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780章 中場會談(八)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780章 中場會談(八)

    印度局勢頗為復雜,于岑知道自己既沒有能力理清楚,也沒有時間和責任去理清楚,便提出了問題,“現階段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

    李潤石也沒時間研究印度,所以他也回答這個問題的自信。好在何銳在戰略判斷上給出了明確的指示,“現階段中國在印度的最高戰略需求並非是完成革命,而是將印度地區的革命在中國的引導下進入以發展生產力為核心目標的道路上去。在這個階段,即便東亞地區的土地政策並不完全適用于當下的印度地區,但是只能開始。。

    我們通過與先進的印度地方革命力量合作,完成土地革命。之後,隨著印度與先進工業體系的貿易,就可以有效的持續推進印度的社會進步。所以,何主席認為現階段我們應該勇敢的深入到印度社會中間。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解決印度的問題。還會被印度人民誤解。”

    听到這句“被印度人民誤解”,于岑下意識的抿緊了嘴唇。亞洲聯軍,或者說中國軍隊的軍紀以及政治性沒的說,絕無侵害印度人民的行為,更沒有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所以印度人民的“服從性”給于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人的服從性是後天訓練的結果,而且這種服從也更多是針對正確方向的服從。如果于岑不是1位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並且接受過邏輯學與心理學的系統學習,他就會認為印度的服從性是“天生”的。

    何銳早就對進軍印度的部隊強調過,千萬不要相信印度人的承諾。于岑從1開始就從何銳少見的強調中感受到這個交代的重要,也1直很注意此事。但是真的與印度人接觸過後,于岑還是被震驚到了。

    與這種懶散與不靠譜相對應的是印度人的“服從性”。不管中國人說什麼,印度人都會在表面上“十分服從”,讓干啥就干啥。等事情進入到真的需要印度人完成任務的階段,印度人的反應就仿佛他們故意對著干1樣,會讓中國國防軍氣歪鼻子。好在中國國防軍本就沒有依賴印度,盡可能避免與印度人合作,這才沒有釀成問題。

    回想著種種,于岑嘆道︰“李主席是否誤解了印度人民的誤解?”

    李潤石雖然沒有在印度工作過,卻也認真研究過印度報告。論起連陽奉陰違都算不上的懶散,東南亞不少地區也差不多。李潤石解釋道︰“于司令,政治的核心工作內容是對于制度以及利益的領域。面對切實的利益,人民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不管是中國人民還是東南亞人民,以及印度人民,在這方面不會有任何區別。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那就是中華文明畢竟發展到了1個高度,這個高度讓中國明白,1切都不要搞虛的,只要敢于真正面對人民利益的分配,在必然會引發新矛盾的同時,也有可能解決舊矛盾。

    現階段,我們的部隊就要展現出我們敢于斗爭的1面。而政治工作則是讓印度人民明白,哪怕幾百年都始終無法改變的社會現狀,我們也敢去挑戰,並且為了印度人民去打破所有枷鎖!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1個階級推翻另1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听到這里,于岑頗受震撼。他原本以為李潤石是1位學者型領導人,卻沒想到深厚的學術功底讓李潤石擁有了面對殘酷現實的勇氣與能力。

    但此時于岑也不敢真的完全相信李潤石,便答道︰“就請李主席安排工作。”

    這邊李潤石開始運營印度獨立地區的革命工作,那邊德國專家中有1少部分留在斯里蘭卡考察,大部分乘坐飛機直飛新加坡。這次大審判的討論地並沒有設在中國境內,而是放在新加坡。在得到解放的地區,有各個分會場。

    按照大審判的安排,最好能在殖民者們犯下罪行的當地進行審判。審判最好能公審,審判結束後的處決也能在那些殖民者犯罪的地方執行。

    只要是歐洲學者,都知道這是為了殺人立威。支持者們對此頗為欣賞,不支持者們則覺得這是1種報復主義。當然,不支持者們好歹也是法學專家,他們即便心中腹誹,卻也沒有公開反對。

    報復,復仇,1直被認為是人類古老文明中傳統的正義之1。法律發展到現在,有些法學界人士還將這種行為稱為“自力救濟”。而且這種審判是司法行為,決定那些人有罪無罪不是靠情緒,而是靠法律判決。既然真的不支持審判殖民者,那就得從法律角度為這些人辯護。而不是用“反對報復”這種道德口號。

