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之武林,各行各業規矩多多,武學一道更是規矩繁復也。
舊武林有“四桿“的講究——坐桿、行桿、撂桿、戳桿之說法。
“坐桿”是固定的護衛,比如清王府的教頭、武師等等。
這是習武之人學藝成功後的職業之一。“行桿”是走鏢的鏢師的稱呼,走南闖北之人啊,見多識廣。
“撂桿”即是撂地賣藝的意思。“戳桿”就是武人開的武館、把式場等等稱為“戳桿”,有立起來旗桿的意思。
形意拳門“三桿”都是有的,唯獨沒有“撂桿”的。
我自小至今,從未看到形意拳門之人用形意拳法賣藝換錢。
也許別人看到過,我是沒見過的。
細細想來,這個和形意拳門的拳法關系是很大的。
形意拳是內家功夫,那是武林的真傳加絕學咋說都不過分。
而且形意拳門的拳法沒有花招,一下花活也沒有。
只有真懂功夫的人才能看的懂。
形意拳是打人的拳法,按古譜講是岳飛編纂以教士卒的軍體拳,本身就不是表演用的。
除了真懂的人沒啥觀賞價值。
練形意拳的人是吃不了“撂地”這碗飯的。
不信你到街上打回崩拳,用拳來回“杵”那麼幾趟,看看有人給你錢不?
能“坐桿”者多為功夫高絕之輩,在當地、在當時絕對是一代宗師級的人物。
否則在清王爺家混個四品帶刀護衛(沒準還掛個軍餃呢)連個小兵也打不過,幾天就滾蛋了。
能做鏢師走鏢也是一樣,絕對是有功夫啊,當年盜匪這麼多,咱不說人緣面子的問題,就說功夫,那搶劫可是真刀真槍啊,沒點真實的功夫敢吃這個飯嗎?
形意拳人在舊時候不少從事鏢行之業。慢慢的鏢局這個行業,有了自己的特色興旺發展起來。
形意門的鏢師也總結了若干的順口溜,意思就是說鏢行保鏢的職業和訣竅,小時候听家中長輩叨念過這些,慢慢的記憶了一點。
帶著女人莫梳妝
不在客店洗衣裳
睡覺用物倚門窗
隨身錢財兩人裝
給付銀錢莫著慌
衣不解帶
劍不離身
身如臥佛
鞋尖沖外
呵呵!出門在外萬事難,保鏢更是如此。
洗衣服就要脫衣服錢往那放?
睡覺時放個門窗花瓶,進來小偷不就有響動了。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保鏢的人早知道了,真被偷了路費咋辦呢?
睡覺的時候鞋尖沖外放,下地穿鞋方便啊。
這個保鏢和消防隊差不多,有事情就得利索啊。
在如今我覺得這些對出差在外的還有點指導意義呢。
武術是“國粹”啊!這東西再不保護就沒了。
絕了種、斷了根,再想孕育就難了。
“武”與“俠”乃民族振興之魂靈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想那形意拳門之韓慕俠,力敗大力士所為何來?個人恩怨嗎?非也。
出去看別人打拳,盡量站在邊上,不要胡說八道。人家練的東西你未必真懂。
不要下場子,不要站在場地中間擋著人家,尤其不要擋著人家練拳的路。
不要隨隨便便的摸人家的刀槍,老輩的師父都討厭這個。
武林之中“三人行必有吾師”,別自傲別自滿,哪怕是練的很差的人,那也是對武道熱愛之人啊,人不親藝親。
對小字輩更要關愛“惡語一句六月寒哪”也許有了你的關愛與鼓勵,他就能堅持練下去,也許中華武林從今又多一支奇葩亦為可知也。
《禮記大學》中的一句話“淨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長個烏鴉嘴,喝多了除了牆誰也不扶,惡語傷人在武林中你絕對學不到真功夫。
哪個有真功夫的人整天不練拳練嘴啊?
誰能看上這樣的弟子啊,閉上你的嘴多練你的拳。
大海為什麼最大?
