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馬槍雖只一技,變化紛繁,有橫槍式,有混在亂陣之中橫槍不便左右攜槍式,還有拖槍式,拖槍式又分左拖槍右拖槍,種種不一而足。
張飛將回馬槍所有精義全部告知,以李孟羲的悟性,他听明白是听明白了,他感慨,要精熟回馬槍技藝,非是一時之功。
李孟羲復又抬頭看向一旁關羽,他問,“關將軍,這拖刀斬又該如何?”
關羽將手里抓著的草靶丟給張飛,叫到,“三弟,走!”
這次輪到拖刀絕技了。
李孟羲起身,往後邊走了走避開了場地,他朝遠離的關張二人看去。
遠五十步外,關羽騎馬在前,張飛手持一長桿挑著一個草人在後跟著。
忽然間,二人動了。
“駕!”關羽口聲輕喝一聲,雙腿一夾馬腹,座下戰馬一躥而出。
馬奔出剎那,雙手持刀的關羽忽然雙手換成刀手,左手倒拽著刀尾,青龍刀撇到地上倒拖著走,刀刃拖在地上,曾出了一 火星子。
五十步眨眼就至,當雙騎從李孟羲眼前呼嘯而過之時,關羽大喝一聲,左腳一收,右腳踩著單鞍人力而起。
只見關羽以身為軸,腰身在馬上用力一擰,單手拽著刀柄往身後嗚的一聲狠甩過去。
青龍刀勢大力沉,又輪圓了往後輪斬,黑影呼的一下掃過,就沒听見什麼聲響,草人被一斬兩半啪嗒一聲掉在地上。
馬蹄聲急促而過,李孟羲不由縮了縮脖子,一陣後怕。
拖刀斬此招太過大開大合,把刀硬實甩的跟個大風車一樣用足了所有力氣橫斬向後,青龍刀又那麼重,關羽就抓著柄尾一點甩刀,方才離的又近,萬一關羽抓刀沒抓穩刀飛了,想到後果,李孟羲感覺頭皮發涼。
當關張二人繞馬回來,李孟羲驚魂未定,仍心有戚戚。
關羽過來,笑問,“羲兒,可看的清楚?”
李孟羲木然道,“威勢驚人,觀之後怕。”
關羽哈哈大笑。
之後,關羽講解起拖刀斬技巧,技巧倒不如回馬槍那麼復雜。
【拖刀斬】,一個拖字,道進了此搏殺戰技的精髓。
刀為何要倒握其把拖在地上拖著走?乃為盡用刀長,大刀長度本就不如槍矛,回馬槍都回面臨著敵我間隔稍遠長度不夠的尷尬境地,拖刀斬的長度則更顯劣勢。
所以,拽著刀尾,再 甩向後,此是能把兵器擊到最遠距離的方式。
再有,因刀比矛重,勢大力沉,且因要輪斬而出,要足夠迅 ,需腰身雙臂一同用力,也就是,在馬上,一腳離,一腳在馬蹬上站起,以身為軸,腰身用力一擰,手也發力,帶著全身力氣把刀斬向身後。
看的出來,拖刀斬乃蓄力攻擊,有去無回。
以青龍偃月刀的重量,再加上全身力量,再加上橫掃一圈的巨大慣性,這一招,縱是反應的過來做好了格擋動作,也是擋不住的。
一刀之威,能把人連槍帶馬砍成兩截。
李孟羲再回想關羽施展拖刀斬時的動作,關羽是腳踏單鞍人立而起,漢時的馬鞍簡陋的很,乃是單邊馬鞍,只是輔助上馬用的,腳蹬的地方就一根指頭粗的繩子,單腳這樣站著,身體極不好維持平衡,且也站不甚穩當,俗話說力用腳底起,站不穩,發力就受影響。
李孟羲若有所思,看來若是將雙蹬高橋馬鞍配上之後,拖刀斬的蹬里抽身拖刀橫斬威力能更強上許多。
拖刀斬的威力不需質疑,全力的蓄力攻擊,又是蓄力攻擊中力道最大的輪圓了揮砍,且青龍偃月刀乃是份量沉重的重兵,此招只要砍中,敵軍絕無可能再坐在馬上。
莫說傳說中的呂布,呂布要是一時不查中了拖刀斬,呂布縱是力氣再大,比關羽也大的有限,于是,全力蓄力的掄圓了揮砍,呂布只倉促橫戟格擋一下,縱是能堪堪擋的住,刀砸過來,連帶方天畫戟都砸到呂布身上,刀勢順著走就把呂布砍成了兩段。
前邊張飛講回馬槍時,有各種角度的發力技巧,而拖刀斬馬上拽刀輪斬,角度不高不低,恰在最佳攻擊角度。
只是一點,李孟羲對拖刀斬一直有自己的疑惑,他疑惑問,“關將軍,某有不解,若拖刀之時,敵軍在後 追,若他不追近,反取弓箭射來,此時我背後正對敵軍,怎能支應?”
關羽點了點頭,傲然道,“若他取弓射我,那他便死了?”
李孟羲不解,眉頭一皺,“他取弓射你,不是你死了?”
關羽哈哈一笑,搖了搖頭,“不是如此。羲兒你想,他縱馬追近,他若是取弓,需一手拿弓,一手拿箭,那他兵器何在?”
李孟羲恍然大悟,“奧!他把兵器掛起了!”
關羽點了點頭,“正是如此。不怕他拿弓,但听見他弓弦響,某立調馬回轉,不待他丟弓取槍,某已沖至,彼時他手無寸兵,便是魚肉。”
李孟羲有些了然了,弓箭畢竟不是槍械,一者,身上穿的有甲,縱是被敵軍射住了,有甲防護,射傷了,我照樣有回馬反殺的戰斗力。
而且,弓箭速度雖快,但有閃躲空間,听見弓弦聲響,立刻側身躲一下,能有避開箭失的可能。
而對于追擊的敵軍而言,敢把兵器放下取弓箭射擊,此動作非常危險。
正如關羽所說,取弓之時,射完一箭,倉促換兵刃不得,就算換好兵刃,一時半會兒拿不穩當,縱是拿的穩當,來不及擺開架勢招架,于是,弓弦響時,立刻調馬殺回來,就能砍人如同切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