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820

28、九合諸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子楚望月 本章︰28、九合諸侯

    qzone.io,最快更新大楚820 !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

    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李白•《越女詞》

    相比體格高大、說話甕聲甕氣、兼具有家庭暴力的齊國女人來說,美麗時尚、體貼可人、讓人望峰息心的蔡國公主蔡姬更得齊恆公青睞。

    一日,心情暢快的齊恆公又擠出時間,陪妙齡蔡姬泛舟湖上,蔡姬看著滿湖的荷花,十分歡喜,輕聲哼著歌,不自覺就在小舟上舞了起來。

    蔡姬這麼一舞,小舟便開始搖晃起來,經不起折騰的齊恆公臉色慌張,忙說不玩了不玩了,讓蔡姬緩點,如果落下了水,他這霸主可就很狼狽了。

    生性單純的蔡姬玩起興來,那還听得進齊恆公告饒,看見平常沉悶無趣的齊恆公一下子驚慌失措起來,完全沒了往日的嚴肅穩重,蔡姬頓時俏皮非常,索性踮起腳尖,用身子使小舟劇烈的晃蕩起來。

    結果把齊恆公蕩到水里去了。

    一代霸主就這樣被一個小女子欺負,形象全無,旁邊的侍衛忍俊不止,他們看見齊恆公慢悠悠游上了岸,看樣子非常氣惱,濕漉漉的慍怒而去。

    蔡姬也覺得非常有成就感,看著齊恆公狼狽模樣,湖面上灑滿了銀鈴般的笑聲,經久不息。

    失了面子的齊恆公覺得蔡姬鬧的有點過分,沒大沒小,缺乏家教,直接派人將蔡姬送回蔡國,還放話讓蔡穆侯把妹妹管教好了再送過來。

    這也怨不得蔡姬,打小開始,蔡姬父親蔡哀侯就被楚文王囚禁至死,哥哥蔡穆侯即位之後,又對這個妹妹百依百順,養成蔡姬放縱任性、驕橫跋扈的性格。

    齊恆公將蔡姬打發回娘家後,蔡穆侯也很生氣,本來就是政治聯姻,沒指望給你相夫教子的,你卻百般挑剔,你不仁我也不義,一氣之下便將蔡姬改嫁。

    蔡穆侯反手這麼一下,像一記悶棍悶在齊恆公心口一樣,有苦難言。頃刻間,齊恆公思緒萬千,又想起了活潑可愛、玲瓏剔透的蔡姬,茶飯不思、懊悔無及。

    打發蔡姬回娘家,本是想借機懲罰一下她,讓她好好反省,懂得點規矩,也沒說要休了她,沒想到蔡穆侯順手將蔡姬改嫁了,犯了重婚不說,還讓這個中原霸主顏面盡失,威風掃地。

    蔡姬後來重婚了誰,史書沒說。三國時代,曹操同原配丁夫人離婚以後,丁夫人一直未嫁,不是因為丁夫人不願意下嫁他人,而是因為曹操太厲害,也念叨著丁夫人,所以沒人敢娶丁夫人。

    如果說有誰敢娶齊恆公還念念不忘的蔡姬,放眼天下,除了楚成王,估計也沒第二個人了。

    估摸著蔡穆侯把蔡姬許配給了楚成王。

    如果蔡穆侯將蔡姬許配給了其他人,時間長了,齊恆公也想得通,但許配給了楚成王,那就說明了一個嚴重問題——蔡穆侯已經違背了盟誓,脫離了聯盟,投向了楚國懷抱。

    蔡國背叛了,蔡姬也沒有了,齊恆公非常的生氣,暴跳如雷的那種樣子。

    公元前656年,齊恆公準備以諸侯之師伐蔡。齊恆公這點家事也不好當外人說,便給伐蔡找了個理由,那就是伐楚。

    伐楚的理由很充分——從公元前666年至今,楚國四次伐鄭,每次的理由也很千奇百怪,就連上代令尹子元追息媯都用伐鄭來炫耀自己的威風,仿佛成了楚國的練兵場。

    每次鄭國求救于齊恆公,齊恆公都沒時間趕來,因為他太忙了——狄人不斷南侵中原,受災最嚴重的的當屬邢國和衛國,齊盟主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四處張羅盟友平息戰亂。

