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95、楚靈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95、楚靈王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東漢•曹植《七步詩》

    仇恨使人憤怒。

    觀從,楚國一介庶民,觀起之子。

    自從觀起被楚康王車裂之後,觀從便逃亡蔡國,做了蔡國大夫蔡朝吳的門客。

    蔡朝吳,蔡國大夫聲子(論晉用楚材的那個人)的兒子,從小愛交豪俠之士,尤好研究縱橫捭闔之術、歷代兵家之言,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

    觀從從此人二十余年,經過認真學習,也已成為一名韜略滿腹陰謀家,他的目的很明顯——亂楚,以報父仇。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十二年)春,蔡朝吳接到蔡洧的密信,信中稱常壽過叛亂,楚靈王率五路大軍討伐徐國,至今流連忘返,士兵饑寒交迫,怨聲載道。自己在鎮守郢都,國人饑飽勞役,民怨沸騰,以致守備松懈,可見機行事。

    蔡國雖已被楚國所滅,但堅韌的蔡人時刻不忘復國大業,蔡朝吳看完密信,喜不自禁,馬上叫來觀從商議此事。

    觀從等待此機會早已望眼欲穿,必然不肯錯過,他指出,常壽過兵圍固城,又在息舟築城據守,等于在潁尾淮北之地打入了一根楔子,讓楚靈王五路大軍動彈不得,導致國內空虛。

    他向蔡朝吳鄭重建議,時不我待,現在是恢復蔡國的最好時機,如果放棄這個機會,那蔡國將再無復國之望了。

    兩人一拍即合。

    他們的計劃是這樣的,首先,要想威脅楚靈王的王位,得召回在外流亡的公子干和公子皙,然後以公子干的名義和蔡公棄疾的軍事力量發動政變,推翻暴君統治,最後新任楚王即位,宣布蔡國復國。

    很簡單很粗暴,細節不完善,漏洞也很多,但就是這樣看起來非常離譜的計劃,卻成了影響春秋歷史進程的重要拐點。

    其幕後的主導者,不是虎視眈眈的列強,不是權傾朝野的公卿,更不是多謀善斷的權臣,而是避難蔡地的一介草民——觀從!

    歷史由人來書寫,與你的身份無關。

    依計行事,觀從謊稱奉了蔡公棄疾的命令,忽悠公子干、公子皙回國,表示將擁戴子干即位,以取代楚靈王。

    公子干二人顛沛流離十二年,終于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楚國,非常高興,急忙動身往蔡縣趕去。

    到了蔡縣縣城近郊,觀從才道出實情,公子干二人覺得政變計劃太不靠譜,準備打道回府,卻被觀從強制扣留,並強迫他們與自己盟誓,一同偷襲蔡縣。

    當觀從裹挾公子干、公子皙二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蔡縣,即將采用同樣的辦法威逼蔡公棄疾反叛的時候,卻沒想蔡公棄疾提前得到公子干二人回國的消息,心知有變,本想調動衙役進行搜捕的時候,但他突然發現一個事實——調度不動。

    自己雖貴為蔡縣縣公,卻因為底子薄、任職短等原因,得不到蔡人擁護,實際上失去了對蔡縣的控制能力,情急之下只得找個地方先躲藏起來再說。

    找不到蔡公棄疾的人,也沒法調動蔡縣駐軍,但箭已上弦不得不發,觀從一方面封城暗捕蔡公棄疾,一方面大張旗鼓的殺犧牲、撰盟書,偽造公子干與蔡公棄疾盟誓的證據。

    為防止部分蔡人懾于楚靈王的余威,造成政變計劃的流產,觀從當機立斷,決定讓公子干帶上盟書先往郢都進發,避開蔡人。

    同時,為了深入虛構的刻畫蔡公棄疾業已反叛的形象,觀從又公開向蔡人捏造蔡公棄疾準備立公子干入郢為王、蔡公也將很快集合軍隊討伐楚靈王一事。

    果然,得知這條勁爆的頭條,蔡人有如晴天霹靂,仿佛楚靈王拿蔡太子祭山的殘酷場景歷歷在目,在恐懼的驅使下,他們把“反賊”觀從團團包圍,準備扭送官府。

    不料觀從鎮靜自若,向他們解釋道︰“你們抓我有什麼用?真正要造反的是公子干那三兄弟,他們已經往郢都去了,蔡縣軍隊也已經動員起來了。你們就算殺了我,又有什麼用?”

    木已成舟,感覺被人拉上賊船了!

