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時候,小磚跑回來了,下課了。
李孟羲見小磚回來,立刻就把早準備好的哄小孩兒的玩具拿給弟弟。
李孟羲找來了一堆東西,有裝滿水的大木盆,中間夾了麥秸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麻線團一把,還有一個丑陋的有孔的木頭旮瘩一個。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數了三十個小麻線團,李孟羲道,“小弟,你來數數,看是不是三十個。”
小磚一個一個認真數了,“是三十個,俺數了。”
等小磚數好,李孟羲把所有的三十個小麻線團丟到了水盆里,然後把木頭旮瘩也丟到了水盆里。
然後跟昨天一樣,他們哥倆嘻嘻哈哈的用力晃動著水盆,把水盆里的水晃的亂濺,連帶著,飄在水面上的麻線團和木頭旮瘩也亂晃著。
引導到這里,李孟羲就不管了,他陪著弟弟,靜靜的看著,任由弟弟去自己玩耍。
一盆水,一些飄在水上的麻線團,一個有窟窿的木頭旮瘩,這麼簡陋的東西,能玩的方法能有多少,最好玩的不過是把水晃起來了,看著木頭旮瘩隨水晃蕩。
對小孩子來說可能很有趣的游戲,對李孟羲來說,可幼稚死了。
弟弟嘻嘻哈哈的晃蕩著木盆在玩,玩的樂此不彼,李孟羲笑著看著,並不參與。
丑陋的木頭旮瘩,看起來很難看,但其本身並不簡單,乃是匠人們花了心思做出的,木頭旮瘩本身,是模擬木炭的道具,木炭有的結構性質,這個木頭旮瘩也有,並且效果放大了千百倍。
水晃蕩著,木頭旮瘩飄著蕩著,飄在水面的麻線團也飄著蕩著。
終于,該發生的事發生了,有麻線團巧合的灌進了木頭旮瘩的孔洞里,李孟羲瞅見了這一幕,但他沒說,他想看看以弟弟的觀察能力能不能獨立發現這一點。
李孟羲明顯小看了弟弟,不一會兒,小磚察覺到了這個秘密。
小磚把木頭旮瘩從水里撈起來,然後對著孔洞瞅了一眼,“哥哥,”他對李孟羲說,“跑里邊了。”
李孟羲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不都在盆里嗎?哪里跑了?咱們數數好不好?”
小磚用一副不理解的眼神看著李孟羲,明明有個麻線團跑木頭旮瘩里了,看一眼就能看見,還非要數一數才知道少了。
有一個鄭人買履的典故,就是說有傻子寧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李孟羲還不知道,他被弟弟懷疑是傻的,弟弟覺得能看一眼能確定的的東西,非要去麻煩的數一遍,這很傻。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把木盆里剩下的麻線團數了一遍,“呀,是二十九個呀!”李孟羲裝作很驚訝的樣子,他朝弟弟眨了眨眼楮,“少的那個會去哪里了?”
弟弟咯咯直笑,弟弟把木頭旮瘩舉起來,“哥哥你看,跑這個洞里邊了。”
李孟羲接過木頭旮瘩一看,果然,小麻線團灌進孔洞里了,塞到那里了。
“呀,還真是跑里邊了。”
而後,李孟羲裝作不經意的提起昨天,“小弟,你還記得,昨天,咱們拿竹筒放水里,晃起來,竹筒也會把線團灌進去,是不是?”
小磚認真的想了想,“嗯!”他想起昨天的事了,用力的點了點頭。
“那,你說,咱們怎麼把他弄出來?要不,咱們看能不能把他晃出來,好不好?”
“好!”小磚干勁十足的答到。
接著,李孟羲便和弟弟把木頭旮瘩丟入水中,用力的晃蕩木盆,晃啊晃的,晃的好久。
可是,任由他們兩個如何用力的去晃蕩,木頭旮瘩里的線團怎麼也晃不出來。
“哥哥,他咋還不出來,還不出來。”弟弟小磚累的都哎吆吆喊了。
到此時,李孟羲面帶笑意的諄諄教導道,“小弟,你昨日問我,竹筒能把東西吃進去,木炭也能把黑色吃進去,那為何晃一晃,竹筒里的東西還能再晃出來,木炭里的東西卻晃不出來了。昨日,你為我為何如此,現在,你該明白了吧?”
小磚沉思起來,小小的眉頭皺起,小臉上一臉思考模樣,“哥哥,是不是就是洞太小了,卡住了,晃不出來了?那個木炭就是把黑色的卡住了,是不是?”
“哈哈!然也!正是如此!”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腦袋,欣慰無比。
通過此次模擬實驗,小磚顯然已經弄懂了為何木炭吸色之後再晃蕩,黑色的色素不會再跑出來,原因就是卡住了,木炭把色素卡住了,晃不出來了。
弟弟已經弄明白了為什麼,為模擬實驗做的那個道具那個多孔的木頭的旮瘩,木頭旮瘩的使命就到此為止了。
李孟羲狠狠地伸了個懶腰,他等著午飯做好。
李孟羲對木頭旮瘩一點興趣沒有,小磚則不同了。
木頭旮瘩在水上飄來蕩去的時候,很好玩,當木頭旮瘩里跑進去一個小線團的時候,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小磚抱著木頭旮瘩,想伸手指進去把線團弄出來,可他努力了數次未能成功。
“哥哥,拿不出來咋辦?”小磚放棄了,向李孟羲尋求幫助。
李孟羲則並未立刻伸出援手,他笑問,“那,弄不出來該咋辦?想想辦法。”
有時,小孩子想放棄,缺的就是那麼一點鼓勵和引導。
小磚本都放棄了,李孟羲鼓勵他想辦法,小磚立刻就認真的想起辦法來。
小磚皺著眉頭認真的想著,想了好一會兒,“哥哥,咱們找個棍兒吧,給河撈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