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芬芳

花子趙1十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天下任縱橫1 本章︰花子趙1十三

    北宋初年,女真部落中的完顏部逐漸強盛,統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1114年,其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翌年,建立金國,用10年時間滅掉了遼國,兩年後又征服了北將都城從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龍江阿城市南)遷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統一了河北及東北廣大地後在蒙古軍隊的強大壓力之下,遷都開封,企圖向南發展,並與南宋交戰10余年,致使腹背受1234年金國被蒙古國所在近百年的發展演變中,大部分女真人與漢人及其他民族融合了,只有散居于今松花江流域、黑龍江中下游、東臨大海的女真人延續下這些女真人主要以漁獵為滿洲即與這部分女真人有直接的淵源關

    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遷,到達吉林省和遼寧省北部及東部一帶定至此,女真人大致分為三大部分,在明朝記載中分別被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就是後來形成滿族的主要成

    建州女真,分布于以今遼寧省境內的渾河流域為中心,南抵鴨綠江,東達長白山北麓和東麓的地域在建州部落內部還有甦克甦護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鴨綠江部、訥殷部、珠舍里部海西女真,分布于今遼寧省開原以北、輝發河流域,以及松花江中游廣大地內部分為扈倫、哈達、烏拉、葉赫四部野人女真,分布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東和以北的地區,即松花江下游至黑龍江流域,東達大海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內部分為瓦爾喀、虎爾哈、使犬、使鹿等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

    明朝統治者一直極為重視北疆即長城一線)的防御,嚴防武力仍盛的北元蒙古各明朝起初沒有料到,取明而代之的是東北的女真人,故早期對遼東的防御較少,邊牆失修,並對東北地區采取懷柔政策,設奴兒干都司作為治所,都司各級官員皆由當地部族首領擔任,再由朝廷派員定期巡直到建州女真南遷接近遼東,才于15世紀中葉開始修築遼東東段城在此期間,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利用明朝在東北地區軍事統治松弛的時機,發動了統一女真各部的戰

    努爾哈赤世為建州女真部首領,兼任明朝官職,通漢、蒙古文字,受漢文化影響較早在1412年,其先祖猛哥帖木耳猛哥帖木耳像是蒙古名字,以至蒙古人後來比較順理成章地把傳國大璽奉給皇太極)被明朝冊封為建州左衛指而1583年明萬歷十一年),努爾哈赤的父親卻在馳援明軍的戰事中被明軍誤于是,努爾哈赤暗下反明雄志,便從當年開始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到1593年明萬歷二十一年),首先統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嗣後,努爾哈赤便將戰略目標轉向勢力較大的海西女真部到1619年明萬歷四十七年),努爾哈赤完全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落,並將其土地人口直接歸自己統

    努爾哈赤憑著八旗勁旅,終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事業,1616年在赫圖阿拉後改興京,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即汗位,建元天命,國號曰“金”,史稱“後金

    反明戰爭

    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親率八旗勁旅,以報祖父之仇為名公開反1619年三月,取得對明軍主力杜松部的決定性勝利,從此,後金從防守轉入進攻階與此同時,林丹汗也趁機親率察哈爾和內喀爾喀五部,攻佔了明朝的廣寧當時,明朝為了不讓努爾哈赤與林丹汗聯合,使明朝東、北兩面受敵,不斷派人到察漢浩特,竭力討好林丹汗,希望他與明朝保持友好關林丹汗也考慮到,與明朝保持友好,進行貿易,有利可圖;同時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後金勢因此,努爾哈赤攻打遼東地區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還是安然無為了表示謝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贈送白銀千

    1619年夏,後金取得了遼東地區以薩爾滸之戰為中心的總體戰役的勝利,士氣大七月,努爾哈赤準備乘勝攻打鐵駐守鐵嶺的明軍勢單力薄,難以抵擋後金精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和諸貝勒率領大軍,圍攻沈陽,打敗明軍7萬守城部隊,佔領了沈陽努爾哈赤留下部分兵力駐守沈陽,指揮其余大部分兵力,準備乘勝攻取遼陽次年又克西平堡、廣寧等要1625年天啟五年)二月,遷都沈1626年後金天命十一年),率八旗兵進攻錦州、寧遠,在寧元為明將袁崇煥打敗,後金國主努爾哈赤亦受重傷,于當年八月去由八子皇太極即

