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96、陳蔡復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96、陳蔡復國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觀從利用集體恐慌效應成功的瓦解乾駐軍後,公子干、觀從等人也隨大軍返回郢都,兵不血刃地進駐王宮。

    回到郢都後,觀從突然發現一個嚴重問題——楚靈王去哪了?

    這絕對不是一檔“某某去哪了”的綜藝節目,而是事關生死的頭等大事,如果楚靈王躲了起來,然後北上乞師復闢,首先就要清他這個君側,觀從開始覺得後怕,馬上派人去刺殺楚靈王,楚靈王卻早已不見蹤影。

    目前只有一個辦法——尋求新王庇護。

    對于公子比來說,對這個送他上王位的陰謀家還是很感激的,保護當然沒話說,但他也有他的煩惱——手中卻沒有兵權,兵權在他的弟弟司馬棄疾手中。

    于是愁眉苦臉的觀從找到公子比,說現在楚靈王生死未卜,只怕事情有變,性命難保,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患于萬一,先下手為強殺了棄疾,把兵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就什麼都不用怕了。

    公子比此時親情流露,搖晃著腦袋說不行,那是自己的弟弟,自己不忍心殺他。

    觀從勸說︰“你不忍心殺棄疾,只怕棄疾會忍心殺掉你啊。”

    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權力,公子比礙于手足之情,始終下不了手,自古成就大事者,罕有手段毒辣還能得民心者,觀從見其量小,只得另擇良木而息,轉身便投靠到了司馬棄疾麾下。

    司馬棄疾對從小寵愛自己、待自己有如父親、下落不明的楚靈王很是擔憂,他十分痛恨哥哥們為了權力罔顧親情,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但觀從正式提出的殺掉公子比時,也猶豫不決。

    觀從看出了司馬棄疾的彷徨和掙扎,他非常體貼的告訴司馬棄疾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躲避幾日,其它的由他來安排。

    司馬棄疾點頭默許。

    果然沒多久,城內開始傳言楚靈王回來了。

    由于楚靈王下落不明,並且圍徐的五路大軍指揮權尚在楚靈王手中,觀從利用國人擔心楚靈王會復闢的心里,派人在都城各處喊“王入矣”,致使“國人大驚”,恐怖的氣氛在城內彌散。

    隨後,觀從又派蔓成然去嚇唬公子干和公子皙。

    他二人早就魂不附體,又听蔓成然說國人為避罪,已將司馬棄疾剁成肉泥,戰戰兢兢忙問當下如何?

    蔓成然一臉痛苦、追悔莫及的表示“眾怒如水火”啊,為求“無辱”,建議二人早早“自圖”。

    神經高度緊張的公子干和公子皙二人覺得蔓成然的建議雖然符合當下實際情況,但是“自圖”還是有點不忍心,舉棋不定。

    蔓成然著急了,詐道︰“眾至矣!”

    二人情急之下,慌慌張張的“皆自殺”。

    于是,公子干成為楚國歷史上最短命的楚王——不到兩個星期。

    司馬棄疾傷心之余,將其安葬在訾(zi)地,是為楚訾敖。

    直到這個時候,司馬棄疾還是不肯即位,他還在等他那位生死不明、待如生父的哥哥。

    楚靈王平時沒白疼他。

    觀從這個時候急上火了,都這個時候了,你還不登基,那不是明擺著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嗎,他覺得無論如何得先讓司馬棄疾當上楚王,觀從相信,只要司馬棄疾嘗到了權力帶來的欲望,即使楚靈王帶兵殺回來,兩人也會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而拼死抵抗。

