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奴牙郎

第671章 李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夜盡長 本章︰第671章 李白

    新元二年762)的元正日,乃是大唐新皇登基的第二年。

    新元初年,李隆基駕崩,為了守哀,全國減少了娛樂活動,就連一年一度的上元節,也是一切從簡。

    而新元二年,太上皇孝期已過,北唐上下,為了慶祝新皇登基,全國上下都在張燈結彩,操辦喜宴。

    這個時候,北唐各地的州官和軍將,也從各地趕來,一是為了年底匯報,二也是為了參加大朝會。

    元正日當天,涼城皇宮中舉行大朝會。

    涼城大朝會與天寶年間不同,為期只有一天,整個儀式分為清晨、後晌和夜晚三個時段。

    清晨時分,皇帝周鈞攜百官,去中殿天台焚香祭拜,向天祈求新的一年里全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晌之時,百官按照級別進入朝堂,整齊列隊,等待皇帝的駕臨。

    殿中,頂梁高懸丹詔,彩繡幡旗招展。

    皇帝周鈞入殿後,禮部循制帶領百官行禮,來自大唐周邊地區的小國使節進獻禮物,皇室受禮再賞賜無數。

    太陽落山時分,大朝會進入夜宴環節,朝殿後方的賀儀殿,則作為元正晚宴的舉辦地。

    邁過層層門階,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案台、滿目的繁花、精美的雕刻和穿梭的宮婢。

    大殿正中,周鈞一身皇袍,坐在上座,看著殿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回想起從前的記憶,一時之間有些感慨。

    坐在周鈞身旁的尹玉,見皇上有些發愣,輕聲提醒道︰“二郎,小輩們來敬拜了。”

    周鈞反應過來,朝下看去,只見周逍、周、周婉娘一眾皇子公主,在御座下方行了拜禮,口中又呼道父皇。

    周鈞笑道︰“起來吧。”

    循禮完成,一群孩子站起身來,歡天喜地的跑去玩鬧。

    文武百官這才按照官階和職務,來御座前敬祝。

    首先上來的,是安西、涼城和長安三地的政事首輔。

    北唐的國土跨度極大,從東到西綿延近萬里,但粗分下來,大致有三塊區域,分別是安西、涼城和長安。

    安西是周鈞起家時的大本營,太學、兵工廠、商業中心、宗教中心都坐落其中,民忠在三地之中也是最高,政事首輔為柳載。

    涼城乃是北唐的首都,主要管轄著河西、朔方和河北等地,政事首輔乃是封常清。

    而長安是北唐新近攻打下來的副都,管轄著包括關中、河湟等地,政事首輔是北唐老臣高適。

    文官們按照三地劃分,跟隨各自的主官,依次上來向皇帝敬祝。

    文官走完過場,接下來輪到武官。

    朔方、河西、範陽、平盧等地的節度使,以及行軍道的兵馬使,還有兵部的諸多將官,紛紛上前敬祝。

    按照朝廷儀制,排在武官後面,原本應當是各地州縣的上官。

    但如今,錦衣衛作為獨府,也在宮宴之中掙得一席之地,排了進來。

    等到晚宴敬祝結束,周鈞揉了揉有些僵硬的笑臉,向一旁的範吉年說道︰“開始宴會吧。”

    不多時,宴會殿中,鐘磬齊鳴,歌舞連連。

    周鈞正在看著歌舞,禮部尚書杜甫來到御座前方,猶豫片刻後說道︰“今日大朝會,微臣斗膽,請來了一位故友,為陛下敬賀。”

    杜甫不善言辭,平日里都是埋頭做事,很少會阿諛奉承。

    今日,他突然過來,說是找了一人來敬賀,這讓周鈞有些意外,也有些好奇。

    周鈞︰“讓他進來吧。”

    杜甫︰“喏。”

    一炷香過後,賀儀殿的正門前,出現了一個老人,跟在杜甫的身後,亦步亦趨,顫顫巍巍的行向里方。

    周鈞起初與郭子儀和李光弼,正在商談邊防一事,並沒有注意到進來的訪客。

    眼角余光瞧見高適、柳載、岑參等文官紛紛站了起來,周鈞也不自覺停下交談,朝殿門看去。

    跟著杜甫的老人,一頭白發、身形佝僂,滿臉都是溝壑,但渾身上下無論衣著還是配飾,打理的一絲不苟,神情之中隱約還有著傲然。

    杜甫領著老人,來到周鈞的面前,有些惴惴不安,說道︰“陛下,這位是……”

    周鈞看著那老人,輕聲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那老人身體一顫,看向周鈞,弓著身體,深深的拜了一禮。

    面前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唐這個時代,或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璀璨的詩人之一——李白。

    周鈞從御座上走下來,來到李白的面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會兒,先是輕嘆一聲,接著親手拉住後者,將其帶到了上座,又吩咐範吉年安排餐食。

    杜甫看到這里,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旁人或許不知,杜甫今晚將李白引薦給皇帝,究竟是冒了多大的風險。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先是去了南唐,接著投靠了永王李,成了幕僚。

    之後,李亨在建康稱帝,李的手下們,慫恿永王也跟著稱帝,再割據江南,這其中跟著起哄的,自然就有李白。

    李白文才斐然,但是在政見上就有不足。

    當時的他想要推永王上位,想法也很簡單,因為永王手中有李隆基授予的轄書。

    然而,永王的短見以及形勢的變化,使得李白在政治上兩次都站錯了隊,最終淪落到四處流浪的地步。

    李白先投南唐,再投永王,按理來說,都是個人履歷上的黑歷史。

    杜甫冒著被罷職殺頭的風險,將李白引薦給北唐,心中存著的念頭只有一個,那就是拼著命也要幫襯摯友一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奴牙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奴牙郎第671章 李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奴牙郎第671章 李白並對大唐奴牙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