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80、文人氣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80、文人氣節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甦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齊軍班師回國以後,魯國的孟孝伯率軍討伐齊國。

    雖然齊莊公腦回路清奇,但絕不是一個笨蛋,他很清楚晉國已開始行動,孟孝伯只是一顆試探性的棋子,大規模的軍事報復正在醞釀。

    他一點也不慌張,他的眼光很堅定,堅定的落在了蟄伏已久的楚國身上。

    齊國鬧騰的時候,楚國也沒閑著。

    齊莊公組建特種部隊“持戟之士”的時候,楚康王也在跟風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針對吳國的海軍陸戰隊——“楚舟師”。

    就在孟孝伯率軍討伐齊國的同時,楚國也趁晉國無暇南方之時,毫無征兆的率“舟師”攻吳,實戰軍演的同時,也緩解齊國壓力,但由于“不為軍政”,敗師而回。

    楚水師首戰失利,按理說原因應該很多的,回去以後必定少不了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等務實會議,以期下次戰斗拿出讓人滿意的答卷。

    但事與惟願。

    我翻史書的時候,特別留意了一下這只“舟師”,發現只要是打仗,“舟師”從沒贏過,名副其實的“水軍”。

    以至于後來只要一提起這批水軍,楚國人總是顯得情緒激動,因為其他諸侯國的特種部隊都是讓敵方聞風喪膽的,唯獨這批水軍是讓敵方喜聞樂見的。

    值得慶幸的是,齊莊公不介意楚國的戰斗力如何,他在乎的只是一個盟友,一個有共同敵人的朋友。

    公元前549年夏季,即齊國伐晉的第二年,齊莊公非常擔心晉國率眾報復自己,打算同楚康王會個面,重申一下共抗北晉的統一戰線,到時候大家也相互有個照應。

    楚康王有個優點——善于抓住機遇,雖然繼位以後沒打過一次勝仗,但北圖中原的雄心壯志依然常存于心,對于齊莊公拋來的橄欖枝,毫不猶豫的捧在手里,並派大臣啟強隨齊國使者訪齊,進一步落實會見的時間和地點。

    果如齊莊公所料,到了秋季,晉平公在夷儀(今山東聊城市西南)大會魯襄公、宋平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武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等十一國諸侯,準備討伐齊國。

    雖然齊楚二國尚未正式會面,但楚康王還是應了之前齊莊公口頭之邀,立即率軍攻打鄭國,以緩解齊國所受的軍事威脅,晉聯軍只好放棄了正在進行的攻齊之戰,率軍回救,楚康王見戰略意圖已經達到,便撤軍回國。

    當晉聯軍再次準備攻齊時,突遭黃淮一帶大水,進攻路線全部封死,此時已近寒冬,晉聯軍只得再一次放棄伐齊。

    緊張事態得到緩解,齊莊公很開心,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了,于是又開始犯傻。

    而這一次所犯的錯誤,徹底讓他丟掉了性命。

    齊莊公有一個特別的小癖好,就是他特別喜歡和別人家老婆鬼混,這一次,他又看中別人家一個美貌女子——棠姜。

    這個別人家我們先前也提到過,是時任齊國上大夫、幫助齊莊公繼承君位最大功臣,他的名字叫做崔杼。

    畢竟崔杼是自己的親信大臣,齊莊公也不好意思強取豪奪,只能經常趁崔杼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摸摸去幽會棠姜,孫彪享受偷情帶來的刺激。

    先秦時期的婚姻制度,因為受上古婚戀遺俗殘留的影響,造成了我們現在認為當時貴族婦女“盡可夫”的觀念。

    但按照當時的社會特征,處在“父權”與“夫權”夾縫中的貴族女性,是有一定自主權的,男女交往比較自由,社會輿論對男女關系也有較為坦蕩的態度。

    于是,被綠的崔杼決定忍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久,崔杼覺得不能忍了,更不能退了,因為他深陷“帽子門”事件。

    膽大妄為的齊莊公不僅躺在人家的床上,睡著人家的老婆,在臨走時還變本加厲拿了人家的帽子,隨便賞賜給別人。

    崔杼只要一出門,經常看見自己的帽子被別人帶著,自己也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面露嘲諷,仿佛只要是戴了帽子的人都和自己老婆有一腿。

    這就讓崔杼不好想了,拼盡全力幫助齊莊公上位,然後攻魯伐晉,鞏固君權,沒想到這個寡廉鮮恥的東西竟然想方設法、變著花樣的恥辱自己,從此懷恨在心,強忍內心的惱怒和羞恥,等候著報復的時機。