    公元前657年,楚軍又一次侵鄭。

    鄭文公向齊恆公喊話,鄭國被楚國連續打了四年了,老底子都快打沒了,如果這次聯盟再不來幫助鄭國,鄭國就同楚國結盟。齊恆公被逼無奈,只好邀請宋、江、黃等國會盟于陽谷,謀劃伐楚。

    謀劃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齊恆公請鄭國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抵擋楚軍一段時間,等把狄人的事情解決好了,再幫助鄭國解決楚國的事情,也就是說陽谷會盟也就是做做樣子,真要打起來還是沒時間。

    當鄭文公得知陽谷會盟的結果後,非常生氣,生完了氣就默默的準備禮物,打算與楚國結盟,大夫孔叔便勸鄭文公再等等,暫時擋一陣子再說,說不定事情有轉機。

    公元前656年,失戀的齊恆公突然一下有了時間,打著救鄭的名義,率領齊、魯、宋、陳、衛、許、曹等八國聯軍,浩浩蕩蕩的向西挺進,直奔蔡國而來。

    按照齊恆公的說法,打蔡國可以解鄭國之圍。

    能不能真的解圍,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齊恆公要出一口惡氣。于是,在以齊恆公為主的八國聯軍碾壓下,“蔡潰”,蔡穆侯被俘。

    看著曾經的大舅子垂頭喪氣,齊恆公很舒心。

    打降了蔡國,俘虜了蔡穆侯,齊恆公率領聯軍伐楚。

    就在聯軍排兵布陣,準備攻打楚國的時候,楚國派使者來到聯軍軍中,面見齊恆公。

    按照楚國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秉性,就算八十國聯軍來了,楚國也毫不含糊,擼起袖子就干架,這次楚國放下身段,派人來面見齊恆公,主要意圖還是求和,求和的原因是楚國缺糧。

    人都吃不飽,拿什麼打仗?

    楚國佔據漢水,瀕臨長江,物產豐富,為什麼會缺糧?這件事情要從幾年前說起。

    三年前(公元前659年),在楚國的邊境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型集市,這個集市的商人大多以齊人為主,他們的任務是為齊恆公大量的收購鹿,因為齊桓公好鹿,並且是要活的。

    起初齊人給出的價格並不是很高,但是已經超過正常務農所得,楚人便在農閑時節,上山捉活鹿以作補貼家用。

    過了一段時間,活鹿數量減少,而價格卻已經超過原先幾十倍,很多種田的楚國農夫紛紛開闢抓鹿第二職業,畢竟省時省力來錢快,還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鋤禾日當午。

    此舉也得到楚成王的大力支持,他認為,如果一個君主如果過于痴迷一物,其國家自然不會長久。

    恰好這個國家就是齊國,楚國稱霸的死對頭,所以楚成王不僅投“齊”所好,還在國內大力扶持養鹿產業,從活鹿養眼、鹿茸養腎到鹿血養精,形成多元化產業鏈,不僅滿足齊恆公的高雅愛好,還迎合了齊國貴族各種挑剔的要求,一時之間,楚國賺的盆滿缽滿。

    俗話說沒有虧本的商家,只有吃虧的顧客。齊國買鹿這一計劃的策劃人,就是管仲。

    管仲買鹿,以高價誘使楚國人放棄本職工作,官兵也不上班,農民也不種田,都去追求養殖(鹿)產業的畸形利潤。

    在任何時代,一種商品價格暴漲都會帶來巨利,這種利潤會迅速吸引一大批社會財富沖進去,但等到整個社會都在為一件事而瘋狂的情況下,就是暴利終結之日。比如1937年荷蘭的郁金香事件,2018年中本聰的比特幣事件。