    就在人們憂心忡忡,恍惚不安的時候,一直藏身幕後的蔡朝吳終于走到前台,斥責眾人道︰“山河破碎,親友凋殘,蔡人復國,便在今時。你們當真要做亡國奴,那就攔著我們,等楚子從乾溪回來秋後算賬,在場的各位誰也脫不了干系。如果你們要求一條生路,那就應該跟我們一起橫下心來,把事情給干了!”

    一番話群情激昂,眾人齊聲應“好”。

    至此,被觀從和蔡朝吳的復國計劃綁架的人除了逃走的蔡公棄疾,還有廣大的蔡人們,第一階段的任務順利完成。

    但他們也非常無奈的發現,現在要進行到第二步確實有點難,因為蔡公棄疾的人還沒找到。

    為推翻獨裁統治,排在楚靈王之後的公子干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他流亡晉國多年,在國內的政治資源喪失殆盡。

    在公子干回國之前,晉大夫羊舌就預言過公子干不會成功即位,他總結出了五條理由——

    一是“有寵而無人”,有了顯貴的身份而沒有賢人。人與群分,公子干雖貴為公子,但在晉國十三年了,從來沒有听說他結交過知名之士,可謂身邊沒有賢人。

    二是“有人而無主”,有了賢人而沒有內應。公子干族人被滅,親人背叛,可謂沒有楚國內應。

    三是“有主而無謀”,有了內應而沒有謀略。即使有了內應,但舉世輕浮妄動,可謂沒有謀略。

    四是“有謀而無民”,有了謀略而沒有百姓。即使有了可行的計劃,單公子干在外流亡一輩子,可謂沒有群眾基礎。

    五是“有民而無德”,有了百姓而沒有德行。流亡在外多年,楚國沒有一個人懷念他,可謂沒有德行。

    反觀蔡公棄疾,“苛慝(te,邪惡)不作,私欲不違,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更何況戰功卓著、手握重病,“君陳、蔡,城外屬焉”,在方城之外,那是具有絕對的影響力。

    論資歷,論人望,能夠抗衡楚靈王的也就只有“獲神、有民、令德、寵貴、居常”五美俱全的蔡公棄疾了。

    一句話,少了蔡公棄疾,這事兒就辦不成!

    但讓他們為難的是,蔡公棄疾絕對是忠于楚靈王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蔡公棄疾也很焦灼,蔡縣起事自始至終是打著自己的旗號進行,如果躲著不出,楚靈王回來了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何況自己部下蔓成然也有參與常壽過叛亂一事。

    如果此時現身,自己肯定會被觀從控制,到時公子干即位後,自己生死未卜。

    經過思考,他決定現身,暗中尋找時機,見機行事,扭轉局勢。

    觀從見蔡公棄疾現身,眼楮像狼一樣冒出貪婪的綠光,立即將其控制押至鄧地召開會盟,準備繼續以復國的許諾,來鼓動陳人反叛。

    蔡公棄疾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觀從假手于其的號召下,公子干等人與蔡人、陳人在鄧地結盟起事,雙方約定事後允許陳、蔡復國,又以蔡公棄疾名義調動陳、蔡、不羹等地的戍軍,會同氏、斗氏等反對靈王的楚國貴族,在客卿蔡洧與許圍的接應下直撲郢都。

    一路摧枯拉朽。

    為繼續拉蔡公棄疾下水,觀從又以蔡公棄疾的名義,派兩名親信須務牟和史先行入宮,指使宮廷僕役長殺死了楚靈王兩個兒子太子祿和公子罷敵。

    清宮之後,觀從力主公子干迅速成立臨時政府,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在駐地魚陂任命公子干為楚王,公子皙為令尹,棄疾為司馬,一個同楚靈王分庭抗禮的新政權成立了。

    第二階段任務順利完成。

    此時,遠在乾溪的楚靈王對郢都發生的一切還一無所知。

    觀從心知叛軍只是烏合之眾,楚靈王手上還有大量的精銳,如果此時反撲,無異碾死一只螞蟻,將會前功盡棄,觀從決定放手一搏,采取攻心戰術來瓦解楚靈王軍隊。

    觀從親自跑到乾溪,在楚營散布消息︰“蔡公已入郢都,殺了國君的兩個兒子,立公子干為楚王,如果你們早點回來效忠新王,就可以保住你們的封地和官職,遲遲不歸者,必受劓刑(割鼻子)。如果繼續跟著這個昏君,就會被處死並夷三族。向昏君提供食物並贈送東西的,一並問罪。”

