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決反對那些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決反對脫離實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要還青山綠水,要把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衡量我們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
“要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周玉軍特別強調要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號召全省公務員以受表彰的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們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本色。
學習他們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他們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
學習他們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犧牲的優良作風,學習他們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高尚情操。
周玉軍的講話高屋建瓴,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更飽含著對公務員隊伍的殷切期望和嚴格要求。
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與會者的心上。
江昭陽听得心潮澎湃,周玉軍關于“政績觀”的論述,尤其讓他感到靈魂深處的觸動,也隱隱帶來一絲警醒。
他下意識地挺了挺胸膛,感到肩上的責任前所未有的沉重。
周玉軍講話結束,全場爆發出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
這掌聲,是對講話精神的深刻認同,也是對未來工作的堅定決心。
掌聲漸息,省長劉振回到主持席,宣布進入表彰環節。
他首先請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心鋼宣讀《江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和記一等功的決定》。
李心鋼走到發言席,打開文件夾,用莊重而清晰的聲音宣讀起來。
文件首先高度肯定了受表彰集體和個人在全省各項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隨後逐一宣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名單。
每一個名字或者單位被念出,都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
禮堂內的氣氛已經十分熱烈。
終于,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宣讀記一等功個人名單。
李心鋼的聲音也更加洪亮︰“……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引導全省廣大公務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省委、省政府決定,給予以下十名同志記一等功獎勵!”
“他們是——”
禮堂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心鋼一字一頓地念出那十個代表著無上榮光的名字。
每一個名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重重砸在人們的心坎上。
當“江昭陽”三個字清晰地從李心鋼口中念出,江昭陽感到自己的心髒在胸腔里劇烈地跳動,血液上涌,臉頰微微發燙。
他努力保持著鎮定,向為他鼓掌的同鄉和同事們微微點頭致意,但內心的激動幾乎要沖破胸膛。
六千萬人中只有十人!
這個比例帶來的震撼和榮耀感,是如此的真實而強烈。
宣讀完畢,在激昂的進行曲中,頒獎儀式正式開始。
首先,周玉軍親自為獲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代表們頒獎。
台下如潮的掌聲和閃光燈的密集閃爍交織在一起。
獲獎者們激動不已,有的眼含熱淚,有的深深鞠躬,場面感人至深。
隨後,劉振走向前台,為十位記一等功的獲得者頒獎。
當他那沉穩有力的步伐越來越近時,江昭陽感覺自己的呼吸都快要停滯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裝下擺,深吸一口氣。
“江昭陽同志!”劉振走到他面前,臉上帶著贊許和鼓勵的笑容。
“省長好!”江昭陽挺直身軀,聲音洪亮地回應。
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劉振的手溫暖而有力,傳遞著一種沉甸甸的信任和期許。“祝賀你!你的工作,省委省政府看在眼里,人民也記在心里。”
“這份榮譽,實至名歸!”
“希望你再接再厲,戒驕戒躁,再立新功!”劉省長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江昭陽耳中。
“謝謝省長!感謝組織的培養和信任!”
“我一定牢記使命,加倍努力工作!”江昭陽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但眼神無比堅定。
劉振滿意地點點頭,將那份瓖嵌著金色國徽、象征著全省公務員最高個人榮譽的一等功證書和一枚閃耀著金光的獎章,莊重地頒發到江昭陽手中。
證書的封面是厚重的深紅色,觸感細膩,仿佛承載著千鈞重托。
獎章沉甸甸的,冰冷的金屬質感下,似乎跳動著滾燙的榮譽之火。
台下,掌聲、閃光燈再次將他包圍。
這一刻,他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巔峰,所有的艱辛付出似乎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報。
頒獎儀式結束,大會進入最後一項議程——由受表彰獎勵代表發言。
李心鋼宣布︰“下面,請記一等功獲得者代表、春奉縣琉璃鎮常務副鎮長江昭陽同志發言!”
聚光燈瞬間聚焦在江昭陽身上。
他捧著那份剛剛獲得的、還帶著榮譽溫度的證書,穩步走向主席台發言席。
腳步踏在光潔的地板上,發出沉穩的回響。
禮堂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有羨慕,有贊許,有期待。
他走到發言席後,先將證書輕輕放在一旁,然後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的高度。
“尊敬的周書記、劉省長,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江昭陽的聲音透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全場,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但更多的是堅定和沉穩。
他首先向省委省政府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獲獎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向全省廣大公務員戰友致以誠摯的問候。
他的發言稿是精心準備的,飽含著真情實感。
“組織給我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我深感榮幸,更倍感壓力和責任重大。”
江昭陽的聲音愈發懇切,“周書記剛才在講話中深刻指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
“這句話,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對此體會尤深。”
“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決策,推進的每一個項目,解決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要落到是否真正有利于地方長遠發展,是否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