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779章 中場會談(七)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779章 中場會談(七)

    與卡爾教授和賴歇瑙談完,李潤石沒有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專家們見面,就直接乘坐飛機前往印度金奈城。

    現在印度已經明確宣布獨立建國的地區有6個。穆斯林地區有兩個,分別是印度半島東部的孟加拉以及印度西北部的穆斯林地區巴基斯坦地區),屬于印度教次生文明地區的印度東部以及南部有3個,由北向南分別是加爾各答為首都的奧里亞共和國,卡卡提亞共和國,泰米爾共和國。

    不同于印度教與穆斯林的有兩個,錫克教)旁遮普共和國,佛教)斯里蘭卡共和國。

    金奈現在屬于卡卡提亞共和國,位于卡卡提亞共和國與泰米爾共和國的邊境。此城是印度東部著名的港口城市。亞洲聯軍的反潛部隊雖然沒能消滅位于印度西海岸以西地區的英國潛艇,但是在印度東海岸的孟加拉灣地區,已經擊沉了3十幾艘英國潛艇,並且能夠為船隊提供全方位護航。現階段亞洲聯盟在印度半島的物流中心設在金奈,聯軍海軍的反潛部隊的基地設在斯里蘭卡。

    金奈雖然比斯里蘭卡靠北,但是氣溫同樣炎熱。李潤石在飛機上穿著外套,下了飛機,脫下外套就露出短袖。前來迎接的印度戰區司令于岑也是短袖夏裝,見面後于岑就說道︰“真的沒想到是李主席前來指導工作。”

    李潤石答道︰“只是前來與于司令商議,談不上指導。”

    于岑正想客氣兩句,就听李潤石繼續說道︰“既然來了這金奈城,倒是想走走看看。我這人到了1個地方,若是不能親自走1遍,便覺得心里不踏實。”

    于岑覺得李潤石大概有深意,也就親自陪同李潤石上了1輛軍用車。車子啟動,開始沿著金奈城行駛。

    金奈位于印度東南部的科羅曼德海岸,坐落于孟加拉灣的岸邊。這座城市在橫跨孟加拉灣的貿易路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被昵稱為“南印度之門”,它不僅是商人從香料群島到西部的旅程的休息點,也是經濟和文化活動的中心。

    這里原為漁村,163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古沃姆河北岸建立貿易站,次年又建聖喬治堡,此後城市即以此堡為核心發展。至1652年,馬德拉斯已是英國在南印度的棉紡織品和手工藝品基地,隨著海外貿易不斷擴大,開始設市並成為英屬馬德拉斯省的首府。1801年以後,馬德拉斯省的疆域不斷向西向北擴展,並疏浚海港,發展鐵路、公路與運河交通,城市也隨之擴大,遂成為印度南部政治、經濟、貿易、交通中心。

    街道兩邊的商鋪基本都在開業,而且還有種喜氣洋洋的感覺。這種喜氣洋洋的感覺對于城市來說未必是好事。

    金奈別致的歐式建築、古樸的印度寺廟、銀行、飯店、旅館等建築都很豪華氣派,但1些公共設施卻極其落後。市區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都沒有紅綠燈。行人過人行橫道時,往往與馬車、牛車、大篷車搶道,很容易就對峙掐來。雖然也有警察不少,但他們除了每人手里拿著1根木棍站著外,對擁擠的人流和車流卻無能為力。

    城市雖然人口多,但是城市規模有限。只是逛了1個小時,李潤石就結束了走馬觀花的金奈參觀。

    于岑很沉得住氣,而且他自己也沒有怎麼在金奈街頭走過,此時近距離看著印度人民的生活,于岑覺得思維中有些東西清晰起來,心態好像也變大了不少。

    到了司令部辦公室,李潤石才說道︰“于司令,咱們的部隊是不是還是將這里視為外國?”

    于岑愣了愣,搞不清楚李潤石的思路。這不是部隊將印度地區視為外國,而是印度地區對于中國來說的確是外國。

    李潤石則繼續說道︰“現階段我們有必要將印度地區視為托管地區,印度地區的未來是我們的責任。”

    “……那會不會讓部隊成了治安軍?”于岑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適的言語。

    李潤石笑道︰“不用擔心這個。很快就會有世界人民解放軍的部隊前來接替我們在基層的部隊。我們的部隊主要放置在各個戰略要點,以及做好接下來繼續作戰的準備。而且我們的政工干部們也會在很短時間內趕到印度地區。”

    于岑有些驚了,他到了印度之後的最大感受莫過于印度是貨真價實的外國。不僅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人種也大不相同。原本于岑不是很理解對外戰爭中的不適應,真正的到了外國後才發現,這種不適應不是某幾點或者某幾方面,而是方方面面。

    如果中國準備在印度把工作做的非常細,問題可就大了!

