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謂科學,所謂培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謂科學,所謂培養

    活性炭跟普通木炭的區別,竟然只是放蒸籠里蒸一下就行,當洞悉了這個真相,李孟羲感慨無比,還以為活性炭難度多大,竟如此簡單。

    回顧整個制炭過程,李孟羲自思,若是由自己想辦法,那大概絕無可能會想到拿蒸汽來處理木炭。

    李孟羲認真回想了一切,回想當想到活性炭,想到活性兩個字時,當時還想的是,用活,肯定是活物啊,細菌,他想到的以微生物之類的來處理木炭,想以生物方法來逆向反推出活性炭的原理。

    然而,如果是這個方向,那就永沒有重現活性炭的可能了。因,但凡涉及到微生物,微生物的選擇難度,微生物生存條件的培養,酸堿度營養物質,等等需要維護的條件,以及在漢末科技下微生物完全無法直觀觀測這一點,就注定了如果選了微生物方向,那很可能窮極一生也難以做完所有的微生物測試。

    真相本藏在無盡渺茫之中,然而,李孟羲幸而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幸而大多小孩子,喜歡問東問西,他們會問太陽為何升起,會問樹葉為何掉下來,當隻果從樹上掉下來,他們也會問為什麼隻果會掉在了地上,而不是朝天上飛去,一定會有很多小孩子會如此問。

    對世界有樸素與無窮好奇心的小孩子們,他們天然適合探究自然中的的無窮奧秘。

    弟弟只是無數普通小孩子中的一個,很幸運,弟弟喜歡問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李孟羲從未忽視,還很鼓勵弟弟多去思考。

    太陽為何東升西落,風為何會吹,雨為何會下,花為什麼鮮艷,鳥為什麼會飛翔,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對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東西能擁有無窮疑問和好奇的孩子,能有多麼巨大的成就。

    極幸運的,李孟羲發現了幼弟思考問題的獨特思路,更為幸運的,他沒因弟弟是個小孩子,沒因為幼稚可笑就忽略了弟弟說的話,這才能發現小孩子有神奇的科學直覺。

    李孟羲只是在教導弟弟時多引導著弟弟發揮了想象力,而沒有去強求弟弟每一天要學夠多少多少個字,學不完就揍弟弟;他不過是在平常對弟弟多了一些尊重,尊重弟弟每一句雖然幼稚可笑,但都是思考和觀察得出才說出的話,結果,回報是如此豐厚。

    李孟羲在造紙術遇到難以理解的難題時,弟弟來了,好奇問在忙什麼。

    此時的李孟羲,並未因弟弟是個小孩子就沒加理會,更未因造紙術的繁瑣而心煩意亂不搭理弟弟,而是將遇到的問題隨口說給弟弟听,“造紙的時候,得把麻往水塘里沉,奇怪,為何如此?哥哥想不明白奧。”

    結果,弟弟在李孟羲懷里很天真的想了一下,說,“放水里是洗的。”

    當然不會是洗的,要是只是為了洗麻,不會丟池塘里丟一年兩年那麼久。

    李孟羲笑著語氣輕和的否定了弟弟的答桉。

    弟弟的好奇並未因此停止,弟弟又說,是喂魚的。

    又是一個更引人發笑的回答。

    當時,李孟羲的思路是,生麻沉塘,不是喂魚——因為麻和樹皮中,營養物質不多,麻和樹皮不是魚的食物——魚不吃樹皮的——吃樹皮的應該是細菌和微生物——就比如蘑孤之類,會長在樹皮上。

    看,弟弟說生麻是喂魚的,多可笑的回答,李孟羲並未一笑了之,而是很認真的思考了弟弟所說的話,認真的推理考慮了一下,然後準備否認弟弟的回答。

    就是恰因為李孟羲思考了這一陣。

    弟弟說生麻沉塘是喂魚的,這當然不是,然而此答桉已經觸及到真相的邊緣了。

    在一個邊緣的基礎上,李孟羲由魚,自然容易聯想到其他生物,當聯想推理到微生物時,此時,靈感水到渠成的來了。

    依托有限的科學知識,李孟羲想明白了生麻沉塘的原理,乃是微生物。

    這是第一次,李孟羲從弟弟隨口一句話中,得到了重要啟發。

    自這里開始,李孟羲意識到小孩子可貴的想象力與好奇心。

    自這次開始,李孟羲便有意借助幼弟來破解難題。

    任何想不通的問題,問一下弟弟或許就能有答桉。

    造紙術中,生麻沉塘之後,要造紙的時候,煮漿得煮兩天甚至更久。

    恰是冬日,柴火緊缺,要不是冬日,李孟羲也不會糾結于柴火染料的問題,煮漿得煮兩日,那得多少柴啊。

    李孟羲在想,能否省些柴,還有,為何紙漿要煮兩天之久?

    李孟羲把這個想不通的問題問弟弟,他問,為何會煮兩天呢?

    弟弟隨口就說,是煮不熟嗎?

    這……又不是飯,有何煮不熟的,弟弟肯定以為,煮東西就是煮飯來的。

    這個稚嫩天真的回答,卻就又是答桉。

    紙漿之所以要煮兩天之久,還真是煮不熟。

    煮不熟是因為,參考肉在高山上煮不熟,此中涉及氣壓,沸點,等一堆東西,再之後,李孟羲想到了高壓鍋。

    于是,造紙術又一項重要改進誕生了。

    推進到高壓鍋一步,李孟羲的探究已止步于此了,他已滿足了,然弟弟的好奇與疑惑比李孟羲更多的多。

    弟弟問,為什麼麻得煮了才造紙,為什麼不煮造不了紙。

    對啊,這為什麼?

    李孟羲便由此開始思考造紙的最核心原理是什麼。

    他想明白了,定是樹皮中有一種物質,此物質被微生物吃掉以後,縴維素才能煮散出來,才能造紙,定是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謂科學,所謂培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四十八章 所謂科學,所謂培養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