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33、楚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33、楚囚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宋•張𪆴e讀 號汲傘br />
    冰雪初融,又到了第二年春天,楚成王興致勃勃的和令尹子文、兒子商臣、熊職等王公貴族賞花游園,突然接到宋襄公書信,邀請楚成王到宋國的鹿上(今安徽阜陽市南)參加會議,商討天下之事。

    參加會議的還有齊國的齊孝公。來信再三聲明,本次會議要學習以往會盟的做法——衣裳之會,不帶兵車。

    也就是說為表誠意,單身赴會。

    楚成王認為有詐,擔心自己去了回不來,畢竟有宋襄公扣押滕宣公的事例在先,拿不定主意,便同子文商議。

    子文認為,宋襄公表面上道貌岸然、為人正派,實則頗具心機,其性爭強好勝。一直以來,宋國不甘位居齊國之下,覬覦霸主之位早有。現今中原霸主缺位的關鍵時刻,宋襄公更要在各諸侯間,營造一種尊德守禮的光輝形象。此三國大會,各諸侯國都頗為關注,宋襄公必然不敢隨意造次,建議楚王此次不但可應邀前往參會,更可不帶一兵一卒,以彰顯楚國博大氣勢,這樣一來,宋襄公也沒理由對楚王下手。

    見楚成王還在猶豫,子文又指了指宋襄公送來的重禮,認為宋襄公素來簡樸小氣,今番肯下重禮邀請,還是很有誠意的。

    公元前639年春,齊、楚二國國君應邀赴宋參加會盟,宋襄公大喜過望,自毀儉樸之名,將會館修的大氣非凡,極盡豪華。

    凡是做事沒底的人,定會做足面子之事來彌補,也就是用物質消費來營造一種被需求的假象,獲取社會階級認同感,俗話也稱為打腫臉充胖子。宋襄公想做盟主一事,心里也沒底,因為當盟主這件事確實有難度。

    周王室勢強的時候,周天子就自帶盟主光環,有很強的的組織能力,一呼百應。

    周王室衰敗的時候,周天子說話就沒人听,于是各諸侯國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在這種情況下,失去組織的姬姓諸國只能單打獨斗,面臨來自各方勢力的威脅,有的來自同宗、同族相殘,有的來自四夷入侵,中原一片混亂、危機四伏。

    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有一個人來號令諸國,建立新的秩序,不至于華夏文明在長期的內耗中被滅亡。這個人必須要德仁兼備,德才能服眾;必須要孔武有力,武才能挾眾;還必須要有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沒錢,說的話再有理都沒人搭理。

    比如第一屆霸主齊桓公,很稱職,有錢能打講道理。

    而我們的宋襄公,除了協助齊孝公上位以後,也沒幾件事情拿得出手,後來扣押滕宣公,活祭國國君,兵圍曹國,更是為其掉粉無數,甚至他的哥哥公子目夷,也勸諫他說︰“小國爭盟,禍也。”

    但宋襄公很固執,听不進去任何話,平定齊國一事讓他野心爆棚,他覺得本次鹿上會盟,齊、楚二國都來了,說明事情也就成了一半。

    齊孝公來,是因為感謝宋襄公助其上位,賣他一個面子。

    楚成王來,是因為好奇,好奇宋國在沒任何實力的情況下,為什麼宋襄公要當盟主。

    于是,在會議上,宋襄公將自任盟主一事,向齊孝公、楚成王委婉的進行了表達,希望二國能予支持。

    作為上一任霸主之子的齊孝公是很有想法的——齊桓公還沒死透,你就盯上盟主之位了?齊國再弱,也比宋國強大不少,你這樣著急,眼里還有沒我這個齊侯?

