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梁啟超
我們從小就知道,《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約成書于春秋中期,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周代采詩官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進行整理、譜曲,然後演唱給周天子听。
“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周天子一听,還不錯,對于施政很有參考意義,便保存記錄下來,作為禮樂的教輔資料進行宣揚,以達到修身養性、治國經邦的目的。
關于《詩》的作者們,大部分已不能考證,也無法考證,司馬遷也只能曰︰“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詩》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因為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之所以改稱《詩經》,是由于漢武帝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的緣故。
但,胡適認為《詩經》並不是一部經典,而是一部古代歌謠的總集。
他的這句話誤導了很多人,以至于現在我們都認為《詩經》只是一部歌謠,只是起名字的參考書,恰恰相反,《詩經》的經典,已經達到國學的巔峰,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精神紐帶。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
這些醉到心里、美到靈魂的出自《詩經》的詩句難道不經典嗎?
胡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在當時要完成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我們稱之為“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
作為經典的《詩經》,便成為他從“源頭”詆毀的對象。
此舉受到眾多非議︰
季羨林︰胡適是一個書生,說不好听一點,就是一個書呆子。
章太炎︰胡適之也配談麼?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適之,他連“根”都沒有。
李敖︰以他唱重頭戲的地位,四十年來,竟把文史學風帶到這種迂腐不堪的境地,脫不開乾嘉余孽的把戲,甩不開漢宋兩學的對壘,竟還披著“科學方法”的虎皮,領著“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的補助,這是多麼不相稱的事!
唐德剛︰胡適之那幾本破書,實在不值幾文。所以我們如果把胡適看成個單純的學者,那他便一無是處。連做個《水經注》專家,他也當之有愧。
毛爺爺︰胡適這個人也真頑固,也不知他到底貪戀什麼。
眾說紛紜。
暫不論《詩經》經典與否,我們先了解它在當時發揮的作用。
周朝伊始,為配合政治上維護宗周統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了全面革新,將上古至殷商的禮樂進行大規模的整理、改造,產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響後代的禮化。
其中的禮,融匯了周代的思想與制度,樂則具有教化功能。
《詩經》則在相當程度上直觀反映、表現了周代的這種禮化,成為宣揚周禮的載體之一,是當時尤其是貴族子弟學樂、誦詩的官方教材。
也就是說,對《詩經》的熟悉和熟練的運用,是一種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是高層交往比較獨特的話語體系。
打個比方。
公元前582年,魯大夫季文子奉命到宋國嫁女——魯成公的妹妹,穆姜的女兒伯姬。
在為季文子嫁女歸來舉行的宴會上,季文子吟誦了《大雅•韓奕》一詩的第五章︰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為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