    德國代表團團長,德國科學院院長卡爾教授雖然1臉坦率,但是面對中國政府工作人員的時候,依舊用有些蹩腳,而且帶了些東北口音的普通話說道︰“這些德國專家是前往河內考察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法律建設。”

    對面的中國政府工作人員神色古怪,明顯憋著什麼。至于憋得是不快或者是可笑,卡爾教授就裝作沒看到。畢竟,這些考察申請中包括農村基本的組織,城市工人的生活與組織,軍事預備役組織,軍事訓練體系,情報體系,政治思想教育。怎麼看都與法律之間相隔甚遠。

    好在中國政府工作人員看來頗有工作經驗,他憋住了,最後說道︰“我會上報,看看會不會被批準。”

    先過了上報這1關,卡爾教授回到駐地,看到賴歇瑙正在與德國軍隊的人員正在品評新拿到的衣服。3月的德國還很冷,非得穿厚外套。而新加坡則是4季炎熱,德國軍隊雖然也有熱帶作戰服,但是賴歇瑙此次是以法律學者身份出現,並沒有攜帶軍服。

    走過去,就听賴歇瑙贊道︰“這種縴維非常適合熱帶,等回去後要交給研究部門研究其成分。”

    說完,便轉過身。卡爾教授將賴歇瑙帶到住處的陽台旁。1片熱帶風光在眼前展開,那些熱帶特有的植物,以及不同的天空與雲朵,都令德國來的卡爾教授心情愉快。但卡爾教授的話卻不是這麼愉快,“元帥真的不擔心安全麼?”

    賴歇瑙對這種小把戲很不以為然,白了卡爾教授1眼。慢悠悠的答道︰“既然中國方面如此自信,何銳又是1位真正的軍人,他必然希望我將看到的內容帶回柏林。”

    正如賴歇瑙所料。中國當然知道賴歇瑙的身份,所以這份申請直接送到了南方局,由于李潤石率先離開,所以主持南方軍工作的是秘書長吳豪。吳豪看完申請內容,自信的笑道︰“既然德國元帥願意配合我們,我們當然也要配合他1下。”

    旁邊的同志可沒勇氣背負這樣的責任,就提醒吳豪︰“吳秘書長,讓德國軍人隨意參觀會泄露我們的不少秘密?”

    “他們在越南走多久,都不可能了解到我們的機密。而且國家治理本就沒什麼秘密可言,只有舊社會中才會存在那麼多欺騙。那種欺騙其實也不是為了騙外國人,而是為了欺騙本國人民。”

    听吳豪解釋後,同志還是不太有信心。吳豪知道同志擔心什麼,便答道︰“我會給主席發電報,解釋我的看法。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3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既然德國這麼有誠意,派遣了如此高級別的軍官來考察,就讓他們看!”

    果然,李潤石把這段寫進報告,何銳也很快回電,“同意吳豪同志的安排。”

    這邊有人負責,賴歇瑙等人很快就乘坐飛機抵達河內機場。1看到河內機場的規模,以及安排,德國軍事專家們都神色嚴肅。這座機場1看就是中國設計建造,水平非常高。在德國資料中,法國1940年被允許印度支那地區獨立的時候,並沒有留下如此出色的基礎建設。現在不過是1942年初,中國在3年內就完成了這麼出色的建築,足以證明中國正如在政治宣傳中所說,為前殖民地提供大量基礎建設,幫助前殖民地國家迅速提升。

    賴歇瑙看著前來迎接的中國官員,那是兩男兩女,年紀都不超過30歲的青年。等對方打了招呼,賴歇瑙對看著像是領導的男性問道︰“我想考察1下這座機場的運行。”

    這位男性官員看向旁邊1位個頭不算高的女官員。女官員有著1張圓圓的臉,非常可愛。她從容的答道︰“賴歇瑙先生,你們得先完成身份登記,獲得身份證明。不管您多想立刻參觀考察,都得先完成這樣的步驟。”

    賴歇瑙又是皺眉。他在中國的皺眉頻率遠高于在德國的時候,因為中國的很多事情與德國大不相同。譬如,德國政府里面有女性雇員,卻沒有幾個女性官員。如果不是中國還在希特勒上台後派遣過女性大使,賴歇瑙就會懷疑中國派女性官員接待他,要麼是故意小看,要麼是玩美人計。

    但白姓女官員提出的觀點倒是意外的正經,賴歇瑙也沒有拒絕。于是拍照,制作身份卡。簽署身份文件,花了1天時間。第2天賴歇瑙就帶著人直奔機場。

    .