    但有想法也只能憋著。

    自從齊桓公死後,整個齊魯乃至東夷地區的格局極為復雜,過去很多依附于齊國的小國都開始蠢蠢欲動,大有鬧獨立的趨勢。

    齊國又經過幾個公子一折騰,實力下滑、日漸勢弱,鞏固周邊地區及內政,必須依仗宋國力量來重整旗鼓。

    考慮目前種種因素,齊孝公堆砌笑意,表示認可。

    就算齊孝公有想法,宋襄公也不大理會,對于剛上位的齊孝公來說,好比雛鳥一樣,玩弄于股掌。宋襄公的重點是楚成王。秦淮以南基本上被楚國佔據,家大業大,並且當時很多諸侯國都是楚國的與國(友好結盟的國家),宋襄公不得不“求諸侯與楚”,他認為,只要楚國同意,那自己當盟主就沒問題。

    宋襄公將齊孝公擠到一邊,自己親切的坐到楚成王身邊,仔細的盤點目前局勢,指出自己當盟主的優勢,分析當下各國間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的宏圖展望等等,深刻的提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禮樂崩壞同國家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是導致國家動蕩和區域性動蕩的主要因素,建議楚成王要同中原各國一起互惠互利,營造更高層次的中原秩序。

    宋襄公說的有理有據,天下大小事務無一不通、無一不曉,但楚成王越听越覺得宋襄公在與虎謀皮。

    熬了幾十年,終于熬死了齊桓公,自己可以稱霸了,你一個小小的宋國來湊什麼熱鬧跟我搶盟主?

    楚成王隱忍不發,這是宋國的地盤,發了火會被囚禁的,于是楚成王少見的對宋襄公虛與委蛇,滿臉堆笑,連聲應諾,還建議為公平起見,到時候來個民主選舉,自己一定會投宋襄公一票。

    宋襄公大喜。

    大喜來得早,離大悲也就不遠了。

    人都走的沒影子了,宋襄公還在目朝齊孝公和楚成王離別的方向,依依不舍,宋襄公相信,幾個月後,自己建盟當盟主一定很成功。在他的內心,盟主之位已是板上釘釘,甚至開始幻想著當盟主的威風。

    但另一邊的楚成王心里就不好受了,據《楚世家》說,楚成王在回國的路上憤憤不平、大罵不已︰“召寡人會盟?到時候我定要好好羞辱你一番。”

    公元前639年秋,應宋襄公邀請,楚成王、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宋國的盂地(今河南睢縣)會見,史稱“盂地之盟”。

    齊孝公缺勤,缺勤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不服。

    來的國家也不少,宋襄公便開始宣布大會開始。

    按照會議議程,宋襄公首先對天下局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得出一個重要的結果——要立盟主,繼承齊桓公遺志,維護中原禮儀。

    與會人員點頭稱是,使勁的鼓掌,對宋襄公的提議連聲叫好,尤其是齊桓公忠實的擁躉陳穆公,更是熱淚盈眶。

    接著,進入舉薦環節。

    鄭文公排位最高,首先站了起來。他看了看台上的宋襄公,又看了看座位末次的楚成王,輕咳一聲,推薦楚成王。他的理由是楚成王掃平了來自江漢以南的其他威脅,統一了江漢地區,維護了漢陽諸侯的穩定團結,對漢水以西的西夷也實行了有效管控,對維護中原地區穩定繁榮功不可沒。

    看來楚成王的一千斤銅沒有白送。

    宋襄公覺得劇情不應是這樣發展的,理想的狀態是首先楚成王先站出來,雙臂一振,擁護自己為盟主,其他諸侯鼓掌附和,然後就結束了,議程精簡、功德圓滿,怎麼半路殺出個鄭文公?還舉薦的是別人?

