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的目光銳利如鷹隼,逐字逐句地掃過筆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描述。
他拿起一支紅筆,在幾處關鍵證詞下方用力劃上粗重的橫線,紅得刺目。
隨即,他按下內線電話,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通知專案組全體成員,半小時後,第一會議室,緊急案情分析會。”
“帶上所有魏文村案相關材料。”
“另外,立刻協調市檢察院反貪局,準備提前介入會商,此案性質惡劣,必須形成合力!”
放下內線電話,秦明身體微微後靠,目光投向窗外。
市紀委大院里的青松在暮色中依舊挺直著蒼勁的枝干,沉默地指向鉛灰色的天空。
反腐的戰場,沒有硝煙,卻同樣驚心動魄,每一寸推進都伴隨著暗礁與險灘。
他端起桌上那杯早已涼透的濃茶,猛地灌了一大口。
苦澀的液體滑過喉嚨,帶來一種奇異的清醒。
他低下頭,重新拿起筆,在那份攤開的筆錄空白處,用遒勁的筆鋒寫下一行字跡︰“深挖根源,徹查關聯,除惡務盡!”
……
秋日的省城,天空澄澈如洗,陽光帶著一種莊重而溫和的金輝,均勻地灑落在省委大院那巍峨肅穆的建築群上。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同尋常的凝重與期盼。
今天,全省矚目的“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和記一等功表彰獎勵大會,將在省委禮堂隆重召開。
江昭陽與其他接受頒獎人員乘坐的專車平穩地駛入省委大院,車輪碾過平整的水泥路面,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他身著熨帖筆挺的深色西裝,白襯衫領口系著端正的領帶,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
車窗外,省城景象飛掠而過,但他的心緒卻並不平靜。
這次會議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作為全省六千萬人口中僅有的十名記一等功個人獲得者之一。
他將走上那個象征著全省公務員最高榮譽的殿堂,從省長劉振手中接過那份沉甸甸的證書,並代表所有獲獎者發言。
這份殊榮,像一團熾熱的火焰,既溫暖著他的胸膛,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省委禮堂,這座承載著無數重大歷史時刻的建築,此刻更是莊嚴肅穆,氣氛神聖。
禮堂內,穹頂高闊,深紅色的座椅如同整齊列隊的士兵,從主席台一路延伸至後方,座無虛席。
全省各地、各條戰線的優秀公務員代表、先進集體代表濟濟一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自豪與莊重。
空氣仿佛被無形的力量凝固了,只有低沉的、充滿敬意的交談聲在偌大的空間里微微回蕩。
主席台上,覆蓋著墨綠色絨布的條桌後方,端坐著本省最高決策層的領導們。
中央位置,是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玉軍。
他面容沉靜,眼神深邃,不怒自威,仿佛蘊含著洞察一切的智慧和駕馭全局的力量。
坐在他右側的是省委副書記、省長劉振,神情干練,目光銳利,透著一股務實高效的勁頭。
其他在家的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的領導同志也悉數在座,陣容之齊整,彰顯著省委省政府對此次表彰大會的極端重視。
上午九時整,全場瞬間肅靜,落針可聞。
大會主持人、省長劉振用清晰宏亮的聲音宣布大會開始。
雄壯的國歌聲隨即奏響,激越的旋律如同奔騰的江河,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
全體與會人員肅立,齊聲高唱,歌聲匯聚成一股磅礡的力量,在禮堂穹頂下激蕩。
國歌畢,劉振省長簡要介紹了大會主旨和主要議程。
隨後,他的目光轉向周玉軍書記︰“現在,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玉軍同志作重要講話,大家歡迎!”
熱烈的掌聲如同潮水般涌起,經久不息。
周玉軍書記緩緩起身,向台下微微頷首致意。
他走到發言席前,沉穩的目光掃過全場。
沒有過多的寒暄,他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遞到禮堂的每一個角落,沉穩、有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
“同志們!”周玉軍書記的開場白擲地有聲,“今天我們隆重集會,表彰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和記一等功的先進個人。”
“首先,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問候!”
掌聲再次雷動。
江昭陽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挺直腰背,全神貫注地聆听著。
他能感受到周書記話語中的分量。
周玉軍書記的講話深刻而懇切。
他回顧了近年來全省公務員隊伍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攻堅、維護社會穩定、服務人民群眾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周玉軍高度贊揚了受表彰集體和個人所展現出的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和無私奉獻、銳意進取、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崇高精神。
他強調,這些先進典型是全省公務員隊伍的杰出代表,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先鋒,是全省上下學習的榜樣。
接著,周玉軍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加凝重而富有深意︰“同志們,榮譽是肯定,更是鞭策;是光環,更是責任。”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和人民對我們公務員隊伍的要求更高、期望更大。”
他要求全省廣大公務員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他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什麼是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周玉軍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警示意味,“它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不是寫在報告里的口號,更不是追求個人升遷的墊腳石!”
“它體現在我們每一次公正的執法中,體現在我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行動中,體現在我們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