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124、墨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124、墨子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越國平吳,聲威大震,中原各國包括楚國彈冠相慶,喜大普奔。

    越王勾踐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十分低調,他汲取吳國亡國的教訓,清醒的認識到,只有爭取列國的認同,才能真正興旺越國,開創賢君之治,于是,他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還給了魯國,並將淮上之地送給楚國,以修補與各國之間的裂痕。

    隨後,越王勾踐應周元王之邀,以兵北渡淮水,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南)與齊、晉諸侯會盟,並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更是賞臉,派人賞賜祭肉給勾踐,稱他為“伯”——“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越世家》)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這就是春秋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

    五年後(公元前468年),越國遷都瑯琊(今連雲港市錦屏山九龍口),開始經營北方,鞏固霸業。

    楚越二國和睦相處,對楚國來說無疑是休養生息的黃金機會,國力穩步提升,直到二十五年後越王朱勾即位,情況才發生轉折。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踐去世,其子鹿郢即位。越王鹿郢勵精圖治,帶領越國成為一個大國。七年後,越王鹿郢去世,其子不壽即位。越王不壽並沒有像勾踐時代那樣富于侵略,而是在列國默默無聞起來。公元前448年,其子朱勾發動政變,殺害越王不壽後自立為王。

    越王朱勾不似他父親般碌碌無為,他很崇拜他的祖父越王勾踐,在他的帶領下,越國成為其歷史上國勢最強、武功最為顯赫的國家,墨子也曰過︰“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楚國也似乎看出越王朱勾的野心,在越王朱勾自立為王次年(楚惠王四十二年),楚惠王為奪取淮北制霸權,發兵滅蔡。

    越國無力統治江淮、淮北地區,楚國又趁機擴張到泗水一帶。公元前445年,(楚惠王四十四年),楚惠王又滅亡古國杞國(今山東安丘東北),盡吞其地,完全掌控了淮河流域。

    隨著楚國的東進,楚越雙方矛盾不斷加深,連年在長江發生舟戰。從之前楚水師的一貫表現來看,不敵越水師是常態,直到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他就是春秋時期魯國的軍工專家——公輸班。

    他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稱號——魯班。

    之前,楚水師與越水師在長江上進行船戰,楚水師順流而進,逆流而退,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戰況不佳,很難退卻。反之,越水師能夠全身而退。越國憑著這種水勢,屢次打敗楚國。

    後來,魯班從魯國南游到了楚國,楚惠王的熱情聘請其為大夫,並給與很高級別,魯班也不辱使命,為楚水軍發明了水戰利器——“鉤”和“拒”。

    當敵軍處于劣勢時,“鉤”能把敵軍的船鉤住,像拔河一樣不讓它逃跑,上去就是一頓猛揍;當敵軍處于優勢時,“拒”能抵擋住敵軍的船只,不讓它靠近。楚軍有了“鉤”、“拒”後,無往不勝,多次打敗越國。

    有了魯班這個軍工專家後,楚惠王又開始動腦筋了,他想追隨先輩遺志北上爭霸,這一次,他的目標很直接——宋國。

    魯班先生也是不負眾望,再次發揮他的聰明才智,針對宋國城牆高厚渾實的特點,他為楚惠王制造了歷史上第一架攀牆越城、登高瞰敵的武器——雲梯。

    楚國制造雲梯的消息一經傳揚,各國諸侯吃驚不小,對其關注度也高,加之宋人得知楚惠王準備拿他們當做新武器的試驗品時,更覺大禍臨頭。

    公元前439年(楚惠王五十年),楚惠王集結軍隊,準備親率大軍北上伐宋。

    當時中原大國都陷入內亂,除了向宋國表示同情外別無他法,危急關頭,宋國宋後昭公決定冒一次險,他將宋國的安危全部寄托在一位整天勸他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念的大夫身上,他的名字叫做墨翟(di)。

    墨翟,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也是墨家學派創始人,時至今日,我們一般稱其為“墨子”。

    墨子先祖殷商王室,他是宋國宋襄公的哥哥大司馬目夷的後代,但他出生時家室早已破落。

    作為農民出身的他,墨子是十分厭惡戰爭的,攻戰之害使得處于階級底層的百姓“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他從小便樹立為和平奮斗終生的理想,立志為百姓生存奔波,當有人告訴他儒學可以救世時,當即棄農從儒,踏上尋找真理之路。

