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元老賊給我的情報,嘯山是看山狗的發源地,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嘯山是“看山狗”也就是當年“鎮岳軍”的駐扎之地,只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鎮岳軍在這里重建山門,將軍隊變成了江湖門派。
我故意向瞎子問道︰“前輩,按照你的說法,嘯山里面應該駐扎著一支軍隊才對。後來,怎麼也鬧了匪患?”
“呵呵……”瞎子冷笑一聲道︰“但凡有匪,都是因為世道。”
“你听過太平盛世,匪患橫行麼?”
這一點,瞎子倒是沒有說錯,自古土匪為患的時候,不是王朝衰弱,就是已入亂世。
太平盛世的時候,雖然也有一些山寨的存在,但是,他們干的卻不是打家劫舍的買賣,充其量就是收點過路銀子。真要是敢做劫掠村鎮的事情,官軍立至。
瞎子道︰“平心而論,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看山狗啊!”
當年,鎮岳軍被扔在嘯山,一開始的時候,朝廷還在給他們撥付軍餉,時間一長,朝廷就開始軍餉減半,剩下的軍餉,讓鎮岳軍鎮壓土匪,自行籌集。
那之後,鎮岳軍的主要任務就成了剿匪。
說也奇怪,鎮岳軍跟土匪交手之後,原先對付天佛教的手段就都用不上了,也就成了真刀真槍的交手。
漸漸地,也就沒人知道鎮岳軍還會法術了,那些土匪也把鎮岳軍叫成了“看山狗”,也就是幫著朝廷看山的狗腿子。
再後來,朝廷也就徹底忘記了鎮岳軍的存在,連軍餉都不撥了。
看山狗為了生存,干脆自己成了土匪,盤踞嘯山。靠著打劫那些土豪劣紳,維持生計。
別的土匪說什麼“劫富濟貧”“替天行道”都是扯蛋,只有嘯山匪真正守住了義匪的招牌,老百姓不僅不恨他們,遇上處理不了的事情,還有人找嘯山匪出來斷官司,主持公道。
嘯山匪雖然在嘯山風生水起,但是從未忘記自己是朝廷的鎮岳軍。
他們換上衣服,就是看山狗,脫了軍服就是嘯山匪。
弄得當時的各大綹子,都以為看山狗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兵,明明看不見有官兵出軍營,怎麼就忽然殺到家門口了。
我听到這里不由得疑惑道︰“東北的土匪也不都是傻子吧?他們看不出來嘯山匪有問題?”
瞎子哈哈一笑道︰“這就是嘯山匪高明的地方。”
“嘯山匪的地盤,應該是叫山寨,不是綹子。”
瞎子說的這些,我倒是有點印象。
古代時候,不是所有山寨都是土匪。
在東北這邊只有叫“綹子”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土匪窩,里面基本上沒有家眷。真有官軍打來,他們轉身就跑,也不會有什麼拖累。
山寨就不一樣了。
有些山寨就是地方鄉紳或者大姓宗族,建在山上的村子只是為了依托山勢抵御流寇、保護鄉鄰安全。這類山寨更像防御堡壘,里面多為普通百姓,平時務農,戰時作戰,干的根本不是綠林道上的買賣。
還有一種山寨,是被地方豪強或者帶著殘兵的失意將領佔據的山頭,形成相對獨立的割據勢力。他們可能對抗官府,也可能與其他勢力爭奪地盤,行為復雜,既有維護地方秩序的一面,也可能存在征收“過路費”等類似土匪的行為,但本質是為了維持自身割據,而非單純以搶劫為生。但是,他們在官府的眼里同樣是匪。
當年的嘯山匪,就應該是第二種。
所以,真正的土匪綹子,通常情況下跟山寨之間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搶山寨就等于是“砸紅窯”,往往付出慘重代價,還打不下山寨,所以干脆互不干涉,各走各路。
難怪當時的八大綹子,摸不清嘯山匪的底細。
瞎子見我听明白了,就繼續說道︰“李守山在嘯山匪出事之前,就是嘯山寨外面開流水窯的線頭子。也就是《水滸傳》里旱地忽律朱貴的角兒。”
《水滸傳》里的旱地忽律朱貴,在水泊梁山外面開了一家酒館,除了負責收集報,就是對各路好漢的迎來送往。
這可不是施耐庵憑空捏造的事情,在東北凡是上了規模的綹子里,都有這麼一個人物,黑話叫“線頭子”,管著手下的“線子”或者是“水線子”。
水線子帶回來的情報,都得先到線頭子手里,才能傳回綹子。
線頭子作為掩護的接頭據點,多數都是酒店,因為這里的人雜,誰都不會特別留意。這種酒店黑話就叫“流水窯”。
我听到這里忍不住一皺眉頭。
刀子像是跟我想到一塊去了,也瞪著眼楮問道︰“你沒弄錯吧?李守山這麼厲害的高手,就是個線頭子?”
“怎麼說,也得是四大梁吧?”
我也這麼想。
東北土匪的等級劃分得非常分明,大當家之下,如果沒有二當家的話,接下來就該是四梁八柱。
這四梁八柱,要麼是八個人,要麼是十二個人。
八個人的時候,就是內四梁在前,外四梁在後。
十二個人的時候,就是四梁的地位高于八柱。
四梁八柱之下就是普通土匪。
一個綹子里真正的核心人物是四大梁,就連八柱都差了一層。
線頭子的地位,其實相當尷尬。就算勉強排進八柱,也是八柱最末一位。甚至有些人線頭子,連八柱都不是,只能算是手底下有些人的小頭目。
剛才,瞎子拿著《水滸傳》里旱地忽律朱貴舉例子,實際上,朱貴在梁山的地位也不高,座次只能排在九十二位,屬于末尾的頭領。
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李守山論修為,論心機,論狠辣,論氣度,說他是嘯山匪的大當家都會有人相信。
怎麼會變成了一個不入流的“線頭子”了呢?
瞎子呵呵一笑道︰“這還不簡單?”
“要麼是李守山的本事,在嘯山匪里不入流,只能做線頭子。要麼就是李守山在嘯山匪里不得煙兒抽,大當家不稀罕這個人。”
“趙雲,不也一輩子沒封將嗎?”
“世上都知道五虎上將,其實不知道,劉備、劉禪獨不封趙雲。”
“趙雲作為蜀漢的開國元老,卻做了一輩子的裨將軍。”
“趙雲找誰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