    宋襄公滿臉疑惑,朝下面的楚成王對了對眼色,楚成王也看著宋襄公,聳聳肩,表示自己並不知情。

    接著站起來的是曹共公。曹共公滿臉怒氣,看來對宋襄公曾經圍攻自己一事耿耿于懷,也在這當頭提出自己意見。他認為,盟主人選多的是,但要選一個人人都得服氣的不多。論實力,齊、楚二國不分上下,論仁德,大家半斤八兩,論貢獻,都比不上齊國,齊國既然退出,那就論實力舉薦楚成王。

    宋襄公此時很後悔,後悔當時應該繼續接著打曹國三個月,打滅了最好。

    許僖公自然不用多說,當初為了投降楚國,投降的方式還致敬了宋國開國始祖宋微子的方式,對楚國自然交好,此時也推薦楚成王。他認為,楚成王當時親自給他解縛一事,體現了一個偉大君主高尚的節操和胸懷。

    宋襄公听罷,為當時父親宋桓公沒繼續要求齊桓公攻打許國,而再次感到懊悔。

    蔡莊公曾經勸許僖公投降楚成王,自然也是楚成王一黨,也推薦楚成王。

    陳穆公按理說還是楚成王表舅,權衡利弊下也投了楚成王一票。

    六國參會,就有五票投給了楚成王,如果楚成王來個自薦,便是全票通過,也不明白當時宋襄公是如何找的這幾個國家。

    不過宋襄公不著急,因為關鍵的一票來自楚成王,楚成王的一票有決定權,他這一票的去向將成為盟主之位的最終歸屬。宋襄公輕松的看著楚成王,自信滿滿。

    楚成王見終于輪到座位末次的自己發言了,在宋襄公滿懷希望的眼神下,緩緩起立,開口道︰“既然大家抬愛寡人,盟主之位也就當仁不讓了,今後……。”

    楚成王後面說的啥,宋襄公已然听不清,頭腦一片空白,感覺被楚成王深深的擺了一道,氣憤之下,全然顧不得形象,站起來打斷楚成王就職講話,厲聲喝道︰“小小子爵,怎麼能做盟主?”

    楚成王細心向宋襄公解釋道,這本是民主投票的結果,自己也不能違背民意,再說自己身為楚王,今後也只能負重前行,為大家搞好福利了。

    宋襄公氣憤萬千,憤憤不平︰“你這個王是自己封的,不算數的,我還不是可以自己封王。”

    眼看話不投機,雙方僵持不下,楚成王覺得戲演完了,向身邊的大將成得臣(子玉)示意,成得臣急忙出門。不多時,只听得門外殺聲震天,斗勃領一隊楚兵沖了進來,在楚成王的授意下,將宋襄公拿住。

    宋襄公著急了,大聲質問楚成王︰“不是說好了此番是乘車之會,不與兵車嗎?”

    楚成王也一本正經的回應道︰“寡人乃南蠻,不懂你們規矩,還請諒解。”宋襄公眼楮一閉,後悔沒听公子目夷的勸說也帶點兵的,再三懊悔。

    楚成王說完,在各國君主的注目下,登上高台,就任盟主儀式。儀式完畢,楚成王押解宋襄公,回到楚國。

    可憐宋襄公,一腔熱血,被楚成王澆了一個透心涼。

    還沒等楚成王向令尹子文報喜,子文便已沖到楚成王面前,質問楚成王單獨出差開個會,怎麼還將宋襄公帶回來了?

    楚成王便將當時情況說了出來,他認為,囚禁宋襄公,一來可以打消宋國囂張氣焰,二來可令宋國臣服楚國,三來也可震懾其它諸侯。

    子文認為,宋襄公囚禁滕宣公,活祭國國君,兵圍曹國,已在各諸侯國中仁義盡失。本次會盟,宋襄公不自量力,妄想成就盟主霸業,並求諸侯與楚,全沒有謙讓的禮節,又讓宋襄公不得人心。但楚成王在衣裳之會上設伏兵擒拿宋襄公,反而讓宋襄公之前的舉動被淡忘,不經意間將自己推上頭條人物,在各諸侯間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子文說法後來得到印證,這次會盟中楚成王的做法,導致後來的許多會盟都缺乏誠信,比如華元弭兵、向戌弭兵,以及齊、魯的夾谷之盟,都隱含了殺機。