    .

    于岑還是用盡可能不沖突的用詞,“李主席,印度與緬甸、阿薩姆與東南亞地區大不相同!”

    “我剛從東南亞來,在這金奈城中感受到了異國風情。真的是與國內大不相同。”李潤石說著就點起了煙,還給于岑讓了1根。于岑搖搖頭,拒絕了。李潤石抽了1口,繼續說道︰“在東南亞,還有很多華人。剛才在金奈,我看了1圈,咱們不可能有直接的群眾基礎。”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推行這麼激進的政策麼?”于岑這才把話說的更明白些。

    李潤石很認同于岑的擔憂,他解釋道︰“我們不是應該或者不應該。而是沒有其他選擇!如果我們現階段不全力介入,就沒有辦法阻止接下來的內戰。這件事我們非做不可!”

    “主席怎麼看?”于岑幾乎是本能的問道。

    李潤石答道︰“這就是主席初步的看法。而且主席也給了解釋。”

    “……願聞其詳。”于岑請教起來。其實于岑听到何銳做的決定,本來也想認同。但是李潤石的話里面有“初步”2字,于岑就覺得不能完全放心。何銳很少會讓同志們執行初步計劃,1般來說,何銳戰前的戰略就會執行到底。

    至于這次為什麼會搞初步計劃,于岑的看法是,印度人口太多,內部又非常復雜。大羅金仙來了也頭痛。何銳雖然能力非凡,但是面對印度也不可能有1個完整的計劃。

    此事正如于岑所說,李潤石的看法也完全相同。而且李潤石介紹起到現在為止的印度解放運動。

    1920年12月,國大黨那格普爾年會通過甘地擬定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方案”,從此,“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性策略,甘地成為國大黨最有權威的精神領袖。

    他發動和領導了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全國範圍的轟轟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長期為印度民族獨立奮斗,曾十多次絕食,3次被捕入獄。在反英不合作運動中身體力行,為抵制洋布親自手搖紡車織布。為反對英國食鹽專賣權,和群眾1起自煮食鹽。提倡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團結,實行社會改良和婦女、賤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眾中享有極高威望。因階級局限性,反對暴力革命,對超出“非暴力”範圍的群眾斗爭采取敵視譴責的態度,以至與英殖民當局妥協。但他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具有極廣泛的群眾性,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由于甘地為印度獨立做出杰出貢獻,被印度人民尊為“聖雄”和國父。

    但何銳對此的看法可就有點刻薄。李潤石轉述何銳看法的時候也頗為認同,“非暴力不合作,目的是提高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成本。國大黨的選擇也是為了能夠與地方勢力全面合作。與其說非暴力不合作,還不如說,國大黨試圖讓印度人民感受到他們還有其他道路可以選擇。”

    于岑听得不太明白,卻也沒有開口,只是摸了根煙點上。

    李潤石繼續介紹,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經濟危機,波及印度。國大黨決定開展由甘地倡議的群眾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

    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提出印度獨立要求,授權甘地領導運動。

    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1點要求,遭總督拒絕後,甘地選定以破壞食鹽專營法作為運動的開端。3月12日,他率領78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徒步426千米,沿途成群農民隨行,4月5日,抵達丹迪海濱,親自動手煮鹽,持續3周。史稱食鹽進軍。當局聞訊後,大4鎮壓。5月4日,甘地被捕,全國抵制斗爭發展成革命形勢。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紹拉普爾相繼發生反英起義,結果近3萬人被捕。

    1931年3月5日簽訂甘地歐文協定又稱德里協定),雙方妥協,國大黨同意停止運動。

    等李潤石講完這個流程,于岑有點明白了,卻覺得很好笑,“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真的弱到了這個程度麼?這麼簡單的經濟波動就可以讓英國有這麼大的反應?”

    李潤石解釋道︰“在中國古代,販賣私鹽可以砍頭。在我們湖南,湘軍時代,鹽稅可是重要的國家資金來源。國大黨的行動,讓英國感受到了國大黨有可能建成1個新的經濟體系,這才是英國最畏懼的事情。”

    于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因為英國在印度的軍事力量十分脆弱,所以于岑自己是真的不太好對當下局面做出準確的判斷。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779章 中場會談(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779章 中場會談(七)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