它把自己放的最低,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遇到這樣的是非人要遠離,近一點就有是非。
想在武道上混就要“正意”拳練的好壞不要緊,先閉上你的嘴。
有時間多看拳譜,多記憶多理解,真進入了那種境界那種內家的拳境,你也就遠離了是非,遠離了那些齷齪。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是專指形意拳在使用中的要求。
在形意拳發展史上,歷代傳人中都出現過出類拔萃之輩。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評判這些傳奇式的人物時,並不是通過一個統一的動作標準去衡量他們的練法。
這是因為,形意拳鍛煉的終極目標是“形無形,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這對于那些經過一段時間嚴格的基礎訓練,較準確地掌握了形意拳基本動作規範的人來說,是一句必須領悟的至理名言。
否則,再天資聰穎,也不過是個練家子,難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形意拳有“一年打死人”的說法,雖然夸張,但也說明形意拳具有質樸、簡練、實用的特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練形意拳的人,應善于把握體用結合的關系,把練和用緊密集合起來,體味形意拳“打人不露形,露形不為能”的拳理。
練法,用外表的動作“形”,反映動作內涵的“意”,此時外表需要循規蹈矩,不能改變傳承,要用一成不變的“靜態”規矩反應內心的動態,不斷升華意境;
而用法,則靠千變萬化的外形來體現內心“無我”這種恬淡的境界,必須要忘掉身心,以至于進入一種毫無畏懼的忘我狀態。
拿形意拳的練法和用法相比較,既有拳架結構的變化,也有動作多與少、幅度大與小、力道剛與柔的變化。
就是同一個用法之間也有這種變化。動作雖然沒了平時練的摸樣,卻處處透出了形意拳的味道。
這對于平時怎麼練就想怎麼用的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用法和練法比較,要能夠做到動作省減了,而意思仍然存在。
這可以從“防即是打、打即是防”之間的顧盼、呼應、貫通之中去領會。
這種“用法”表面看起來動作很簡單,甚至只是一動而已。
其實是一個非常注重節奏的、連貫起來的復雜動作,是動動交代的清清楚楚的能量組合,不是簡單的一個動作。
有人講,形意拳用法必須帶著它一定的形象。的確,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等明顯區別與其他拳種的特色動作。
但一用起來這些“形”,就如同書法中把正楷寫成草書的關系一樣,快的在似與不似之間,甚至快的認不出來。
但心里清楚,用法的每一動都來源于平時練的形,是一種熟能生巧、融會貫通、隨感而發的下意識動作。
而真用到這些形時,內陸里早已養成要特別認真按要領去做的習慣。
形意拳法理中貫穿著《易學》中“變化”的原理,是一種千變萬化的拳學,單純用一個統一的動作標準去學習、研究它,反而難以領會他的奧秘。
形意拳古譜雲“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實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
所以,歷代形意傳人非常重視在“步”上下功夫,積累了許多好的訓練內容,總結了不少經驗體會。
其中,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腿蹬,腳踏中門奪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就是用一點楮之筆,描述了形意拳“步”的特點,成為研習形意拳理法的一句名言。
練形意拳講究渾身要“一動而無不動”,即“內五行要動,外五行要隨”。
就此而言,“步”除了確保五官百骸動態下的身體穩定,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是完成“站位”。
在這種狀態下,“步”實際上是靠“暗腿”的作用成為了實施攻防基礎。所以,“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腿蹬。
腳踏中門奪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這句拳諺的含金量非常高。
通過“踩”、“蹬”、“奪”三個字,闡示了一種神手也難防的絕技——暗腿。
“踩”是講腳落地時要實,“如踩毒蟲”;“蹬”是講後腿的暗勁,是身體“起無形,落無蹤”的主要動力;
“奪”是講“起是去,落是打”一霎那間“意要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的要求和效果。
形意拳的腿法不復雜、不夸張、忌諱花法。
所以有些人在沒領會形意拳暗腿功夫的情況下,往往認為形意拳腿上沒東西可學。
因此,搞懂這句拳諺,就找到進入形意拳“腳打七分手打三”的門徑了。
記得年輕時打籃球比賽,部隊一位領導在場外看我爭搶球時,說“小呂真傻”。
我當時認為自己是團部籃球骨干,技術還可以,傻什麼?
後來我學了形意拳,再打球,就不知不覺喜歡用佔位法取得搶球的優勢,還學會了“合理沖撞”,才明白了原來我為什麼傻了。
形意拳的步法中最常見的是前 後連,一步一錘。即後腳蹬暗勁盡力催前腳,前腳盡力前 。
前腳落地後,後腳做連步跟進,呈前腳佔四成、後腳佔六成勁的形意拳的四六步、虛實步,即回歸三體式。
“消息全憑後腿蹬”就是此前 後連步法的功訣。
這種前 後連步法從腳步轉換到身體定位,是體現形意拳“打人如親嘴”、“打人如薅草”基本風格的訣竅。
靜觀形意拳擂台賽上的一些選手缺乏功力和風格,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掌握這種前 後連步法的功夫。
搶敵中位也是講形意拳的步打。後腳要蹬出暗勁把前腳催出去。
催不出前腳,全身皆空。後腳一蹬,前腳一趟,內外五行俱動,四梢一齊,六合歸一,形成展身而起,束身而落,“束展二字一命亡”。
形意拳與人交手最注重腳踏中門,但這種前 後連步法腿上的暗勁也同樣適用于進退、縱橫、高低、反側等身法,所謂出入不空。
例如後退時,絕不空回,要“回手如鉤桿”般搭在對手身上,前腳發暗勁,渾身向後一抖一扯,情況會如何?
了解了這些,就不難糾正練形意拳常見的一些痼癖動作,如腳不蹬勁,腳不是 出去而是邁出去。
腳落地時既無力道,腿也無彈性,形不成“打法定要先上身,腳手齊到方為真”的形意勁。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