    他穿著草鞋,步行山川,沿著孔子的腳步在戰火紛飛的諸國之間穿梭往來,從師天下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寄希望于禮儀,施仁德于天下。

    在不斷游學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問題——被世人所推崇的儒學不能挽華夏之危難,救蒼生于水火。

    在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時期,繁文縟節的儒家講的是君臣父子、講的是天地鬼神命運,這樣一來只會加劇各階層的鴻溝,成為上層階級統治、壓迫下層階級的一道思想枷鎖,更為嚴重的是,儒學所隱含的另一層面的思想——天下一統。

    如果對這句話充滿很多問號,那麼我來解釋下。

    儒家終極目標是什麼?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不對!那是思想,服務統治階級的儒家思想。

    在很早之前,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曾子就告訴我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禮記•大學》)

    換成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話來說,儒家是修身、齊家、治國,這三點要素所引申出來的結論便是儒家的終極目標——平天下。

    何為天下?——目之所及,凡大川大山大河大澤者,皆為天下!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

    既然儒家終極目標是要“平天下”,那麼一山自然容不下多虎,于是,兼並便成為儒家實現目標的唯一手段。

    指望諸侯放下屠刀、和平兼並那是痴心妄想,于是,戰爭便成為服務這個手段的唯一工具。

    “兼國覆軍,賊虐萬民”,這一切與墨子的和平理想相距甚遠。

    墨子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他覺得天下之亂,起于人與人之間不相愛——“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直至盜賊之害人,都是互不相愛的結果。

    于是,他對儒家的“仁”做了進一步改進和闡述,提出“兼愛”一說︰如果天下人能做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那麼諸侯間便沒有攻伐了,人與人之間相處也和諧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兼愛”是一種古老的“博愛”思想,它摒棄了儒家帶有宗法等級制的“仁”,既帶有“忠恕”含義的“仁政”。

    “兼愛”則主張無階級、無國界的“仁”,既“使天下兼相愛”,這是墨子與孔子的主張最大的一個不同。

    光有“兼愛”這個口號還不行,你還得想辦法付諸實施,否則就是滿懷理想抱負的烏托邦,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空想家”。

    慶幸的是墨子不是“空想家”,他是一名知行合一的行動派,這是他區別于天下士君子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他主張“兼愛”,自然要反對“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詐欺愚”,反對大國對小國的攻伐,反對貴族欺壓下層民眾,反對一切的不平等。

    因此,墨子又提出一個實現“兼愛”的必要理念——“非攻”。

    “非攻”的內涵並不拘泥于字面“不進行攻伐”的意思,而是反對不義的戰爭,對“義”的戰爭是相當支持的,比如楚國向東南拓土千里就是有利于人民的戰爭,北上爭霸就是不義的戰爭。

    具體來講,“非攻”注重自衛戰爭,主張“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

    在黑暗了無數春秋的天下,天下也必將迎來曙光,哪怕是驚鴻一瞥,哪怕星光般掠過,墨家也會光芒萬丈般劃開殘冷的黑幕。

    至此,偉大的墨家學派核心思想“兼愛”和“非攻”就此誕生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兼愛”和“非攻”那麼好,具體如何實施呢?總不能指望所有人一夜之間突然大徹大悟、明心見“愛”,不欺凌弱小吧。

    天下人昂首以盼——看笑話。

    墨子之所以能成為墨子,是因為他不同尋常解決問題的能力,他發現凡事都是由一國之主所引導,如果君主能做到“兼愛”和“非攻”,“則士眾能為之”。

    墨子抓住了關鍵問題中的關鍵人物——君主,如果君主能用“兼愛”和“非攻”行之于政,士人、百姓便能將“兼愛”和“非攻”實之于行。

    那麼問題又來了——如何讓君主接受一介平民的學說?