    不久,機會來了。

    五月,莒國之君來朝,齊莊公設享禮招待,讓崔杼一同來陪客,崔杼推說自己病了,來不了了,其實就在裝病,目的就是引誘齊莊公來看望自己,借機殺之。

    齊莊公心中暗喜,次日便早早前往崔杼家中探望,也乘機和崔杼的老婆樂一樂,但讓他想不到的是,此時的棠姜早已不是以往懷中嫵媚和親密的尤物,而是崔杼用來弒君的一枚棋子。

    到了崔氏宅中,齊莊公沒有去看崔杼,而是迫不及待的先去找棠姜,在門外拍著廊柱,聲情並茂的唱著歌——這是以往和棠姜尋歡時的暗號。

    這一次沒把棠姜拍出來,倒把崔杼的侍人賈舉拍出來了。

    賈舉告訴齊莊公,棠姜在內屋不方便出來,讓齊莊公一個人進去,其他人在門外候著。

    齊莊公不知是計,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便沖了進去,把貼身“勇爵”都留在大門之外。

    當齊莊公終于察覺到危險降臨時,已然太晚,賈舉和崔杼的甲兵一哄而起,向他發起了圍剿。

    狼狽不堪的齊莊公四處奔逃,最終被圍困在了崔杼宅中的高台之上。

    齊莊公到現在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情況,對甲兵說大家誤會了,自己是齊候,來看望崔杼的,讓崔杼出來見自己。

    甲兵回答的也很干脆︰“崔杼病得厲害,不能來了,我們只是奉命搜捕淫亂的人,依法處置,任何人不得抗命。”

    “崔杼要謀反!”——齊莊公終于明白自己的處境,站在高台,舉目眺望,不遠處就是他作威作福的宮殿,但回不去了;台下便是賈舉和崔氏甲兵,必欲置其于死地。

    齊莊公仍然不甘心,請求免于一死,台下人不答應。

    請求結盟,許以各種條件,台下人不答應。

    請求到太廟里自殺,依然不得允許。

    這些緩兵之計通通失效,絕望的齊莊公看了看高台旁邊的圍牆,用余光丈量了下尺寸,打算跳牆逃走,被甲兵一眼看穿,直接一支箭將他射了下來,眾甲涌上前去,將其剁為肉泥。

    他的八位“勇爵”,賈舉(此賈舉非彼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yin),無一幸免。

    一股濃重的血腥氣,瞬間籠罩著崔杼之宅,恐怖的情緒漸漸在整個國都彌漫開來——

    盧蒲癸、王何、陳文子等人拋家舍業,遠走他鄉了,不與崔杼這樣的人同朝為官。

    祝佗父在高唐祭祀,回國復命後來不及脫掉官帽,就跑去質問崔杼,被殺。

    申蒯聞君死,請求吊喪,借機刺殺崔杼。崔杼有所懷疑,不讓申蒯進,申蒯大喊︰“你懷疑我什麼?我先給你條胳膊。”抽出佩劍,“ 嚓”一聲砍斷自己的左臂。

    崔杼認為申蒯沒什麼威脅了,于是讓他進來,還帶了八個侍衛保護在自己身前。申蒯進來之後大聲呼天,忽然拔劍行刺崔杼,連續殺了七個侍衛,還差一點就行刺成功的時候,最終被殺死了。

    他的車夫也戰死在門外。

    君子聞之曰︰“蒯可謂守節死義矣。”

    晏嬰聞難而來,立于崔杼之門外,良久。

    隨從緊張問道︰“要以死殉節嗎?”

    晏嬰答日︰“國君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為何要為他死?”

    隨從又問︰“那就遠走立志嗎?”

    晏嬰又答︰“國君之死並非我的罪過,我為何要走?”

    隨從松了一口氣︰“那我們回去吧?”

    一種沉重的無力感流遍全身,晏嬰嘆息道︰“國君已死,還能回到哪兒去?作為百姓的君主,應當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應當保護國家。‘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那該怎麼辦?崔杼立了他,又殺了他,我哪能為他而死?哪里能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說完,晏嬰不顧個人安危,獨自闖入崔氏大門,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莊公的尸體上,悲戚嚎哭。

    他是為死去的齊莊公哭,為動蕩不堪的齊國哭,也是為自己內心的淒涼而哭,更是為這個禮樂崩壞的時代而哭泣。

    他趕上了一個很壞的時代,齊國內亂頻繁,世卿大族明爭暗斗,國君也是昏庸不堪。多年之後,晏嬰把他所處的這個時代,稱為“末世”。

    哭完了,晏嬰爬起來,向上跳躍三下(古時喪禮,向死者跳腳號哭,以示哀痛),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對于晏嬰如若旁人的舉動,崔杼左右很快達成一致建議——殺之!

