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六百四十六章 半成熟的造紙工藝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六百四十六章 半成熟的造紙工藝

    打鐵耗時很長,木工活就不同了。

    李孟羲所需要的模彷木炭結構魔方形狀的木頭旮瘩,木匠們很快就將之做好了。

    第一個做好的木頭旮瘩,乃是木匠先用木板鑽了洞,然後將一個個木板用魚膠粘到一起拼湊成型的。

    做好的木頭旮瘩很丑,而且孔也不多,才了了幾個孔,但完全符合要求。

    拿到了木頭旮瘩,因為弟弟小磚還在上課的緣故,李孟羲先把木頭拿回去了。

    城主府,關羽在煮新一鍋的紙漿,高壓鍋就放在屋子正中,柴火正洶洶燒著。

    李孟羲對高壓鍋的質量極不信任,他很怕燒著燒著會炸開,不著痕跡的,李孟羲 著牆邊繞側走進屋里。

    到了屋里,李孟羲找來大木盆,然後拿著桶去提了好多水把木盆里放滿。

    接著,拿過木頭旮瘩看了看,木頭旮瘩上的孔洞,大致花生米大小,不大不小。

    想了一下,李孟羲又找來一團亂麻,從里邊抽出麻絲,然後將麻絲胡亂纏纏,纏成了小小的比花生米更小的小線團。

    類似的小線團纏了三十個之後,李孟羲將所有的線團丟入水中。

    接下來,模擬木炭吸附色素顆粒的過程,李孟羲將麻線團並木頭旮瘩一並丟入了水中,然後他搬著木盆兩沿瘋狂的晃動著。

    木盆裝滿了水,份量很重,李孟羲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了。

    屋里很安靜,關羽本在靜靜的持簡默讀,听見李孟羲制造的動靜,關羽看了過來,瞅見李孟羲又在玩水,關羽看的直笑。

    李孟羲把木盆里的水晃的蕩來飄去的,終于,有麻線團湊巧順著木頭旮瘩里的孔洞灌進去了。

    而且,因為孔洞七拐八折的緣故,麻線團進去就出不來了。

    伸手拿起木頭旮瘩看了看,李孟羲看到,灌進去的麻線團是卡在孔洞里邊了,卡的很深。

    他找來一根小棍,扒拉了半天,成功將麻線團扒拉了出來。

    然後,李孟羲就對木頭旮瘩興趣了了了,丟一邊不玩了。

    其實,一個木盆,一盆水,一些麻線團,一個有孔洞的木頭旮瘩,這些道具雖然簡單,但已完全可以模擬炭吸附色素的過程,如果李孟羲是要研究出活性炭更深的奧秘,他應該對木頭旮瘩認真研究起來的,而不是將之看成一個無聊玩具,隨手丟掉。

    可能,正如李孟羲對他自己的審視那樣,李孟羲覺得他自己缺乏了想象力,也沒有對世間萬物足夠的好奇心,他認為自己不適合來進行科學探究。

    也正是如此,近段時間做了一堆測試的,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探究,而是為了技術,只是為了功利,而並不是想探究未知。

    沒有李孟羲在那里 當 當的晃盆子,屋子里安靜了下來,一段時間後,李孟羲喊看竹簡看的入迷的關羽,他喊,“關將軍,柴燒完了!”

    聞聲,關羽抬頭瞅了一眼,關羽瞅見,高壓鍋下邊的柴早燒干淨了,關羽再瞅了了一眼旁邊無所事事的李孟羲,關羽心說,既然閑著不會幫忙添下柴,非要喊某?

    放下竹簡,關羽道,“不煮了,興許夠時候了。”

    紙漿煮了快一個上午了,應該夠時候了。

    有一個問題,高壓鍋的效率是非常霸道的,普通鍋煮漿得一天兩天,高壓鍋能很快就煮完,那麼,大概多久能煮好一鍋漿?從開始加熱計算,多久紙漿能剛好煮好?

    假設說兩個小時就把紙漿煮好了,那就沒必要煮一個上午了,因為煮的久太廢柴,染料消耗是造紙過程中的主要成本之一,能精確控制好加熱時間,能將染料成本降低好幾倍。

    要弄清楚加熱長度多少恰到好處,這個問題好解決,依然是測試。

    第一次,只加熱半個小時,然後開鍋,看紙漿煮好沒有。

    第二次,再弄一鍋,這次煮上一個小時再開鍋,然後檢查紙漿煮好沒有。

    第三次一個半小時,第四次兩個小時。

    就這樣,多次測試,時間累次增加,最終能確定出精確的加熱時間,時間誤差不超過半個小時。

    測試的方法就是如此,可李孟羲沒時間試,他也認為沒必要試。

    因為現在還不是大規模生產,日後弄一個超巨大的鐵鍋用來生產紙漿的時候,到那時精確控制加熱時間才有意義。

    要開鍋了,關羽拿著錘子小鑿子過去要砸鐵封,李孟羲見狀跑的遠遠的躲著。

    關羽叮叮當當對著鐵封敲了幾下,嗤——鐵封砸開,高溫蒸汽立刻飆射而出,一道白汽直往上飆。

    每次開鍋都是這般驚心動魄。

    又片刻之後,待蒸汽泄完,關羽將剩下的鐵封全部鑿開。

    李孟羲走了過來,關羽回頭道,“羲兒,鍋要壞了。”

    李孟羲湊上來看,他看到高壓鍋的鍋蓋邊緣可能因為是因為砸的次數太多的緣故,被砸裂了。

    這可能跟密封開封方式有關系,高壓鍋密封的時候,要用熔融的鐵澆鍋沿一圈,然後拿著錘子叮叮當當的狠砸,這個過程其實等同于焊接,用融鐵把鍋蓋和鍋悍到了一起。

    整個技術過程,從封鐵到開封,都得用錘子,操作都十分暴力,現在鍋蓋砸壞了,在意料之中。

    李孟羲算了一下,這個高壓鍋從制造出來到現在,使用天數還不到十天,使用次數還不到十次,這就壞了,使用壽命實在太短。

    李孟羲花了數秒時間想了一下改進方法,既然鍋蓋容易被砸壞,那簡單啊,把鍋蓋做的厚一點,一指厚不夠做兩指厚,兩指不夠做三指厚,三指不夠就做四指,如果還不夠結實,那換上鋼,用灌鋼法,用夾鋼鍋蓋,用包鋼鍋蓋,再把鍋蓋做成龜殼一樣拱形,這樣,夠結實了吧,能用一年都壞不了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半成熟的造紙工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半成熟的造紙工藝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