    于是,觀從決定制造一個假象,他去監牢殺死了一個囚犯,然後換上楚靈王的衣服,最後放入漢水。

    楚靈王“尸體”很快被楚人打撈上來,國人也長舒一口氣,安定心來,司馬棄疾也一場悲慟,隨即將之安葬。

    此時的楚靈王還在申亥家面壁,直到數年後,已是芋尹的申亥才把楚靈王的安葬地點告訴給楚平王,才另行改葬。

    公元前529年五月十八日,司馬棄疾改名為居,即楚王之位,是為楚景平王,簡稱楚平王。

    楚平王即位後一反常態,對哥哥楚靈王“失民”的舉措引以為戒,全盤否定楚靈王的基本國策和做法,采取懷柔策略,除封賞功臣外,積極撫慰民眾、敦睦諸侯。

    外交方面,他承認鄧地會盟的有效性,幫助陳、蔡復國,使隱太子的兒子廬回到蔡國即位,是為蔡平侯;使悼太子的兒子吳回到陳國即位,是為陳惠公。

    陳、蔡二國在與晉爭霸和對吳戰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初對其垂涎三尺的楚莊王迫于輿論而放棄滅陳,直到窮兵黷武的楚靈王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其納入疆土,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楚遠、諸侯不畏楚而畏晉的弊端,有益于楚國對江淮地區經營和控制。

    但楚平王置國家利益而不顧,割地求榮,成為楚國滾滾歷史中一道逆流,先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基業,被楚平王無端廢毀,引起了大臣們的一致反感,其中屬大臣枝如子躬最為反感。

    為了同鄭國結好,重視聲望的楚平王派枝如子躬訪問鄭國,同時打算主動將地、櫟地的土田還給鄭國。

    (魯山縣)近汝水,櫟近潁水,兩地皆為楚國北方要地,不但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土地肥沃,是楚國的重要產糧基地(《楚世家》曰“楚之粟也”),枝如子躬認為將如此要地還給鄭國對楚國不利,搞不懂這個新王葫蘆里買的啥藥。

    他決定絕口不說割地一事。

    倒是鄭人早有耳聞,按捺不住,帶著提醒和試探的口氣說︰“敝國道听途說,貴國要把、櫟賜給寡君,是否有這回事啊?”

    枝如子躬斷然回答︰“呵呵!沒听說呢!”

    鄭人怏怏不樂,但又無可奈何。

    回國復命以後,楚平王問起歸還、櫟之地的事,枝如子躬脫掉官袍,跪地請罪,說︰“臣有罪,違背了王命,沒有把二地割讓鄭國,請治罪。”

    楚平王見枝如子躬沒有奉命提交、櫟之地,喜怒不言于表,只是拉著他的手說道︰“您不要歸罪自己!回去罷,以後有事還會讓你去辦的。”

    枝如子躬以強大的使命感,糾正執政者的錯誤,挽回楚國重大損失,對于楚國來說絕對功不可沒,但也因為此事消失在歷史的記載中。

    楚國的繁榮昌盛,固然有賴于一代代名君的勵精圖治、固然有賴于統治集團的有效治理,但是如枝如子躬這種小人物的大擔當、大情懷、大器局,才真正是更為堅實的基礎、更加不竭的動力。

    “復陳、蔡”後,在對待晉國的問題上,楚平王采取了和楚靈王時期完全相反的“右傾”妥協主義

    楚靈王時,激進的“左傾”冒險主義使晉國不敢與之爭。

    陳、蔡復國以後,楚國喪失對諸侯掣肘,晉國大夫羊舌也適時建議,趁楚國示弱時,向諸侯示威(“諸侯不可以不示威”)。

    同年七月,離楚平王即位不到兩個月,晉昭公急切的在平丘(宋境,今河南封丘縣東)大會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及周朝大夫劉子,大有召陵之盟的架勢。

    會盟上,晉國出動全部四千輛戰車,耀武揚威的檢閱軍隊,重申了晉國霸主地位。

    于此同時,楚國最鐵的盟友齊國也被晉國孤立,被迫入盟。

    而這一切的起因,皆是“復陳、蔡”。

    不僅如此,楚平王還讓許、胡、沈、道、房、申的公族從楚國的腹地遷回故地,等于是讓他們各自復國。

    對此,魯國叔孫豹之子,叔孫昭子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楚國的意圖不在于諸侯了!楚國僅僅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完整,以維持它的世代而已。”

