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55、之戰(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55、之戰(下)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操干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𦮂#嘉\摹L焓表≠饌榕  仙本≠餛 啊br />
    ——先秦屈原《九歌國殤》

    (大意︰手拿干戈身穿犀甲,戰車交錯刀劍相砍。旗幟蔽日敵人如雲,飛箭交墜士卒爭先。埋住兩輪絆住馬匹,手拿玉槌敲響戰鼓。天昏地暗威靈神怒,殘酷殺盡棄尸原野。)

    晨光漸熾,照耀在尸山血海之上,更顯幾分悲壯和猙獰,零散的楚兵拿著長戈游走在群尸之間搜刮戰利品,對有余氣或裝死的晉兵進行補殺,慘叫之聲不絕于耳。

    望著以澤量尸的晉軍殘骸,楚莊王愁眉不展,下令不再絞殺,並對幸存的晉兵做好優待工作。

    于是出現了戰場上罕見的一幕——有的來不及逃跑的晉軍戰車陷入泥坑,無法脫身,楚兵上前教他們抽去車前橫木,這樣可以使重量減輕,但馬仍吃不上勁,楚兵又教他們拔去大旗等技巧,在楚兵溫暖無私的幫助下,戰車才沖出泥坑。

    楚兵友好而又善良的舉動,在驕傲的晉兵眼里顯得非常卑微,不僅沒有一句感謝,反而回過頭對楚兵輕蔑一笑︰“你們逃跑次數多,經驗果然豐富(‘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如果你沒有與對方相抗衡的實力,就不要討好對方,你自以為是所謂的寬容,所謂的關心,在比你強大的對手看來,那是懦弱的一種體現。

    寬容,是強者對待弱者的一種態度;被寬容,也是強者對待弱者的一種特權。只有強者才有資格談寬容,工作如斯,社交如斯,愛情也如斯。

    但此時這些晉兵不知道的是,經過此次戰役,楚莊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強者。

    晉兵的蔑視讓大夫潘黨大為惱火,建議楚莊王築起一座“京觀”威風一下。所謂“京觀”,具體做法是將晉軍尸首堆積起來,外面封土,形成一個個大金字塔,用以炫耀武功,更是給子孫後代展現楚國今日之輝煌。

    自從三十多年前城濮一戰,楚國急需一場對晉勝利來掃去心中的陰霾,不管是平民還是軍人,對戰爭的渴望也愈加熱烈。

    楚人們從未放棄爭霸的腳步,不管是現在,還是三千年後的將來,堅持強國之路是一輩輩楚人為之奮斗的目標,觸底反彈的希望讓楚人雖忍辱負重,但毫不退縮。

    這一次戰役,讓激戰一宿的楚兵毫無困意、興奮不已,王者歸來的榮耀讓所有楚人為之激動,這一天盼望許久,若敖氏的覆沒和本次戰斗的勝利,標志著楚國又一次的鳳凰磐涅。

    唯一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就是楚莊王,面對潘黨的提議,楚莊王長嘆一聲︰“古代聖明的君王征伐不敬的國家,先把他們的軍隊消滅,然後造京觀以懲戒罪惡。晉軍來救援鄭國有錯嗎?他們的士兵為了國家而戰,也沒有錯,既然沒錯,怎麼能夠造京觀來懲罰呢?

    《武》篇里面說到,‘武’的作用是鞏固功業,說到這里,我聯想到老師教的‘武’字,分開便是‘止’‘戈’二字,止戈為武,以戈止武,武是用來止戈的,用武功彰顯霸業不是我追求的功業。

    武王克殷而著《周頌》,里面說‘載戢(收藏之意)干戈,載艔�ao,也是收藏之意)弓矢。我求懿(美)德,肆于時夏,君王保之。’書中第三章又說‘打仗只是為了和平安定,繼承先王的美德而加以發揚才是重要的。’第六章還對‘武’解釋道︰‘安定萬邦,常有豐年。’

    如果我現在讓晉國士兵曝尸荒野,這是行強暴之事;顯耀暴力讓諸侯畏懼,會讓戰爭永遠不會消亡;崇尚強暴而年年戰爭,再強大的國家也會被戰爭拖垮。晉國雖然敗了,但仍然強大,我們一味強暴,如何能夠鞏固功業?

    違背了百姓的意願,百姓如何能夠安定?沒有德行而爭霸與諸侯,用什麼和諧大眾?乘人之危謀取自己的利益,趁人之亂作為自己的安定,如何能豐富財物?聖明的武功具有抑制強暴、平息戰爭、保持強大、鞏固功業、安定百姓、和諧大眾、豐富財物這七種美德,如果我對晉國用兵而不佔其中一項,拿什麼來昭示子孫後代?”

    對待弱者的態度,就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是不需要靠強暴來成就偉業的,楚莊王說完,下令將晉國將士尸首妥加埋葬。

    第二天,楚莊王率大軍一字排開,漫步走向黃河,旌旗飄揚,戰馬長嘶,三軍將士默默不語,仿佛恆古的先輩在他們耳邊竊竊私語,在奔騰不息的河邊,矗立,良久,楚莊王一聲令下,飲馬黃河。

    三皇五帝以道德治天下,夏商周三代則在功名,如今卻為了霸主之位鬧得不可開交。望著滔滔黃河,渡過去便是晉國,此時乘勝追擊,將會逼迫晉國簽訂城下之盟。

    楚莊王惆帳許久,搖頭不語,率大軍駐扎衡雍,然後在衡雍祭祀河神,並修築楚先君的宗廟,向先君廟告捷而後凱旋。

    此戰史稱之戰。之戰的勝利,不單單只是一場戰役的勝利,更是楚莊王對文治武功的詮釋。

    之戰的勝利,不僅反映了楚國在軍事、政治方面已躍居諸國之首,更由于戰後楚莊王彰顯品德、遵守禮法的做法,博得了中原諸侯的一致歸心,此時的楚國精神,不只是濫殺無辜的強暴主義,而是止戈為武,以德服人。