    大貪必死,管仲正是抓住了人性貪婪的弱點,同楚國打了一場世界上第一場經濟戰。

    不久以後,楚軍疏于訓練,斗志渙散,打鄭國打了三年都沒有打下來。百姓也疏忽農事,導致田地大荒,米價水漲船高。但這一切都阻止不了楚人對暴利的追求和向往。

    三年後,齊盟主率領盟軍伐蔡前,管仲迅速切斷其他國家向楚國出口糧食通道,致使楚國在短時間內陷入饑荒。

    當然,楚成王也別憋屈,楚國雖然是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經濟戰受害者,但絕不是最後一個,後來管仲又忽悠魯、梁國瘋狂發展絲綢業,忽悠萊、莒兩國砍柴,忽悠代國捕狐、衡山國制造器械,這六個國家也沒吸取楚國失敗的前車之鑒,在暴利的驅使下,完全放棄糧食生產,最後都被齊國降服。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漢景帝曾曰“農耕為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因為馬吃不飽就撩蹄子不跑,人吃不飽就不能打硬仗,所以,楚國派大將屈完前去齊軍談判。

    屈完見到齊恆公,第一句話就以楚君口吻質問齊恆公︰“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馬牛奔逃,也絕不會跑到達對方境內(‘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沒有想到君王不顧路途遙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不知是何居心?”

    不知屈完是真不知道還是假裝不知道,楚國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夠姬姓諸侯合力討伐了,比如侵蔡滅息,比如僭越稱王,比如吞並漢陽諸侯等等,數不勝數。之前之所以沒算總賬,是因為中原形勢也很亂,除了諸侯間相互構兵,阻止狄人南侵也是不得不防的事情。

    遇見屈完這樣臉皮厚倒打一耙的,齊恆公也一時語塞,如果真把事實搬出來指責楚國,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幾個問題只要一提出來,就會讓楚國難堪,下不了台階。

    惹毛了楚國,免不了又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斗,到時候除了同楚國有世仇的幾個國家陪跑外,其他都不會同齊國玩下去。

    當然,齊恆公更不好意思說是教訓大舅子,雖然此事大家心知肚明,但挑明了也很影響關系。

    正在這個時候,一旁的管仲開口了,他對屈完曰︰“以前周成王時,召、康二公令我們的先君齊太公(姜子牙),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女實征之’),以便輔助王室。如今,你們藐視王室,不進貢苞茅,使天子的祭祀不能漉酒請神,我們特來問罪。”

    管仲覺得進貢苞茅這個事情太過于牽強,為了幾車祭祀的野草也不至于興師動眾,于是又補充道︰“還有,以前周昭王南征而亡,你們也一直沒有澄清此事,這次我們也要提天子討個說法。”

    對于善于算經濟賬的管仲來說,一定要避免硬吃硬這種情況發生。在立威的同時,要很好的控制戰爭的規模和程度,不能把楚國逼急眼了從此與齊國成為世仇。

    于是管仲就挑了兩個不疼不癢的事情,讓楚國應付下,楚國也擺個姿勢,認個錯、賠點款,互相給個台階,給各諸侯一個交代,也讓齊國夸耀諸侯,顯赫齊威,讓陣營下的那些小國對自己的強大崇拜不已就行了。

    這就是管仲的過人之處。

    屈完一听,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不就是幾車苞茅嗎,當即承認錯誤,表示回去了一定向天子進獻上等苞茅。

    至于管仲提出的三百多年前周昭王南征一事,使屈完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何況當時橋也不是我們造的,莫名其妙的橋斷人亡找誰說理去,事後你們也沒派人查明原因,現在倒怪罪我們來了,于是氣惱的回答︰“至于周昭王沒有回去的原因,與我們無關,君王還是問問漢水吧。”說完雙手一揮,告辭。

