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簽到刑警隊

形意拳的核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我喝毛峰 本章︰形意拳的核心

    形意拳的核心,老輩人也講、明了三節多一力,內外三合增一力等等,這力是怎麼增加的?

    不是肌肉多粗塊頭多大出來的,而是你自身運動機制本來就帶著的,拳法通過科學的組織把它們釋放出來了。

    老輩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沒有西方科學的教育,不會用現代人理解的話把它講出來。

    心是怎麼回事?你要是琢磨、思考就是後天的功能,這個咱們內家拳不用,使得越多越笨。

    咱們是後天返先天,讓你用那個不思而得的心。

    為什麼民國時幾乎所有的形意拳大師都是農民出身?

    知識分子沒幾個?因為知識分子大腦發達,後天用得太多了。

    如果是學西方科學的,更加不可救藥。

    這人要是好琢磨事,就練不好形意拳。

    大腦再發達,進了門都得當傻子,別沒事瞎琢磨,越琢磨越離題萬里。

    電影《最後的武士》里,湯姆克魯斯學劍不入門,小孩告訴他別想。這句話含金量很高。

    別想,就是別用後天意識。但是還有一句,要順著先天本能的萌動去練就對了。

    這句話郭雲深說過,也即所謂真意萌動。

    形意拳最核心的本質,就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句話。

    懂了,功夫上了身,才算練對了。

    不懂,當然談不上功夫,就都在後天上磋磨自己。

    記得趙道新說過一句話,某些拳法完全是自己和自己較勁,那咱們審視一下自己,如今練的是不是和自己較勁?

    但凡是較勁的,就永遠走不出體重量級的限制。

    什麼叫拳無拳?入門規矩肯定重要,等到拳法已經熟到不用走心,架子就不重要了。

    也就是說,從形要進入到意,心意做主的層次。

    而意無意,就是不走心,不琢磨,不在後天里。

    無意之中有個真意,先天本能的萌動,通過拳法把它用在技擊上。

    老師和我說過一句話,兩人動手,一方精神被籠罩了,干脆就別打了。

    平時練太極拳,沒有這個一氣之鼓蕩,就都是在後天上做體操。

    當然,體操對身體也是有益的,但改變不了生命本質和自身氣質。

    練太極拳的人多,受益的反而少,就是沒練到先天上,懂了先天身心立馬改變,和佛道兩家色身轉變一樣。

    所謂順中用逆,實為人先天之本能。

    剛出生的小孩伸手夠東西,越伸手自己越是往後走。

    這話一開始還不大理解,後來于拳法中自己練到了,才明白老師始終告誡我們練拳要返先天是什麼意思。

    其實我們真不是要練出什麼東西來,只是逆反回真到本來面目而已。

    這個面目越是真實的,功夫越高。

    蔫人出猛虎,老實人被逼急了跟你拼命,一口氣血上來,七八個人都不是對手。

    除非遇見個真厲害的一下把他這口氣血打下去。這就是瞬間他返了先天,出來的就是內家功夫。

    郭雲深說形意拳不過神氣耳,無需練氣。

    在後天意識上練氣功,會被欲望習氣不自覺地引領,見鬼見神的其實是自家精神作祟,早晚出問題。

    氣血筋骨膜是後天的東西,根子都在先天一氣上。

    你返了先天歸了真,這些後天所謂的功夫自然都會出來,何須鹿頭上再尋角?

    好比嬰兒出了娘胎自然會慢慢長大,需要你給他打激素催長嗎?

    天道循環就是如此。我們是成人,逆反回真從新來過,再用拳法規矩把需要的功能引領出來,這就是內家拳的本來面目。

    當我們能將形意拳真正“修練到身上”,你會發現練拳是自然而成的。

    “出手如箭,回手如鉤”是形意拳充分運用了肢節在軀干帶動下,做循環往復的動作。

    任意一動都是“整體勁”,絲毫不會散亂。

    在實戰中,用“打人如走路”來形容功夫練到身上的程度。

    當真正掌握了軀干運動的核心,也就掌握了形意拳的實質!

