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沉著臉,心里數算一番,把天幕提起的不肖子孫都記在心里,再把大明提過的一些弊端細細梳理。
作為南征北戰的一代開國雄主,他不可能因為預見了大明亡國的未來就一蹶不振,正相反,他非常激動。
激動,自然是為了要大干一場。建州女真固然是心腹大患,但說句實話,現在的建州女真對大明並不能構成致命的傷害。
要緊的,還是藩王、儲位的問題。藩王永享爵位傳承,一代代人都能吃大明的糧餉,他本以為這是給子孫的福利,沒想到把宗室這麼能吃,或者說不是沒想到,他以前壓根兒不在乎。
我是皇帝,為什麼不能讓我的子孫代代享受榮華富貴?現在他知道了,並不能,如果不想讓子孫後代像豬一樣被宰殺,最好還是不要這麼干。
但藩王還不是最要緊的問題,最要緊的問題,天幕並沒有告訴他!
朝廷內部出現了什麼問題,外部出現了什麼問題,除了黨爭和宦官,他都一無所知。
也就是說,他需要自己一步步摸索王朝的不合理機制,可能還摸不出來。
他生氣道︰“天幕就不能說得詳細一點嗎?!”
馬皇後道︰“這麼要緊的事,怎麼可能告訴你?”
朱元璋冷笑︰“天幕從前少說了嗎?”
【清朝出名的女性不少,無論是後宮妃子,還是民間的奇女子,都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大家可能听過皇太極寵妃海蘭珠的名字,說實話他們之間的關系挺亂的,海蘭珠是皇太極皇後的佷女,也是另一位妃子莊妃的姐姐,這位莊妃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後。雖然海蘭珠是清朝人,但她在萬歷三十七年便已經出生,天聰八年,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為福晉。福晉,熟悉清宮劇或是清宮小說的人應該很熟悉,這是清朝內命婦的稱號,用漢語解釋就是妃的意思。】
【正妃是福晉,側妃就是側福晉。後金時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後妃制度,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妻子,都叫福晉,其他妃子也有稱格格的,這里要注意了,格格並不是公主的意思,而是指宗室女和王府中的部分低階妾室,不過最初也有皇女被稱為格格。皇太極時期,後妃制度慢慢完善起來,形成了三宮並尊︰東宮福晉、中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後來又多了兩宮,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關雎宮宸妃海蘭珠。】
嬴政煩不勝煩︰“天幕為何不說一些有用的事情?”
為什麼要讓他听這些帝王寵妃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心中只有大秦,只有公務,對別人的愛情不感興趣!
朱棣格外不舒服,任誰听到自己的國家亡了以後,又听到對手的事都不會很爽快的。
李世民听到關系亂那里,莫名不太舒服,然後就想到了兒媳武氏,頓時更不舒服了。
他壓根兒不覺得武氏是自己的妃子,畢竟她都做了兒子的皇後,還跟兒子生了好幾個孩子,只把她當兒媳看待。
兒媳曾經做過自己的才人,不要緊,他看得開,但武氏這個人,他始終看不開。
萬貴妃笑了︰“關系亂?有什麼要緊,皇帝還需要顧及這個嗎?”
她可是朱見深曾經的宮女,大好多歲,不照樣也做了皇帝的貴妃?
皇帝想要什麼女人,從來都不會顧忌什麼關系、輩分的。
【海蘭珠並不算是一位政治女性,她的故事大多與愛情有關,與皇太極的愛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海蘭珠被封為宸妃,她住的地方叫關雎宮,這也是關雎宮宸妃叫法的由來。第二年,海蘭珠生下皇太極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欣喜之下大赦天下,赦免除十惡不赦罪之外的一切罪行。宸妃的母親母憑女貴,被封為和碩賢妃,這個和碩賢妃的稱號還挺奇怪的,不過那時候還沒有徹底確立內外命婦制度,也不奇怪。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出生不久後病逝了了。】
【皇太極與宸妃本人都很傷心,後來哪怕莊妃和貴妃都有誕下皇子,但都比不上皇八子出生時的隆重。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極在外打仗,打的就是明朝軍隊,將領為洪承疇,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我們就不提了。正當兩軍殺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盛京使節來報告了宸妃生病的消息,大部分皇帝都是愛江山不愛美人,他們未必不喜歡女人,但女人始終比不上江山重要,但皇太極比較特殊,他顯然兩個都想要。】
萬貴妃笑容凝固了,她眯起眼,說道︰“這個故事有些熟悉啊!”
她沒想到,自己居然與一個清朝妃子有著相似的命運,同樣得皇帝寵愛,同樣有了一個孩子,又同樣夭折。
親生子早夭,是她心中永遠的痛,一輩子也不能釋懷。她並不討厭海蘭珠,相反還頗為同情,她不會討厭一個敵國的後宮妃子,但會同情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
朱由檢︰“……”
“什麼意思,他不會在兩軍交戰的時候回去見愛妃了吧?”
你怎麼回事,這是在打仗啊,能不能尊重一下我們大明!
在他心里,妃子的份量自然是不如江山的,哪怕是親娘死了,他都不可能放棄戰事回北京。
【皇太極讓其他將領繼續固守,自己快馬加鞭返回盛京,還在路上,又得到了宸妃病重的消息,皇太極更急切了,恨不能飛回去,次日又得到了宸妃病逝的消息皇太極最終也沒能見宸妃最後一面,海蘭珠死時年僅三十三歲。宸妃的死,讓皇太極非常傷心,哪怕後來與明軍的作戰大獲全勝,皇太極本人也沒有參加慶賀的宴會,因為宸妃的喪期還沒過。】
【皇帝顯然還在為愛妃的病逝而痛苦,聰明人都不敢往槍口上撞,其他不太聰明的有幾十家,都挨了罰。作為皇太極的寵妃,她與皇太極之間的愛情一直挺讓人好奇,都說帝王無情,但很多帝王還是有基本的感情,海蘭珠雖然比不上妹妹孝莊文皇後更得贊譽,但也是一位頗為傳奇的女子,只不過並不在政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