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直起身子,收起了臉上輕佻的笑容︰“舉國上下,俱是野心勃勃之輩啊……”
一個想要挑起戰爭的皇帝便已經很可怕了,何況從皇帝到百姓都是如此呢?
他看不上日本人,但也不得不承認,日本這不是在鬧著玩。
李治若有所思地說︰“從前看倭國人倒是尋常,不曾想竟然如此……”
他不知該用什麼話來形容了,他所見過的日本人大多都是小心恭敬的。
康熙皇帝轉著手指上的扳指,說道︰“日本人、不,倭子國做得出這樣的事來,不把他們打服了,他們是不會服軟的。”
日本人不是畏威而不懷德嗎?他不介意想個法子,為後世子孫掃除障礙。
日本人一日上躥下跳,他一日不得心安。
【相比起日本人的厲兵秣馬,清朝就懈怠了許多,雖然洋務運動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有了些成效,但也僅此而已了,北洋水師自建立之後,就不曾增添過新的船只,也不看看世界海軍水平已經發展到了那一步,而軍艦並非是永遠年輕的,時間長了,也會老化,也會落後。雖然清朝的軍隊人數眾多,但軍備廢弛,戰斗力低下,管理混亂,甚至不再購買槍支彈藥,只是表面看上去風光罷了。】
雍正皇帝︰“……”
他發出了靈魂質問︰“是賠款賠得太多,拿不出錢了嗎?”
左右不住抹汗;“我朝富有四海,怎會拿不出錢?這、這……”
雍正皇帝當即大怒︰“既然有錢,為什麼不發展海軍?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洋人給的教訓還不夠慘烈嗎?為什麼還不上心?!為什麼不能像日本一樣日漸強盛,廢除不平等條約。
乾隆皇帝眉頭狠狠一跳︰“海軍不能忽視,從即日起,我朝也要大力發展海防!”
哪怕日後在技術方面趕不上洋人,好歹也有個積累。
【日本想要挑起戰爭,最好的突破口便是朝鮮問題,而日本也迫切需要發動戰爭,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產生了經濟危機,需要給國內矛盾制造一個宣泄口。日本首相山縣有朋提出了名為“主權線”和“利益線”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日本是主權線,而中國和朝鮮就是利益線,而且是日本的利益線,他以人口不足為由,表示需要用武力來保護利益線,其實就是對外擴張,只是說得好听罷了。】
【1894年,也是光緒二十年,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朝鮮政府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只能向清朝求援,日本也借機慫恿清朝出兵,表示自己沒有別的意思,實際上他們肚子里全是壞水。于是,清朝派兵登陸朝鮮,對起義進行鎮壓,並按照之前簽訂的條約通知了通知日本,但清朝軍隊還沒有來得及作戰,朝鮮政府便和起義軍達成了協議。】
康熙皇帝笑得很冷︰“好大的倆臉啊,我大清是他的利益線?!”
說來這天幕也算是天佑中華,若是沒有天幕,他還不知道日本人未來敢這麼跟大清叫板。
未來的日本是強國,可現在卻未必,哪怕不能馬上滅了他,他也有辦法收拾日本人。”
乾隆皇帝皺眉不解︰“日本人慫恿大清出兵,是想要做什麼?”
他沉思道︰“莫非是想要借此挑起事端?”
清朝出兵朝鮮,日本人大可以借機詆毀清朝,為戰爭掙出一個名頭來。
【日本得到清朝出兵朝鮮的消息後,恰好當時的伊藤博文內閣正丑聞纏身,立即決定挑起戰爭,隨後設立由高級軍官組成的大本營,以保護日本使館和僑民為借口,派出四百多人的先遣隊進入朝鮮首都漢城,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訓叮囑駐朝公使大鳥圭介,讓他隨機應變,借機挑起事端。】
乾隆皇帝恍然,若日本也進入朝鮮,這一切也就很明了了。
挑釁,還是挑釁,無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夠抓住機會挑起戰爭,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康熙皇帝冷冷地說︰“倭子國不可信,可笑他們竟然還信了倭子國人的話!”
一開始日本人慫恿清朝出兵,就不懷好意。
可大清當時也無法預料到出兵沒用上,反而給了日本人機會。
【朝鮮政府與起義軍達成協議後,便要求大清和日本撤軍,大鳥圭介口頭上答應,還要和袁世凱達成共同撤軍協議,但實際上日本政府早就叮囑他拒絕達成協議。日本政府兩面三刀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所謂“中日兩國共同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的方案,並不斷增添兵力,共計八千多名日本士兵登陸朝鮮。日本提出這個方案,完全是為了賴著不走,同時還能拖住清朝軍隊,而清朝這邊的李鴻章一味寄希望于日本撤兵,既不增加兵力,也不撤軍。】
雍正怒拍桌案︰“日本野心昭昭,他不抓緊增兵,還想著日本能夠主動撤兵?”
日本想著拖住清朝,你就真的中計了,還一點兒危機意識都沒有?
這要是日本人一股腦兒把清軍給圍了,到時再增兵,什麼都晚了!
乾隆皇帝不忍直視,這什麼糟心子孫,什麼糟心大臣,就不能辦點好事嗎?
日本人指望不上,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這個道理?!別國是指望不上的,只有自己能指望。
康熙皇帝愁眉不展︰“既不增兵,又不撤兵,這是要干什麼?”
難道你們是去朝鮮旅游的嗎?
【對于日本所提出的“共同改革朝鮮案”,清政府拒絕接受,並催促日本撤兵,日本更強硬,直接向清政府發出了“第一次絕交書”。李鴻章見日本冥頑不靈,便將希望寄托在了歐美的列強身上,指望他們能夠出手調停,但列強們是壓根兒不在乎什麼國際公平的,他們只在乎利益,根本不曾采取措施,只是嘴上譴責幾句就沒了。很快,日本又發出了“第二次絕交書”,不僅拒絕撤兵,還反過來誣陷清朝尋釁滋事,還聲稱有什麼事他們不會負責,兩國談判就此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