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之時,李孟羲實在扛不住了,他打著哈欠說犁具明天再改,然後便回去睡覺了。
而關羽,關羽在屋子里把犁左看右看,曲轅犁怎麼看怎麼簡陋,然就這麼簡陋的東西,犁地卻能不可思議的輕便,白天犁了沒兩分地,根本沒能過了癮,關羽橫豎是睡不著,他索性把犁扛起出去了。
大半夜的,關羽叫了幾個士卒,然後拿著火把摸黑出了城,出城犁地去了。
很無法理解關羽的行為,犁地都能上癮。
翌日,為正月三日。
這日清晨,李孟羲一早起床來到城主府,凍的胡子眉毛上打霜了的關羽剛好扛著犁回來了。
見關羽模樣,李孟羲驚訝,“關將軍,你是干甚去了?”
關羽將曲轅犁小心的靠牆邊放下,抖了抖身上的冰霜,關羽呵呵一笑,“某去耕了會兒地。”
李孟羲無言以對。
此時李孟羲還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誤以為關羽是起的早然後去一大早去犁地去了,然而實際情況是關羽興致勃勃的犁了一晚上地,犁了何止有兩隆地,而是犁了一大片。
之後,便是平平無奇的早飯,早飯算得上豐盛,有豆漿,有肉湯,有饃饃,還有煎蛋,營養絕對充足。
飯正吃著,外邊有響動,方抬起頭看,便有幾名風塵僕僕的甲士走進門來。
為首甲士把身後背著的一大包東西一解,往地上一放,然後抱拳說到,“我等奉玄德公之令,特送來生姜數袋!”
一听如此,李孟羲和關羽連忙起身迎接。
關羽指了指屋里空下的矮幾,對幾個甲士說,“屋里坐!某去拿些飯。”
雖是幾個小卒,可也遠道而來,關羽對之如同待客一般周到。
李孟羲上前去把生姜袋子打開,從里邊掏出了幾塊姜看了看,他看向幾名從涿州趕來的士卒,他開心的笑道,“多虧了諸位日夜兼程送來這許多生姜,可算解了我軍中燃眉之急!”
剛落座的幾個甲士聞言喜笑顏開,忙說哪里哪里,都是份內之事。
李孟羲飯也不吃了,過去陪著幾個甲士隨意聊了起來,李孟羲問了涿州之事,問了劉備,問了涿州種種,隨意聊了一會兒,關羽端著木盤,木盤上放著幾大碗熱氣騰騰的肉湯送來了。
見狀,李孟羲適時起身離開,他笑著對幾個半熟不熟只是少有照面的幾個甲士說到,“趁熱吃飯吧,幸你們回的及時,咱們前幾日剛宰了許多牲口,正好趕上吃肉。”
關羽端著木盤親自來給甲士們送飯,甲士們豈敢拿架,趕緊過來接過。
等甲士們都吃上了,李孟羲這才回到自己座位上繼續吃飯。
至如今,曾不很通曉人情世故的李孟羲,多少算是歷練出了些能力。
肉湯定是好吃極了,看幾個甲士們吃的狼吞虎咽的就能知道。
劉備回涿州才幾天吶,這立刻就有士卒從涿州把生姜送來了,東西雖不多,可劉備記掛著巨鹿眾人,不免讓關羽心暖。
關羽很想問涿州的事,可吃著飯,也不好問,便只能等吃完飯再說。
終于等到甲士們喝完了大碗的肉湯,關羽又給每人又盛上一大碗,待甲士們將又一碗吃完,確定每人都吃飽了,關羽這才出言問到涿州之事。
所問種種,甲士們一一答了,關羽沒問出什麼,因這幾個騎兵答,剛回涿州第二天清晨,便被劉備派回巨鹿這邊,滿打滿算,除了行軍,呆在涿州一日還不到,涿州事務因而了解的不甚詳細。
關羽點了點頭,問幾個騎兵,“大哥派你們回來,有說送完了姜,還回去听命嗎?”
騎兵隊長答說,“未曾。”
關羽笑道,“那便留在巨鹿,咱這邊也是大有事做啊!”
關羽說的很是發自內心。
說起來,自眾人分離之後,劉備走後,這邊發生的事可太多了,高壓鍋,造紙,活性炭,鐵鍋,好吃的不行的糖醋魚,還有白饃饃,還有祭台,還有昨日的曲轅犁,這一樁樁事,可有趣的很。
——
接續著昨日未完成的事,今日要做的最重要,是要優化曲轅犁結構,然後定型,然後投入生產。
吃過飯,李孟羲和關羽一起去了匠人營地,一大群各類工匠召集到一起之後,所有人都朝李孟羲看來。
李孟羲撓頭想了好久,所有人都靜靜的等著他。
曲轅犁結構簡單,可改進的,李孟羲覺得有這麼幾個點,第一個是,犁頭,到底犁頭多大合適,太大不僅浪費,而且在犁地的時候太吃土,太沉,反影響耕作速度。
而犁頭太小的話,吃土就會太淺,犁的也會偏窄,同樣也影響效率。
除了大小,形狀也是一個考慮範圍,到底怎樣的犁首形狀破土最為犀利,是尖的,還是他喵的梭形也就是所謂的流線型,還是箭頭形狀,還是翅膀形狀,中間高起的稜形的。
若土壤是流體,那麼李孟羲知道,流線型一定更長于破土,可,土壤既是固體,又不是純粹的固體,土壤比較軟,那到底哪一種犁首最好,李孟羲知識有限,也弄不清楚,只能將所有可能都拿出來試一試。
除了犁首的外形,還有犁首的安裝角度,到底是對地深一些好犁還是淺一些好,這同樣很影響犁的使用,同樣跟耕地效率密切相關。
除了犁頭,還有犁鏵,犁鏵需要考量的點則有,犁鏵大小,犁鏵偏斜的角度,犁鏵是一個彎曲的鐵片,那麼彎曲的弧度又是怎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