    同時,楚莊王憑借教一識百而又悲天憫人的智慧和胸懷,榮登霸主之位。

    相比之下,荀林父的日子仿佛過得很煎熬,晉景公也很清楚之戰的勝負原因不是由于雙方軍力強弱的懸殊,而是在于雙方戰爭指導者主觀指揮上的正誤。

    荀林父雖知“不可以戰”,卻無力駕馭跋扈之將,遲疑寡斷,和戰不決,臨戰不備,受制于人,最要命的是在關鍵檔口喊了一句“先濟者有賞”,以致失敗,這個鍋荀林父算是背定了。

    晉景公準備殺了荀林父以嚴肅軍紀。

    此時,士貞子勸諫晉景公不要殺荀林父︰“原來城濮之戰,晉軍獲勝後晉文公還是愁眉苦臉,因為成得臣還沒死,被困的野獸還要掙扎、搏斗一番(‘困獸猶斗’),何況是一國的宰相?他要來報仇,晉國可是會遭殃的。直到楚國殺了成得臣,晉文公才開始面露喜色,說︰‘這是楚國的又一次失敗,楚國由此兩世都不能強盛了。’

    如今您要殺了荀林父,只怕使晉國也很長時間不得強盛。荀林父處事雖然優柔寡斷,但他一心為國——進,想著竭盡忠誠;退,想著彌補過錯,是國家的棟梁,怎麼能殺他呢?”

    晉景公思考再三,覺得殺了他也會引起晉國政壇的震蕩,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套班子又要支離破碎,幾大家族又要爭芳斗艷,想想也是頭疼之事,便依了士貞子所言,令荀林父官復原位。

    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敗,可貴的是失敗後的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接受教訓的胸懷,這是比情商和智商更為寶貴的“逆商”。

    荀林父就是一個逆商很高的人。其後,荀林父治軍嚴謹,注意使全軍貫徹一個明確的軍事意圖,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三年後(晉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師攻滅赤狄的潞氏,一舉蕩平上黨盆地,佔據太行山中心位置。

    上黨盆地向來金戈鐵馬,烽煙不斷,素有“得上黨而望中原”之說,晉景公得到此地,非常高興,賞賜荀林父“狄臣千家”,連帶著士貞子也一起進行了表揚。不久,荀林父琢磨著已彌補了之戰的過失後,宣布退出晉國政壇,士會接替他為晉國正卿。

    此戰的始作俑者先就沒有荀林父的運氣了,因為他在之戰中不听領導的話。你不尊重領導,領導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的,整你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次年,晉景公追究之戰失敗的責任,被歸罪而殺之,盡滅其族。

    所以說在任何場合中,尊重領導都是必須的,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之戰後,楚國穩坐天下老大位置,晉國幾十余年構建的同盟體系頓時瓦解。也就在這一年,不甘心的晉國憑著之前沉澱多年的雄厚國力和兵力,力邀魯國、衛國和曹國于清丘結盟,共商抑楚大事。

    晉國吃了敗仗,最不服氣的就是宋國,自認為強國之一的宋國覺得晉國太不爭氣,在可以號令天下諸侯的環境下竟然打了敗仗,簡直匪夷所思,于是擺出姿態,出兵伐楚的附庸國陳國。

    在清丘盟約墨跡未干的情況下,衛國第一時間出兵援救陳國,當著盟國的面給楚國拋了一根又長又綠的橄欖枝,曹國也不斷的像楚國示好,晉國締造的同盟又一次土崩瓦解。

    到了冬天,楚國為報宋國伐陳之仇,把宋國的附庸國蕭國滅國,對宋國南部邊境形成掎角之勢。

    也就在之戰結束的同一年,齊頃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晉國撐腰的莒國,打響了反抗晉國的第一仗。

    次年(公元前596年),楚國蒙受重大損失——令尹孫叔敖去世。

    一個國家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孫叔敖病重期間,一次工作例會上,楚莊王提出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詢問大臣們的意見。

    雖然楚國自楚莊王始,一直在加強文化方面的普及掃盲工作,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是楚國人才選拔機制沒有晉國先進,二是知識教育是一代一代的積累和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一如既往的像紙糊的琵琶——談(彈)不得,最後還是楚莊王自己拿定了注意,群臣一片喝彩。

    散會之後,楚莊王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不解,詢問︰“大王謀事得當,無人能及,而有憂色,何也?”楚莊王憂心忡忡曰︰“一個國家的強大,不能只看君主一個人的能力,其靠的是全民的才華,靠的是群臣百姓的群策群力。剛才開會的時候,只有寡人一個人在說,其他的人都提不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群臣莫吾逮’)。

    我听說‘諸侯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今天以寡人平庸的能力尚且沒人能超過,這樣的國家不會長治久安,所以我擔心啊。”

    作為君王,發現自己的才干超過了群臣,感到的是憂慮,而不是驕傲,楚莊王的言語中,充滿了對這個國家許多的無奈和惆帳,又想起病榻之上的孫叔敖,一陣陣心如刀絞。

    《道德經》中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孫叔敖死後,國家將無可托付之人,楚莊王也將獨自面對這個人才凋零的帝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55、之戰(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55、之戰(下)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