    這座機場建設在距離頗遠的郊區,賴歇瑙到了機場門口後才問那位何炯明副處長,“這里倒是安全。”

    何炯明答道︰“我們設計的思路中的確考慮到安全性,不過最大的考慮是未來發展。胡志明市區會不斷擴大,總不能讓機場的飛機在市區內起降。”

    賴歇瑙神色不變,內心倒是頗有些感慨。這種具備前瞻性的考慮證明中國很有自信,如果戰敗的話,這1切都會變成空談。

    進了機場,賴歇瑙就開始提出問題。得知這個機場的土地所有權屬于越南政府,機場的所有權屬于越南交通部,機場運營則屬于越南大越航空公司。現階段,大越航空公司則將機場以及航線運營交給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成立的1家合資企業。

    這種所有權模式在賴歇瑙看來很合理,只是現在無法確定利潤如何分配。之後賴歇瑙又問了不少問題,得知現階段河內機場的基層工作人員都在中國接受過培訓,中國人員曾經佔了7成的比例。

    隨著越南基層工作人員結束培訓,經過1年多師傅帶徒弟的過程,現階段機場以及航空公司的基層人員中,越南人比例已經到了8成還多。估計再過1年,這里的基層工作人員將完全是越南人。

    在技術崗位上,大部分越南人員還沒學成歸國,只有不到2成的越南人員在機場跟著中國師傅學習上崗。不過最多3年,技術崗位上的越南人員比例將達到1半。留在這里繼續工作的中國人員將越來越多的集中在核心技術層與管理層。

    賴歇瑙自持身份,有些問題沒有問。此時就輪到其他德國軍官發問,1位中校提出了其他德國軍官都很在意的事情,“按照何先生所說,中國從1941年底向越南政府移交這座機場後,企業合作合同簽署10年。那麼中國企業怎麼保護自己的利益?”

    “中國企業在合作中並沒有賠錢。”何炯明答道。

    那位德國中校怔住了,旁邊1位少校倒是年輕氣盛,問出了中校覺得不方便問的問題,“中國向越南提供的培訓服務,就只是以沒有賠錢的標準就完成了麼?”

    賴歇瑙覺得何炯明大概不會回答這麼1個刁鑽的問題,國家與國家的合作總得留1手。河內機場完全由中國出資建設,按照中國省會級的標準建設,投資巨大,十分先進。如果中國只是完成了培訓後就走,中國收回成本就會遇到各種問題。

    何炯明神色中明顯不把這些當回事,他很自然的答道︰“我們中國需要的是河內機場為亞洲航空業提供服務。河內機場運營水平越高,服務質量越高,對亞洲航空網的貢獻就越大。至于賺錢的事情,河內機場賺錢越快,還錢也越快。我們回收投資成本的風險就越小。”

    這番坦坦蕩蕩的話讓德國軍官們都愣了愣。從出生起就在歐洲耳濡目染,德國軍官們沒想到何炯明將國家合作講述的這麼陽光燦爛,仿佛國家與國家之間本就會通力合作,而不是爾虞我詐。1時間,賴歇瑙都不知道該說啥。

    既然無話可說,就繼續參觀考察。又走了1陣,賴歇瑙看到了1隊保護機場的軍人在機場外圍巡邏。那些軍人身穿與中國國防軍差不多的軍裝,只是身材格外消瘦1些。巡邏的時候看著精神抖擻到有些許顯擺,與德國新兵有些類似。

    作為極為優秀的軍人,賴歇瑙只是看著那些應該是越南軍人的小隊巡邏,就看出不少門道。這些越南軍隊應該接受過比較系統的軍事訓練,但是沒有什麼實戰經驗。最令賴歇瑙在意的是,這幫前殖民地的越南軍人居然有軍人的氣質。這種感覺很難直接描述,打過很多仗,見過很多軍隊後才能體會到那些軍人心中真的意識到自己是與平民不同的軍人,並且對自己的軍人身份有認同感。