    清王朝及“滿洲”稱呼的確定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沈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這樣,和蒙古人一直有著聯姻關系並被蒙古人認為有著同一祖源關系)的“滿洲”民族得到了強大而真誠的盟而蒙古則將“滅明復元”的希望托付于他們的合同年,皇太極在盛京(沈陽)即位,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

    在此前夕,即1635年11月22日後金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後金國汗皇太極頒布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命在這項命令中說︰“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我國建號滿洲,統緒綿遠,相傳奕自今以後,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五自此以後,“滿洲”作為正式的民族稱謂被固定下來並統一使直到今天,滿族將這一天視為自己民族的誕生日,稱為“頒金節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縊身旋即,滿蒙八旗鐵騎入關,席卷大江南北,徹底推翻了統治疆域比元代大為縮小的明朝,建立起遼闊的大清帝清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統治時間最長久的少數民族中央統一政直至1911辛亥革命,持續了260多

    清王朝從維護政權長治久安的利益出發,在康乾盛世時期,進行了一系列鞏固邊疆、抵抗外國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政治軍事活如康熙年間,平息吳三桂“三蕃之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收復台灣,並設立一府三縣,隸福建經過雅克薩反擊戰,阻止了沙俄侵略者對中國東北邊疆的蠶清俄雙方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

    清政府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用了70余年時間,征服了雄踞西北的準噶爾蒙古汗國,統一了天山南北,設立伊犁將軍嚴兵把守,粉碎了沙俄向中國西北邊疆擴張的陰在西藏地區,清政府選派駐藏大臣,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體制,並且確立了達賴與班禪轉世的“金瓶掣簽”制度,使西藏直接為中央政府所管與此同時,清政府先後平定了上層貴族叛亂和受英國殖民主義者支持的廓爾喀尼泊爾歷史上的統治王朝)入侵,鞏固了中國西南邊因為意味著百萬人統治上億人,所以清朝在征服和治理泱泱大疆域時,多采取高壓與懷柔並舉的策同時,清政府極其注重發展滿族與人口眾多的漢族及佔地遼闊的蒙古地區和西藏的關系,“因俗”而“治”除在全國各地派遣滿族官員,掌管重要權力外,全都任命當地本民族上層人物進行管理,承認和保留他們統治本民族的權在內外蒙古地區推行盟旗制度,以強化中央政府對蒙古地區的統

    滿族上層統治者還與蒙古貴族世代聯姻,給他們優厚的俸祿和顯赫的爵位等,以此體現“滿蒙一家”的長治久安局面,有效地消除了“貼身隱患另一方面,清朝統治者對蒙古地區一直采取保護和隔離于漢人的措施,限制漢人開墾蒙回過頭來看,這在客觀上有效地保護了草

    在中國近代史上,盡管清政府腐敗沒落,但滿族人民及八旗官兵卻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浴血奮戰,譜寫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在鴉片戰爭中,駐防在山東青州的滿洲八旗幾百名將士與數十倍于己的英軍展開了殊死搏駐守在浙江乍浦觀音山的八旗兵,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276名滿族官兵,幾乎全部戰死在陣地駐防在鎮江的滿、蒙八旗官兵,在很多外省援兵逃走的情況下,面對15,000名英軍,毅然拼死抵抗,進行激烈的巷旗兵“死傷十之八九“,副都統海齡也壯烈殉1858年6月,滿、蒙、漢各族八旗官兵,打沉敵艦5只,打傷6只,打死打傷英國侵略軍1,578人,法軍14人,取得了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的勝歷史更不容遺忘的是,1860年9月21日,在同英法聯軍的八里橋大決戰中,許多滿族官兵和蒙古、漢等民族官兵一道,在清軍統帥僧格林沁陣前指揮下死

    清朝後期,統治者腐敗無能,在帝國主義侵略面前,投降賣國,激起了滿族人民和其他民族大眾的憤概和反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

    由于歷史的原因,滿族散居全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省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岩、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色芬芳》,方便以後閱讀國色芬芳花子趙1十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色芬芳花子趙1十三並對國色芬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