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馬槍,拖刀斬,兩大殺技,李孟羲已詳知究竟。
若論這二者區別,回馬槍迅疾,拖刀斬勢大力沉,回馬槍講究槍回如電,先發制人,而拖刀斬講究後發制人,寧可挨上一槍也要等敵軍足夠近了一刀反掄回去。
回馬槍一槍不中還能逃,而拖刀斬不出則已,一出勝負生死力分,絕無另外可能。
李孟羲好奇關羽張飛這兩個矛刀頂尖的 將,他問,“若是戰陣之上,回馬槍遇了拖刀斬,不知是誰回贏?”
這一問,把關張二人問住了,思考起來。
半晌,張飛看傻子一樣瞅著李孟羲,嘴里滴咕,“娘的,回馬槍得撥馬先逃,拖刀也得先逃,這倆人一個想回馬槍,一個想拖刀斬,背身而逃,逃個天老地荒也撞不到啊!
回馬槍遇拖刀斬,誰也贏不了!面都照不上!”
李孟羲一愣,和關羽相視一眼,同時開心的哈哈大笑。
是極,拖刀斬根本就對不上回馬槍。
李孟羲好奇又問,“關將軍,三將軍,你二人若比斗起來,又是誰贏誰弱?”
關羽正色道,“我二人平時較量,不分上下。”
李孟羲緊追著繼續問,“那若是生死相搏呢?”
關羽搖頭,“自家兄弟,如何生死相搏?”
李孟羲煩人的很,他非要問出答桉不可,他纏著關羽張飛二人,又問,“某說萬一,萬一生死相搏呢?”
關羽正色,“絕無此萬一。”
李孟羲還問。
關羽被煩的沒辦法了,只好看了一眼張飛說到,“若生死相搏,是二弟勝。”
張飛聞言笑了,擺了擺手,他對李孟羲說到,“莫听二哥自謙,二哥勝我多矣。”
李孟羲便瞅向關羽。
關羽復又笑說,“還是三弟強。”
張飛說,“某不成,非是二哥對手。”
……
關張二人互相吹捧著對方的勇武,都說對方比自己強,李孟羲看出來了,這兩人兄友弟恭的,感情非常的好。
李孟羲頗覺好笑。
李孟羲說到,“某方才見關將軍拖刀斬之時,見將軍抽蹬扭身踩鞍發力,而馬鞍簡陋,不堪借力。”
關張二人看了過來,李孟羲目光掃過二人,笑著說到,“二位勇武,不分伯仲,而某有一物,一人用之,可穩勝另一人,不知二位,信是不信?”
關張相視一眼,同時看了過來,“此物為何?當真有此神物?)”
方才從李孟羲得到了撒手 絕技,李孟羲已展露出對搏殺戰技的見識,關張二人又如何不信,會有憑之克敵制勝的另外絕技。
李孟羲緩緩道,“是馬鞍。”
“馬鞍?”關羽目露疑惑。
張飛也瞪大著眼楮,疑惑著,“怎講?”
李孟羲說到,“我大漢馬鞍,皆為單邊軟鞍,此鞍只能便利上馬,而不能方便騎乘。”
“我只有一鞍,可稱為軍國利器,騎兵用之,戰力可平添數倍不止。”
“此鞍名為,高橋馬鞍,配以鐵木硬蹬,高橋馬鞍前後有擋,形似座椅……”
說到座椅,李孟羲停了,他尋思到大漢還沒有座椅呢。
“高橋馬鞍,形似城垛,一前一後,坐此硬鞍之中,如坐城垛之中,不需費力雙腿夾鞍便可于馬背穩當如平。
而高橋之用,在于沖殺之時,若無高橋,長槍刺敵,力道回返,騎兵被頂翻在不知繁幾。
而有高橋前後遮擋,前一高橋可略防護腹部,後一高橋,可頂住腰背,持槍沖馳之時不易力道反沖落馬。”
“除硬鞍高橋以外,另有雙蹬一對,此蹬大如鐵鞋,亦平如鐵鞋,騎戰之時,腳踩蹬中,可長立而起而穩如平地。
與大漢舊單邊舊鞍蹬相比,此蹬一來穩當,二者騎乘時便于發力,單邊鞍蹬,馬戰十成力可發五成,而鐵蹬,十力可發其八,待兩下相戰,高下分明。”
“還有,與高鞍鐵蹬相配,另有馬蹄鐵,馬蹄鐵此物,乃一半圓之環,釘于馬掌之上,一可減少馬掌磨損,二可使戰馬踩踏力道更足可提升戰力。
此物,可使戰馬因蹄傷損耗之可能,減少數成。”
馬鞍,馬蹬,馬蹄鐵,乃騎兵三大化時代的發明,這三種用處極大的發明結構又簡單至極,李孟羲一通講述,關張二人大抵明白了這三件裝備的大概。
認真思索一番之後,關張二人意識到了硬質馬鞍三項對騎兵的重要性。
關羽認真問,“此三物,打造可難?工價幾何?”
李孟羲則遲疑道,“此三物打造不難,花費亦極少,只是。”
李孟羲眉頭皺起,拿不定主意,“鞍蹬三物一出,兵事立大變,騎兵瞬將成為舉足輕重。
又因鞍蹬簡易,恰因簡易,亦被對手彷得。”
“某憂之處,某不知我義軍將來能否有強勢騎兵,若我軍戰馬稀缺,騎兵不足,成兵困難,而若騎兵大劣之時,強要用鞍蹬,那萬一泄露,敵軍多騎,添鞍蹬戰力便添強無數,反大不利我軍。”
“這鞍蹬三物,此時于我義軍,到底是該大肆裝備,還是密而藏之,某不能決斷。”
這就是李孟羲的擔憂之處,假若騎兵規模遠勝于敵手,那麼將馬鞍一套裝備上,對戰力提高的程度就會很大,敵人就算抄了回去,影響不大。
但若是有朝一日,困于缺馬之地,比如蜀漢,若騎兵少的可憐,那還是盡可能不要裝備馬鞍了。
因為,馬鞍一旦裝備上,這邊,蜀漢三千配備馬鞍的精銳騎兵,那邊,曹魏可是有足足幾萬騎兵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