    在德國,在歐洲,軍人有這種軍人氣質並不意外。賴歇瑙卻沒想到自己居然在剛解放沒幾年的越南看到有軍人氣質的軍人。德國的情報中記錄,在印度支那解放後,原本的軍隊基本都沒被吸收進入新的軍隊。現在的越南軍隊都是這幾年新組建的部隊,而不是有著歷史沉澱的老牌軍隊。

    那位德國中校則開口問道︰“不知那些越南軍隊是在哪里接受的訓練?”

    “現階段越南軍隊完成新兵訓練後,會前往中國境內接受訓練。”何炯明沒有任何隱瞞。

    賴歇瑙這才覺得眼前的越南軍人有軍人氣質的疑問得到了1定解答,在中國境內接受軍隊訓練,自然會由中國軍官充當各級教官。但是想到這里,賴歇瑙意識到了另外的問題。如果中國是將越南當做僕從國看待,訓練出來的越南軍隊很自然的會呈現出對中國的服從,以及對越南人的輕蔑,而眼前看到的越南軍人明顯不是這樣。這隊越南軍人面對百姓的時候並沒有高人1等的樣子。反倒是更像純本土的軍人。

    帶著疑問繼續參觀中,賴歇瑙注意到機場內的軍人們不僅有軍人氣質,對于本國人民還非常和氣,面對明顯是外國人的旅客並沒有敬畏。這就不是簡單的軍人氣質,已經到了擁有軍人自尊的程度。

    此時那位德國中校又開口問道︰“不知這些越南軍人在中國接受了什麼樣的訓練?”

    賴歇瑙有點認真的等著何炯明回答,卻也不怎麼相信1個平民官員能說出點啥真正的東西。就听何炯明答道︰“我也不知道軍隊訓練內容,我只知道越南軍人都接受了中國軍隊同樣的政治教育。人民是水,軍隊是魚,沒有水,魚活不下去。對于每1個具體的軍人,他們都是人民的子弟,所以軍人必須保衛人民。”

    听到這些,賴歇瑙突然懷疑面前這位不到30歲的中國青年有可能是1位高級政工干部,1直從事各種政治宣傳工作,這才能如此順暢的說出這段話。如果不是這樣,1個普通的接待官員怎麼可能隨口說出這麼流暢的政治理念。

    想到自己和1個政委在1起,賴歇瑙雖然沒有不安,卻有些不快。之後賴歇瑙與德國軍官就沒繼續提出問題。看完機場後到了會議室,賴歇瑙與越南人員交流的時候,發現何炯明竟然不會越南話。翻譯是另外的人員。

    越南人員所說的與何炯明說的沒什麼不同,只是語言組織能力不好,說的有點顛3倒4。明顯對于如何運營1座重要現代化機場沒經驗,以至于有些不安。

    等參觀完,乘車回去的時候,賴歇瑙才有些不經意的問道︰“何先生,您現在是什麼官職?”

    “我是河內省財政部的1名顧問,負責財物工作。”

    “您以前是政委麼?”

    面對賴歇瑙的問題,何炯明笑道︰“哈哈,我又沒當過兵,怎麼可能成為政委。”

    “那麼您對軍隊的理解來自哪里?”

    何炯明有些不解的答道︰“我們從小就是接受的這種教育,而且每次國內有災情,第1個前往災區救災的都是部隊。這就是我們中國國防軍。難道德國軍隊不知道麼?”

    這下,德國軍人們都沉默了。他們的確听說過這些,但是並不怎麼相信。在歐洲,軍隊效忠的,服務的都是政府、皇帝、國王。效忠人民這種事,嘴上說說就算了。真正的歐洲軍隊軍人都很清楚,軍隊的重要任務之1就是鎮壓人民運動。

    軍隊是為了保護人民,這說法在歐洲的現實中其實有些匪夷所思。也就是納粹上台後才開始大規模宣傳這種理論。整個也沒幾年!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780章 中場會談(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780章 中場會談(八)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