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路拳在形意拳門中非常普及,大部分人都會的。
在我自己這,五行連環拳和進退連環拳是有區別的,進退連環拳式子短些,現在在市面上學練的比較多,用這個進退連環拳來說比較合適,大多數人比較好懂。
第二個動作是進步右崩拳,在五行生克拳里,這個進步崩拳也是耗費了不少的筆墨。
還是那個訣竅,“出崩夾肋”、“夾肋出崩”,打崩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後手和胳膊,後手一定要擦肋而出。
其實你望那一站,雙手抱拳放在腰際,只要有了夾肋骨的勁,精氣神馬上不同,這個不是說形意拳一門的道理,你就是練個長拳也要這樣做。
這個腰肋只要你稍微刺激它一下,它就能給你一個驚喜。
這不是說笑,而是實打實的真理。相信有一定武術基礎的諸君能看懂這句話。
從左劈拳轉換到右崩拳,這條在左邊的前腿一定要上步,哪怕你只移動一寸,也能帶活全身的力道。
這個“寸步”在形意拳中非常非常的重要。
如今的許多武者都是恨不能學會一個門派所有的拳法兵刃,往往忽略了一拳一腳的細節。
在武術中,細節決定成敗!
在形意中一個動作練對了、練通了,往往一趟拳就走順了,在形意拳中許多動作是重復出現的,甚至劈拳和鷹捉都是有關聯的。
下一個動作比較難叫退步崩拳。這個退步崩拳很不好練,在單獨的崩拳中,這個動作是在收式體現的。
在收式的動作中有一個退步崩拳的動作在里邊。
右崩拳在進退連環拳里是一個並步的崩拳,在這個基礎上,後腳向後方退一大步,腳尖外撇接近45度,然後左腳再退到右腳的後邊一步成歇步。
于此同時右手崩出的右拳收回腰間,打出左崩拳。
這個步伐加上崩拳,就叫退步崩。
在有的支系中,這一拳打出的不是崩而是橫,打出了一個退步橫拳,這也是正確的,我一會再講為什麼“崩”和“橫”都是正確的。
這個退步橫在拳里叫“青龍出水”。只要步伐沒有大的問題,這些打法都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退步崩和退步橫都是正確的呢?
因為形意是槍拳。
這個退步橫和崩,你不能從拳的角度去理解,從大槍的角度去理解就對了。
本來這個退步橫不是橫胳膊而是橫槍,這是大槍的退步撥攔。
形意拳以槍化拳,這個退步崩就是從退步橫里邊化出來的,當然你按照大槍退步橫槍來練也是對的。
上步崩拳在大槍里就是進步崩槍,是用大槍刺出中平槍。
中平槍、槍中王、直來直去、神鬼難防,來如箭、去如線。
在大槍中最不好練的就是中平槍,當然在大槍中最不好破的也是中平槍。
化槍為拳就是崩拳。
退步崩這個動作不變,然後身體擰轉,再向右前方打出一個右步崩拳。
這個崩拳要求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邁右腿的同時打出右手崩拳,在老的拳譜中,這個動作也叫“黑虎出洞”。
在現在市面傳承的進退連環拳中,一般左劈拳開式之後,都是打這三個崩拳,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
這三個崩拳有進有退,有直有斜,其實很不好練。
我一般看別人打拳,比如說打進退連環拳,我就看劈拳出式後的這三個崩拳。
這三個崩拳打的好,我就繼續看下去,如果這三個崩拳不合沒有韻味,那麼這個人練的拳就沒有必要在看下去了。
《笑傲江湖》任我行將武功秘籍傳給了東方不敗,東方不敗憑手中的繡花針戰天下群雄。
其實大槍和繡花針是一樣的。大槍和繡花針都是以“扎”為母。
練大槍和做裁縫是一樣的,都要“扎”,一個是扎槍,一個是扎針。
我在前講過細心的護士,內家打針之法,連我都覺得汗顏,因為大槍和針都有共通之處。
這個進退三崩拳就是標準的扎槍動作,要在空手的練習中找到大槍的槍意。
作為一個裁縫要掌握好“運針”的要領,這里邊的道理是一樣的。
在古代槍扎不好不是好士兵。
一個裁縫運不好針,別說做不出來好衣裳,可能鞋底都做不好,早晚要關門。
在今天,這個進退三崩拳打不好,也練不好形意拳。
所以我說這進退三崩拳是從最基本的“ao槍”動作化出來,諸君要細家體悟,以求功夫上身。
在這個退步崩拳中,初學的時候退步一定要大,這三個崩拳都一樣,盡量的把拳勢拉開,這樣很快就能找到這三個崩拳里邊的東西。
邁步要大,上身還要穩,退步崩拳的定勢中,兩腿成歇步的時候要夾緊,不能“臂緊腿松”。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下半身,“上虛下實”是千古不變的訣竅。
進退三崩拳本是槍勢,內涵無限玄機,形意拳門的老祖宗才把這個動作納入進退連環拳中。
而且放在第一個動作中,可見這個進退三崩拳的重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網絡上講連環拳的東西有很多,但是這許多東西都是站在拳上講拳,有許多東西是說不明白的。
為什麼“退步崩”和“退步橫”都是正確的呢?