    清朝高士奇非常厭惡小安即富不思進取的楚平王,斥責道︰“以其小仁曲惠,復諸亡國,其名似美,楚亦因此而弱。”

    也不能說楚平王一無是處,至少在“復亡國”的同時,楚平王又赦免罪人、舉拔被廢棄的官員。

    對于功高震主的觀從,是楚平王最為忌憚的人,巴不得殺之而後快,但回過頭想起楚靈王的例子,生怕自己也像他那樣因為一時之快,惹來後患。

    于是楚平王決定善待觀從,收攬其心,再徐徐圖之。

    楚平王召見觀從,說道︰“你選吧,想做什麼官都可以。”

    他本以為觀從會選一些權重祿厚之類的官職,沒想到觀從比他想象的還要聰明,他說道︰“下臣的祖先是卜尹的助手。”

    卜尹是負責佔卜的官員,它不參與任何國家大小事務的管理,但可以決定楚國大事小事、又獨立于楚國朝廷之外、比較神秘的官職。

    于是,楚平王任觀從為卜尹,觀從從此以後便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只為歷史留下一個背影。

    他冷眼旁觀這個國家的一切,隱蔽而刺芒,對于一個陰謀家,這是一個最好的歸宿。

    相比而言,同為功臣的蔓成然運氣似乎不太好。

    蔓成然乃斗谷于菟六世孫,因食采于蔓,又稱蔓成然,從小跟隨楚平王,為了主子赴湯蹈火,忠心耿耿,是楚平王最寵信的臣子。

    楚平王即位後,蔓成然自持有功,被任命為令尹,僅僅一年,楚平王以蔓成然和養氏勾結,貪得無厭為由,被楚平王賜死。

    楚平王積極汲取楚靈王窮兵黷武的教訓,從他即位起,便開始“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單身漢),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奸慝,舉淹滯(賢才);禮待新人,交往舊人,獎賞功勛,和睦親族,任用賢良,物色官吏”,同時宣布讓民眾休養生息五年,才考慮用兵。

    這種被動的軍事政策,對被楚靈王窮兵黷武折騰得民不聊生的楚國來說,無疑是進步的,但同時也招致吳國瘋狂的侵略。

    楚靈王時,積極穩住晉國,同時利用各諸侯的力量打擊吳國,這一點是比較成功的。楚平王即位改變了這一切,他在對晉國“右傾”的同時,對吳國也“右傾”。

    就在楚平王即位的同時,吳國發兵大敗楚靈王圍徐的五路大軍,生擒五路大將,對此,楚平王表示不予追究。

    吳國見楚國龜養生息,越發膽大妄為,同年冬,順便把州來(今安徽鳳台)也滅了。

    州來本是楚國的屬國,楚國理應發兵救援,但是楚平王鑒于楚國十多年征戰不息,早已兵疲民憊,不同意出兵,令尹蔓成然請求伐吳時還振振有詞︰“我沒有安撫百姓,沒有事奉鬼神,沒有修繕防御,沒有安定國家和家族,在這種情況下動武,失敗了都來不及後悔。”

    說完,還一本正經的安慰道︰“您放心,州來在吳國就像在楚國一樣,遲早是我們的。”

    寸土必爭,方顯一國之威;寸土不讓,才是錚錚鐵骨。

    到現在為止,如果你認為楚平王是一個言行一致、不折不扣的貫徹“息民”、“撫民”,那就非常遺憾了。

    大臣沈尹戌批判他所謂的“息民”只是減少對吳的戰斗,在基建狂魔方面仍然是“宮室無量”,致使“民人日駭,勞罷死轉”,並沒有汲取“失民”教訓。

    楚平王的即位仿佛是阻礙楚國進步的巨牆,因循守舊的復闢,但不幸的是,他以一己之力,把歷史滾滾的車輪生生的剎住了。

    楚平王是一個胸無大志、割地求榮的主子,同時也是一個用人不求德行的昏君,這一切都注定了大楚中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96、陳蔡復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96、陳蔡復國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