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Body》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富有想象力、最震撼也最深邃的科幻作品”
“印象最深的句子︰‘宇宙是一座空蕩蕩的宮殿,人類是其中唯一螞蟻。’”
——斯蒂芬•金
“無論對于普通讀者還是專業的作家,《白鹿原》都是一場不能錯過的文學盛宴。”
“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事實︰中的現實遠比生活中的現實更真實,也更加精彩。”
——于華
即使是斯蒂芬•金和于華兩個作家,都還有點不適應140個字符(中文則是70個字)的發言限制,怕超了表達不完整,索性發兩條,來完善自己的推薦。有了中美兩個頂級作家的背書,讀者們注冊「微博」的熱情更加高漲。
不到5分鐘時間,中美兩版的頁面上,就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書評分享——
“我正在讀《美國眾神》。這本書講了奧丁、洛奇等古老神明被信徒帶到美洲後因信仰消逝而衰弱,如今又要和新神爭奪權力,很有意思!”——來自美國的“甜心彩虹小馬”
“你們一定要看看小四最近的《悲傷逆流成河》,實在太感人了,我一邊看、一邊哭,5555……”——來自中國的“夏至未至”
“該死的,你們一定要看看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戀戀筆記本》,它就是愛情中的王!”——來自美國的“飛天肌肉男”
“最近在看《冰與火之歌》的第四卷,POV敘事太迷人了,我想大概2010年就能看到結局吧?”——來自美國的“大劍揮舞”
“還有誰看過雷米的《心理罪》?很小眾的,但很好看哦!”——來自中國的“心里住著鬼”
“分享幾本書《射雕英雄傳》《楚留香之白玉老虎》《雲海玉弓緣》《大唐雙龍傳》《七種武器》……”——來自中國的“俠之大者”
……
用戶很快發現,如果自己不想看中國或者美國的內容,只需要把鼠標停留在兩版之間的分界線上,單箭頭就會變成指示“左右拉動”的雙箭頭,很容易就能實現只看一邊,或者主要看一邊的願望。
好玩的是,如果其中一邊的版面擴大了,多出的頁面不是空白,而是呈現出不同的功能區——「我的圈子」「書單收藏」「創作中心」……
每個功能,都頗為值得探索——關鍵是,沒有現在那些網站上討厭的廣告飄帶、動畫和時不時出現的彈窗。
用心的網頁設計,簡潔的頁面呈現,重點突出的功能設計,一下讓注冊用戶使用「微博」的興趣大增。
美國時間的凌晨,就是中國時間的大白天,因此一時間中國的IP增長速度更超過了美國。
許多人本來是上來看熱鬧的,結果看到瞬間涌現出這麼多讀書相關的信息,從眾效應之下也沖動地注冊了賬號。
不到一個半個小時,中美兩國「微博」的注冊賬號數量超過了5萬個,訪問量更是百倍。
雖然發的人少、看的人多,但是由于有圖片,所以一下爆炸的數據量還是讓訪問速度變慢了下來。
人在燕京的「潮汐文化」負責人李萬東給張潮打了一個越洋電話,問道︰“現在訪問壓力太大了,要不要啟動備用服務器,不然就要宕機了。”
張潮反問道︰“為什麼不讓它宕機?”
李萬東一時沒跟上張潮的思路,呆住了︰“嗯!?”
張潮道︰“不宕機怎麼能讓人知道我們訪問量有多大?趕緊宕機啊!新頁面加載時間都超過10秒了,你不宕機還等著干嘛?”
2007年不比10年以後,大家對網頁載入、軟件打開速度的容忍度是很高的。尤其是一些門戶網站的FLASH動畫等元素日益豐富以後,直接把瀏覽器加載到卡死都是常有的事。
那時候的網民,人人會一手爆按“F5”(刷新快捷鍵)的操作。
李萬東腦子這才拐過彎來,連忙道︰“好的,我馬上安排宕機,然後啟用備用服務器。”
張潮追問道︰“還有呢?”
李萬東一愣︰“還有?”身為IT直男的他又被張潮的思路甩得車尾燈都看不見了。
電話那頭的張潮嘆了一口,心想自己“離開”以後大家到底行不行啊……正準備做出指示,只听電話那頭的雙學濤道︰“趕緊準備一份道歉聲明,網站重新上線以後放在最上面,然後再發給各大媒體啊!”
張潮聞言頓時大感欣慰,想不到看起來最木訥的雙學濤都變得這麼機靈,一句“孺子可教”好險沒有脫口而出,臨時改口道︰“學濤辦事,我放心。萬東你听他的!”
