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上午,司朗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望著陽光高照、天晴氣朗的藍天、頓時有一種清新爽潔的感覺。
司朗決定放松一下這兩天緊繃的心情,把今天“上班”的地方移到朝陽公園。
他上了車,不一會兒就到了公園南大門。
南大門大手筆、大跨度、大構思、大全景、全開放式的設計,給人以寬闊、開朗、大方和美的享受,令人心曠神怡,引人入勝,其氣派與風格在燕京市園林門區景觀中獨樹一幟。
五根紅色立柱架托出兩道浮雲,第一道浮雲為金黃色,第二道浮雲為銀灰色。從正面看,是“二十一”的合寫,喻意“進入21世紀”。
第一道金黃色浮雲是一只鳳凰,又喻意“丹鳳朝陽”;第二道銀灰色浮雲,喻意“龍鳳呈祥”。五根紅色立柱喻意建國50周年。
司朗將車子停在大門西側的林蔭停車場後,下車向公園走去。
公園內有一個用花崗岩石和彩色地面磚鋪裝的1700多平方米的廣場。
剛進公園不到十分鐘,司朗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公園里時不時的會有人拿著名片來給你推銷各種東西。產品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
司朗也不刻意回避,跟他們一一攀談了起來。
其中有不少跟他一樣失業的或一直沒找到工作的中年人。公園里閑人居多,會大大提高推銷幾率。
司朗仔細觀察之後,在心里做了總結︰公園里做國珍推銷的居首,然後是賣保險的,再之後是各種做直銷的以及賣中老年保健品的。
國珍推銷員給人的感覺就是異常熱情,見到司朗第一面開口就直接稱呼︰“你好,家人。”
司朗是做客戶銷售出身的,特別反感銷售員用這樣的稱呼跟客戶套近乎。
接下來,那位推銷員馬上跟他介紹各種產品,而且一下子從先前的異常熱情變得非常有激情,並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告訴司朗,產品怎麼好怎麼好,能如何如何調理身體,甚至連不孕不育都能治好,把手中的產品說得天花亂墜。
最後總結一條就是,如果不買他的產品,將是司朗這輩子的一大損失。
盡管如此,司朗還是很有禮貌的回絕了他。
那天,接下來的場景就更有意思了。
朝陽公園很大,南北長約28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
可是,無論司朗走到哪一個景點,都會發現這個推銷員的身影。
兩個人的關系突然變得很微妙了。
那個推銷員一看見司朗就覺得很尷尬,覺得自討沒趣,以至于大老遠看見就立刻躲著司朗。
其實司朗自己也覺得很尷尬,他也在有意躲著對方。
司朗心里覺的,自己一個身強力壯的中年人,西裝革履的,在公園閑坐、閑晃、無所事事,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吧唧吧唧啃著面包,喝著礦泉水的樣子確實有點兒滑稽,確實很難為情。
對方最起碼還有事兒干,還在靠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努力賺錢,自己認真想想,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了。
臨近中午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陣雨,公園里的人都跑到長廊里避雨。
就在這個時候,只見一位30左右歲的女孩兒,一邊在人群中不斷穿梭,一邊向長廊里的人推銷保險,而所有的人都對她愛答不理的。
但凡推銷,都會讓人厭煩,更何況是保險。
之所以讓人厭煩,關鍵是屁股沒坐對地方。
想想要是在路上被人拉住推銷化妝品,會是什麼感受。
屁股決定腦袋,只有處于真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幫他發現風險,給出解決方案,再挑選產品,才可以平等的和客戶對話。
當她一臉失望來到司朗身邊的時候,他就跟她聊起來了,反正自己這會兒也沒事兒干。
她告訴司朗,自己原來在燕京一家外企做客服,裁員後給了“n+1”補償金。
先是回了東北老家呆了一陣子,感覺那兒的情況差不多,工作也不好找,不得不到當地的一家餐廳做了服務員。
因為受不了客人總是要求陪酒、動手動腳,忍受不了各種非禮要求,只能辭職不干了。
之前的工作已經回不去,新的工作又各種不匹配,一晃悠就過去了三個月。
這三個月里,除了保姆、洗腳城和夜總會沒干過,幾乎什麼工作都干過了。
接著又從老家回到了燕京,兩個月時間里依然找不到合適工作,就先從賣人壽保險干著。
她對司朗說︰“曾經在外企工作節奏快,如今一直沒事干,心里很沒底,總是感覺心慌意亂。有點兒事兒做,感覺會稍微踏實一些,最起碼腦子里不會整天東思西想。”
她說已經賣了兩個月保險,至今一份也沒賣出去,吃飯和房租都成問題。
盡管她把自己說的非常可憐,一對漂亮的大眼楮里含著亮晶晶的淚水看著司朗,似乎想以此博得對方的同情和憐憫。
但司朗心里明白,他絕對不會成為她的第一個客戶。
因為自己已經失業了,這個月開始就沒有進賬了,日後的情況心里也沒底,而且家里還有另一張嘴,也很可憐。
職場不相信眼淚,生活也不相信眼淚。
不過,司朗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愛搭不理或直接給予拒絕,還是主動跟她相互加了微信,並告訴她,如果今後自己或朋友有需要保險的,就一定會聯系她的。
想一想,畢竟自己也是做銷售出身的,曾經做過無數次的陌生客戶拜訪,只要能夠讓客戶主動留下聯系方式,就會欣喜若狂,好像這一單馬上就要成交了一樣。
誰都不容易,尤其是做銷售的人,雖然現在英雄無用武之地,但走到哪兒都有一種親切感,相互間給一點鼓勵和希望也是應該的。
雨停了,長廊里的人群逐漸離去。
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司朗心里頓時覺得淒涼無比。
如今的自己,渾身上下已經沒有一點兒曾經的銷售霸氣的影子了。
看來再nb的人才,也只是對平台而言,一旦離開了平台,就是一個孫子,甚至比孫子還不如。
很多人看似很厲害,表面光芒萬丈,其實是因為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因為他們站在一個光芒萬丈的平台,是平台的光芒反射在他的身上。
如果有一天失去了平台的加持,那麼他身上的光芒就會立刻暗淡下來了。
職場上的人們要是都看明白了這一點,都懂得了這個道理,在職場的時候就不會太自以為是的了。
就不會在離職後自嘆“人一走茶就涼”和“世間人情冷暖”了。
就不會一下子落差太大,為此感到心寒、郁悶了。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有多大的本事,而是你所在職場的平台有價值。
不管認可不認可,這都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當你有一天離開了平台,你就什麼也不是了。
如果一個人誤把平台的力量當成自己的本事,往往就容易膨脹,認為自己是很厲害的,自以為優秀到已經可以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了。
那麼,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人就往往容易貪圖安逸,沒有危機感,而不思進取,自然也就沒辦法進一步成長。
最後一旦平台出現變故,肯定無法招架。
一個真正成熟的職場人,往往不會將平台的優勢當成自己的本事,他們很清楚平台和自己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他們注重的是,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價值和綜合實力,如何把職場命運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完全依附于平台。
多年來,很多企業強調團隊精神,而不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
司朗發現,職場上單兵作戰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打造個人綜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