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爺的世界

第118章 道觀和清真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下第七的老人 本章︰第118章 道觀和清真寺

    道觀的著名建築很多,也很經典和深沉,規模宏大的放在這兒不好,不和諧。

    太簡單的,沒有內涵的更不能放在這兒,丟不起那個份兒。

    子慕正在為難的時候,葫蘆提醒他道。

    “小慕,你就仿造山西武鄉的會仙觀吧。”

    武鄉會仙觀位于山西長治市武鄉縣城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南宋昔羽道士賈志韜會仙于此,故以得名。

    創建于南宋紹定二年,明正德七年本觀道士李洞仁協同道長任守明籌資重修,至明嘉靖七年竣工。

    會仙觀層巒疊嶂,林木蒼翠,山青水秀,風景怡人。

    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

    中軸線上,南為倒座戲台三間。

    關帝殿居戲台之後,築于高台之上,懸山頂。

    屋頂脊獸皆備,筒板布瓦裝修,通間格扇菱花裝飾,圖案考究。玉皇殿位居關帝殿之後,台基高峙,踏道整齊。

    三清殿為觀內的一座主殿。

    砂石砌築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寬闊五間六柱。

    前檐用大額枋,斗拱疏朗,用材碩大。

    梁架規整,結構精巧,單檐九脊頂。

    屋坡深遠,舉折平緩,形制古樸,為宋金遺構。

    中後兩院左右為閻王殿、奶奶殿、東西廊廡等,共計20余間。殿宇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觀前數丈石岸托起,高峻雄偉,十分壯觀。

    殿內四壁繪有人物山水壁畫,繪技精湛。

    子慕不知道葫蘆選它的原因。

    不過,既然葫蘆說了就沒錯,因此他就將這事定了。

    清真寺,子慕在中東見過不少。

    伊朗有、沙特有、阿聯酋有,都是頂級的那種。

    但是,子慕不喜歡,色彩太濃,太張揚。

    可是,他在國內卻沒有真正地去過清真寺,也不太了解。

    不過,有葫蘆這個依靠,倒是讓他省心不少。

    葫蘆告訴他,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並且往往是一連串四合院制度。

    其特點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布置若干進四合院,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

    每一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著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一般分四進院落,每進院落均為四合院模式,設廳、殿、門樓,前後貫通。

    東端院牆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軸線的起點。

    在這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木牌樓、“五間房”(二門)、石牌坊、敕修殿(三門)、省心樓(邦克樓)、連三門(四門)、鳳凰亭、月台、禮拜大殿等主要建築物。

    中軸線的兩側,建有各式碑樓、石坊、南北對廳和廂房、門樓等各種附屬建築,左右對稱,排列井然。

    庭院寬敞,與建築物空間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構成和諧一體的色調,猶如一幅宋卷軸畫的意境。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大殿,是中國內地清真寺彩繪裝飾藝術的代表作。

    殿內吊頂全部做成井形天花,天花支條為綠地紅邊,井內為綠地紅花,瀝粉貼金。

    全殿天花彩繪六百余幅,岔角、圓光皆為阿拉伯文組成的圖案,一幅一文各有千秋,充分表現了中國清真寺古建築彩畫的獨特手法。

    後窯殿的制作尤為精麗。

    壁龕前一對圓柱,柱身全部為紅地瀝粉貼金的阿拉伯文圖案,柱上的枋木及門罩、垂柱等均施彩畫,猶如聖龕前掛上一層華麗的垂幔。

    壁龕呈尖拱狀,龕內為阿拉伯文和幾何紋裝飾。

    圍繞這一壁龕,向左右及上方做層層擴大的木雕裝飾,直至將整個壁龕牆面做滿。

    在以伊斯蘭教傳統裝飾紋樣為基調的情況下,多處組織了中國傳統的寶瓶、牡丹等圖案,使這個伊斯蘭教壁龕呈現出一定的中國風味。

    特別是壁龕左右的另外兩個開間,雕飾均以荷花和菊花為題材,配置均勻齊整、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的圖案結構。

    對稱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

    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線條流暢而準確,層次豐富而含蓄,純然為中國傳統的裝飾風格。

    壁龕與其左右開間的不同氣質和不同風韻,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構成一片完整的紅地金花牆面,使後窯殿滿室生輝。(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七爺的世界》,方便以後閱讀七爺的世界第118章 道觀和清真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七爺的世界第118章 道觀和清真寺並對七爺的世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