    崔杼看著染滿鮮血的雙手,望著晏嬰的背影,幽幽說道︰“他是百姓敬重仰望之人,放過他,民心會向著我(‘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民心會不會向著崔杼,不好說,但將晏嬰奉為楷模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同時代的齊景公、晉平公、楚靈王、魯昭公、孔子等都給過相當高的贊許,後世的司馬遷更是由衷欽佩︰“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齊莊公所行非義,不似人君,死不足惜,百姓們對崔杼的弒君之舉即便有非議,倒也不至于必欲殺之而後快。

    但崔杼隨後所作的一件蠢事,卻讓他不僅失了民心,還在煌煌史冊中留下千古罵名。

    崔杼弒君後,擔心被史官記錄在史冊上,留下千古罵名,十分惶恐,將專管記載史事的太史公找來,說道︰“昏君已死,你就寫他是暴病而亡吧。”

    太史公抬頭看了看崔杼,說“好”,然後一揮而就,崔杼微笑著接過竹簡一看,上面赫然寫著五個醒目的大字——“崔杼弒其君”。

    崔杼大怒,揮劍殺了太史公。

    按當時的慣例,史官是世襲的,于是,崔杼又召來太史公的二弟太史仲,指著太史公遺體,惡狠狠的說道︰“你哥哥竟然不听命于我,我已處決了他,今後由你來接任太史之職。你就寫莊公是暴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場。”

    太史仲看了看哥哥的遺體,又抬頭看了看崔杼,說“好”,然後提筆而書,崔杼接過竹簡一看,好啊,比他哥哥寫的多了三個字,連起來是“夏五月,崔杼弒其君”。

    崔杼盛怒,揮劍殺了太史伯。

    崔杼又召來太史公的三弟太史季,原話又對太史季復讀了一遍,太史季看了看哥哥們的遺體,也抬頭看了看崔杼,說“好”,然後照直而書,和他哥哥們一樣——“崔杼弒其君”。

    崔杼暴露,喝道︰“你難道不怕死嗎?”

    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

    崔杼不解的看著這個僅剩一人的世襲史官之家,不明白眼前這個年輕人到底在堅持什麼玩意,這玩意有這麼重要嗎?仍然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不卑不亢的來守護,他難道不怕死嗎?

    他怕!

    但是太史三兄弟堅持的“玩意”,是比性命還重要的東西,它叫做“氣節”。

    七百多年前一位右丞相,因為兵敗被俘,在“廣八尺,深四尋”的土屋中被關禁閉三年,因拒不投降,從容就義。

    死時,衣袋中留有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為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他便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

    他在濕熱難忍、蒸燻惡臭、霉味逼人的獄中,所作《正氣歌》,此詩歷經百朝而不滅,氣貫千年而不衰。

    《正氣歌》中大量引經據典來證明“天地有正氣”,排在第一個的事例,便是“在齊太史簡”。

    太史簡,特指史家三兄弟,後引喻史官臨難不苟敢于秉筆直書的典實。

    崔杼無奈,只得擺擺手,放了太史季。

    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忙問︰“您怎麼來了?”

    南史氏說︰“我以為你也被殺了,怕其他的史官不能真實的記錄,特地跑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于是史書上便留下了這樣的話︰“周靈王二十四年,齊莊公六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

    齊太史兄弟不畏強暴、前僕後繼、秉筆直書的浩然正氣也永載史冊,為歷代所傳誦。

    中國文化能夠延續至今,除了那些勇武的將士之外,還有一大批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文人們,他們同樣值得我們敬佩,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勇于追求、堅持真理的節氣。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張載曾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古來風節氣節用以正人心道統,非關文武,乃吾族文化之接續,使之不絕于天下,故而無數仁人志士,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危難之際,拋灑熱血,以身殉道,用以振奮世俗人心。”——這,便是文人的氣節。

    崔杼弒齊莊公,從另一層面上來說,也對晉國欒氏之亂有了一個交代,但,晉國會因此而放過齊國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80、文人氣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80、文人氣節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