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殺青不到一周的時間,沈清就已經完成了影片的剪輯。
或許是拍攝周期太長,導致影片早已經在沈清的腦海里有了形狀,根本不需要在剪輯上面大動文章。
驚人的是,時長與原版無異,也是二百三十七分鐘。
至于影片封面,再次選擇少年演員凌風那雙憂郁的眼楮吧。
清晰視界放出消息後,一些影視媒體開始大作宣傳,因為他們在這部影片殺青的時候就預測本片的時長將會在四個小時,沒想到真的被他們猜中了。
完成了全部工作,沈清準備放空一下自己。
他打開已經落灰的唱片機,用指尖輕輕一摸,薄灰就凝結在他的指紋上。
已經很久沒有听過唱片了。
又聯想到了自己的電影,找尋一番後,又翻出一張老舊的唱片。
依稀的記得,這張唱片是自己的妻子甦月靈在一家接近倒閉的音像店淘到的,花了很少的錢就買到手。
多年過去,這張唱片已經成為了某些發燒友的收藏品,在二手平台,已經炒到了五位數。
唱針落下,剎那間,空氣被劃開“刺啦”的響聲後,美妙的旋律如同傾斜的銀河在沈清的心尖流淌。
唱針游走,那一刻的沈清有一點想哭。
播放的唱片正是rosie and ts的作品《ange baby》,它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而演唱者也早已經過世。
如今,一個世紀都快要過去了,大概沒有多少人會記得這張唱片。
至于演唱者,信息少之又少,再過一些時間,這首歌都有可能成為失傳媒體。
沈清躺在椅子上,沐浴著陽光,閉上雙眼想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電影畫面。
小貓王站在夜色中,全身繃緊,用力的演唱這首歌曲。
歌聲回蕩,身披白衣的姑娘心情復雜,正在徘徊。
<oent。
當年的沈清,就是看完了這部影片才明白什麼叫做電影。
<y ange baby. ooooove , ooood ove ike i do.”
也有很多人喜歡約翰列儂的版本,還有人喜歡戶川純的版本。
但沈清格外喜愛rosie and ts甜蜜的女聲。
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對一些舊事物的感受就越深。
听完這張唱片,沈清感覺自己身處在一片未開墾的自然秘境中,自己赤足平穩地踏在水面上,沒有濺起一點漣漪。
再次打開社交平台,整個藍星的影迷都在關注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評論的詞條,早已經突破了千萬。
只要影視界的人士,都不會放過沈清回歸這條熱點信息,有關他的討論遍布全球。
無數人想要采訪沈清,想要得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第一手情報,但沈清沒有佔用公共資源的打算。
“如果你們想要知道我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中說了什麼,那就走進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吧。”
沈清沒有參加任何訪談節目,很多專業解答都只是預測。
影視界的知名導演都受到邀請,大家讓他們談一談對沈清新電影的看法。
而這些導演,都是昔日電影商業大戰中沈清的“手下敗將”。
他們遍布全球各地,每一個人都足以在世界電影史教材上單開一頁。
而這些大師中的大師,在沈清的面前,依舊要畢恭畢敬。
沒有導演在票房上真正的打敗沈清,《三體》三部曲創造的票房,大家默認這個成績不可復制。
來自華納的殿堂級導演評論起沈清的這部影片。
“某些人以為砸錢請交響樂團配樂、用黑白膠片就是藝術,實則只不過是商業成功者的自我感動,去看看沈清是怎樣拍電影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將會告訴你答案。”
沈清昔日的徒弟魏達評價道。
“對于票房,我並未抱有太高的期待,擔心千億導演晚節不保, 哈哈哈哈。”
網絡上的賽博幽靈,沈清超級粉絲殘花淚評價道。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映只有兩個結果。沈清江郎才盡,或者沈清的電影事業迎來全新的起點。”
贊揚,肯定,認可,擔憂,批評,探討,關注……
聲音太雜,沈清已經听不太清楚。
華國剛剛實行分級制度,電影院線也分為了商業和文藝兩個院線,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文藝大片。
與之前的小成本小導演的小文藝片相比,這部影片才是真正的重量級。
檢驗文藝院線市場的時候到了,華國境內,到底有多少文藝片的影迷呢?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一個平常的日子選擇上映,到底能夠掀起怎樣的風浪,一切未知。
八月十六日,陽歷年的第二百二十八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一百三十七天。
一個稀疏平常的上映日期,通過這一件小事情就不能看到,沈清已經不再追求所謂的票房,逐漸追求自己內心中想要的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