你只有從“根”上說才能辨別,站在槍拳的角度上,才能把這個問題剖析明白。
據我所知,從來沒有人用大槍的東西講過這個進退連環拳,也許我孤陋寡聞,但我確實沒有看到過。
形意拳密不外傳的細節
祛除拙力是形意拳練習的重要環節,它的目的就是養氣。
拙力的祛除確實不太容易,因為人體後天勞作已經積累了肌肉力量,要想輕易地放下這種本能,確實需要個過程!
什麼是拙力?拙力就是肌肉力量,也就是做動作時肌肉僵緊而做的功,這樣會阻礙氣血運行,所以說也叫血氣之力。
人們所說的血氣方剛指的就是年輕時候的蠻拙之力,看著挺唬人,實則外實內空。
我們練拳首先要找明白師傅,最根本的是要明白什麼是拙力,拙力有什麼危害,如何才能祛除拙力。
如此才能在練習過程中逐漸祛除拙力,步入正軌!
練拳時把心放下,把名利放下,甚至把拳概念)放下,樹立中正,整齊,和順,三個概念,並身體力行的實踐下去!
祛除拙力阻礙很大的一點,那就是——自我彰顯功力。
在練習過程中時不時的總想發揮一下自己的勁力,以至于柔練慢練積攢的氣息,無端地被放空了!
對于“改換氣質”這幾個字,首先是從內心改變,也就是真正做到了“虛懷若谷,與世無爭”。
這樣氣血才能更加融合,整個人體現出來一種儒雅,而遺失了了武者的那種粗獷!
習拳十余載,對形意拳術的修為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拳實際上無內外家之分,能把丹田氣養出來,就是內家拳,否則就是外家拳!
形意拳的練習,初期並不了解其中真意,在練習的過程中經常犯心中努氣的弊病,如盼望著一千個劈拳盡快打完。
其結果造成了身體及內心不能松弛有秩,阻礙了氣血的運行,練完有勞累和嗜睡感。
經過十余年的潛心練習,結合師門前輩的教誨,逐漸認識到了形意拳的內涵無非是內氣中和,舍此不過是形式及皮毛而已。
于是練拳風格起到了顛覆以往的變化。
形意拳練習之道,在于肩胯松開,如此才能形成熊膀兩肩下垂),龍身三折之勢)。
在站三體式時才能符合規矩,做到松胯,塌腰,含胸,扣肩。
如此站三體式才能達到周身肌肉掛在骨骼上骨肉分離),如此站下去,氣血涌動,呼吸深長,丹田之氣充實如注,兩手膨脹異常。
三體式達到了以上境界,在劈拳練習中只要稍稍放松身心,瞬間即周身融合,氣血通暢,舒適無比。
此時便是周身之力肌肉力,即後天血氣之力,拙力)便是卸空了。
練到這一步才能白什麼是祛除拙力,什麼是內家真旨!
當你把周身之力卸掉以後,自然氣沉丹田,之後行拳全靠胯部主導,胯部以上不用一絲一毫的肌肉力量。
上肢動作輕柔,而足下沉實有力,整個過程自然和順,毫無氣血阻礙之弊端。
這也就復合了天地之道——上輕靈而下沉實。如此形意拳之道得矣!
