘不過來氣了,听族長這樣一說,好像還真是這樣,于是就是熊洪的話繼續往下說︰

    “那倒是這樣,就拿沒有什麼技術在里面的《四方志》來說,共兩萬余字,一頁雕板雕滿的話,差不多在200字左右,光是這一冊書,就要一百多塊雕板,還是那種正面市文字,背面是各種圖案的書冊,光是雕這個,就花了雕板坊十幾個匠人三天的時間。”

    熊洪點點頭,雕板技術隨著大量的運用,也在不斷的進步。

    在松木、柳木、梨木或者棗木上雕刻的雕板,由于最初技術不成熟,外加雕刻時容易出錯,導致雕板的產量一直跟不上來。並且,雕板的字體太小,要求一塊雕板最多雕刻200個字,不是經驗豐富的族人,根本無法做到。

    而不過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專門雕刻的匠人們,也逐漸摸索出了“寫反字”的手法,再也不用將內容寫在一張特制的薄紙上,然後反過來看透過來的字跡了。

    另外就是之前對教材的大量印刷,也讓印刷坊的整個生產工序變得清晰而有條理。

    比如接到熊洪的印刷任務後,雕板坊的負責人,會迅速召集分散在各個工坊的匠人,並立馬從木工坊取來提前制好的木板,然後根據所需要印刷的內容,進行分頁。

    雕板的匠人分到不同的雕板任務,進行雕板。

    在雕板的匠人準備雕板的同時,紙張與調墨的匠人也開始做準備。因為印刷用的紙張和油墨,與書寫用的不同,需要提前進行調制,故而在雕板的同時進行。

    雕板搞好之後,便可以放到印刷坊里面了。這個步驟熊洪看過很多次了,就是將雕刻好的木板按照順序放到印刷床上,然後沾墨,放紙,印刷,印刷完成後,取下來晾干,截止對背面進行印刷。

    等紙張上的墨跡干燥之後,就會送去裁剪、裝訂。而這一切,印刷坊的匠人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故而對他們來說,幾乎稱不上什麼有難度。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

    這段時間印刷的壓力也比較大,故而整個印刷坊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畢竟一百多人在里面干活,熱鬧的很。

    “所以你看,即便這種雕版印刷技術看起來看似簡單,但涉及到的流程太過復雜,你說,靠那些飯剛剛吃飽的部落,能完成這樣的技術和生產嗎?”

    熊洪拍了拍熊木的肩膀,“只有熊部落有這個能力完成,你記住了,這需要整個部落的支持。”

    “這樣生產出來的書冊,你覺得,要賣給他們多少錢才合適?”

    現在各個部落,對熊部落的產品有種迷之信任,只要是熊部落推出的東西,不管對他們而言有用與否,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買買買”,只要自己部落有粟籽或者其他物資,基本上都會這樣。

    這些書冊自然也是如此,而且喜歡這些書冊的,基本上都是這些部落的族長、巫師們,他們自然能明白熊部落這些書冊的重要作用。即便熊部落不把技術類的書冊放在其中,光靠一些“教材”,就已經讓這些部落趨之若鶩了。

    去年以及今年帶到各個部落的書簡就是這樣的受歡迎。

    “這個我倒是沒有算過,不過我覺得,一冊書至少要50銅幣吧?”

    熊木有些猶豫,為了印制這些圖書,整個明觀院、木工坊、印刷坊、油墨坊等部落工坊,全部都動了起來,光是印刷坊,就有一百多匠人投入其中,按照一個人一個月20銅幣的補貼,這些人員的費用,就需要近2500枚銅幣。

    然後就是材料,印刷坊各個生產環節需要的耗材,對其他部落來說,幾乎是難以承擔的,即便是熊部落,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印刷用的紙張,現在熊部落還沒有售賣的打算,但按照熊木等人的計算,從原材料準備到紙張最終生產出來,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算上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每一百斤紙漿,基本上都需要花費100到200枚銅幣。

    而一百斤紙漿,差不多能生產五十斤紙,一張1.5米寬、3米長的紙,差不多就有45斤重,故而一百斤紙漿,只能生產出來這種大紙十來張左右。

    平均下來,一張大紙,就需要20枚銅幣,而這一張大紙,差不多只能裁剪50多張書頁,平均每一頁,就需要0.5枚銅幣。

    而一冊圖書,至少要用到20頁以上。

    “50銅幣,這只是成本價,要想收回成本,至少要再加兩成。”

    熊洪搖了搖頭,熊木還是膽子太小,這些書冊,每一本不賣個88、128、168枚銅幣,怎麼能凸顯與眾不同呢?況且正如熊洪所說,這些真的就只是成本價。

    0.5枚銅幣只是紙張的價格,還有雕板的費用。

    一塊木板倒是不值什麼錢,差不多23個銅幣就能獲得一塊專用的雕板木板,但雕刻的時候才費時間,而且這玩意容易雕刻錯誤,只要錯了一筆一個字,那整張雕板就廢了。故而書冊的每一塊成功的雕板,背後都有幾塊報廢的。

    雕板兩三天才能雕好一塊,如果算成本的話,差不多需要50100銅幣一塊。

    然後就是油墨,一斤油墨也差不多只夠印20來張大紙的,而一斤油墨的生產,更是價格高昂,需要4050銅。

    這還沒有算上裁剪、裝訂以及印刷的過程,如果都算上的話,一冊書,真的要接近50枚銅幣的成本。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22章 書冊的價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22章 書冊的價格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