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將石門關一關,中原和邊疆兩面就隔絕了。在唐朝南詔叛亂時,就曾將石門關關閉了四十年之久,保住了巴蜀地區不受侵犯。”
    “再到後來,昭通和西昌之間也開闢出了通道,兩條道路就不用再等到大理,而是在這里便提前會師了,也正因為如此,將這里的交通要道地位彰顯了出來。”
    “南北兩條道路,南線比北線難走得多,五尺道不僅道路艱險,而且十分狹窄,人們行路往往只能把擔子放在左肩,在很長一段道路上根本無法換肩,否則就有可能墜崖而亡,因而又被人們稱之為‘左擔道’。”
    “即便是如此,工程量在當時也堪稱驚人,《水經注》記錄‘乃鑿山開閣,以通南中,迄于建寧,二千余里,山道廣丈余,深三四丈。其鏨鑿之跡猶存’,酈道元在考察古道時發現不少地方是在山間楞開出十多米深的山峽才得以貫通,其艱險可想而知。”
    “好在道路開闢出來以後,歷朝歷代都不斷加以拓寬和擴建,現在不管南路還是北路都修成了國道,兩條古道現在都成了通往滇省的重要道路。”
    “那當時為什麼如此執著一定要修通這兩條道路呢?”麥小苗還是有些想不明白︰“按道理說少數民族地區更加需要中原地區的物資,那就應該是少數民族地區更有修通道路的欲望才是,為啥偏偏是中原王朝這麼急迫呢?”
    “小苗你這是把在聯合鎮看到的經驗放進了思考當中,以今推古了對吧?”
    “嗯,土叔那麼著急想要修通聯接瓦祖車站的公路,感覺就和漢武帝一樣。”
    “哈哈哈……土叔要是听到你拿漢武帝跟他比,不知道該多高興。”周至笑道︰“不過兩者的思路是不同的,土叔想的是道路打通之後,東西可以盡快地運出去,而中原王朝統治者著急想要打通這兩條道路,其實目的很簡單——資源。”
    “啊,我知道了,礦藏對吧?”
    “其實最早還不是礦藏。”周至說道︰“在戰國時期,最吸引巴蜀人到西南夷地區的一項重要貿易是‘�k僮’,在古代,�k族人因身材高大、力氣強壯而聞名,常被用作奴隸販賣。他們可以被訓練成十分勇武的戰士,在歷史上,這個民族的記錄一直與戰爭相關。”
    “最早記錄是在周朝,�k人首領因助武王伐紂有功,被冊封為‘�k侯’,三國時曾在南溪迎接諸葛亮大軍,被諸葛亮編入軍隊,成為討伐孟獲的生力軍,到了宋代、明代,都曾經反叛自力,最後被王朝征服剿滅。”
    “因此在戰國時期,古道就成了蜀賈出入販買‘�k僮’的通商要道。”
    “而到了漢代,西南地區以台登的鐵礦、鹽源的鹽礦、邛都南山的銅礦資源而出名,這些在古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商道上往來貿易不絕,這些資源被商賈們以絲綢瓷器換取,再流向中原地區。”
    “到了清代這一帶的地表資源開始枯竭,然而滇銅的產量卻一度佔到了清王朝一年銅產量的一半以上,因此這里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甚至到了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還在遷都渝州以後,將此地定為渝州淪陷後的下一個首都。”
    “就是因為戰略地位太重要,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個城樓建了又毀,毀了又建,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還是現在這樣更好。”麥小苗說道︰“大家安安心心地享受著和平的生活是最好的。”
    “嗯,要是啥時候能夠把古城恢復出來,那就更好了。”周至說道。
    兩人邊走邊聊,慢慢悠悠就到了中午,周至見到一家店生意很好,于是便和麥小苗走了進去。
    店里賣的都是速食,食客基本都不用等,坐下點的食物就能上桌,老板只挑這幾樣做,倒是挺聰明的。
    這里賣的是小吃,周至上一世就很喜歡,每次進城來都要到這里來坐一坐,店里主打就三樣吃食,一涼一溫一熱,分別是涼粉,卷粉,油茶。
    涼粉分了好幾種,分別是綠豆涼粉,豌豆涼粉,米涼粉。
    吃法也有好幾種,分別是旋子涼粉,細切涼粉,寬涼粉。
    旋子涼粉就是用一種類似刮絲器一樣的工具在一大塊涼粉表面一旋,就能得到一把類似粉絲的涼粉;細切涼粉則是先將涼粉切片,再切條;而寬涼粉則是將涼粉用刮子刮下一片片又薄又寬的寬片來。
    不同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口感,調料也相當復雜鹽、味精、雞精、姜水、蒜水、生抽、老抽、香醋、花椒油、芝麻油、芝麻醬、小米辣、辣椒油、白糖等等,拌勻後上桌。
    哪怕是已經初冬,每個食客的桌上幾乎都有一碗甚至幾碗涼粉,食客們在大快朵頤中,額頭、鼻尖冒出了星星點點的汗珠,潮紅臉頰,浸濕發梢,面對涼粉的誘惑,在“噓啊!噓啊!”聲中欲罷而不能。
    可見這家老字號的涼粉是多麼的受歡迎。
    隔壁還有一家是打鍋盔的,那家的牛肉鍋盔配上這家的涼粉,也是很多食客的午餐搭配。
    西昌卷粉很出名,有點類似粵菜里邊的腸粉做法,不過米皮更厚更筋道。
    將浸泡過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然後用勺把米漿均勻地倒在已經燒開鍋的蒸格上,蓋上籠蓋,等看到冒出蒸汽時就可以把蒸格拿下,放到一邊備用就行。
    調料除了涼粉用到的那些外,還多了豆面、花生碎、榨菜、腌菜、酥黃豆、海帶絲、油面絲、折耳根、甜面醬,木耳,肉臊子,將它們均勻地灑在米皮上,再用一條細細的竹子一卷,切成數段,就做好了。
    相比粵州的熱腸粉來,西昌卷粉又別有一種“川辣”風味。
    而一般和米粉卷粉待在一起的油茶,和涼山人當奶茶喝的酥油茶完全是兩種東西,與北方的油茶也大相徑庭。
    說起來這玩意兒的主要成分周至卻是拿手得很,裱糊字畫必須要用到的東西——米漿糊。
    這種油茶使用軟糯粘稠的米糊打底,然後加鹽、油酥花生、花椒油、芝麻油在中間,最後灑上松散香脆的 子堆成尖。
    這里的 子細如牙簽,兩頭帶尖,通體金黃,和外地一般用面條炸成的 子相比,更加酥脆香甜,口感和口味都大不一樣,這也是這家店的絕活之一。
    等到周至去隔壁店端了兩份鍋盔回來,麥小苗已經        地吃上了,鼻尖也冒出了細細的汗珠,見到周至過來,才用紙巾擦了擦嘴角︰“這家的辣椒油好香啊!”
    “西昌板兒,打涼粉兒,鹽巴辣子多放點兒……”周至笑道︰“這也是西昌的老兒歌了,涼粉店的牌面,就好紅油辣子撐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