李萬東看看雙學濤,又看看手里的電話听筒,嘟囔了一句︰“你們文化人……”乖乖地安排宕機事宜去了。
張潮掛掉電話,回到臥室,四肢一張,癱在了大床上。
此時他已經來到了黃杰夫購買的公寓處。這處公寓位于布魯克林的高地區,面積有1800英尺,大概160平方米,擁有3間臥室,1個小型書房,此外客餐廳、廚房自然應有盡有,家電、家具也配備齊全。
雖然現在布魯克林的房價也在上漲,但是和曼哈頓相比仍然非常有性價比。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這套房子的總花費大概是150萬美元,並且有不小的升值潛力。
不過張潮現在管不了這麼多,忙了一天的他只想睡覺,把腦袋往枕頭里一塞,不到3分鐘,就響起了微微的鼾聲。
張潮可以安睡,但很多和他有關的人卻不能。
最緊張的當然是「潮汐文化」里的眾人。這次上線本來就十分匆忙,有些功能還沒有完全實現,但是既然張潮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大家自然無條件相信。
選擇宕機容易,但是什麼時候恢復上線,這個時間把握就很關鍵了。
恢復早了,網友沒有那種“失而復得”的欣喜感;恢復晚了,網友又會認為今天大概上不去了從而放棄,人氣就散了。
所以李萬東帶領著IT技術組的成員,緊緊盯著後台數據,一定要在大家情緒凝聚的最高點還未“潰散”的時候,將「微博」恢復上線。
與此同時,心浪的新聞部門也接到了一份來自「潮汐文化」的通稿,上面用無比誠懇的語言寫道︰
“由于中美兩國的讀者太過熱情,「微博」的瞬間訪問量達到了千萬級別,我們的服務器不堪重負……”
新聞部門當然不敢擅作主張,而是把「微博」宕機的消息和致歉函通稿一並發給了陳童,請求指示,要不要跟進這條新聞。
陳童此刻也正坐在電腦前,屏幕是煞白的「404錯誤頁面」︰很抱歉,您要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雖然他無法看到「潮汐文化」的後台數據,但是豐富的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告訴他,在“404”前,「微博」的注冊用戶不會少于5萬。
這個數字比2年多前「心浪博客」剛剛上線時的數據還要高,簡直不可思議。
除了「微博」同時打通了中美兩國的讀者用戶以外,肯定還有原因——陳童想了半天,再仔細回想“404”前那數以千計的普通讀者的書評,忽然發現自己之前思維的一個盲點——
他認為140個字符的限制,會制約用戶的表達發揮,導致大家對注冊「微博」發書評、書單不感興趣。
但反過來想,140個字符的限制,也解放了更多本就不想長篇大論的網民,讓他們可以用最簡短的文字分享自己的心情。
傳統的「博客」,大家一想起來,就是少則幾百字,多則幾千字的文章,還要排版、配圖,雖然深度和豐富程度都比這單薄的140個字符強,但對想放松一下的人們來說,還是太沉重了。
「微博」則近乎于“強制”地卸下了這份枷鎖,讓所有人都能用輕松的心態來交流閱讀體驗。
簡潔的頁面,簡單、基礎的“關注”“評論”功能,也與現在功能越來越復雜的網頁產品設計趨勢背道而馳,所以就連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觀看,都不會產生視覺疲勞。
「微博」實際上成了一個大型的社交平台,一個以“閱讀”為紐帶的、高度垂直化的社交平台,如果運營上不出大問題,陳童直覺告訴他——「微博」的用戶黏度將會非常高。
這不就是心浪夢寐以求的切入“網絡社交”的機會嗎?明明就放在眼前,自己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如果「潮汐文化」借機再推出JAVA系統、塞班系統的「手機微博」,像「手機QQ」那樣,那別說心浪自己了,企鵝怕不是都要抖三抖?
