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
何為大義?
說白了,就是死板。
許多人不知道,在春秋時期,當時各大諸侯打仗時,要講究周禮,要遵循一套特定的秩序法則。
如果要打仗。
必須按照傳統戰法——中軍對中軍,左軍對上軍,右軍對下軍,雙方擺開陣勢廝殺。
誰敢玩陰謀那一套,會被各諸侯所不齒,找到孤立。
甚至會被周天子發榜鄙視,成為天下人恥笑的對象。
所謂的“紳士君子”,我們華夏,早在三千年前就開始了。
後來西方大陸,不過是按葫蘆畫瓢,論君子之戰,我們才是老祖宗。
這也是談及戰國名將,我們可以如數家珍,孫臏、吳起、白起、李牧等等。
但春秋有哪些名將呢?
除了齊國管仲、吳國孫武與伍子胥、秦國孟明視等寥寥幾人之外,似乎很難有什麼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名將。
原因就是“死板”。
西周到春秋早期,當時戰爭“崇尚周朝軍禮”,比較死板,就是擺好陣勢有禮節的廝殺,偷襲埋伏、截取糧道之類的勝之不武且遭人鄙視,謀略能力與指揮能力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宋襄公就是崇尚周朝軍禮的國君,所以在春秋大部分時間里,沒有後世標準下的名將生存的土壤。
是誰打破這一切?
是誰打破了春秋常規?開始將詭詐之計,用于戰場呢?
是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
這一戰,晉國祭拜南邊的楚國,從此奠定了晉文公走上春秋霸主的序幕。
話說齊桓公死去後。
“霸主”地位空缺,各大諸侯雖然蠢蠢欲動,可沒有一人能獨佔鰲頭。
其中最有野心的,是南邊的楚國。
楚國為了獨霸中原,出兵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
晉國這台戰爭機器啟動時,晉文公以回報楚國恩情為由,順勢退避三舍避其鋒芒,最終雙方在城濮展開了決戰。
晉國的將軍先軫改變戰法,為戰勝楚國,開始計謀百出。
首先,他是先捏軟柿子,先猛攻楚國最弱的陳蔡僕從軍,導致楚國右軍潰敗。
其次,在楚國加強對晉國上軍與中軍攻勢後,先軫卻讓晉國上軍緩慢撤退,自己又命中軍拖拽樹枝奔馳撤退,以遮蔽戰場阻斷楚國中軍進軍之余,引誘楚國左軍深入。
第三,楚左軍進攻晉上軍時,突然遭到晉中軍、上軍夾攻而潰敗。
至此,楚國左右兩軍都潰敗了,不得不退兵。
城濮之戰,先軫打破了春秋戰爭的常規,創造了戰場機動用兵,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先例,開創了避強擊弱、避實擊虛、佯退誘敵、各個擊破等的詭詐戰法。
因此,孫武的兵不厭詐並非首創,而是他對春秋中晚期一系列戰爭的總結。
在某種程度上說,城濮之戰是孫武思想的源頭之一。
先軫是孫武的兵法老師之一。
然而,作為第一個真正實踐“兵不厭詐”思想、實際戰績遠超孫武的軍事天才,華夏兵法轉折性、革命性代表人物,堪稱中國兵家聖祖的先軫,卻並未得到該有的歷史地位。
《史記》中沒有為他單獨列傳。
《左傳》中對他的敘述寥寥數筆,古今文人論及《孫武兵法》時也鮮有提及他。
歷史有時是公正的,但歷史有時也是不公正的。
……
時間︰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八年)
地點︰晉都新田。
對話人物︰晉文公。
歷史事件︰兩年前,晉楚交戰,打敗了楚國,捍衛了中原利益,晉文公請來周襄王,並召集齊、宋等國在踐土和諸侯會盟。史稱:"踐土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即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正式成為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一處古老建築神宮。
出生在公元前697年的晉文公,此時已經64歲高齡,絕對的古稀年紀。
要知道。
春秋戰國時代,人均壽命也不過25歲。
活得長久,在這古代,也是一項讓人望而卻步的技能啊!
