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92、章華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92、章華台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簫管絕,可憐身死野人家。

    ——唐•胡曾《詠史詩•章華台》

    1986年,湖北潛江龍灣鎮。

    一個南北寬1000米,東西長2000米的遺址上,考古人員正在緊張而又細致的忙碌著,他們如往常一般,按照土壤顏色、密實程度、文化層次,對遺址進行開方、挖掘。

    (突然想起自己考古時的寒冬酷暑、酸甜苦辣……)

    這些考古人員並不知道,他們挖的是一處怎樣的遺址,又有怎樣的故事,只是按照所處位置,將該遺址命名為“龍灣楚宮殿基址群”。

    其中,有一個由4個相連的夯土台基組成的最大的一個基址(放鷹台),長約300米,寬約100米,其中編號為1號的台基為雙層台基,下層是夯土,上層是磚坯。

    1987年,經國家文物局同意,一批重量級考古學家雲集潛江,對該遺址進行局部試探性發掘。

    這次發掘,獲得一個令世人無比驚奇的發現——在該遺址中出現了一條寬約2.4米,長約10米的以紫貝和零散珠寶綴砌的徑道。

    在當時,貝殼是一種貨幣,珠寶更是無價之寶。

    如果該遺址徑道真的由珠寶和貝殼組成,足以說明這是一座非同凡響的楚王宮建築遺址,也可以想象,屈原在《九歌》中所描繪的那樣流光溢彩——“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1999年,“龍灣楚宮殿基址群”現身後的第15年,終于迎來了最高級別的論證,論證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龍灣楚宮殿基址群”應定名“楚章華台宮苑群落”。

    放鷹台1號的基址,即是章華台遺址所在。

    此後,考古人員又對遺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調查發掘,發掘面積3500平方米,勘探出夯土台基22處,古河道一條,各類文物數十萬件,確定了整個佔地100余平方公里遺址群落的整體布局。

    至此,“楚章華台宮苑群落”遺址的概貌也逐漸清晰——章華台並不是一座單體建築,而是以台為主體的園林化宮殿,在它的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無數座亭台樓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精美園林。

    主體工程章華台“台高10丈(約23米),基廣15丈(約40米)”,相當于一座近10層的高樓,台基宏偉堅固,木榭高挑縴秀,有著難以想象的高大和美麗。

    後來,章華台形制、樣式被吳國學習、模仿,最終成為當今甦州園林的鼻祖。

    章華台作為楚靈王離宮,有層台、殿堂、寢室、府庫、武器庫、作坊、碼頭等等,周邊有千余間房屋,住萬人,曾修人工河道往來于此,其繁盛可想而知。

    這座“舉國營之,數年乃成”的宏大建築,被譽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台”。

    “北有兵馬俑,南有章華台”,毫不夸張地說,章華台代表著楚國乃至全世界文化藝術的最高峰,如圓明園一般璀璨。

    結局也如圓明園一般唏噓。

    “高台半出雲,望望高不及。草木無參差,山河同一色。”

    登上章華台,楚靈王憑欄遠眺,周圍景致盡收眼底——群山之參差,俯之奔流,煙雲雲夢,草木暮雨,處處鶯歌燕舞,處處蝶飛花茂。

    千里江山妖嬈多情,令人心曠神怡,盛世畫卷一掃楚靈王年年敗仗的陰霾,煩心諸事皆拋之腦後,心中僅僅盤算著如何輕奢快活。

    有了好宮殿,就得有大量的人充其宮,不然就冷清許多,于是,楚靈王開始招人。

    楚靈王招人的條件比現今這個社會寬松許多,不要求學歷,也不要求工作經歷,他的要求很簡單——細腰。

    《禮記禮運》記載︰“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在那個崇尚武力、以胖為美的時代,楚靈王展現出了很超前的審美觀,達到現在審美水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要細腰,不分男女,如果你有犯偷盜搶劫之類的前科,你都可以來混碗飯吃,還免罪。

    反之,身邊要是有那種腰圍大的人,楚靈王只要看到就會特別的厭憎,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慢慢的,獨特習慣就促成了一種不良風氣的產生。

    王宮中的那些妃嬪們,也大多以能入住章華宮為榮,于是開始減肥,常常忍饑挨餓,目的就是要練就一副翩躚細腰,最終進得章華宮。

    上有所好,下成其風,一時之間楚人以腰粗為丑,美女自不用說,就連朝中大臣也追求時尚,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據說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之說,並且“餓死而不悔”,比現在節食減肥的人有毅力多了。

    不僅如此,大臣們都還自備束腰帶,上朝的時候,收腹挺胸先提一口氣,屏住呼吸,然後用腰帶勒住肥腰,最後扶著牆壁站起來(“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上朝,可見風氣之扭曲。