懊悔不已的陳童使勁兒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發出了不明所以的低吟聲。
恰好新聞部門來請示是否根據「微博」宕機的新聞,更讓他感覺被一股什麼力量架在火堆上烤——不報道,肯定會被笑話是睜眼瞎,網易、搜狐不跟進落井下石才怪了;
報道了,放顯眼位置,無疑是給自家博客的強敵煽風點火;放犄角旮旯,還是會被笑小氣吧唧。
思來想去,陳童抄起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推開了CEO曹國維的辦公門,第一句話就是︰“我錯了,我檢討……”
當然,「微博」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非危機——比如起點。
起點的CEO吳文輝同樣第一時間注冊了「微博」,不知不覺就玩到了宕機;看著「404錯誤頁面」,他同樣發了一會兒呆,然後連忙打開辦公室門,沖著外面的大辦公區喊了一聲︰“所有編輯,10分鐘後開會,帶上筆記本。”
眾編輯本來不是在埋頭審書,就是在催作者更新,聞言都把頭從工位里探出來,辦公室頓時亮了三分。
10分鐘後,起點會議室里,吳文輝對眾人道︰“大家還記得嗎?大作家張潮,那也是我們的作者……”
這時候一只白生生、水嫩嫩、如藕似玉的手舉了起來,起點的第一美女編輯折羽怯生生地道︰“我……我和他說過更新的事了,每個月都提醒,但是他沒有理我……”
吳文輝大手一揮,道︰“他太忙了,沒空更新可以理解,反正影視改編版權已經幫他賣出去了,橫豎我們都賺——不過更新還是要催的,不能讓我這個師弟太監了!”
折羽放下心來,連忙應道︰“明白了!”聲如銀鈴、氣似幽蘭。
吳文輝這才轉入正題︰“我是張潮最近上線的「微博」,你們注冊了嗎?”
有個編輯正要舉手,忽然發現大家都在搖頭,連忙把要舉起來的手改成來回擺動,表示沒有。
吳文輝滿意地點點頭,看來編輯們都很敬業,一個摸魚的都沒有,于是道︰“「微博」既然是分享閱讀經驗的平台,為什麼我們起點不能在上面佔有一席之地呢?”
編輯們聞言先是一愣,旋即思路打開了,無書立刻道︰“對啊,張潮又沒有說只能分享傳統文學!”
水墨立刻接話道︰“我們可以用普通讀者身份,向大家推薦我們網站的啊!這樣比很多報紙宣傳恐怕都有用!”
折羽道︰“上面還有很多美國讀者,說不定能打開海外銷路,可以試著翻譯幾部比較熱門的西幻。”
編輯們都打開了思路,嘰嘰喳喳討論起來,吳文輝滿意地看著眾人,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想法都很好,但是要行動起來。你們先把賬號都注冊了,一律用「起點編輯XX」。
裝普通讀者就算了,以後被人發現了更不好。要推書就大大方方地推,不要縮手縮腳的。好了,散會!”
好幾個編輯聞言愁眉苦臉起來,一個嘟嘟囔囔地道︰“……剛填的資料就要改……”
正要離開會議室的吳文輝臉色一變,問道︰“你們不是說都還沒注冊嗎?”
“老大,我什麼都沒說,你也什麼都沒听見。兄弟們,走,注冊賬號去!”編輯們頓時坐鳥獸散。
……
「微博」上線之日,作協里也是熱鬧非凡。
老作家們戴著老花鏡,坐在辦公室的幾台電腦前;幾個小伙子、小姑娘正在分組“幫扶”,一點一點教他們怎麼注冊、怎麼發帖。
這次作協發了內部倡議,希望所有作家都要抓住這個機會,在「微博」上與廣大讀者們親切交流,起到推廣文學的表率作用。
響應的人不少,大多數都是中青年作家。上了年紀的作家也有感興趣的,但自己在家搞不定注冊這些事,于是都跑到各地的作協來尋求年輕人的幫助。
一番折騰下來,倒也有不少注冊成功的——只是怎麼發帖成了一個難題。大部分老作家連“一指禪”打字都不會,只能用手寫紙條,然後再讓年輕人幫他們打字發出來。
“我是來自中國的老作家寒江,很高興在微博上和大家見面,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作品。我曾經寫過一本長篇《故鄉的路》,發表在《收獲》雜志上……”
小伙子打著打著連忙道︰“寒江老師,字數不夠了,中文就讓發70個字。”
寒江一臉不高興,只好重新拿過紙條,再字斟句酌地寫起來。
當然也有馬上收獲正反饋的,有讀者留言道︰“孫老師,沒想到竟然能在這里見到你,我很喜歡你的《訪問夢境》,我關注你啦!”
孫甘露看到這條留言,臉上的褶子都笑得多了兩條。
「微博」平台這種發帖輕松、反饋及時的形式,很讓這些平時忙于創作,沒空寫什麼博客的作家收獲到網絡交流的快樂。
……
一日之間,「微博」的發展竟然有星火燎原之勢,甚至出乎了張潮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