很快。
主持人林楓與白鹿,在深宮建築內,見到了春秋第二為霸主晉文公。
空蕩蕩的大殿,古樸而原始。
看不到多余的器具物品。
周圍一根根火炬燃燒,照亮大殿。
滿頭白發的晉文公,身披尊貴的諸侯長衣,正獨自一人研究著行軍打仗的地圖。
殿宇安靜。
唯有幽幽火聲飄曳。
“地圖?”
“不對啊,春秋時期,紙張都沒發明出來呢,哪來的行軍地圖?”
“是啊,應該用沙盤推演吧?”
“主持人,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兄弟,你真的是讀書少,沙盤推演的發明,一直到東漢時才誕生;至于諸侯疆域圖,郡縣圖,或者是行軍打仗的地圖,早在更遙遠的夏朝時期就有了。”
“確實這樣,夏商時期就有了,那時叫輿圖。輿圖是一種地圖,輿的意思是車的底座,用來承載物體的,因為地圖上載有山川、城鎮、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圖叫作輿圖,把地理學叫作輿地學,把看風水叫作勘輿學。”
“呃,地圖比沙盤還要早發明?”
“傻啊,沒有紙張,不會將圖紋繪制在布料上嗎?”
“我去,忘記了,古人是穿衣服的,布塊上,當然也能準確描繪出地圖。”
“好家伙,我要是你的歷史老師,非氣死不可。”
……
鏡頭里。
伴隨著一陣冷風,空氣漣漪,兩人便憑空出現了,站在長桌對面,與晉文公隔桌相對。
“你們……”
“來自山里……”
“吸納日月山氣……”
“化為人形……”
古稀之年的晉文公,沒有任何害怕,反而顯得激動無比,直接繞走過來,對著林楓白鹿一陣打量,那眼神,好像看著兩座金山銀山似的。
這是第一次。
林楓憑空出現後,沒有任何懼怕的古人。
要知道。
當時他對話軍神蚩尤,對話始皇帝,對話唐太宗等等,他們可都大驚失色,面露不安。
看晉文公的眼神,明顯是將林楓兩人當做山里走出來的“山怪”對待了。
林楓無語,心想,您老哪來那麼多想法的?
難不成,您老以前見過什麼神通廣大的“山怪”?
“晚輩林楓。”
“這是白鹿。”
“我們來自2800年的後世,穿越時空而來,只為對話古老的華夏聖賢。”
……
林楓表明了來意,可晉文公充耳不聞,一直在神神叨叨,好像中邪似的。
現代的觀眾們,捧腹大笑,一向在節目內封神的主持人,也有吃癟的時候,能不樂嗎?
“主持人,既然晉文公說你是山里來的,要不,你給變個戲法唄。”
“主持人,我覺得你可以來一招胸口碎大石。”
“我去,你不能這樣,我覺得主持人來個,口吞長劍的戲法技巧。”
“耍一套神龍十八章吧。”
“再來個喬幫主的音響,扛在悲傷,絕對吊炸天。”
……
現代網絡彈幕滿天飛時,鏡頭里,經過再三解釋,晉文公總算理解了。
“晉文公?”
“這是本侯在2800年後世時的稱呼?”晉文公對于自己的稱號,較為在意。
他不是天子,也不是王,受到周王室冊封後,他現在是春秋時代最大的公侯。
說白了,就相當于後來的公爵,侯爵一樣。
何謂“晉文公”?
他統治著晉地,封為公侯,死後的謚號是“文”,所以有了晉文公一詞。
其他諸如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也是一樣。
唯獨楚莊王不同,在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
自楚莊王始、使楚國強大,那時的楚莊王野心爆棚,連周天子都不尊了,開始自立為王,才有了一個“王”的稱號。
當然。
放眼春秋歷史,楚莊王絕對更牛氣一點,其于四位霸主雖厲害,卻少了幾分雄心和霸氣,唯有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天下震動,這才牛逼。
听到解釋,晉文公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後問道,“年輕人,在那近三千年的後世,一切都已滄海桑田,萬物變遷,為何那時的人們,還記得吾晉文公?”
林楓答道︰“因為您是一代諸侯強者,光耀春秋,位列五霸之一,帶領晉國走向絕對的強盛時期,關于您的歷史史料,也一直傳頌後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