    對于這個問題,兩千多年前的墨子表示不是大難題,因為他早已意識到一個學說被認可的必要條件,就是包括階級基礎在內的該學說的群眾基礎。

    這句話有點拗口,直觀表述就是︰人民群眾是一個黨派的執政基礎。

    這是相當非常超前的一個認識。

    先秦時期戰亂頻發,世人流離失所,“士”和“工匠”階層都希望社會安定、停止戰爭,于是,為社會弱者發言的墨家學說迅速得到響應和推廣,大批的農、工、商、士等庶人階層和下層貴族開始追隨墨子,為墨家學說迅速奠定群眾基礎。

    這些追隨墨家學說的群眾迅速形成了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兼愛”)、武裝(“非攻”)團體,其首領稱“鉅子”,成員稱“墨者”,墨子也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任“鉅子”。

    其中的學術團體皆是滿腹經綸雄辯之才,他們四處游說,用自己的觀點和辯才去影響諸侯各國,並爭取出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如果不被采納就迅速辭官。

    其中的武裝團體皆是胸懷大義俠肝義膽之士(“墨子之門多勇士”),他們游離于各國政治勢力之外,在諸侯的混戰中起著平衡各方實力的作用,在很多小國在無力抵御大國侵擾的時候,他們不計代價,“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來幫忙抵御侵略。

    這個團體有完整的組織系統、政治綱領和行動宣言,按照現在治安法的條款來定性,墨家就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黑社會”。

    所以說現在的黑社會不應該拜關公,應該拜墨子。

    這就是學歷史的重要性——沒文化連祖宗都會認錯。

    與一般黑社會流氓性質不同的是,墨家弟子心懷“興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的崇高理想,在“墨鉅子”的教導下,他們以救世為己任,成為在亂世中為“兼愛”急奔吶喊的墨俠。

    他們生活清苦,“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他們沒有收入,所需經費都是出仕的墨者傾囊資助;他們紀律嚴明,“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他們“萬事莫貴于義”,為天下百姓謀利。

    秀才也要練肌肉,這樣說的話才有力量。既然行俠仗義,那麼必須就要身懷絕技;既然主張“非攻”,幫助小國抵御大國的侵襲就要有點真本領。

    我們偉大的老祖先又一次站出來告訴大家一個真理——科學技術放在哪里都是第一生產力。

    墨家在力的作用、杠桿原理、光線直射、光影關系、小孔成像、點線面體圓概念等眾多領域都有精深造詣,達到甚至超越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水平,成為引領中國科技史上的第一團體。而這些知識,在防御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于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于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于整個希臘”,而做到這一切,墨子不到三十歲——他是一個思維領先于時代的人,放到現在更是超越院士級別的存在,其本人也被後人尊稱為“科聖”。

    墨子是真正具有革命精神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科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更是身體力行的和平主義者。

    听聞楚惠王即將帶著高科技武器攻打宋國,墨子決定帶領墨者親赴楚國會見楚惠王,勸其放棄攻打宋國的想法。日夜兼程,急行十天十夜便從宋都至郢。

    墨子首先找到魯班,勸他不要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戰爭上,也不應支持楚惠王攻打宋國。當時是各為其主,魯班自然不會同意他的請求。墨子又請求他帶去見楚王,魯班想了想便同意了。

    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十分誠懇的說道︰“楚國縱橫五千里,人口眾多,且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不過區區五百里,土地貧乏,物產也不豐富。若楚攻宋,就像一個富人拋棄自己裝飾華貴的車馬,卻要去坐窮人家的破車;不穿繡花綢袍,卻要偷窮人的短舊褂子;不吃自己的美味佳肴,卻要偷吃窮人的米糠酒渣。楚國有雲夢澤,那里滿是犀兕、麋鹿之類,長江、漢水里的魚、鱉、黿(yuan,鱉科)、鼉(tuo,揚子鱷)多得天下無比;宋國卻是個連野雞、兔子、鯉魚都沒有的地方。楚國有松、梓、茽、楠、樟這些大樹,宋國卻沒有什麼大樹。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一定會喪失道義,並且一定會失敗。”

    話雖不好听,卻是實情,楚惠王一時理屈辭窮,但隨即表示攻宋是國家之策,並不是用幾個比喻就會打消念頭的。何況,楚國先得了一件讓諸侯列國震驚的黑武器,不找個國家試驗一下,也不好向國人交待。

    在旁的魯班也添油加醋認定用雲梯攻城如囊中取物。

    墨子見楚惠王心意已定,便對其說道︰“公輸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勝的法寶。大王如果不信,就讓我與他當面模擬下攻防戰,看我如何破解它!”

    楚惠王答應了。

    于是,墨子用腰帶模擬城牆,以小木片表示各種守備器械,魯班則用小木板當做攻城的工具——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沙盤戰爭開始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124、墨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124、墨子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