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潮的簽售持續了近5個小時,直到圖書館方面來人警告再不結束就把大廳的燈給關了,Simon&Schuster出版社方面才戀戀不舍地截斷了排隊的人群,然後又花了20分鐘“收尾”。
張潮一口氣簽出去上千本書,別說手了,眼楮都開始認不出“張潮”這兩個字了,只覺得特別陌生,仿佛和自己無關一樣。
等回到了後台,一口氣喝下一大杯咖啡,在咖啡因的刺激下,大腦才勉強擺脫了麻木的狀態。
他實在沒想到美國的讀者比國內的還要熱情!
大衛•米勒小心翼翼地道︰“張,有沒有興趣去波士頓、芝加哥,還有舊金山,各自再簽上一場?”
張潮連忙把手一擺,拒絕道︰“不去……”然後又一臉嚴肅地道︰“作家,還是要保持神秘感一點好!”
所有人︰“……”啊對對對,你現在說什麼都對!
艾麗絲•梅休則問道︰“張,你在發布會上說的那個網站,我們出版社很感興趣……”
張潮裝作听不懂,道︰“那可以讓你們的書評人到上面去開號啦,歡迎!今晚12點過後,網站就正式上線了!”
艾麗絲•梅休不甘心,繼續問道︰“我的意思是,運營這樣一個網站成本是非常高昂的,Simon&Schuster可以……”
張潮微笑著看著老太太,道︰“你對Simon&Schuster這麼沒有信心嗎?”
艾麗絲•梅休︰“嗯!?”
&non&Schuster支付給我的版稅還是非常豐厚的,當然還有蘭登書屋方面……嗯,我想還是可是支撐它運行一段時間的。
等錢不夠了再說嘛!”
見艾麗絲•梅休還想說什麼,張潮連忙道︰“好了,我真的累了。咱們這次的旅程也圓滿結束了!感謝Simon&Schuster和兩位的精心準備,一路上我基本還是愉快的。”
艾麗絲•梅休只能作罷,滿眼遺憾地看張潮上了車。
到了車上,許蕊雅才問張潮道︰“怎麼「微博網」這麼快就上線了,嚇了我一跳。不是說等到回國再發布嗎?”
張潮在離開「潮汐文化」前籌備的最後一個項目,就是剛剛發布的「微博」,只有參與了最後一次會議的幾人知道。也算是他送給眾人的“禮物”。
「潮汐文化」要想在他離開以後,還能不斷擴張影響力,成長為頂尖的文化運營品牌,僅僅靠幾個暢銷書作者、幾部影視劇或者動漫產品,後勁還是不足。
有了「微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輿論和宣傳方面的主動權。
不過當時定下的計劃是等張潮在美國的節目與簽售大獲成功以後,挾此聲勢回國發布。畢竟這個網站運營的重點區域還是在國內。
張潮解釋道︰“這是我在結束「加州和風號」的旅程以後做的決定。有了《美國印度人報》反向造勢以後,時機就已經成熟了。
如果等回到國內,熱度反而會下降,到時候效果就沒有這麼好了。”
許蕊雅還是有些擔心,道︰“會不會有些倉促了?我們前期做的一些準備還沒有……”
張潮笑著安慰她道︰“放心,我安排好了。今晚你們就守著電腦,一定有驚喜。”
甦珊在一旁插話道︰“我要做第一個注冊的美國人!”
張潮道︰“可以試試看——不過你成功的概率不大哦!”