    練形意拳時,要做到“落地生根”,但並不是說一腳踩個大窟窿。

    練拳時,要做到腳下有數,得做到“碾壓”而行,由腳後跟過渡到前腳掌,腳趾抓地,步步為營。

    人體腿部三節中,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此三節同樣遵循“三催”的動作要求。

    平時走路,我們注重感受腳與地面的接觸,用胯抽提帶動腿運動,用兩腿的磨來感受阻力。

    一旦發動,可以做到出腿如鑽,抖擻間完成身法步法的變換。

    做到“起如風,落如箭,追風趕月不放松”。

    “功夫在背”,背為人體最大最寬之處,毫無懸念,所蘊含的勁力也是最大的。

    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拳架好不好,功夫高不高,可以從背上看出來,背活並且能崩彈旋裹。

    背的力學構造由胯、脊、肋、肩主宰,它們開發好了,背必然活力無限,潛能盡數發揮。

    我們在練習形意拳三體式的龍折身時,將胯、肩的擰裹崩彈,肋的折合,脊的旋擰,肩的壓彈充分表現出來,從而實現“龍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謂“身備五弓”,兩臂,兩腿帶身弓,最大的弓在于背,也就是人體軀干。

    我們只有將背脊盤好,才可以將這把弓的威力表現出來!

    古人創形意拳,觀察動物之能,像其形,取其意,而後成拳,精髓全在“本能”二字。

    動物不練拳,但卻有過人之能,縱橫反側,靈動無比,全在平時以“胯脊”帶動身體整體運動所致。

    動物不練器械,不練肌肉,天生筋骨發勁,用“大筋”牽動骨節運動。

    所以動物不練拳,但又時時在練拳,真正做到“拳不離手”的,是動物而不是人。

    狗在犬吠之時,同時在盤練“橫隔肌”,能夠用其帶動內髒進行提墜練習。

    我們看到狗在攻擊人時,發出“嗚嗚”的聲音,實際上是在調動“橫隔膜”,處于攻擊的狀態!

    所以說,動物比人更懂得如何運用本能來形成戰斗力!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是指在練拳的時候,“根、中、梢”之間的關系。

    開始都是梢節的動為主,後面過渡到根節帶動梢節的過程。

    而在運用的過程中,講的是“一動無有不動”,根催梢動,梢帶根至,整體如彈簧般顫動,又稱“顫勁”。

    此時勁力不分先後,是勁力的整合階段,或者稱“化勁”也可。

    不管“明勁”也好,“暗勁”也好,到最後都是一把勁,也就是“顫勁”。

    “靜如處子,動如山崩”,“靜”如同入睡一般,“動”則如驚醒,越是不經意間,越接近人體本能。

    人體的潛能往往是經受外界強烈的刺激以後迸發出來的,此時可以將人體的神經反射與內髒、筋骨融為一體,接近動物般的本能。

    所以說,練拳就是練的返先天!

    形意拳有內外三合,其中外三合為“手腳合,肘膝合,肩胯合”。

    所謂“合”則如皮筋牽引,崩彈而動,同步打擊,上下梢節間不是默契,而是“牽引”,是實質性的勁力連接。

    “脊柱”是上下肢之間的橋梁,依靠“脊柱”崩彈之功實現對接,令打擊一氣呵成。

    我們在練習過程中的“壓肩,收尾閭”目的就是拉背,或者稱“開弓”也可以,通過自身調節,使其充滿“彈力”。

    使用時,用脊柱帶動兩“端點”同步崩彈發勁,將勁力傳遞至上下“節點”,共同攻擊,手腳齊到,多點同時攻擊。

    這在實際運用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五弓合一”的核心體現,也是傳統拳區別于現代搏擊的重要環節。

    “脊柱”這條“大龍”,人體開合崩彈,回轉盤旋皆賴與此。

    “胯”是人體運動的核心,與“脊”相連接,構成運動組合,兩者相互作用,如同一體。

    脊柱是多關節連接,每個關節之間皆由“大筋”相連。

    既可以撐拔拉伸,又可以壓縮成弓,能夠有“皮筋”般的縱向崩彈勁力,又具備如竹竿般的壓彈。

    可鑄就四面八方之勢,是人體起落縱橫的關鍵元素,其連接于“胯肩”之間,是胯勁延伸的必備條件。

    看動物奔跑,內髒的前後沖撞與脊柱一起拉伸收縮,從而將勁力傳遞至四梢,能夠快速竄進。

    實質是“胯脊”之動,以根帶梢,是根節勁力,更是整體勁力。

    無“壓”不成功,平時要善于借助肩壓、胯升使脊能彈,模仿動物捕捉之勢,必有所得!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簽到刑警隊》,方便以後閱讀開局簽到刑警隊形意拳的核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簽到刑警隊形意拳的核心並對開局簽到刑警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