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李孟羲很不解的一件事,他已經弄明白了,制作弓弩最耗時間的是等木料陰干的過程,他不解,問為何不能曬干,曬干豈不更快?
老匠人呵呵一笑,說若曬干的話,木頭會開裂,就做不了弓了。
李孟羲再問,那為何不放火上烘干呢?
老匠人說,烘干也是裂開,一樣。
看李孟羲實在不懂木料相關,老匠人便好心的認真給李孟羲講解了木頭處理的詳細工藝。
從最開始伐木開始,拓樹砍了之後,還不能直接陰干,得扒了皮放水里漚上一年半載,漚完,拓樹就小了一圈了,然後一年後撈出來,放屋里陰放一年,一年後,這時木頭就徹底干了,且一點裂縫沒有,這時的木頭才好做弓做弩。
又是得把木頭里往水里漚,這讓李孟羲想到造紙術相關了,尤其老匠人說,【木頭放水里漚一年,小了一圈】,奇了怪了,木頭泡水里還會收縮的嗎?
這是咋了?不是應該越泡水越膨脹的嗎。
然而此處有違反常理之處,新伐的樹木含水量應該是很高的,結果水里泡了一段時間之後,樹里的水竟然還泡出去了,泡著泡著,樹縮了一圈。
李孟羲隱約覺得,這里邊大有玄機,可能跟木料處理有關,他暗自記下了此事。
整個弓弩制作過程,弓弩制作材料的短板是筋角料的極度稀缺,而時間的短板是,木料需要陰干的時間太長,直接拖慢了弓弩的制作周期。
筋角材料除了大規模蓄養耕牛以外,暫時沒辦法解決,而如果能解決木料處理的問題,便可大幅度縮短制作弓弩的時間。
義軍現在既缺乏材料,更缺乏時間,路已走不通的情況下,李孟羲開始想有無其他的制作遠程武器的方法。
他想到後世網絡上盛傳的英國長弓,英國長弓的制作沒用到筋角材料,只是單體木弓而已,制作技術簡單的很,得益于制作長弓的木材,長弓通體用紫杉木制作,這種木材性能極佳,賦予了長弓強大的射程和殺傷力。
李孟羲尋思,單體木弓制作簡單,容易大量生產,而英長弓的殺傷力確實還不錯,那在中原有無可以替代紫衫木的材料以用來制作長弓?
想了又想,李孟羲覺得,中原弓弩技術足夠先進,若是中原有足夠優質的木料,那麼長弓早做出來了。
而之所以沒有做出來,說明以中原尋常的木料來做單體長弓的話,性能堪憂,所以便有了更高級的用筋角復合材料加強弓力的技術。
彷做英長弓這一條路,行不通。
而除了長弓以外,又有什麼可以短時間大量制造弓弩武器的方法,想來想去,李孟羲隱約想起,據說,還有一種被稱為【鋼弩】的玩意兒。
鋼弩,顧名思義,鋼做的弩,再嚴格一點講,是用鋼片做弩臂的弩。
弩臂需要的是彈性和蓄力,而鋼鐵,鋼鐵的確也能有彈性,比如坊間傳聞的彈黃鋼什麼的。
想到這里,覺得找到了出路的李孟羲立刻動身去了鐵匠營。
到了鐵匠營,這日,鐵匠們依然還是忙碌著打造各自的工具。
李孟羲找到鍛刀匠人,略做交代,“弓弩曉得吧?用鋼條打造一長薄片,兩頭留出掛弦的空擋,做好便成。”
刀匠想了又想,一個薄的鋼條,不就跟打造刀劍一樣嗎?
刀劍也是個條,鋼弩需要的也是個條,這兩個制作過程相同,甚至來說,鋼條沒鋒沒 ,比刀劍更好打造。
半日後,刀匠依照要求,把一截手臂長尺子寬的鋼條拿了過來,鋼條明顯是淬過火也回過火的,有一定的韌性。
李孟羲知道,鋼弩的制作關鍵,便就在這里。
鋼弩需要彈性,而鍛造工藝中,淬火等熱處理關乎鋼鐵的硬度和韌性,淬火不好,鋼就太硬太脆了,掰一下就斷,根本就做不了弩臂。
所以,鋼弩的生產工藝,實則關鍵在淬火。
而淬火的話,李孟羲突然想起,之前交給匠人的尿淬油淬之法,也不知匠人研究的如何了。
李孟羲好奇問到此時,刀匠想了想,謹慎回答到,“某暗地試了,刀打好,先用尿淬,再放油里淬,這樣比之水淬,不容易翹曲開裂。”
也就是,尿和油脂果然是有用的。
想來,尿和油脂,和水,這三種不同的東西,能有多少種淬火組合?
不過是,二兩組合,可有六種淬法,
分別是,先拿水淬,再用尿淬,先水再油,先油再水,先油再尿,先尿再水,先尿再油。
就這六種可能。
而要是三種淬液都用,則有尿油水,尿水油,油尿水,油水尿,水油尿,水尿油,也是六種可能。
李孟羲不知為何後世鍛刀會用上尿液和油脂,但想來,淬液的組合就只有這十二種而已,若讓李孟羲來自己尋求答桉,他也不過是把這十二種一一窮舉測試一遍而已。
把淬火方法交給刀匠,刀匠是如何測試的不知,但明顯,經驗豐富的刀匠已試出了成果。
——
鋼條有了,李孟羲帶著鋼條去了木匠營,他找到木匠並弓弩匠人,委托他們想辦法以鋼條為材料做把弩出來。
接了任務,一眾匠人湊一起拿著鋼條看了又看,平平無奇一個鋼條,兩邊留著兩個豁像是掛弦的,以匠人們對鐵的理解,用鐵制作弩臂,拉的動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