    這些細腰美女、大臣們由于吃得少而沒有力氣,要上章華台不得不在中途休息三次,所以章華台又有一個浪漫且寫實的名字——“三休台”。

    這種風氣很快就從宮中漫延到宮外,又從國內漫延到國外,章華宮里楚楚動人的楊柳細腰美女們,很快受到列國的推崇和喜愛,將之稱為“楚腰”或者“蠻腰”,後來慢慢地演變成今天的“小蠻腰”。

    于是,楚靈王與這些“小蠻腰”們,終日在宮里酣飲驕樂,輕歌曼舞,好不快活。有美輪美奐、畫面感極強的詩為證︰

    “設長夜之歡飲兮,展中情之燕婉。竭四海之妙珍兮,盡生人之秘玩。激玄醴(li,酒)于清池兮,靡微風而行舟。登瑤台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揚《激楚》之清宮兮,展新聲而長歌。繁手超于北里,妙舞麗于《陽阿》。縱輕軀以迅赴,若孤鵠之失群;振華袂以逶迤,若游龍之登雲。振弱支而紆繞兮,若綠繁之垂,忽飄以輕逝兮,似鸞飛于天漢。

    舞無常態,鼓無定節,尋聲響應,修短靡跌。長袖奮而生風,清氣激而繞結。音氣發于絲竹兮,飛響軼于雲中。比目應節而雙躍兮,孤雌感聲而鳴雄。美繁手之輕妙兮,嘉新聲之彌隆。歸乎生風之廣夏兮,修黃軒之要道。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嬪之素肘。形便娟以嬋媛兮,若流風之靡草。美儀操之姣麗兮,忽遺生而忘老。”

    ——東漢•邊讓《章華台賦》(節選,且有改動)

    整日待在宮里足不出戶,飲酒作樂也難免索然無味,這一點也不符合楚靈王精力充沛的性格,總想著找點事情干干。

    既然章華台竣工了,楚靈王決定邀請諸侯們一起來看看,一起來感受下大國國力,一起來欣賞下這“天下第一台”的雄偉和壯麗。

    結果很讓楚靈王失望,大部分諸侯都借口家里有事推辭,連使者也沒派來,看來上次會盟,楚靈王的所作所為讓天下寒心。

    但是齊國除外,作為堅實盟友的齊國派來了一個高等級官員——上大夫晏嬰。

    晏嬰這一次沒辱使命,楚靈王也很配合,兩人聯手,給我們創造了“接踵磨肩”、“揮汗如雨”、“南橘北枳”等三個成語,使我們詞匯量進一步得到充實。

    雄偉華麗的成果沒人分享,又被晏嬰羞辱一番,楚靈王很壓抑,整日悶悶不樂。

    就在這時,啟疆向楚王提了一個建議,他認為在楚康王時期,魯襄公就曾經造訪過楚國,他為造型新穎縴秀的楚國建築所傾倒,回到魯國後就命工匠仿照楚國建築,在王城里建造了一座“楚宮”,這就說明魯國對楚國建築的喜愛與向往,如果楚國誠心邀請,說不定魯侯會派人來。

    申之會魯國都沒派人參加,難道僅僅參觀章華台魯國就會來人?楚靈王很疑惑,但還是采納了啟疆的建議,表示如果魯國造訪,自己絕對不扣押、不羞辱、不殺害使者的“三不”原則。

    于是,啟疆寫了一份熱情洋溢、馬屁十足而又略帶威脅的邀請函,函中說︰很早之前,貴國先君成公(魯成公,魯昭公的爺爺)就跟我國的前令尹子重說過,要派使者到楚國訪問,我們先君楚共王當真了,伸長了脖子向北望(“引領北望”),天天都在盼望著貴國使者的到來,結果沒來。

    此事世代相傳,到今天已經經歷四位君王了。

    直到我國先君(楚頰敖)去世,魯襄公前來奔喪才光臨我國,然而事務繁忙,沒有好好招待魯襄公,我們深表遺憾。

    現在,我國鄭重邀請您訪問楚國,還請您百忙之余抽出時間移步屈尊(“若步玉趾”),和寡君見個面,楚國倍感榮耀,我們將會非常感激。

    (話鋒一轉)如果您實在有事,我們也不好強求,到時楚君將會親自帶著禮物來訪問您。

    潛台詞就是——不僅帶禮物,順便還帶上兵。

    不論威脅還是馬屁,從小就長在“楚宮”中的魯昭公,接到楚國充滿誠意的邀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對楚國文化的好奇心,不顧晉國反對,踏上了出訪之路——親自出訪。

