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先跟大家講一講為什麼叫大家過來吧,今年圍獵,大巫師帶著東邊的諸族,共捕獲大大小小的獵物兩萬多頭,這些牲口當中,我們就佔了大半。”
這個消息太讓人驚訝了,很多隊長先是一愣,隨後便狂喜。
“去年也才四千多頭!”
“這麼多……牧場放得下嗎?”
“那這樣說,部落的畜力也會增加不少了?”
熊洪抬抬手,讓大家安靜下來,繼續說道︰
“目前這些牲口,還達不到畜力的使用要求,畢竟野牛也好,野驢也好,都需要不短時間的馴化,畢竟部落現在對畜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幾個月的訓練,達不到效果。”
熊洪搖搖頭,“不過你說的畜力問題,只要今年能夠把握住機會,到明年開春,的確能緩解很多,這一點大家放心。”
畜力緊張的問題,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一直是熊部落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由于熊洪中止了對南方的高強度、大規模的探索,節約下來的畜力和勞動力,讓原本非常緊缺的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些被節約下來的畜力,多數都用在了各個工坊、運輸隊以及農耕隊等一些部落重要的地方。
但大多數隊長都清楚,光靠停止一些探索,節省人力和畜力,只是無奈之下做的取舍,並不是最好的辦法。
一方面增加牲口數量,提高畜力的擁有基數,另一方面消化掉部落新增加的這些人口,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熊洪自然知道這些,所以當熊巫的信傳回來之後,他雖然也興奮了很長時間,但得知大巫師這次並沒有帶多少已經馴化好的畜力回來後,便冷靜了下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能供部落使用的畜力,可不是田地里的粟籽,種下去就有收獲。這些牲口,需要不斷的馴化和繁殖,才能逐漸達到部落想要的要求。
不過熊洪也沒有說什麼,畢竟那邊的幾個營地,尤其是朝陽營地,對畜力的需求,比熊部落本身還要緊缺。
而東邊,可是有大片大片的可用于耕種的土地的,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以朝陽營地為核心的耕種區,將為部落帶來難以估量的食物供應,甚至會超過熊部落本部這里。
“族長,本部這里還是很缺畜力,還有各個村子,也需要一些族人遷移過去,增加他們的種植面積。”石雪有些擔憂,部落的耕種面積增加,需要很多畜力,尤其是耕牛。
“嗯,這些事我已經知曉了,目前正在想辦法做調整,等大巫師回來,我再撥一些畜力給你們用。”
“那就好,我們運輸隊現在又缺人又缺牲口,再這樣下去,我們根本就沒辦法運送物資了。”熊雨得到了熊洪的保證,也放下心來。
“嗯,你們運輸隊的問題我們過一段時間再說,這幾天你們好好休息一下,正好各個村子該運的物資也先行運回來了,剩下那些糧食,慢慢來吧,實在不行,等冬季用爬犁來運送。”
熊洪搖了搖頭,運輸隊的畜力缺乏,是一直以來就困擾部落的問題,為此熊洪已經讓熊杰熊木去研究木質軌道車、滾軸,就是要提高畜力的使用效率,節省畜力。
要不是這樣,現在畜力緊缺的問題會更加突出。
“今天叫大家來,不是為了討論畜力的,而是大巫師這次回來,不止帶五千多頭牲口,還有來自東邊諸部的族人,他們大部分都是來我們這里學習的,至少要學到明年夏季,這段時間,我們要妥善安置好他們,同時,也可以利用這次機會,讓他們對熊部落產生好感。”
熊洪的想法很是簡單,來了這麼多人,熊部落又是免費提供住宿,又是免費提供吃飯的,自然要想辦法從他們身上“榨取”一些能用的東西,比如可以讓這些小家伙們以“實踐”的名義,來幫助部落干一些簡單的事情。
畢竟紡織坊里面的績線、紡線,農耕隊里面的堆肥、起壟、篩種,磨坊里的磨豆漿、粟籽脫殼……這些簡單重復的勞動,就可以讓他們去參與參與,也可以借此讓他們了解熊部落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些現在並不重要,只要帶回來,熊洪有九種方法能夠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去按照部落的需要去做事,九種。
熊巫在信中寫的很清楚,此次回來,帶回的牲口中,里面接近三分之一,都是馴化過、養殖過一年的。
