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他欽佩道︰“為美人而延誤戰事,雖說有失大局,可此等真情,也確實令人敬佩。”
若他處在相同的境地,長孫皇後在他外出征戰的時候病重,他會拋下戰事回去見皇後最後一面嗎?
他也不知道,人怎麼能決定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呢?
若長孫皇後真的與他天人永隔,卻不能見上最後一面,總是遺憾的。
他並不能完全認同皇太極的做法,但他可以理解對方的心情。
朱元璋本來是有些不爽的,想了想,自己也沉默了。
若是他遇見這樣的情況,他會怎麼做呢?江山自然是最重要的,可沒了馬皇後,他不知自己能做出什麼事來。
馬皇後與他,早已不是單純的夫妻,而是彼此契合的契合的靈魂,相濡以沫的同伴。
江山固然重要,可真讓他放著馬皇後不管,他也做不到。
朱由檢一字一頓地說︰“大獲全勝……”
也就是說,哪怕皇太極為了一個女人臨陣離開,這場仗依然是大明輸了?
這讓他情何以堪吶!他怎麼好意思嘲笑人家公私不分呢?
【由于清朝距離我們的時代比較近,因此一些妃子的記載也會比較完善,但我們不可能一個個說下去,那得說到什麼時候呢?清初有另一位寵妃董鄂氏,也是順治皇帝的孝獻皇後,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有八旗制度,有旗籍的人被稱之為旗人,簡單來說八旗就是清朝的軍隊組織和戶口制度,當我們看清宮劇的時候,就會看到某某妃子出身某某旗。崇德四年,董鄂妃出生,順治十三年,她被順治皇帝冊為賢妃,短短一月後升為皇貴妃,寵愛可見一斑。】
【順治皇帝還不顧規矩地大赦天下,一般只有立皇後時才會大赦天下的,皇貴妃顯然不夠這個格。後來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更是大喜過望,讓群臣慶賀第一子的出生——我記得前頭還有三個孩子,雖然長子夭折了,但皇四子怎麼都算不上第一子吧?不過想想李治,也就理解了,李治可是親口說太平公主是他的長女,全然忘了前頭的兩個女兒,這大概就是皇帝的雙標吧,李治只喜歡武皇後生的兒女,順治皇帝也更喜歡董鄂妃為他生的第四子,就是委屈前頭的孩子了。】
李世民輕咳兩聲︰“雉奴這麼做……還是有些過了。”
他偏愛長孫皇後生的兒女,但其他兒女也不是隨便撿來的,雖然可能不如對皇後生的那樣溺愛,但父親該做的他都做了。
爵位、食邑,一樣都不曾虧待,但李治嘛……就有些心狠了。
李治似笑非笑,看上去並不把天幕說的放在心上,他也確實不在乎。
太平公主之前,確實有兩個女兒,或者說三個,安定公主早夭,不計入序齒,前頭兩個女兒,他卻是真的不在乎。
他連兩個公主的生母都不在乎,怎麼可能在乎兩個女兒?就連他的幾個兒子,他都未必有什麼父子情。
自古帝王家不是子以母貴,就是母以子貴,除武皇後所生的子女之外,都屬于這兩個情況之外——壓根兒不在乎。
康熙皇帝一臉雲淡風輕,雖然親爹偏愛他弟弟,讓人不太爽,但像他這樣的權力生物,也不會在乎這些了。
第一子又如何,最後成為皇帝的可是他啊。
【順治皇帝對皇四子寄予厚望,因為這是愛妃所生的兒子,但遺憾的是,董鄂妃再次重復了宸妃海蘭珠的命運,不過幾個月,皇四子夭折,順治悲痛萬分,違背祖制也要將其追封為榮親王,如果這個孩子活下來,很有可能會成為皇太子,屆時大清的命運也就變得不一樣了,但我們並不能看到這種不一樣是好的還是壞的。有人可能會奇怪,榮親王不是嫡長子,也不是長子,怎麼能做太子呢?不都說古代是嫡長子繼承制嗎?確實是這樣的,但清朝有些特殊,清初時,他們還未形成嚴格的嫡庶觀念,皇太極和順治皇帝都不是嫡長子。】
【因此若順治要立榮親王為太子,其實是相當可行的。後來順治皇帝的第三子玄燁做了皇帝,這才立下了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皇帝生前就曾明旨確立,昭告天下的皇太子,而不是秘密立儲,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新覺羅•胤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唯一被光明正大立為太子的皇子,最後的結局卻是被廢,哪怕他曾是康熙皇帝發妻的兒子,哪怕他在周歲時就被冊立為太子,但也最終逃不過太子這個高危職業的定律。】
康熙皇帝的笑容刷地消失了,他不敢置信地說︰“我廢了保成?”
太子如今還是個孩子,他對這個兒子很是疼愛,也寄予厚望,卻猝不及防地被透露了父子反目的未來。
太子,明明是個很乖的孩子啊!
嬴政好奇地說︰“秘密立儲?”
皇帝生前不宣布太子人選,直到死後才揭曉,他是這麼理解的。
這個辦法,其實挺有意思,但並不適用于現在的大秦。
李世民道︰“我若是立太子,肯定是立承乾啊,秘密立儲就沒有用了。”
哪怕不立嫡長子,按照他的一貫行事,也是優先立長孫皇後的兒子,何況他不可能越過嫡長子去立別人。
【董鄂妃是個很賢良的女人,在她生前,順治皇帝曾想過要廢掉孝惠章皇後,改立董鄂妃為皇後,甚至已經開始籌備了,但董鄂妃卻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向順治皇帝求情,又有孝莊文皇後的勸說,孝惠章皇後才保住了後位,後來孝惠章皇後生病,她還親自去照顧。】
【由于孝惠章皇後身體不好,董鄂妃可謂是拿著寵妃的劇本,干著皇後的活,孝莊文皇後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董鄂妃辛勤侍奉,孝惠章皇後一句話都沒過問,也沒說看望一下婆婆,這就顯出董鄂妃的賢良了。在前朝事務上,雖然後宮不能干政,但她依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陪伴著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