    楚成王不信,原先做法,哪個不是囚禁了國君後,才讓該國臣服的?難道宋國就是例外?賭氣之下,楚成王帶領大將成得臣、斗勃,領兵伐宋,定要將宋臣服。

    手上有了宋襄公這張王牌,楚軍輕輕松松一路殺到宋國國都,楚成王見城池緊鎖,士兵嚴陣以待,便讓人前去喊話,轉達宋襄公在自己手里,讓里面的人獻城投降,以保國君性命無憂。

    安排妥當,楚成王靜候佳音。

    不一會,喊話人回復,宋國已新立公子目夷為國君,原國君費了,不要了,請大王隨便處置,宋國連原國君的謚號都想好了,叫做宋廢公,如果被殺了,也可以謚號宋哀公。

    楚成王拍案而起︰“那怎麼行?茲甫(宋襄公)還活得好好的,怎麼能夠令立新君?”

    旁邊一人上前勸道︰“大王息怒,宋國肯定是擔心大王挾宋君而有所求,才出此下策,待大王放我回去,一定按照大王要求行事。”

    楚成王定楮一看,勸誡之人就是宋襄公本人,頓時氣血上涌,差點翻了過去,稍作安頓,便問之︰“公子目夷比你如何?”

    宋襄公道︰“我哥目夷賢能,當初我讓位與他時,他竟然逃到了衛國避我,是忠義仁義之人。”

    楚成王听罷,看著對面傻笑的宋襄公,萬念俱空,對旁邊的成得臣擺了個手勢,示意將宋襄公推出去殺了。

    成得臣馬上勸阻,認為殺不得,宋襄公仁義,殺了宋襄公,不僅與宋國結下怨仇,還與中原諸國也結下了梁子,不如將宋襄公送回宋國繼位,這樣一來,既可以賣宋國一個人情,也可以禮儀之由將宋襄公扶正,博得一個好名聲。

    楚成王一听,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便讓成得臣按方案實施。結果,宋國回話,舊國君被俘虜,已使宋國蒙受侮辱,即使回來也不能夠為國君了。成得臣便下令攻打,一連打了三天,損兵折將不說,打的楚軍士氣低落。

    楚成王一看這也不是個辦法,原來當個寶,現在白送都沒人要,便讓成得臣另想他法。成得臣沉思良久,無計可出。宋襄公沉不住氣了,上前一步,對楚成王道他有一計,不知可行否?

    楚成王看著這個一無是處的奇貨,又好氣又好笑,便示意宋襄公說下去。

    宋襄公站直身子,在大帳踱著方步,說道︰“上次會盟,齊、魯二國沒到,我有恩與齊國,齊國必定幫我,暫且放一邊。魯國是禮儀之邦,而且魯侯特別賢明,一向幫助齊國成就霸業,且得到各國信任,如果大王將我獻給魯國,魯侯一定會為我向宋國求情,宋國必會迫于壓力,讓我上位。如宋國不允我上位,魯侯必定惱怒,到時大王可以此為由,召集魯侯及其他諸侯,攻打宋國,助我上位。這樣一來,大王不僅可與魯國修好,而且立禮儀與諸國,豈不是一舉兩得?”

    楚成王一听,心中暗道︰“果然心思甚密,除了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外,是當盟主的好苗子。”于是退兵,派人通知齊、魯二國國君,在薄地會面。

    同年冬,齊、魯二國國君應邀會面,楚成王將宋襄公歸還魯僖公,公子目夷听聞宋襄公已被楚成王釋放,安排車馬將宋襄公接回宋國上位,這一鬧劇才宣告結束。楚成王也順利將這個燙手山芋踢了出去,心情大好。

    不管如何,楚國這次總算在中原諸國面前耀武揚威了一把,幾百年來,楚國所受的無端鄙夷,這一次,終于用強大的實力,向中原諸侯展示了一種唯我獨尊的鳥瞰之勢,一種凌駕諸國之上的一種恣意霸權。

    而這種霸權,也會被人利用,比如鄭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33、楚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33、楚囚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