    楚靈王得知魯候要親自造訪,非常高興,也相當重視,因為這次不僅可以炫耀章華台,還釋放出了一個信號——晉國已喪失對諸侯的約束,霸主的天平已向楚國傾斜。

    魯國畢竟是“習于禮儀”的諸侯國,這就要求楚國也要拿出大國的風範來,于是,不學無術的楚靈王也放下架子,虛心接受上次申之會失禮的教訓,早早的就安排人學習、熟識各種禮法。

    四月份,魯昭公到了楚國,楚靈王就在章華台舉行國宴招待。

    拾階而上,魯昭公一行邊登邊看、邊看邊登,登得越高、所望越遠,涼風清爽、高嶺逶迤,每層都有明廊曲檻,侍女美童,婀娜多姿,美俊流盼。絲竹之聲不絕于耳,粉香相逐不絕于鼻,輕歌曼舞不絕于目,精餐美酒不絕于口,飄飄乎如入神仙之境,逸逸然如登天庭之中,美不勝收,心曠神怡。

    除了彰顯章華台的奢侈與華麗,參與接待的官員還特意賣弄文化,經過一段時間的禮法強化學習,這些人將禮法運用得十分恰當,楚靈王更是開口閉口不離《詩經》,使魯昭公感到非常驚訝,其隨從們更是自慚形穢,從一開始的惶恐和畏懼,到後來的佩服和尊敬。

    魯昭公隨從中有一個叫做孟僖子的大夫,時任魯國司空,屬“三桓”之一,在魯國屬于響當當的人物。

    在赴楚之行中,孟僖子被楚國熟練、恰當的使用禮法所震撼,也為自己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深以為恥,遂發奮學習周禮。

    他去世的時候,囑咐魯國的大夫們一定要熟知禮法,“禮,人之干(基本)也;無禮,無以立”,並且給他們介紹了一個很懂禮法的人,並要他們尊此人為師。

    這個人我們很熟悉,加做孔子。

    至此之後,孔子才在魯國立足,繼而得志。

    這也算是楚靈王無心插柳做得一件好事了。

    金石絲竹,紛然響和,升到絕頂,如在天際,在美酒佳肴的加持下,魯昭公受寵若驚,不止一次表達“敝邑褊小,安敢望上國萬分之一”的感嘆,讓楚靈王非常受用,一激動,就把庫藏的寶弓“大屈”贈給魯昭公。

    每每喝酒,但凡有點醉意的我也很豪邁,總喜歡許諾,到了第二天也是追悔莫及,咬著牙兌現承諾。

    楚靈王也一樣,第二天清醒後,心里舍不得寶貝,直拍大腿追悔。啟�深知君意,跑到魯昭公驛館,使了個詐把寶弓“大屈”又要了回來。

    伍舉听說了這件事,嘆了口氣說︰“君王怎麼能夠這樣!章華台落成遍請諸侯,卻沒有肯來捧場的,忍辱而至來了一個魯侯,卻為了一張弓又失信于諸侯。‘亡無日矣!’”

    所以說,酒桌上不要隨便表態,表態了就要去兌現,要不就會失信于人。

    此後的楚靈王得意洋洋,更以“章華之宮號召諸侯”,內心充滿虛榮和驕傲感,認為楚國雖然在戰爭中沒有取得什麼勝果,但在名聲上,章華台顯然已經勝出一籌。

    于是晉國人不能坐視不管了,尤其是晉平公,認為楚國蠻夷,竟然因為搞了個宮殿,就敢號令諸侯,晉國就不能落後,最後也大興土木搞出了個“(si)祁宮”。

    所謂“章華築怨萬民愁,不道祁復效尤。堪笑伯君無遠計,卻將土木召諸侯”,這兩個君主于此就成為後人的笑柄,這樣的霸業終究不會長久。

    在宮中日夕酣飲的楚靈王听說晉國也效仿建造章華台,內心又起了較大的波瀾,突然醒悟,琢磨著還得去征服中原才是正事。

    也有詩為證︰

    惘焉若醒,撫劍而嘆。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難。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輔桓。將超世而作理,焉沈湎于此歡!于是罷女樂墮瑤台。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土階。舉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萊。君明哲以知人,官隨任而處能。百揆時敘,庶績咸熙。諸侯慕義,不召同期。繼高陽之絕軌,崇成、莊之洪基。雖齊桓之一匡,豈足方于大持?爾乃育之以仁,臨之以明。致虔報于鬼神,盡肅恭乎上京。馳淳化于黎元,永歷世而太平。

    ——東漢•邊讓《章華台賦》(節選)

    無巧不成書,正想振作精神、干一份事業的時候,楚靈王突然得知一個消息——陳國內亂。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92、章華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92、章華台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