幾人說說笑笑,不知不覺,車已經到了酒店門口。
就像剛剛圖書館張潮對艾麗絲•梅休說的那樣,這次他來美國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接下來許蕊雅會先回在美國的父母那邊幾天,然後再去洛杉磯和馬伯慵呆上一陣。
甦珊則回歸她專欄撰稿人的生活,這幾天的經歷足夠她再寫出一篇有關張潮的深度報道——張潮要求至少標題要給他審核。
張潮則還會在紐約呆上幾天,為自己的新《原鄉》取取材。畢竟不同年代的美國華人生活與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要再走訪走訪。
至于住的話,就可以搬到黃杰夫購置的另一處基地——位于布魯克林區的一套公寓。
不過剛到酒店的前台,張潮就被大堂經理叫住了︰“張先生,這里有一份你的請柬!來人和我說,請務必親手交給你。”
張潮有些納悶地從他戴著白手套的手里接過了一個信封,淡金色的絲綢紙封皮手感厚實、沉穩,用大紅色的蠟封封緘,蠟封上的徽章是一個大寫的花體“T”字母。
還用花體字母寫著“Mr.Zhang……”等字樣,確認是給張潮的。
張潮沒有現場拆開查看請柬內容,而是交給了許蕊雅道︰“還是你來處理吧。”
許蕊雅拿過信封,仔細掂量了一下,又遞了回去,笑道︰“這次恐怕需要你親自決定。”
張潮皺了皺眉頭把信封塞進懷里,道︰“這麼麻煩?走,先上樓收拾東西。”
幾人上樓,回到各自的房間把行李收拾好,才集合到張潮那間套房的小客廳里。
張潮用裁紙刀裁開了蠟封,從里面掏出一張同樣厚實、穩重的絲綢紙信箋,不過不是淡金色的,而是溫潤的象牙白。信箋上的字張潮看了一眼就遞給了許蕊雅,無奈道︰“花里胡哨的,我看起來費勁兒,你讀吧。”
許蕊雅接過來一看,道︰“這用了Gothic,也就是哥特式字體,確實不好辨認。”然後仔細看了一遍請柬,道︰“主要內容是邀請你兩天後去參加一個慈善拍賣會,地點在紐約曼哈頓的第五大道……
拍賣會結束以後還有一場舞會和自助餐。其他都是一些贊美你的陳詞濫調以及希望你務必參加的套話,美國這類請柬里常見。”
張潮奇怪地問道︰“那你直接幫我回絕了不就好了?我之前就說了沒有興趣,為啥還要我親自決定?”
許蕊雅甩了甩信箋,笑道︰“這可和之前的那些‘便宜貨’不一樣,這是一份真正的美國上流社會的入場券,你真的不想去看看?”
張潮搖搖頭,一臉正氣凌然地道︰“還是沒興趣。我是堂堂的紅領巾,怎麼能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腐蝕呢!”
這個梗甦珊听不懂,國內待久的許蕊雅還是get到了,噗呲一聲笑了出來,問道︰“你就不想知道是誰邀請你的?”
張潮隨口問道︰“哪位?”
許蕊雅把信紙正面朝向他,指了指落款道︰“川普基金會!”
還沒有等張潮反應過來,甦珊先捂住嘴驚呼道︰“那個暴發戶?張潮,你不去參加是對的!他就是個粗魯的野蠻人,毫無底線,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男權至上主義者和種族歧視者!”
張潮︰“……”不過還是伸手把這張信箋拿了過來,沉吟了一會兒道︰“既然是他,我忽然有興趣了……”
接著促狹地看著甦珊道︰“我就不耽誤蕊雅和家人團聚了——甦珊,你有沒有興趣跟我一起去?說不定能認識一些對你事業有幫助的人。”
甦珊聞言頓時糾結起來。雖然剛剛她罵得痛快,但張潮給出的理由也很誘人。
她在立場上,屬于比較傳統的美國左派,對于川普這種偏右翼的商人當然不感冒。但是張潮給出的誘惑也很大,畢竟是一場“上流社會”的活動,作為一個專欄作家、記者,去見識一下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張潮道︰“如果你不想去,我一個人去也沒什麼意思。蕊雅,幫我回電話拒……”
甦珊連忙道︰“別,先別急著拒絕啊!我,我再考慮一下……”
兩人看著她窘迫的樣子,放聲“哈哈”大笑起來……
張潮在新書發布會上的各種操作,第一時間就傳回了國內,同時震動了好幾“界”。
首先感覺到危機的是IT界,心浪博客的負責人陳童第一時間就被心浪的CEO曹國維叫到了辦公室,一臉陰沉地把張潮高舉著「」的照片放在他眼前。
曹國維問道︰“這怎麼回事?張潮不是我們的博客作者嗎?他怎麼開始搞社交媒體網站了?”
2007年互聯網逐漸進入轉型期,尤其是門戶網站日益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興起。
心浪剛剛打贏了“門戶之爭”,力壓網易、搜狐和雅虎;又在博客運營方面“一家獨大”,即使是騰訊也沒能分到一杯羹。
誰知道張潮弄出了個什麼「微博」——剛听到這個名字,曹國維的危機感就從心底涌了上來。
陳童拿起照片看了又看,總覺得生命中什麼東西被抽走了,但又說不上來具體的……沉思了半天,道︰“我剛剛也知道了消息。不過我覺得這個叫「微博」或者「微書」的網站,威脅不了我們。”
曹國維道︰“你怎麼能這麼肯定?”