《逝去的武林》︰大道如青天
形意拳古有“入象”之說。入象,便是化腦子。
到時候,各種感覺都會有的。
踫著什麼,就出什麼功夫,見識了這個東西,你就有了這個東西——這麼說,怕把年輕人嚇著,但拳是這麼玩的。
分不清,超出了身體的範圍。
恍然,跟常人的感覺不同,那時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覺得兩臂下的空氣能托著胳膊前進,沒有了肌肉感;
兩個胯骨頭,能牽動天地;一溜達,萬事萬物乖乖地跟著……
這都是走火入魔,腦子迷了。
但練拳一定得走火入魔,先入了魔境再說。
有了恍然,處理恍然,是習武的關口,要憑個人聰明了。
處理好,就鯉魚跳了龍門。
恍然來了,讓它傻傻地過去,練武便難有進展。
把魔境的好處全得了,所有甜頭都吃了,也就沒有了魔境。
形意拳對人腦開發大,培育智能。
人上了歲數練,也很好,把腦子練出境界,方能延壽。
一天到晚納悶︰“我怎麼這樣了?”——膽子小,就快點找個師傅吧。
好多人都是練拳練怕了,所以才不練的。
不是不能成就,是不敢成就。
師傅就是你的心態,告訴你︰“要當好漢。沒事,這麼辦。”
一句話就救了命。
師徒感情好,是師傅對徒弟生命的參與太大了,徒弟對師傅有依戀。
師徒強于父子。
拜師傅,就是當自己動搖時,找個能給自己做主的人。
人是太容易動搖了,世上沒幾個天生的好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尚雲祥師緣不佳,學了一次,就離了李存義十年。
但他自己把功夫練出了境界,自己能作自己的主——不是練拳的不知道這有多難,所以尚師是天生的好漢,有絕頂的聰明。
唐維祿幸運。師緣好,一開始就跟著李存義,得的好處一大片,跟上就不走,直到李存義趕他。
當時唐師五十左右,李存義說︰“再這麼跟著我,你就老了。”
說了好幾次,唐師才走。
李存義把尚雲祥找著後,尚雲祥也是見了師傅就不走,給畫龍點楮了。
師傅是寶,師傅不趕,徒弟不走。
沒師傅了,師兄弟就得扶持,唐師便總找尚師相互印證。
他倆說話很嚴肅的,兩個不是文人的人,說出的話高深極了。
兩個平時不大說話的人,這時候也就有了口才。
外人听不懂,也不讓听。
我悟性不高,人也不夠勤奮。
回憶一下,年輕的時候,其實跟我的師傅們是說不上話的。
能跟他們說上話,得多大修為?基本上是師傅說什麼,就揣摩什麼。
得著一句話是幸運,弄懂它就難了。
體悟到一點,比考上狀元還高興。
拳就這麼邪乎,武比文難。
練拳得常新常鮮。
小時候,听大人們講︰“失意的人看《聊齋》。”
我六十歲以後,《聊齋》不離手,有時感慨,難道我也成了失意的人?
練武人容易單純,要打抱不平,眼里不摻沙子。
《聊齋》講了世上復雜的事,欺詐奸盜,看看,便知道事情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聊齋》中都是被冤枉的人,心有苦衷,看看,能找到共鳴,便緩和了情緒。
書里怪話多,怪話就是真話,怪事多有隱情。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
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家里就有了本《易經》。
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里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沒了。
年老不管家,家里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
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里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
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要珍惜時光,真正練進拳里去。得點智慧,人生就有了改觀。
找師傅學倆狠招——沒人理會這閑茬次要),找師傅就是找個人把自己腦子化了。
化腦子沒法寫,寫了也寫不完,捅開這層窗戶紙,形意里面的好東西多了。
化不了腦子,干著急,這輩子等于白練了。
練武的多,化腦子的少。
化腦子的人里,得點甜頭的多,化完的少之又少。
傳拳不傳意。技術可以傳授,經驗沒法傳授,頂多能感染一下。
這個意,不是想出來的東西,而是得來的東西。
一刻意就沒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得了。
講一點技術。唐師去世前囑咐我照顧他的老朋友,他們出了事,一句話我就到了。
其中有張克功、劉三丫,都是燕青門元老。
鐵襠功是內養,坐著練的,要有綿綿彈力,方可上下滋養——這是燕青門的東西,我說不太好。
形意的樁功是站著練的,床上也有樁。
躺在床上用兩腳打劈拳,不真動,感覺上動著就行了。
打劈拳時,要吸著手心,同樣,腳心也吸著。
第二天站著打拳,感覺會全然不同,有了如犁行的味道。
人整片整片地行進,飄然勻實。
形意的勁道妙在腳心。
平躺時,呼吸不順暢,馬上一側臥,氣一下順到腳。
在床上輾轉反側,是在練呼吸——會了床上的樁,也就會了溜達。
先以形調氣,日後,用腦子練拳時,呼吸也會起變化,不是“升降吞吐”所能概括的。
呼吸一微妙,生理就微妙了。
到了季節,貓會叫春——這便是雷音。
功夫到了季節,自然會有雷音,不能管它,只能由著它。
從身子深處出來了,等著它再落下來,不能管,管了會炸肺。
雷音有時有聲有時沒聲,是一種匪夷所思的呼吸,化了腦子後才會有此現象。
雷音不能強練。
比武時發聲,對發力多少有點幫助,但雷音主要是腦子調身子時的現象。
形意拳有“隨手蛇形”的說法,就是說練蛇行要練到功成自然、一動就來的程度,那時人就可以順著蛇形出變幻。
也要順著雷音走境界,出聲便是出靈感。
隨上雷音,一日千里。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