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生子,美人福孕連連!
皇帝同意讓景煜當這個主審官,實在是形勢所迫,景輝一犯錯,更加顯得正宮所出的景煜賢德良善,景煜什麼都沒做,自然就不會犯錯。
刑部是最得罪人的部門,景煜公正無私,就會得罪一批官員,若是徇私枉法,那他就更有理由處置景煜了。
景煜再三推辭,皇帝越發鐵了心要把景煜塞到刑部去,聖旨一下,景煜也只能走馬上任。
上任當天,景煜就去拜訪了紀首輔。
紀首輔“病”了,女兒昏迷,妻子臥病,他憂思成疾,光明正大的在家里偷懶,連早朝都不去了。
景煜沒有刻意避著人,他奉父皇之命過來探望紀首輔,也要同紀首輔討教刑部的案件,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皇子出行,自然有儀仗相隨,皇家親衛就有幾十號人,後頭還有許多健壯的從人抬著實木箱子,浩浩蕩蕩的進了紀府。
圍觀之人嘖嘖稱奇。
“果真是皇恩浩蕩,紀首輔這一病,流水似的賞賜就送過來了。”
“還是三皇子親自過來探望,平日里送賞賜都是些太監,這份榮耀,也只有紀家才有了。”
“畢竟是當朝首輔,皇帝哪里離得開紀大人,听聞今日早朝皇帝就發怒了,罵裴次輔就是酒囊飯袋哈哈哈……”
景煜一來,紀首輔只能拖著“病體”過來相迎,兩人進了大廳,互相讓座。
景煜說什麼也不肯坐在主座上去,紀首輔看著擺滿了整個院子的“賞賜”,冷哼一聲,坐上了主位。
“三殿下倒是大方,不知道的還以為殿下是來提親的。”
紀首輔不過是刺景煜一句,眼下時局未定,三皇子剛到刑部,正是韜光養晦的時候,不好再生事端。
他心里確實一直偏向三皇子,縱觀幾個皇子,也只有三皇子適合那個位置,他願意暗中支持三皇子是一回事,但三皇子勾搭他的女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萬一東窗事發,三皇子不過是平添一道風流韻事,歡兒的一輩子就毀了!
若非肌膚相親,三皇子不會送如此重禮,思及此處,紀首輔的臉都黑了。
或許歡兒是情願的,但這種事情,不怪外人,難道要怪自己的女兒嗎?反正都是三皇子的過錯!
景煜站了起來,沖著紀首輔拱拱手,鄭重道“紀首輔洞察入微,我確實是來提親的。”
“噗呲~”紀首輔剛喝進嘴的茶水噴了出來,難得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你要提親?皇後娘娘同意了嗎?你一個黃毛小子就敢來提親!”
“歡兒是嫁過一次,但再嫁一次也要風風光光的,不容半點馬虎!別以為隨意送些禮物,就能把歡兒接到皇子府了!”
紀首輔把茶杯砸在桌上,冷冽的目光直視景煜,一字一句逼問道
“你能否承諾歡兒正妻之位?能否勸說皇後娘娘?能否經得住陛下的阻攔?能否受得了天下人的指指點點?”
“年少情誼總是炙熱,一時熱血上頭也是有的,但談婚論嫁,為人丈夫,不是有一腔熱血就夠的,殿下請回吧。”
景煜又一次拜了下去,語氣格外真誠,“從我確定歡兒心意的那一刻起,我就決定要娶她,我並非一時興起,每一步我都想好了……”
紀雲歡听說景煜來了,還帶著幾十擔的禮物,除了禮物上沒扎著紅花,跟提親也沒什麼兩樣。
外人瞧著是皇帝的賞賜,皇帝可從未如此大方過,能派皇子來探病就已經是皇恩浩蕩,這些禮物一看就是景煜準備的。
紀雲歡急匆匆出了院子,皺眉道“簡直是胡鬧!如今諸事未定,他想干什麼?還嫌皇帝不夠忌憚他嗎?”
詩琴不明白小姐為何不高興,她倒是格外歡喜,笑著勸道“小姐您慢些,三殿下這是把小姐放在心上了,小姐您可千萬別跟殿下鬧別扭。”
紀夫人聞訊趕來,把紀雲歡堵了回去。
兩人坐在屋子里喝茶,紀雲歡心里著急,恨不得現在就飛到父親的院子里去,讓景煜別瞎胡鬧!
紀夫人倒是格外沉得住氣,淺淺的抿了一口茶,揶揄道“你急什麼?他是外男,自有你父親招待。”
“那日你回來,嚇了我一大跳,明知是火場你還非要去梁家,你是要氣死我嗎?從小你就是個有主意的,我何時阻攔過你,你也不提前跟我說一聲,早知如此,我就不在你父親面前替梁晚舟那個畜生說好話了!”
提起這個紀夫人就一肚子的氣!
她從未想過女兒居然這般大膽,早就謀劃著要滅了侯府,改嫁三皇子!此事過于駭人听聞,但既然是女兒選的,她自然是支持的。
更可氣的是老爺明明看出了端倪,父女兩人都瞞著她!
紀雲歡特別心虛,立刻給母親斟茶,低著頭小聲道“還不是怕您擔心嘛,您身子不好,又犯了頭風,讓您替女兒操心,是女兒不孝。”
紀夫人撇撇嘴,語氣里帶著幾分委屈,“你肯定覺得母親是個老古板,不知變通,所以才瞞著我!你是我女兒,我能不向著你嗎?”
紀雲歡趕緊討饒,“歡兒錯了,娘親別生氣,我真的得去見三皇子了。”
紀夫人硬邦邦道“不準去!女兒家要矜持,又不是沒見過,你眼巴巴的湊過去,顯得咱們多著急似的。”
紀雲歡實在是拿母親沒辦法,難道是因為有了身孕,所以連性子都跟著變了?
算算日子,她懷孕也快一個月了,母親有孕不過十來天,如今都是診不出來的。
雖然有孕,但她並不急著成婚,她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幫景煜奪取皇位。
只要景煜認這個孩子,嫡長子遲早會是太子,皇權之下,一切都可以美化,即使外人非議,那又如何?
上一世她倒是有好名聲,可名聲又有何用?唯有權勢,才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根基。
紀雲歡同母親解釋道“眼下不是提親的時候,其實我打算住到浮光寺去,若是三皇子榮登大典,紀家自然有功,可保幾十年的平穩。”
“若是三皇子……紀家也可置身事外,女兒從此在寺廟里住著,清靜得很,絕不會牽連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