陳童解釋道︰“張潮說的很好听,但「微博」有兩個致命缺陷,注定只能做一個小眾化的網站。第一,它的定位一開始就不夠‘大眾’,主要是為那些書迷,特別是實體書的書迷服務。
這部分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數量都很少,影響力很難擴散。大家上網主要是為了放松、找樂子的,誰會願意打開一個網站,就為了看看別人看什麼書?
我認為張潮這點就是受了之前他的合作伙伴東方興的影響。東方興不就喜歡搞專業化博客,結果呢?現在點擊量還不如張潮的那個「我們上學的路」網站。
第二,140個字的篇幅,雖然有利于傳播上的短、平、快,但對于電腦這麼大的屏幕,實在有些太單薄了。手機網頁端web的閱讀體驗,我們都知道……”
曹國維看看自己放在桌子上的NOKIA高端機N81,用它那2.4寸的屏幕瀏覽網頁,想想都頭疼。
不過他還是多問了一句︰“我們要不要也開發一個類似的項目,做個預防?”
陳童想了想看,道︰“我們現在還是先把博客做好,這幾個月的用戶增長非常迅速。繼徐才女以後,韓涵的博客點擊量也過億了……
我認為我們完全不要著急,先看看張潮的「微博」做的怎麼樣再說。大不了,我們……”話沒有說完,陳童伸出手掌,然後用力一握。
曹國維明白他的意思︰“嗯,你說的有道理。「博客」「微博」……「博客」「微博」……我總覺得這里面有點什麼聯系了……算了,他真做得不錯的話,我們把「微博」收購了就是。”
陳童點頭道︰“放心,「微博」成不了什麼氣候!到時候我們買也花不了幾個錢!”
同時受到震動的當然還有文學界。
作協也不知道為張潮一個人開了幾個會了,不過就數現在這個最“如臨大敵”,不僅在京的主席、名譽主席、副主席都來了,還把張潮的幾個老師都拉來了。
專職政工工作的韋齊寧煙抽了一顆又一顆,沉聲道︰“張潮這個什麼「微書網」,簡直就是胡來嘛!沒有經過篩選的外國作品,就這麼泥沙俱下地呈現在中國的讀者面前……
這種機制,要是被有心人利用了怎麼辦?普通讀者的分辨力可是很弱的!”
“怕什麼?普通讀者也沒有能力直接讀英文書啊!”人群中忽然冒出一個一聲。
韋齊寧順著看過去,發現是于華,就皺起眉頭道︰“你不要老護著你的學生,組織原則還講不講了?——主席,我覺得這件事要好好和張潮溝通一下!”
鐵寧坐在會議桌的上首位,老神在在,問道︰“溝通什麼?讓這個「微書網」暫時不要上線嗎?”
韋齊寧當然知道這種事作協管不到,張潮更不可能答應,不過他還是另有想法,于是建議道︰“我們不妨往張潮的這個「微書網」派駐一個工作組。”
大家都愣了︰“嗯?”
鐵寧這下也皺眉頭了,問道︰“工作組?干什麼?”
韋齊寧大義凌然地道︰“當然是負責指導和審核!避免讀者上當啊!總不能讓美國人為所欲為吧?”
一番話說得其他人一時都無語了。
這時候王蒙開口了,語氣中滿是疑惑︰“難道張潮的「微書網」,只允許美國發言,不允許中國人發言了?怎麼听起來就是我們的讀者比美國的傻,更容易被蠱惑呢?
我們也可以派一些‘精兵強將’,去注冊賬號,蠱惑蠱惑美國讀者嘛!”
現場不少人笑出了聲,韋齊寧也一時語塞。
于華嘟嘟囔囔地道︰“對嘛。總說要‘交流’,哪有只流過來或者只流過去的?”
劉振雲“起哄”道︰“誒呀,先互相蒙,說不定誰蒙誰呢?不要小看我們讀者的實力……”
整間會議室又陷入雲山霧罩的沉默當中。
……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2點,「微博網」正式上線。
不少听到消息的中美兩國讀者、書評人、作家,第一時間就涌入了網站,準備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結果剛剛打開頁面,大家就傻眼了,只見網頁版面被分成了兩半,中美各佔一半——
美國那一半,用藍色的邊框圈了起來,最上面已經有一個用戶發表了一條書評,仔細一看頭像,不正是斯蒂芬•金的笑臉。
中國這一半,則是紅色的邊框圈了起來,最上面也有一個用戶發表了書評,頭像則于華那一頭潦草的亂發……
兩人都推薦了一部最近正在看的書籍——
斯蒂芬•金推薦的,正是劉慈欣的《三體》;
而于華,則推薦了陳忠實的《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