    楚靈王的部隊本來怨言滿腹,加上士兵家眷都在郢都,听到郢都有難,不管真假,擅自撤退,奔向郢都,全然不听楚靈王的號令。

    楚靈王只得跟隨潰軍踉踉蹌蹌地往郢都而去,到達訾梁(今河南省信陽市北)的時候,身邊除卻子革這個親信,已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此時的叛軍駐扎在魚陂(今湖北荊門東南),距離楚靈王乾溪(今安徽亳縣)僅有一千余里,依靠郢都堅固的防守,楚靈王完全有充分的時間和絕對兵力揮師南下,來阻止這場叛亂。

    謠言害死人。

    直到此時,楚靈王才得到準確消息,叛軍仍在魚陂駐扎,兩個兒子已被殺害,頓時眼前一黑,從車上摔下,倒在地下嚎陶大哭︰“我對兒子多好啊,別人會有我這麼愛兒子的麼?怎會遭到這種報應啊?一定是我殺別人兒子太多了,才會遭此報應啊!”

    子革安慰他︰“君王不如回到郢郊,看看國人的態度吧?”

    楚靈王回想這十二年來,連年征戰、大興土木、苛捐雜稅,國人早已怨恨在心,回郢郊待罪,國人饒得了他嗎?對此心知肚明的楚靈王選擇了拒絕︰“眾怒不可犯也。”

    “要不先入大縣,以邑兵自保,然後向諸侯乞師靖難?”

    靈王嘆息道︰“方城外之大邑,全都反了,已無安身之所。”

    “要不逃亡到北方諸侯國,申請政治避難,以待來日?”

    想到往日對北方諸侯百般刁難、頤氣指使的曾經,楚靈王急道︰“萬萬不可!從天下霸主到屈膝稱臣,去了也是聊寄余生,那還不如去死。”

    連續三次提議都遭到否決,到最後楚靈王依舊不采納任何意見,子革明白,眼前這個不可一世的的霸主已經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自己也已盡了忠心,心灰意之下,冷決絕地拋下楚靈王,往郢都趕去。

    如果再追隨他,只有為他殉葬。

    子革走後,楚靈王沿漢水北上,打算到鄢地去,在棘門前遇到滿處找他的申無宇之子申亥,申亥對他說道︰“我父親去世前跟我說,他曾經數次冒犯君王,君王沒有誅戮,這樣的恩德,我怎能不報?即使整個楚國都背叛您,我也願意繼續跟隨您。”

    申亥扶著楚靈王回到了自己家中,讓兩個親生女兒給他侍寢,楚靈王充滿感激的辭謝,表示自己已經沒有這個心思了。

    二十五日,楚靈王得知蔡公棄疾已經即位楚王,于是一直哭,哭到最後,哭聲沒了——楚靈王面朝西方,自縊而死——楚國交給你了,我相信,在你的統治下,楚國必是封疆萬里,國富民強。

    隨後,申亥殺了自己兩個親生女兒給楚靈王殉葬。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楚靈王死。

    在楚國歷史中,楚靈王是一位比較有爭議的帝王,活著的時候“會諸侯于申,誅齊慶封,作章華台、求周九鼎”,連晉國都不敢怠慢,真可謂不可一世。

    他想效仿楚莊王復興霸業,也確實做到了“興霸”這一目的,僅僅“陳、蔡、不羹”三縣的設立,便足以讓中原諸侯膽寒,但“不顧于民”的暴虐統治,下場自然是“一國棄之”。

    但是他的速敗與慘死不能不使諸侯國君為之震驚,以至于不“忘于諸侯之耳”,並紛紛引以為戒,以觀己之成敗。

    孔子分析楚靈王之死,在于沒有“克己復禮”,才會受“辱于乾溪”。

    受時代所限,孔子將任何的失敗都歸結于“禮”,我覺得孔子大局觀太狹隘。

    十二年前,楚靈王剛登上王位的那個夜晚,他小心翼翼的拿出龜甲進行佔卜,說︰“我希望能得到天下!”

    結果不吉利。

    楚靈王氣急敗壞,把龜甲扔在地上,責罵上天說︰“戰禍復發、生靈涂炭,這點事都不能幫助我,我自己爭取。”

    他的志向,在于天下!止戈為武的天下!

    如果給他十年時間將會如何?君臨天下?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他是一位興霸之主,揚眉吐氣之王,卻步子邁得太大,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95、楚靈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95、楚靈王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