    感覺談崩了,齊桓公感覺很沒面子。

    屈完走後,齊桓公又率領多國部隊繼續進軍,駐扎于陘地(今河南漯河東)。過了一段時間,齊桓公也不進攻,也沒有撤退跡象,看樣子想把楚國餓死。

    雖然楚兵個個餓的面黃肌瘦,但大敵當前,卻毫不畏懼,人人斗志昂揚,相互激勵,因為他們深知這不僅是生死之戰,更關乎國家存亡。

    齊桓公也覺得,如果此時正面強攻楚軍,齊軍必然要一馬當先做個表率,齊國搞點陰謀詭計倒還湊合,真的打起仗來連魯國都打不贏,面對強大的楚軍,己方必然會遭受重大損失,霸主之位也會隨之動搖。

    照目前情況來看,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夏季已到,自己家里還要種地,總不能干耗這里誤了農時,說不定沒等楚人餓死,自己也餓的差不多。

    權衡利弊下,齊桓公再次邀請楚將屈完和談事宜。

    為了震懾楚國,齊桓公也精心安排了一番,把所率領的軍隊列成戰陣,然後和屈完坐同一輛戰車檢閱隊伍,並參觀了聯軍後勤保障,聯軍士兵對屈完的到來感到非常的熱情。

    完畢,齊桓公和屈完一起回到談判桌前。

    ——“兵多不?”

    ——“多”。

    ——“糧足不?”

    ——“足”

    得到肯定的答復後,齊恆公很滿意,繼續對屈完說道︰“本公此次出兵,實非我意啊,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了延續先君所結下雙邊睦鄰友好關系。我貴為盟主,也為中原和平發展操碎了心,借此機會,想問下貴國願意彼此共榮友好嗎?”

    齊恆公的意思是聯軍很強大,齊國也很強,要不你楚國也加入(歸附)聯盟一起強大吧。

    屈完回答說︰“正好我君也有同您一樣的想法,這次您特意為和平友好,不遠萬里來到蔽國,蔽國感激不盡,不如我們現在把會盟手續辦了吧(‘辱收寡君’)。”

    齊恆公覺得屈完把他說的話意思理解反了,沒有答到點子上面,覺得同武人對話還是簡單明了的好,不用繞來繞去,便開門見山直言道︰“剛才你也看到了,聯軍人強馬壯、氣勢如虹,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誰能夠抵御?用這樣的軍隊來攻城,哪個城不被攻破?(‘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只要你加入我們,我們保證不犯秋毫。”

    屈完眼神一橫,也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君王如果打算用武力來征服楚國,楚國有方城作為城牆,滔滔漢水作為護城河,君王的軍隊即使再多,要打進來也絕非易事(‘無所用之’)。”

    齊恆公見動口說不過屈完,在談判桌前也撈不到任何的好處,便安慰自己,好歹也秀了一把實力,又把受蔡國的氣也出了,再耗下去誤了各家國事也不是個辦法,于是率其他諸侯與屈完達成停戰協議,約定楚國承認錯誤後各自退兵,以後互不侵犯(“自今以後,世通盟好”)。

    本次會盟使得齊、楚兩個超級霸國有了一次面對面的機會,雖未正面交鋒,但互相忌憚對方實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楚國在齊恆公當政期間繼續北侵,使得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鞏固。

    此次會盟的地點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境內),史稱召陵會盟。召陵會盟的簽訂,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是一種必然,因為管仲和楚成王並不想開打,開打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楚國也很識時務,畢竟東進淮夷比北上中原要重要的多,當即表態今後每年向周王室進貢包茅,但對周昭王一事卻予以否認——承認了就要賠償,這種事原來干過一次,絕不會有第二次。

    在這一事件中,楚成王和齊桓公都是聰明人,也都大概清楚對方的目的和底線,雙方都遵循著損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在行動,相互會個面,然後盟個誓也就完事了,回家該干嘛干嘛,有事大家再攏堆商量。

    召陵會盟也是齊恆公組織的第九次會盟,史記也對齊恆公喜歡開會的精神給予肯定,稱其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楚820》,方便以後閱讀大楚82028、九合諸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楚82028、九合諸侯並對大楚820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