也就是熊洪去年圍獵得到的那一批牲口。
即便如此,他們帶著這麼多牲口也走不了多快,沿途還有各種野獸可能的襲擾,所以熊洪今天第一件要安排下去的事情,就是準備讓水草從水村帶隊出發,前往接應。
“族長的安排很是妥當,大巫師的確需要前去接應,”熊大點了點頭,對這個做法很是贊同。
他是參與過圍獵的,也知道這麼大一群獵物,要想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運回來,難度有多大。
光靠大巫師的護衛隊和一部分青壯族人照護,的確有很大的壓力。
即便沿途的各個營地都會提供幫助,但依靠他們那些人,實在很是艱難。
“嗯,既然大家都覺得要去支援他們,那就給水草去信,讓他安排好人手,去接應一下大巫師。”
熊洪攤開紙張,在上面快速地寫了幾句話,然後交給白茅,“馬上去信鴿房,讓他們把這個消息傳到水村。”
“是,族長。”
“第二件事,是帶回來這些牲口的分配問題。”
熊巫帶回來的牲口,多為黃羊、獐子、鹿等中小型的牲口,這些牲口又不能干活,膽子還小,而且吃草雖然多,但體型卻不見漲,出肉的效率也沒有山羊、豕甚至牛那麼多。
這些小東西除了殺了吃肉取皮,好像也沒有太大的用途。
不過既然是捕捉到的,熊洪便想著讓各個村子都領上一些,算是過年的肉食,如果吃不掉還有多的,再養殖起來,跟部落之前養殖的這些牲口雜交,看一看不同的族群聚到一起,能不能給部落的養殖帶來一些改變。
眾人听完熊洪的分配想法,紛紛點頭同意。這些牲口的確不太合適放到蘆葦原那邊,畢竟蘆葦原可不是專門養殖這些小牲口的地方。
蘆葦原也好,牛馬谷也好,其實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任務。
比如牛馬谷,專門是在西北方向上捕捉野馬並進行馴化的,當然也會捕捉到一些野牛野驢什麼的,但重點還是在馬匹的馴化上;
而且在黑齒村長的帶領和熊壯的開拓下,牛馬谷已經作為一處專門進行放牧的營地,開始向著西邊和北邊進行探索,儼然成為了一個前沿的陣地。
蘆葦原則更像是部落的一處牲口集散地,不僅僅養著大量的馬,還有牛羊鹿等牲口,其中一部分,都是從各個地方被運送過來的,放在這里飼養,並由熊材帶著人對它們進行馴化。
蘆葦原這兩年,每年都會有不少肉和獸皮產出。當然更重要的是,蘆葦原這幾年在野牛野驢的馴化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部落八成以上的畜力,都是由蘆葦原馴化出來的,熊材在那邊的工作非常出色,可以說沒有熊材的努力,部落的畜力會直接少一半。那現在就不是在問畜力怎麼分配了,而是畜力從哪里來。
“第三個要解決的,就是那些被各自部落派過來學習的少年。”
這些部落,一共派過來420名年輕的族人,每個部落都派出了5到10名年輕的,這在熊巫傳回來的信中寫的很明確。這些年輕人,都是在各自族長的囑托下,前往熊部落求學的。
熊洪和各個隊長自然對這些人表示歡迎,無論怎麼說,這些部落能夠放心的將這些部落的未來交到自己手上,那就說明熊部落這兩年推行的交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熊部落在鹿山、貊林諸部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提升,以後去交流溝通,也會更加方便。
而且,雖然熊巫一再說明接受這些人前往熊部落學習,是完全免費的,但很多部落為了讓自己的族人生活的更好,也都不吝嗇,紛紛將寄養的牲口又抽出一部分,轉送給熊部落。
光是這個,又讓部落多了近千頭牲口。
此外,熊洪是清楚“留學生”橋梁作用的,雖然在別人看來,這些人學會了熊部落的技術,回去帶著自己部落發展壯大,對熊部落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但實際上,這些人本身,以及從熊部落學到的生活方式、文化認同以及思維方式,都會跟熊部落這個“母體”保持一致,用不了多久,這些部落自然會逐漸地倒向熊部落。
就像當初的凌河諸部一般。
別的不說,白河諸部在這方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不止有一個部落私下里找到熊巫或者其他隊長,表示要舉族加入熊部落,不過現在熊部落內部很多事情需要解決,等解決完,就是將白河諸部納入熊部落的時候。
對此,熊洪很有信心,因為此次來“留學”的年輕人中,白河諸部就佔了近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